舍得用孩子孩子才能成大器
舍得用孩子孩子才能成大器
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父母把儿子当“宠物”养,什么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儿子为自己做点什么。其实,母亲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儿子可以创造出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弱小的男孩成长为勇敢的男子汉。
那么,父母该如何使用孩子呢?
01.冲茶与炒菜
有一位男孩的母亲,从小就常对儿子说这句话:“有你,就是不一样。
儿子3岁时,有一次我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下一软,我没挤上车,差点摔在路边。儿子马上关切地问我:“妈妈,您怎么啦?”
我认真地对儿子说:“妈妈抱着你上不去车。”
儿子一听,马上跳到地上,用小手为我捶腿。我抚摸着他的头,欣慰地说:“有你,就是不一样!”
儿子十分得意,以后再也不让我抱了,而且经常为我捶腿。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那个盛夏,一天我下班回来,儿子兴冲冲地端上一杯茶:“妈妈,您喝茶!我为您倒的。”
茶已经凉了,我胃不好,不爱喝凉茶,但我仍一饮而尽,然后知足地说:“有你,就是不一样!如果茶再热一点就更好了!”
第二天,我就“享受”了儿子倒的一杯热茶。
儿子上四年级时,一天他爸爸要出差,儿子高兴了,我却为难地对他说:“你高兴了,我可惨了,下了班还得急忙回家为你做饭。”
谁知,儿子拍着胸脯,神秘地说:“爸不在,还有我呢!”
看他那样子,我仿佛有了“依靠”,马上“恍然大悟”:“对!对!还有你,你也是个男子汉!”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放学后他早早地回到家,炒好两盘菜,放在盘子里,还用碗盖上。我一回家,儿子马上说:“妈,您快去洗手,我给您盛饭去!”
我特别“听话”,洗了手,就在饭桌前坐着。儿子盛来饭,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儿子在旁边看着,用电视广告里的语气问:“味道怎么样?”
“味道好极了!”我也用了“广告语”。
“和我爸做的菜比怎么样?”
“比你爸炒的菜强多了!”我夸张地说。
其实,他的手艺比他爸差远了,还有点不熟呢!但几年以后,儿子就是炒菜的好手了。
儿子多么渴望被母亲需要、被母亲肯定啊。母亲的伟大,不在于能否让儿子上大学、出国留学,而在于让儿子有一种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当他找到了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他便找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幸福。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儿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畏惧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02.挤公交的五大要素
想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就要“放养”,不能“圈养”,舍得放手。尤其是培养男孩子刚强、坚毅的男子汉气质,从小给他们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提供锻炼、实践、展示本领的机会。
每天上下学的路程,正是培养孩子刚毅、能吃苦的气质的一个绝好机会。让孩子锻炼着自己上下学,可以让他在路途中寻找到不少乐趣,也能够增长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儿子上小学时,家离学校很远,路上坐车要一个多小时。从三年级起,儿子就开始自己挤公共汽车上下学了。
有一天,他神秘地对我说:“妈妈,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就说挤公共汽车吧,有五大要素。”
我很感兴趣:“我儿子什么时候成哲学家了?挤汽车还挤出经验了!往下说,我洗耳恭听!”
儿子兴致勃勃地说起他总结的“五大要素”:“第一,等车的时候,不用老伸着头朝车来的方向看,那样的话,脖子多酸哪!只需用你的余光看着旁边的人,人群一有动静,准是车来了!”
“有道理!那么第二大要素呢?”我兴致很浓地听着,逗他讲话。
“第二,车来了,你不要跟着人群乱挤。你只要贴着车帮走到车前,抓住车把手,你就能上车了!第三,如果车上人多没有座,你就站在司机座位的后面,这个地方比较宽敞。”
“你眼睛还挺尖!还有呢?”我迫不及待地想往下听。
“听我慢慢道来:第四,司机座位后面虽然宽敞,但离座位扶手远,你的双手要张开,放在车窗的玻璃上,这样能站稳;第五,站好后你的双脚要分开,这样就有了两个脚的立足之地了。”
听完这“五大要素”,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我想,不去挤公交车,他哪能总结出这么多“要素”?
儿子上中学后,六年来天天骑车上学,风雨风阻,无论风吹日晒,从不叫苦,我从心里佩服他。
03.送孩子一双名牌鞋,不如送他一双能走路的脚
大学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去上海工作,说要感受现代化大城市的气息,这样才能和国际接轨。出发那天,我原是准备去机场送他,可他不让:“不用送,我自己去能行!”
他自己打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前朝我笑笑,挥挥手,用幼儿园小朋友的口气说:“妈妈再见!”
我只好也挥挥手说“再见!”我也不能死乞白赖非要跟他去呀!望着儿子远行,我心中一百个放心,我知道他行。
儿子成长的历程,让我明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的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你老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手,就等于告诉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宝宝多大分床睡好呢
在孩子还未对妈妈的肌肤、气味形成依恋的时候分床最好。在1岁左右,2岁之前都可以,只要父母意识到要做这件事情,就可以开始。同时,妈妈要有心理准备,分床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坚定让孩子独自睡觉的信念。很多时候孩子分床不顺利,不是孩子舍不得妈妈,而是妈妈舍不得孩子。在此,要提醒妈妈们注意,不要跟孩子说:“你长大了,就必须分床睡!”、“大孩子都得自己睡。”等令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的话。
宝宝分床睡,小床的摆放位置有讲究。开始时,可将一侧护栏放下,紧挨着大床。这样,孩子就不会明显感到跟妈妈分开了。妈妈一侧身就能照顾到孩子,很方便。随着时间推移,可以逐渐拉开小床与大床的距离。另外,家长分床时,室温最好控制在21摄氏度左右;家长要注意,护好孩子的肚子和肩膀,这些地方受凉容易生病。>>应该从婴儿开始分床睡
专家称,跟孩子分床睡的最晚时间不要超过3岁。一方面,3岁正是孩子独立意识萌芽和迅速发展时期,安排孩子独睡,对于培养孩子心理上的独立感很有好处。这种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孩子四五岁时,到了男孩恋母,女孩恋父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恋父恋母情结比之前单纯的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有所不同,不但会表现得对父母更加依恋,而且具有排他性,会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因此,3岁之前分床是顺水推舟,而到4—5岁时,再分就挺难了。
小孩闹觉时该不该抱呢
不要让孩子一直哭
当孩子闹觉大哭的时候,有的父母就觉得要任由孩子哭,等孩子哭类了就不哭了。如果孩子一哭就抱起会惯坏孩子的,将来孩子很难独立。但其实这样做是不好的,宝宝在哭的时候是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怀,没有哪个宝宝不喜欢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
如果宝宝哭得厉害,父母要想想是不是宝宝需要帮助,如果父母不能积极回应的话,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使孩子失去安全感,长大了对人缺乏信任,感到孤独,抑郁寡欢。
给宝宝自己的空间
有的父母一味地迁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哭,但有时候宝宝也需要再父母面前自然的感情流露。再小的孩子有自己是空间。
如果宝宝在睡觉中伸个懒腰、打个哈欠、皱一下眉头、做一个怪相,妈妈就马上去抱或去拍,这就是过多地干预了孩子。如果妈妈不去马上碰孩子,孩子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就不会这样烦躁易醒了。可能孩子本来就没有醒,妈妈一碰反倒醒了。妈妈恰恰就认为没有及时把孩子抱起来或拍一拍,孩子才醒了。这就是认识上的问题。
怎么做才能够让宝宝不偏食呢
1、不迁就
很多的家长都是会有一个迁就的习惯,就是宝宝爱吃什么就给孩子做什么吃什么,这样只会导致孩子的偏食更严重,所以当家长的不能够迁就孩子吃什么,要保障孩子日常营养和维生素的均衡。
2、变着花样做
有时候孩子吃不下或者不吃的时候都是因为菜色比较的单调,所以当发现孩子偏食或者不吃的某些菜的时候,家长就可以把菜换种方式做,这样会增强宝宝的食欲,这样就大大减少偏食的机会了。
3、不要逼迫孩子孩子进食 在生活中很多的家长都是会逼孩子吃饭,这样会使得孩子出现一种逆反心理,更不愿意进食,在中间不要给孩子吃零食,养成孩子一个吃饭的好习惯,家长要仔细的观察,不断的调整孩子的饮食,这样长期下来,孩子的偏食情况自然是会好转的。
如何预防孩子偏食
01首先孩子在很小的时间里家里备了很多的小儿食物,也由于孩子简单饿再加上如今孩子食物较丰厚,往往搞得孩子吃不下饭了,其实孩子对啥这些底子不清楚,要每天守时定量的给孩子零食而不是养成吃零食吃饱的习惯哦。
02孩子八成不喜欢吃青菜,而大人十分的明白青菜中有许多孩子们成长所有必要的营养物质,这就需求我们在劝说孩子的一起给其讲道理,而且也应该要把青菜做成不一样的味道来让孩子吃。
03做为家长,也需求格外的注意,在孩子的面前也不能偏食,避免对孩子形成不良影响,孩子有时间里由于看到大人偏食就会跟着学,所以孩子成长的环境非常重要,而大人也不要偏食。
舍得用孩子孩子才能成大器
01.冲茶与炒菜
有一位男孩的母亲,从小就常对儿子说这句话:“有你,就是不一样。
儿子3岁时,有一次我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下一软,我没挤上车,差点摔在路边。儿子马上关切地问我:“妈妈,您怎么啦?”
我认真地对儿子说:“妈妈抱着你上不去车。”
儿子一听,马上跳到地上,用小手为我捶腿。我抚摸着他的头,欣慰地说:“有你,就是不一样!”
儿子十分得意,以后再也不让我抱了,而且经常为我捶腿。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那个盛夏,一天我下班回来,儿子兴冲冲地端上一杯茶:“妈妈,您喝茶!我为您倒的。”
茶已经凉了,我胃不好,不爱喝凉茶,但我仍一饮而尽,然后知足地说:“有你,就是不一样!如果茶再热一点就更好了!”
第二天,我就“享受”了儿子倒的一杯热茶。
儿子上四年级时,一天他爸爸要出差,儿子高兴了,我却为难地对他说:“你高兴了,我可惨了,下了班还得急忙回家为你做饭。”
谁知,儿子拍着胸脯,神秘地说:“爸不在,还有我呢!”
看他那样子,我仿佛有了“依靠”,马上“恍然大悟”:“对!对!还有你,你也是个男子汉!”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放学后他早早地回到家,炒好两盘菜,放在盘子里,还用碗盖上。我一回家,儿子马上说:“妈,您快去洗手,我给您盛饭去!”
我特别“听话”,洗了手,就在饭桌前坐着。儿子盛来饭,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儿子在旁边看着,用电视广告里的语气问:“味道怎么样?”
“味道好极了!”我也用了“广告语”。
“和我爸做的菜比怎么样?”
“比你爸炒的菜强多了!”我夸张地说。
其实,他的手艺比他爸差远了,还有点不熟呢!但几年以后,儿子就是炒菜的好手了。
儿子多么渴望被母亲需要、被母亲肯定啊。母亲的伟大,不在于能否让儿子上大学、出国留学,而在于让儿子有一种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当他找到了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他便找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幸福。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儿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畏惧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02.挤公交的五大要素
想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就要“放养”,不能“圈养”,舍得放手。尤其是培养男孩子刚强、坚毅的男子汉气质,从小给他们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提供锻炼、实践、展示本领的机会。
每天上下学的路程,正是培养孩子刚毅、能吃苦的气质的一个绝好机会。让孩子锻炼着自己上下学,可以让他在路途中寻找到不少乐趣,也能够增长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儿子上小学时,家离学校很远,路上坐车要一个多小时。从三年级起,儿子就开始自己挤公共汽车上下学了。
有一天,他神秘地对我说:“妈妈,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就说挤公共汽车吧,有五大要素。”
我很感兴趣:“我儿子什么时候成哲学家了?挤汽车还挤出经验了!往下说,我洗耳恭听!”
儿子兴致勃勃地说起他总结的“五大要素”:“第一,等车的时候,不用老伸着头朝车来的方向看,那样的话,脖子多酸哪!只需用你的余光看着旁边的人,人群一有动静,准是车来了!”
“有道理!那么第二大要素呢?”我兴致很浓地听着,逗他讲话。
“第二,车来了,你不要跟着人群乱挤。你只要贴着车帮走到车前,抓住车把手,你就能上车了!第三,如果车上人多没有座,你就站在司机座位的后面,这个地方比较宽敞。”
“你眼睛还挺尖!还有呢?”我迫不及待地想往下听。
“听我慢慢道来:第四,司机座位后面虽然宽敞,但离座位扶手远,你的双手要张开,放在车窗的玻璃上,这样能站稳;第五,站好后你的双脚要分开,这样就有了两个脚的立足之地了。”
听完这“五大要素”,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我想,不去挤公交车,他哪能总结出这么多“要素”?
儿子上中学后,六年来天天骑车上学,风雨风阻,无论风吹日晒,从不叫苦,我从心里佩服他。
03.送孩子一双名牌鞋,不如送他一双能走路的脚
大学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去上海工作,说要感受现代化大城市的气息,这样才能和国际接轨。出发那天,我原是准备去机场送他,可他不让:“不用送,我自己去能行!”
他自己打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前朝我笑笑,挥挥手,用幼儿园小朋友的口气说:“妈妈再见!”
我只好也挥挥手说“再见!”我也不能死乞白赖非要跟他去呀!望着儿子远行,我心中一百个放心,我知道他行。
儿子成长的历程,让我明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的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你老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手,就等于告诉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导致儿童早熟的原因有什么
一、父母用对成人的要求引导和教育孩子。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玩,是通过游戏来增长知识和能力,但父母却不允许他们与小朋友一起“疯玩”,要他们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二、孩子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所模仿的对象成人化。生活中的许多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城市家庭老死不相往来,把孩子局限在家庭的小天地里,结果,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成人,孩子每天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大都超过他们本身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人化。
三、父母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背上难以承受的包袱。孩子生活在由父母组成的世界中,像玩具一样被大人摆弄来、摆弄去,父母始终控制着孩子,硬灌输给他们方方面面的、孩子难以承受的知识,并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常常超出孩子忍受力的要求,从而过分刺激孩子的智力,使孩子无法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之中。
中德孩子顶嘴后待遇大不同
一、中德孩子顶嘴后待遇大不同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希望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当你发现,孩子说话能力越来越强时,孩子不再像小的时候那么“听话”了,不会任人“摆布”了,许多时候,长辈叫他去做什么事,他顺口就说出一个字:“不”!
孩子学会say no的时候,一方面说明他们逐渐树立了自我意识,但同时这也是孩子开始学习顶嘴的重要信号。但是,在中国家庭中,当孩子顶嘴次数多了,父母会严厉责骂孩子,而德国妈妈,做法就截然不同。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德孩子顶嘴后,家里长辈对待他们有什么区别。
1、中国孩子要乖巧,顶嘴是死罪
许多中国式的家庭,讲究的是规矩,“家有家规,长幼有序”几乎是大部分家庭的观念,因此,他们都希望孩子是乖巧的,能够遵循大人的教导,顺从父母的做事方式。一旦发现孩子顶嘴,无论是对是错,父母都是打骂了再说。
在中国人“等级森严”的教育制度里,是十分讲究长幼有序的。如果孩子敢顶撞长辈,就被人视为不孝。因此,只有无条件接受父母教育的孩子才会受到打人的欢迎。
2、德国孩子要有主见,顶嘴或许是讲出心里话
德国人认为,孩子总又长大的一天,以后他们是要离开父母闯天下,为了避免他们面对挫折时惶恐无助,不如从小就教育他们摔摔打打,在自己觉得不合理的情况下,勇敢讲出自己的诉求。因此,“随意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德国妈妈觉得,孩子在顶嘴的过程中,会将心里话说出来,这样,有助于长辈对孩子的了解,确切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如果孩子把事情憋在心里,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
二、孩子顶嘴的好处
许多中国家长都觉得孩子顶嘴是棘手的问题,害怕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长辈你的顶撞只会变本加厉,所以,他们从小就培养孩子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希望他们顺着父母要求的道路过生活。
但是,德国妈妈的育儿经告诉我们,孩子顶嘴,家长要分清情况,了解孩子顶嘴的用意,因此,有时候孩子顶嘴是有一定优点的。
1、孩子不盲从,不畏惧权威
如果父母长期“压迫”孩子,孩子们就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而不敢说不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在生活中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孩子通常底气不足,不敢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免引起别人的非议。所以,在大家争论问题时,孩子也只是“随大流”。
这时,父母如果想自己的孩子不盲从,畏惧权威,就要学会鼓励孩子,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也许,孩子在说自己心里想法的时候是以顶嘴的方式呈现,但是这也不失为增强孩子主见的一个好方法。
2、培养孩子的认知思维
一个人认知能力是靠他的思维形成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除了要学习好课程文化外,最重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例如,你觉得孩子放学回到家不是第一时间做功课而是玩游戏,你在教育他的过程中,他顶嘴了。你就让他说完,等他说完以后,你逐句和他分析,他讲过的内容哪里有问题,从而增强他对问题的认知能力。
3、父母也能从中学习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孩子的身上,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也许,在孩子顶嘴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将一些新颖的建议或者想法表达出来,是值得父母学习的。
当孩子和你顶嘴时,你先不要着急,不要一句话就把他的行为否定。你应该细心聆听他的诉求是否合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德国妈妈的育儿经告诉我们顶嘴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坏孩子,我们要多点和孩子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一起成长。
教养结合孩子才能发育健全
如果想要孩子变成一个思想、像个、身体健全的人,那么家长就需要在“养”的同时,还要注重“教”。生活中,很多家长都非常在乎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反倒忽视了他们的行为性格、思维发展的培养,最后往往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一、什么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有利
1.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感
现在很多家长从小都对孩子过度溺爱,总是对孩子的大事小事一手包办,这会使得孩子变得很无能,而且,孩子往往也不懂得感恩父母。而家长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感,有利于孩子做人做事都懂得负责任,做一个敢于担当的孩子。
2.培养孩子具有上进心
孩子的先天资质再强,如果缺乏上进心,那么也只会慢慢变得庸俗无用。而具备有上进心的孩子,即便是资质多么愚钝,经过一番努力,同样也可以创造出各种奇迹。
3.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小孩子的智力开发如何,往往与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是有关系的,所以,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从小在家长的保护下成长,缺少了自己独立生活、自理自立的人生经验,对于日后成长、学习和工作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助于使孩子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独立。
二、教育孩子注意事项
1.不宜过度溺爱
不宜过度溺爱,否则会使得孩子的性格成长受到不利影响,产生任性嚣张的个性特征。
2.不宜过度严厉
不宜过度严厉,否则会使得孩子对家长产生恐惧、厌恶心理,使得亲子间的感情受到影响。
3.不宜过度管制
不宜过度管制,否则会使得孩子的成长缺乏主见,而且会过度依赖于父母的保护。
4.不宜过度放养
不宜过度放养,否则会使得孩子的性格过于散漫,行为思想性格因为没有受到适当的约束教育而变得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