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命门怎么针刺方法正确

命门怎么针刺方法正确

命门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背正中线,第2,3腰椎棘突间,后正中线上与脐相对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侧面成90°。

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如捣针时则放射至左右侧。

针刺命门的作用主治

命门为督脉经穴,乃本经脉气所发,系五脏六腑之本,穴在第十四椎(第二腰椎)下凹陷处,正当两肾俞之中间,当肾间动气处,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该穴有培元补肾,止带止泻,舒筋活血,强健腰膝,疏调经气作用,多用太于治疗脊强,腰痛,带下,遗精,泄泻,子宫内膜炎等症。

针刺命门 危害

针刺命门过深时,针尖阻力突然消失,下肢有强烈触电感,即刺入蛛网膜下腔,再进针可先后穿过硬脊膜,蛛网膜,而进入蛛网膜下腔,若刺及蛛网膜下腔的马尾后,可出现下肢的强烈触电感,针刺过深的话,容易损伤脊髓,发生蜷曲不能伸的佝偻之证。

针灸分型治疗黄褐斑

针灸治疗黄褐斑多采用局部和整体的方法。首先在黄褐斑的局部用多针围刺的方法。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辨证加上体针,同时配合耳压的方法。

肝气郁结型症见情志抑郁,胸胁胀满,面部烘热,喜太息,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针刺选穴:血海、足三里、肝俞、太冲。通过针刺后,气机调畅,瘀血消散,色斑消退。

气滞血瘀型症见慢性疾病及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多见皮肤灰褐发青,兼有肝区胀痛不定。针刺选穴: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行间。5穴共奏化瘀生新之功效。

脾虚湿热型黄褐斑以口唇色素沉着为主,以及鼻翼两侧,面色苍黄不润。兼有食少纳差,脘腹胀满,便溏。针刺选穴:血海、足三里、胃俞、脾俞。通过针刺使脾胃气充而湿邪自化,日久必见功效。

肾气不足型症见面呈深褐色,状如蝶形,晦暗无华,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针灸选穴:灸足三里、关元、肾俞、命门,针刺血海穴。

肾阴虚型症见面呈黑褐色,五心烦热,盗汗骨蒸,夜梦多,失眠。针刺选穴:血海、足三里、肾俞、照海。通过针刺达到能滋补肾阴,活血通络,祛斑悦颜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针灸治疗黄褐斑是在辨证基础上进行的,对全身具有调节功效,因此疗程相对较长,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坚持。

长强穴怎么针刺正确

长强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后下向前上刺,与水平面成45°。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至肛门。

针刺长强的作用

长强为督脉之经穴,络穴,督脉与足少阴经之交会穴,循环无端为之长,健行不息为之强,任脉位于身前,督脉居于身后;二脉相合,则升降轮回,循环不息,无尽无休,故而得名。本穴具有调和阴阳,疏调局部经气,升清降浊,消肿止痛作用,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痔疮,便血,痢下赤白,便秘,脱肛,腰脊疼痛,癫狂,痫证等。

注意事项

针刺长强应沿着骶骨和直肠之间刺入,不得直刺过深,以防刺穿直肠,造成感染;禁用火针或粗针重刺,以防伤及直肠。

期门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乳头线与第9肋下缘交界处。

简易取法:

1.剑突下端旁开4寸,

2.男性可任取体位,女性取卧位,乳头直下,往下数两根肋骨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腹侧面向背侧面斜刺与腹前臂成45°。

进针深度:斜刺,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微痛感,有时向腹后壁扩散。

针刺命门 针刺命门的作用主治

命门为督脉经穴,乃本经脉气所发,系五脏六腑之本,穴在第十四椎(第二腰椎)下凹陷处,正当两肾俞之中间,当肾间动气处,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该穴有培元补肾,止带止泻,舒筋活血,强健腰膝,疏调经气作用,多用太于治疗脊强,腰痛,带下,遗精,泄泻,子宫内膜炎等症。

针灸液门的准确位置图 液门针刺方向

简易取法:第4.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凹陷中。

操作方法:俯掌开指或自然握拳取穴。

进针深度:直刺,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命门的针刺方法 命门常用配伍疗法

1.配肾俞,气海,中极,太溪,针刺补法,可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治疗肾阳亏虚,水湿不化之遗尿,尿频,癃闭,小便不利,水肿等。

2.配肾俞,脾俞,天枢,足三里,针刺补法,可灸,温肾健脾,治疗脾肾阳虚之泄泻,痢疾。

3.配肾俞,志室,气海,三阴交,针刺补法,补益肾气,固涩精关,治疗肾虚遗精。

4.配俞阴陵泉,太溪,针刺补法,温肾培元,固本止带,治疗肾虚带下。

5.配合谷,间使,中极,三阴交,针刺泻法,益气行血,通经止痛,治疗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

6.配肾俞,百会,足三里,针刺补法,补益心神,治疗肾虚髓海不充之头晕,神经衰弱。

7.配肾俞,腰阳关,委中,太溪,针刺补法,补肾壮腰,治疗肾虚腰痛。

8.配脊中,身柱,大椎,后溪,委中,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止痛,治疗经气不利之脊强痛。

耳门针刺深度

针刺耳门一般取正坐或侧卧位,微张口,可斜刺,从浅向后内0.5-1寸;或向下透听宫,听会,进针1-1.5寸,以局部出现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半侧面部为宜。

胃仓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胃仓穴常用配伍

1.配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泻法,理气和胃,治疗脾胃气滞之胃痛,腹胀,腹痛。

2.配下脘,足三里,腹结,璇玑,梁门,针刺泻法,消食化滞,治疗食积胃痛,腹胀。

3.配脾俞,足三里,中脘,章门,针刺补法,健脾消积,治疗小儿脾虚食积。

4.配脾俞,四缝,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消食化积,治疗小儿疳积。

5.配石门,合谷,水分,复溜,针刺泻法,利水渗湿,治疗水肿。

6.配大椎,脊中,腰阳关,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强腰脊,止痹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脊背痛等症。

间使位置图和作用 间使针刺操作手法

直刺0.5-1.5寸,在局部会有酸胀感,或有麻胀感向指端放散,刺正中神经时中,忌用捻转手法强刺激,在针刺本穴,如电击样的感觉突然从本穴循手厥阴经下行走至手腕,手指或腕臂,手厥阴经经线抽筋,应立即将针拔出几分向另一方向刺入,如继续捻刺,会出现麻木,灼痛或运动障碍。

耳门针刺深度 针刺耳门功能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耳前支,面神经颞支等结构。

功能:聪耳通络,清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热毒邪之耳鸣,耳聋,耳中肿痛,颊肿,颈颌痛,聤耳,唇吻强诸病证。

命门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背正中线,第2,3腰椎棘突间,后正中线上与脐相对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侧面成90°。

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如捣针时则放射至左右侧。

针刺耳门穴怎么正确操作

耳门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耳屏上方,耳前切迹前0.5寸,在下颌支后缘垂线上,颞浅动脉后缘。

简易取法:

1.耳屏上切迹之前方与下颌髁状突稍上方之凹陷处,张口用手掐切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关闭,该处即是本穴。

2.耳前,屏上切迹前的凹陷中取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刺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

针灸时间:针刺耳门一般取正坐或侧卧位,微张口,可斜刺,从浅向后内0.5-1寸;或向下透听宫,听会,进针1-1.5寸,以局部出现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半侧面部为宜;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耳前支,面神经颞支等结构。

功能:聪耳通络,清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热毒邪之耳鸣,耳聋,耳中肿痛,颊肿,颈颌痛,聤耳,唇吻强诸病证。

注意事项

1.由于耳门穴位于耳前,深部有颈内动,静脉,故直刺不宜过深,以防刺伤颈内动,静脉。

2.穴位深部为耳腔,组织较多,不可用粗针强刺激,以免伤及耳部组织,引起内耳深部疼痛。

3.如张口取穴针刺,留针不宜过久,且留针期间不可让患者张口过大或说话,以免弯针,折针;若留针过久,患者常会因长时间张口疲劳而闭口,这样易于发生弯针,折针。

4.本穴位于面部,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强烈的灸法,如瘢痕灸或直接灸,引起瘢痕,影响面部美观。

命门的针刺方法 命门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该筋膜包裹竖脊肌,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在竖脊肌的表面,向内侧附着于棘突,其腰部明显增厚与背阔肌的腱膜筋膜结合;深层位于竖脊肌深面。

4.棘上韧带或竖脊肌:该处棘上韧带由第2腰神经后支分布,竖脊肌由脊神经后支支配。

5.第2,3腰椎棘突间的棘间韧带:由第2腰神经后支分布。

脊中位置疼是怎么回事 脊中穴常用配伍

1.配肾俞,命门,天枢,足三里,针刺补法,灸命门,温补脾肾,治疗虚寒 泄泻。

2.配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利湿,治疗脾虚阴黄,腹泻等。

3.配气海,长强,百会,承山,针刺补法,重灸百会,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治疗气虚脱肛,痔疾,便血等症。

4.配肾俞,命门,委中,腰阳关,针刺补法,温补肾阳,强腰壮骨,治疗肾虚腰痛。

5.配水沟,百会,针刺平补平泻法,通调督脉,开窍醒神,治疗痰蒙清窍之癫痫。

相关推荐

针刺带脉怎么操作正确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带脉位置: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简易取法:腋中线上,与通过其中的水平线相交处是穴。 进针深度及方向:直刺,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注意:带脉不宜深刺,忌猛力快速提插,以防刺破肠管。 作用主治 带脉穴为足少阳胆经穴,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起于泻下,环形腰间一周,络胞而过,具有约束诸经之功,可固摄本经经气,起到调节止带,疏经活络,疏肝理气的作用,为治疗带下之要穴。常用于治疗经带病,腹痛,腰

针刺曲泉怎么操作正确

曲泉针刺深度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半腱肌,半膜肌腱内侧面前方,股骨(内髁)和胫骨的交界,腘窝横皴牧内侧终止处。 进针方向:从内侧向外侧直刺与内侧面成90°。 针刺深度:屈膝或正坐位,在膝内侧横纹端凹陷处,直刺,深1-1.5寸,留针20分钟,局部可有酸胀感。 施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主治 曲泉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本穴具有清胆泻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多用于治疗阴挺,少腹痛,小便不利,阴痒,外阴部痛,遗精,疝气,惊狂,膝,股内侧疼痛诸症。 注

神门的针刺方法 针刺神门注意事项

1.针刺神门出现电击样针感时,忌强刺激捻转;又是会出现触电样或灼热样的放射感走达手指,应立即提针向另一方向刺入,若继续捻针,会出现麻木,灼痛或运动障碍,轻者数小时自行消失,重者可持续数天。 2.针刺时应避开尺动,静脉,以免损伤血管,造成皮下瘀血,血中。 3.忌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注射或封闭,以防止损伤尺侧动脉而致坏死。 4.禁用直接灸,瘢痕灸。本穴内部有尺动,静脉,故不宜用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风门的针刺方法 针刺风门注意事项

1.针刺风门时,沿肋骨长轴向前内斜刺,不可与肋骨长轴垂直刺入,因其内侧的肌肉较丰厚,较为安全。 2.穴区生面及外侧部肌肉较薄,不可深刺,避免刺伤壁胸膜及肺,造成气胸。 3.忌进针过快,过猛,穴深部为肺脏,直刺过深,可损伤肺脏,造成气胸。 4.肺气肿,肺结核等肺病或风心病等心脏病患者,忌重刺本穴,这是由于长期肺病或心脏病患者抵抗力减弱,局部组织脆弱,重刺会损伤正气,且使组织损伤,不易修复,造成意外事故。 5.年老体弱患者,肌肉瘦薄,进针时,防治押手按压过重,使组织深陷,导致针刺过深,从而超过欲刺的深度,伤及

针刺大敦穴怎么操作正确

针刺大敦的操作方法 取穴法:坐位,膝关节半屈,大趾甲根,跖指关节间,蹲长伸肌腱外侧缘。 简易取法: 1.足大趾背外侧,由趾甲根正中至趾关节外侧上作一“田”字,“田”字的中央即是本穴。 2.在足大趾外侧指甲角旁0.1寸。 进针方向:从足背侧面向跖底方向与趾背面成90°。 进针深度:进针0.1-0.2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痛在附近。 作用 大敦穴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以泻肝为主,有通经活络,醒神开窍,回阳救逆,疏理下焦,调经止血的作用,

针刺颧髎穴怎么操作正确

颧髎的针刺方法 取正坐仰靠位,沿目外眦直下,平迎香穴高度,即平鼻翼处取穴,直刺0.3-0.5寸,留针1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针刺颧髎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消肿解痉。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牙痛,颊肿,目黄,耳鸣。 配穴:配颊车,下关治疗颊肿;配合谷,列缺,地仓,下关治疗口眼歪斜。 应用: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鼻炎,鼻窦炎,牙痛的治疗。 注意事项 1.颧髎穴在面颊部,针刺当在面颊的皮肤和肌肉处,如果针刺过深,则可穿透面颊,直达口腔内部的上牙龈,故禁止直

期门针刺方法 针刺期门注意事项

1.禁直刺过深,否则针尖可通过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腹膜及腹膜腔而刺伤肝(右侧期门穴),横结肠或胃(左侧期门穴)。尤其是右侧期门穴,如针刺加提插和捻转,可损伤肝脏而引起肝出血,后果严重。 2.对右侧期门穴下内部因是肝脏右叶前缘,故进针时宜用指切押手法,使针尖沿爪甲缓慢刺入,这样一则取穴准确,二则能掌握一定针刺深度,可防治针刺过深伤及肝脏。 3.对体瘦者,忌用长针,年老体弱者,肌肉瘦薄,皮肤松弛,用长针直刺,进针虽浅,但在留针时由于患者体位移动,呼吸幅度加大,咳嗽等,针体会徐徐自行进入,所以宜用短针斜刺

针刺阳陵泉怎么操作正确

针灸阳陵泉操作方法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腓骨小头最突点前下方,胫腓关节处。 简易取法: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小腿侧面成90°。 深度:直刺,向胫骨后缘斜下刺入,深1-3寸,有酸胀感向下扩散;直刺,沿胫骨后缘处水平刺入, 透阴陵泉,深3寸,有整个膝部酸胀;斜刺,向后下方,进针1-2寸,可有麻电感向足背部放射。留针20分钟。 施灸: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作用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且足少阳胆

针刺公孙穴怎么操作正确

公孙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第一跖骨与第一楔骨关节内侧(黑白肉交界处) 简易取法:由足大趾内侧后有一关节(第1趾跖关节)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弓形骨后端下缘的凹陷(第1跖骨基地内侧前下方)即是公孙穴。 进针方向:从足内侧向外侧直刺与足内侧垂直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透向涌泉,针0.5-0.8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觉向脚底放射。 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位置: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地的前下方。 功效: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腧穴,络穴,别走足阳明胃经,为八脉交

期门针刺方法 针刺期门作用主治

期门为足厥阴肝经脉气汇聚的处所,肝脉布两胁,肝为藏血之脏,该穴具有疏泄肝胆,调和表里,清热散邪,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用于治疗伤寒热入血室,过经不解,胸胁支满,胁肋胀痛,肝脾肿大,呕吐,呃逆,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乳痈,疟疾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