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
一、假肥大型(Duchenne型)
由Duchenne (1868年)首先描述,是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类肌病。属性连隐性遗传,几乎均影响男孩,占活产男婴的l/3 000~1/4 000(欧美)和l/22 000(日本)。_女性仅为异性染色体携带者,不发病。多于儿童期起病,常以骨盆带肌无力、肌张力低、走路缓慢、易跌为首发症状。病情进展较迅速,可逐渐累及肩胛带、四肢远端肌群及面肌。背部伸肌无力则站立时腰椎过度前凸,臀中肌无力则行走时骨盆向两侧摆动,呈典型的“鸭步”;患儿仰卧位站起时,先翻转为俯卧位,再用双手支持床面及下肢才能缓慢站起称Gowers征;由于肩胛带肌及前锯肌无力,可呈现“游离肩”和“翼状肩胛”,以上为该型的特征性表现。约90%的患儿有肌肉的假性肥大,以腓肠肌最明显,三角肌、股四头肌、臀肌、冈下肌、肱三头肌及舌肌等也可受累。多半患儿还伴有心肌损害,约30%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病情多呈进行性加重,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中预后最差的一个类型,多数在15岁左右即不能行走,大部分患者在25~30岁以前因呼吸感染、心力衰竭或慢性消耗而死亡。另外,尚有一种与此型临床表现类似的类型,称为良性假肥大型(Becker型),由Becker(1957年)首先报道,常在5~25岁期间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多在起病后15~20年才不能行走,占出生男孩的3~6/10万,心肌受累少见,智力多正常。
二、肢带型(Erb型)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形式,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10~20岁期间起病较为多见,男女均可患病。临床上肌无力及肌萎缩先出现在骨盆带与肩胛带的部分肌肉,初起时两侧常不对称,病情进展缓慢,但年幼起病者发展较快。以下肢无力开始的病人大多10年内累及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心肌受累者少见。
三、面-肩-肱型(Landotlry-Déjerine型,或称FSHD)
最初在1885年由法国神经科医生L. Landouzy和J. Déjerine记录,因此,也可称此病为Landotlry-Déjerine型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由于肌肉病变部位在拉丁语中的称为fazio-skapulo-humeral,因此,该病症的英语名为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简称为FSHD。
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患病率约为0.4~0.5/10万,多见于成年人,通常在20岁左右才出现临床症状,亦有从刚出生即出现症状者。病变主要侵犯面肌(fazio)、肩胛带(skapulo)及上臂肌群(humeral).,也可累及胸大肌,呈特殊的“苦笑面容”,见垂肩、“翼状肩”及“游离肩”,但下肢受累较轻,偶尔见到腓肠肌和三角肌的假性肥大。影响心脏者甚少见。对寿命影响不大。
四、远端型(Gower型)
由Gower首先报道(1902年),甚少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在40~60岁期间发病,逐渐出现胫前肌、腓肠肌及手部小肌肉的进行性无力和萎缩。病程进展缓慢,逐步累及肢体近端。早期腱反射正常,但晚期则出现腱反射消失。一般说,本病不发生严重残废,亦不影响生命寿期。
肌营养不良影响智力吗
对于肌营养不良这种病症很多人还不是很熟悉,因为这种病症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他的危害性和对于病人的身心影响确实十分严重的。这种病是由于基因缺陷所导致的肌肉变性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由于每个人的身体体质和基因缺陷不同,所以实际发病中症状也会有所差异。
临床分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肌营养不良、肌营养不良、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等类型。其中,肌营养不良和肌营养不良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二者均是由基因缺陷所导致的,抗肌萎缩蛋白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的细胞膜上,起支架作用,保护肌细胞膜在肌肉收缩时不受损伤。由于基因缺陷,导致肌细胞膜上的抗肌萎缩蛋白功能异常,肌细胞受损伤,出现进行性坏死、萎缩等,临床出现肌无力的症状与体征。 肌营养不良的病理改变为肌纤维大小不一,脂肪结缔组织增生,可见肌纤维坏死和再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抗肌萎缩蛋白表达缺失,具有诊断意义。肌营养不良患儿多于3~5岁逐渐出现症状,婴幼儿期多无症状,也有部分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患儿其实从小运动发育就较同龄儿童稍有落后,比如,正常儿童生后1岁独立行走,患儿可能1岁半~2岁开始独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稳,往往被误认为缺钙或体质弱等原因而被忽视。
因为这种病症在初期症状中,会因为类似于发育不良和缺钙等症状而被人们所忽视,所以会对于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这里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的时候,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一下,避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给孩子造成终身的遗憾。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什么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晚期,四肢挛缩,活动完全不能。常因伴发肺部感染、压疮等于20岁之前丧生。智商常有不同程度减退。半数以上可伴心脏损害,心电图异常。早期呈现心肌肥大,除心悸外一般无症状。
小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小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孩子为何站不起邻居小魏的孩子已上幼儿园,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可是,家长有一天早上偶然发现孩子起床姿势很奇怪,先从仰卧转为俯卧位,然后用手支撑大腿才慢慢地站起来。开始家长以为是孩子撒娇淘气,但后来越看越不对劲,越想越不放心,带孩子去儿童医院就诊,经医生反复检查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目前认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遗传性、家族性疾病,临床分型以假性肥大型最多见。此病一般在5~6岁前开始发病,起病缓慢,其特征为随意肌原发性炎性逐渐进行,使病肌衰弱、萎缩,终至不能运动。多数患儿死于心力衰竭或肺部感染。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1、特殊的起立姿势
患儿从仰卧位站起时,往往先要翻身改为俯卧位,用肘和手支于床面,渐渐成跪位,然后慢慢伸直下肢,再以双手支撑于膝部,做深鞠躬状,并用双手沿大腿前部、自下而上一点一点地往上撑,最后才能挺起腰站起来。
这种奇怪的起立姿势是本病的特征。
2、步态不稳
由于下肢无力,患儿步行时上半身左右摇摆,似“鸭步”.此外,上楼梯困难为本病早期症候之一。由于大腿伸肌力弱,无力支撑躯干,必须一手扶楼梯的栏杆,另一手按压大腿,以助膝髋关节伸直,利于行走。
3、肌肉假性肥大与萎缩
疾病初期,某些肌群出现假性肥大,其中尤以腓肠肌(小腿后侧)、冈上肌、冈下肌(肩胛骨处)、三角肌和肱三头肌(肩与上臂伸侧)等为常见,同时,往往其他部位的肌肉出现萎缩现象,最后,假性肥大肌群也显萎缩。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即通过适度的运动以保持肌肉功能,预防肌挛缩,增强生活能力,减慢病情的进展,延缓瘫痪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患儿能独立行走、活动的就应该鼓励其上幼儿园、学校和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体操。起病初期,患儿尚能走路,但易跌跤造成外伤,故家长可以给孩子带上护膝或加一些护膝棉垫,以免其跌跤后造成外伤。已卧床不起的可采用包括肌肉、关节的被动运动和按摩,防止并发症。祖国医学对本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治法之一是采用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或鹿角胶丸方加减。治法之二是针刺,常用下肢穴位脾关、伏兔、血海、箕门、阳陵泉、足三里和三阴交,以及上肢穴位大椎、肩、天宗、曲池和合谷等。也可采用穴位注射疗法,以辅助治疗。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能治好吗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可治疗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般病程较长,而且不容易被发现,一般被发现这种疾病时,患者已经开始出现肌肉功能的异常,这种疾病由于是遗传疾病,是机体内部的基因异常或缺少造成的,目前世界上对这种疾病没有药到病除的特效药来治疗它,但是有很多研究已经表明这种疾病可以通过药物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和恢复肌肉的功能。
什么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 muscula dystrophy,PMD)是一种原发横纹肌的遗传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由肢体近端开始的两侧对称性的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和萎缩,个别病例尚有心肌受累。有人报道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约占神经系统遗传病的29.4%,是神经肌肉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逐渐萎缩,使行动能力渐渐消失直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疾病。患者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自己由于心肌衰竭而死亡,国际医学界形象地称之为“渐冰人”。该病症已被International Seven Three Society(国际七三学社)列入十大医学课题进行研究。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渐进性遗传性骨骼肌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选择性受累的骨髓肌呈渐进性对称性无力和萎缩,最终丧失运动功能。本病为单基因遗传,发病年龄为5~6 岁左右,发生率为出生男婴的13~33/105 。近年研究认为其病变的基本原因在于肌肉细
小儿应防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病症特有的起床姿势。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的遗传性疾病,由于先天基因缺陷,引起细胞膜功能紊乱产生肌原纤维断裂、坏死而引起肌肉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某些对称部位的肌群出现进行性无力和萎缩。行走摇摇摆摆,上楼困难,起蹲困难等。各种肌营养不良症均是由于基因缺陷引起的,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有假肥大型、肢带型、面肩肱型三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假肥大型。假肥大型通常是在5~6岁发病,除了有上述独特的起床姿势外,患儿走路缓慢费力,尤其上梯楼更感到吃力,易跌倒。走路时,腰椎前凸,骨盆向两侧上下摆动,类似鸭子的步态。检查时,见躯干和大腿及上臂肌肉萎缩,小腿却常反而增粗,这是肌肉破坏后结缔组织增生的结果,故称为假性肥大。
目前,虽然很多学者对肌营养不良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探索,但至今仍不清楚。现在虽然有上百种药物的临床应用,但至今仍无肯定疗效的药物,造成患者病累终生。患者应该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给予理疗、按摩和适当的锻炼。这些措施有不同程度延缓病情的发展、减轻症状的作用,但要按医嘱进行。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什么 什么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遗传性骨骼肌变性疾病,病理上以骨骼肌纤维变性、坏死为主要特点,临床上以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肌肉萎缩、肌无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类型还可累及心脏、骨骼系统。
脊髓性肌萎缩的类型有哪些
1.新生儿型重症肌无力:新生儿型重症肌无力患儿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其母亲均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患儿一般于出生后即表现吸吮困难、哭声无力、四肢运动减少等症状,脊髓性肌肉萎缩患儿则可由于后天因素形成,并非一出生便发生在症状。
2.先天性肌张力不全:先天性肌张力不全患儿出生后出现肌张力低下,未见肌肉萎缩,肌电图及肌肉活检均无异常。脊髓性肌肉萎缩患儿则有肌肉萎缩的症状,并且肌电图及肌肉活检可帮助诊断。
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般在脊髓型肌肉萎缩Ⅱ、Ⅲ型患儿中需注意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进行鉴别,脊髓型肌肉萎缩Ⅳ型需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和多发性肌炎进行鉴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几乎均有假性肥大征象,其血清CPK极高,特别在病程的早期阶段,可从临床表现、血清酶学、EMG以及肌肉活检等方面的特点进行鉴别。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类小儿时期最常见的遗传性肌肉病,表现为骨骼肌进行性无力和萎缩,最终完全丧失运动功能。本病遗传方式不一,其中假性肥大型常见,系连锁隐性遗传。其病理改变主要为结缔组织增生,肌纤维萎缩或消失。该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的原发性肌病,与遗传及家族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1. 症状及体征根据遗传方式、起病年龄、最先受累肌群、病程进展等因素,本病可分为以下几型。(1) 假性肥大型:此型最多见。通常在3 岁左右起病,独立行走较迟,易跌倒,逐渐出现步态异常。步行时呈鸭步态,多伴有腰部前凸。多数患儿心肌受累,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约1/3患儿智力低于正常。(2) 面-肩-肱型:多数在幼儿期发病。发病部位先见于颜面肌,尤其是口轮匝肌及眼轮匝肌。颜面无表情,闭眼、举眉、皱额等有困难。肌萎缩由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开始,向三角肌、闻下肌、冈上肌发展,最后侵犯下肢肌肉。(3) 青年性肌萎缩型:多在青年期开始发病,以肩胛肌萎缩无力为主,患儿肩胛呈翼状改变,上肢不易举至头部以上,病程缓慢。(4) 单纯性遗传性挛缩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