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胞肓的作用是什么 胞肓穴主治疾病

胞肓的作用是什么 胞肓穴主治疾病

1.膀胱气化不利之小便不利,癃闭,阴肿诸症。

2.肠腑气滞之腹胀,肠鸣,便秘诸症。

3.经脉痹阻之腰脊痈诸证。

女性膀胱经不通的危害 膀胱经有哪些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谷穴、至阴穴。

胞肓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胞肓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健忘,遗精选膏盲穴

1.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等。

胞肓的意思是什么 胞膏的治疗用法

针灸疗法:胞肓穴,斜刺0.8—1.2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臀部放射。

艾灸疗法:胞肓穴,艾条灸5—10分钟;胞肓穴艾柱或温针灸5—3壮。

胞肓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胞肓穴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

胞肓是膀胱腑经气寄托之处,故有通利膀胱腑器,加强膀胱气化,清利膀胱湿热的作用;若下焦气机不利或肾阳虚衰,不能温运脾阳,水谷不化,停滞肠间,则腹胀肠鸣,温补此穴可通阳化气行滞而治疗腹胀肠鸣,并循经治疗腰脊痛。

肩胛骨缝是什么穴位

1、肩胛骨缝是膏肓穴

人体的肩背部有一个重要穴位——膏肓穴。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中医认为,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

膏肓穴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这个穴位比较隐蔽,刮痧渗透不进去,手也无法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

2、艾灸膏肓穴的作用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着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奕奕,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孙思邈养生方法之一就是艾灸膏肓穴。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操作方法:用艾条悬灸此穴10-15分钟,或用艾灸仪在膏肓穴处施灸30-50分钟,每周3-5次,长期坚持会有很好的效果。

3、三个开合膏肓的方法

3.1、双肩旋转法

两手自然下垂,中指贴住大腿两侧,以肩为轴,双肩一起往前转动10次,这就是在“开膏肓”;然后,仍以肩为轴,两肩往后转动10次,这就是在“合膏肓”。

这个动作可以把膏肓活动开,充分放松肩背部,长期练习,能有效解决肩背痛的问题;而反复的前后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扩张,这也能有效防治心、肺疾病。

3.2、反拳捶脊法

“反拳捶脊”也是一个开膏肓的好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把手放在背部,反拳沿着脊柱敲打。这样做可以把膏肓振开,又叫振髓法。久坐办公室的人可依此法经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缓解肩背痛,疏通血脉。

3.3、像扇子一样开合

这个动作很简单,坐在椅子上,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把后背像扇子一样向前打开,停一会儿,再慢慢挺胸,收紧后背,往后挤压脊柱。如此反复几遍。

这个动作可打开和挤压膏肓,做完几次后,人会感觉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4、肩胛骨缝按压法

体位:俯卧位。

操作;将被按摩者的一侧手臂背至后腰部:以按摩者靠近床尾的—侧腿屈膝抬至床上,抵住后背臂的肘部:双手拇指按压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的间隙。取正中点,两拇指合压,取两侧点,分压;再取两侧点,再次分压。

要领:被按摩者一臂后背时,其肩胛骨上移,其内侧缘与脊柱的间隙非常容易寻摸,按三力度要适中。

腰部保健按摩程序

1.推按腰背肌法

(1)体位俯卧位,

术者取站立位。

(2)操作术者沉肩伸臂,将双手交叉横置于受术者脊柱两侧(左手横置于右侧,右手横置于左侧,掌心向内,手指向外伸直),同时向腰背两侧反方向用力推按,由上而下,逐步按顺序移动。反复推按2~5分钟。

(3)要领

1)推按时着力和缓连贯,双手用力均匀一致。

2)术者操作时身体前倾以增加力度。

2.双龙点肾法

(1)体位俯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端(拇指伸直位)置于双侧肾俞穴,同时着力对点,并略向上斜点而合之,以连续对点三次为宜。

(3)要领

1)术时双手同时着力,戳点对合,由浅入深,不可乱点。

2)点按方向是由内略向上斜点,相对用力。

3.横摩腰骶法

(1)体位俯卧位,术者站其侧。

(2)操作术者以一手全掌着力于受术者左侧或右侧臀部的胞肓穴处,自胞肓经八谤穴横推到对侧的胞肓穴处止,反复横推3~5分钟。

(3)要领

1)术时全手掌紧贴腰骶部皮肤。

2)术时腰骶部有紧压感,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术后腰骶部有温热感。

胞肓的作用是什么 胞肓穴穴位解剖

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处;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有臀上神经。

相关推荐

针刺的作用

疾病的发展过程,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来实现的。例如: 在刺灸方面,针刺补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反之,针刺泻法和刺血疗法都有祛邪的作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气海、关元、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选用;十二井穴、十宣、人中等穴,多在祛邪时选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气海、关

失眠多梦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失眠的穴位:涌泉,神门,百会 艾灸治疗失眠有养心安神的作用,每晚临睡前1小时,用较热的温水先泡脚15分钟然后将艾条点燃,对准双侧涌泉穴,如果你的失眠用这种方法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你还可以艾灸肓募穴,用隔姜灸的方法,每次艾灸5-10状。主要调和阴阳,安神健脑。肓募穴位于腹中(肾经),为脏腑气交通的重要穴位,灸此穴能调和脏腑气血,故可艾灸治疗失眠。

儿童三伏贴和大人贴的一样吗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看个人身体情况。三伏贴没有固定的敷贴穴位,医生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敷贴穴位进行治疗。 三伏贴传统中医用于调理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疾病的医学方法,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都不一样,贴敷的穴位也就不一样,具体情况以实际贴敷为主。 常见的贴敷穴位有: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中府穴、膻中穴、心俞穴、治喘穴等。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伏贴传统中医用于调理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疾病的医学方法,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都不一样,贴敷的穴位也就不一样,具体情况以实际贴敷为主。 常见的贴敷穴位有: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中府穴、膻中穴、心俞穴、治喘穴等。

膏肓什么意思

膏肓穴,经穴名。出自《千金要方》:“此灸法,令人阳气康盛。”属足太阳膀胱经。 1.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 2.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故名膏肓。

膏肓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取侧卧位,先在背部找到第7颈椎,再向下数4个突起脊椎骨,为第3胸椎,在其棘突下旁开3横指处即膏肓穴。 膏肓穴属膀胱经,位于背部,内应心肺,与心肺之气相通,间接联系脾肾。刺激该穴位有益气养血之功,可调和全身气血,促进心肺,脾肾等功能的恢复;可以滋肺阴,清肺热,补肺气,治肺痨;可补脾气,养心血,益肾精,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并循经治疗肩胛背痛。

足少阴肾经的商曲穴有哪些重要特征

足少阴肾经的商曲穴定位:肓俞上2寸,任脉旁刑.5寸。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腹中积聚等一些常见疾病

阴陵泉穴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膝盖疼痛、晕眩、腹水、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2寸。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取穴方法: 取该穴位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生理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

坐骨神经痛艾灸哪里 坐骨神经痛艾灸取穴

环跳穴:站直,臀部用力,其最深的地方中央即环跳穴。艾灸该穴位有祛风化湿,强健腰膝之功效,主治腰腿痛,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等。 秩边穴:患者取俯卧位,胞肓直下,在骶管裂孔旁开三寸处即为秩边穴,艾灸该穴位可舒筋活络,强壮腰膝,主治急性腰扭伤,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膀胱炎,生殖器官疾病,痔疮等症。 委中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艾灸该穴位可开窍醒神,舒筋活络,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小便不利,遗尿,小腿疲劳,肚子疼痛, 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小孩疳积如何艾灸 脾虚夹积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经外奇穴为主。 治法:健脾化积消痞。 艾灸处方:章门,四缝,膏肓。 取穴方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章门穴在肝经上,又脾经之募穴和脏之会穴,具有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之功。 四横为治小儿疳积之要穴,因其病久积甚,故选用膏肓,意在滋肺健脾,益肾培元,扶正化积。 艾灸方法: 1.艾炷灸:取章门,膏肓,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隔物灸即可。 注:将三棱针消毒后点刺四横穴,出黄稠粘液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