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表现
胆囊癌的表现
1.右上腹疼痛
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不佳。这是由于胆囊功能不足以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
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黄疸。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黏膜黄染,伴皮肤瘙痒。
4.发热
部分病人出现发热。
5.右上腹肿块
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是因为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如侵犯十二指肠也可以引起梗阻;另外肿瘤侵及肝胃胰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1.右上腹疼痛
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不佳。这是由于胆囊功能不足以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
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黄疸。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黏膜黄染,伴皮肤瘙痒。
4.发热
部分病人出现发热。
5.右上腹肿块
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是因为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如侵犯十二指肠也可以引起梗阻;另外肿瘤侵及肝胃胰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有什么
1.胆囊息肉样病变:早期的胆囊癌主要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相鉴别,胆囊癌的直径均大于1.2cm,蒂宽,胆囊壁增厚,至于胆囊的腺瘤性息肉恶变与良性腺瘤的鉴别则很困难,因考虑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均应手术切除,故不影响外科治疗决策。
2.胆囊结石:国内的胆囊癌患者,约有百分之五十七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常有较长时间的胆道疾病症状,此类病人最容易被忽略,或将胆囊癌所引起的症状用胆囊结石来解释,在鉴别诊断上主要是对老年,女性,长期患有胆囊结石,胆囊萎缩或充满型结石,腹痛症状加重和变得持续时,均应考虑有胆囊癌的可能,应做深入检查。
3.原发性肝癌侵犯至胆囊:晚期胆囊癌需要鉴别的尚有原发性肝癌侵犯至胆囊,在胆囊部位形成一肿块和胆囊出口的阻塞,侵犯胆囊的肝细胞癌可在肝门部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上发生大块的淋巴结转移,类似晚期胆囊癌时的淋巴结转移,胆囊颈部癌可直接侵犯或通过淋巴转移发生高位胆道梗阻,临床表现类似肝门部胆管癌,有时原患有癌的胆囊已行手术切除,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病理诊断,术后由于肿瘤局部复发和引起肝门部胆管梗阻,会使鉴别诊断发生困难。
胆囊癌的病因是什么
胆囊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如果感染炎症的话,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生活中为了远离胆囊方面的疾病,大家需要对胆囊疾病有所预防。胆囊癌作为胆囊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因为临床上这类患者较少,很多人对于胆囊癌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很了解。那么,胆囊癌是如何引起的呢?
胆囊癌有多种不同的组织类型,但无一种有其固定的生长方式和特殊的临床表现。胆囊癌绝大多数为腺癌,约占80%,其中60%为硬性腺癌,25%为乳头状腺癌,15%为黏液腺癌。其余为未分化癌占6%、鳞癌占3%、混合瘤或棘皮瘤占1%。尚有其他罕见的肿瘤包括类癌、肉瘤、黑色素瘤和淋巴瘤等。
肉眼观察多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并侵及邻近器官,偶见乳头状突起向胆囊腔内生长者。胆囊癌的扩散方式主要以局部浸润肝脏和周围器官如十二指肠、结肠以及前腹壁为多见。如胆囊颈或Hartmann袋的肿瘤直接浸润肝总管,则在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检查上很难与胆管癌相鉴别。早期病变可直接浸润到胆囊窝,也可通过血源性播散,经胆囊静脉沿胆囊颈而侵及肝方叶。胆囊壁具有丰富的淋巴管,有利于肿瘤早期向胆囊管、胆总管和胰十二指肠区周围的淋巴结扩散。直至肿瘤晚期,方可见远处转移及经腹腔播散。临床上仅有10%的患者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时发现肿瘤局限于胆囊,另有15%早期已侵犯胆囊窝或周围淋巴结,在此期若行扩大性根治手术,仍有治愈的可能。
75%的胆囊癌可直接侵犯周围脏器,发生频率依次为肝、胆管、胰、胃、十二指肠、网膜和结肠。60%有淋巴转移,远处转移者约占15%,腹膜转移者不到20%。沿神经鞘扩散是肝胆系统癌肿特点之一,在进展期胆囊癌患者中有近90%发生神经侵犯,是本病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
专家提醒:胆囊癌发病期间易引起局部疼痛,对于此病的治疗需要趁早。如果身边有亲人不幸患上了胆囊癌的话,应当选择专业治疗此病的大医院接受治疗,一般小诊所因为医疗环境较差、仪器设备也不完善,是很难有效治疗胆囊癌的,而正规医院则更有保障一些。
胆囊癌如何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根据肿瘤的病程而提出不同的要求。
1.胆囊息肉样病变:早期的胆囊癌主要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相鉴别,胆囊癌的直径均大于1.2cm,蒂宽,胆囊壁增厚,至于胆囊的腺瘤性息肉恶变与良性腺瘤的鉴别则很困难,因考虑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均应手术切除,故不影响外科治疗决策。
2.胆囊结石:国内的胆囊癌患者,约有57%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常有较长时间的胆道疾病症状,此类病人最容易被忽略,或将胆囊癌所引起的症状用胆囊结石来解释,在鉴别诊断上主要是对老年,女性,长期患有胆囊结石,胆囊萎缩或充满型结石,腹痛症状加重和变得持续时,均应考虑有胆囊癌的可能,应做深入检查。
3.原发性肝癌侵犯至胆囊:晚期胆囊癌需要鉴别的尚有原发性肝癌侵犯至胆囊,在胆囊部位形成一肿块和胆囊出口的阻塞,侵犯胆囊的肝细胞癌可在肝门部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上发生大块的淋巴结转移,类似晚期胆囊癌时的淋巴结转移,胆囊颈部癌可直接侵犯或通过淋巴转移发生高位胆道梗阻,临床表现类似肝门部胆管癌,有时原患有癌的胆囊已行手术切除,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病理诊断,术后由于肿瘤局部复发和引起肝门部胆管梗阻,会使鉴别诊断发生困难。
胆囊癌侵犯肝脏与肝癌侵犯胆囊的鉴别:
(1)胆囊癌伴有胆管扩张的几率高于肝癌。
(2)胆囊癌在CT增强扫描后显示明显,且持续时间长。
(3)如软组织肿块内见到结石影,支持胆囊癌诊断。
(4)胆囊癌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栓的几率明显低于肝癌。
(5)临床资料如肝炎,肝硬化病史,AFP检测等也有助于两者鉴别。
4.萎缩性胆囊炎:当超声发现胆囊较小,囊腔狭窄,黏膜粗糙,不应急于诊断为萎缩性胆囊炎,尚需考虑有浸润型胆囊癌的可能,如注意到囊壁增厚,不规则,黏膜线破坏,中断,胆囊壁外有肿瘤浸润的低回声区,即可诊断为胆囊癌,反之,应考虑萎缩性胆囊炎的诊断。
胆囊癌与胆囊炎的鉴别两者都可以表现为胆囊壁的弥漫性增厚,造成鉴别诊断困难,smathens等认为,以下CT征象可作为胆囊癌诊断时的参考:
(1)胆囊壁不均匀性,特别是结节性增厚。
(2)胆囊壁增强明显。
(3)出现胆管梗阻。
(4)直接侵犯肝脏,表现为邻近肝组织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
(5)肝内出现结节状转移灶:下列征象则支持胆囊炎的诊断:
①胆囊周境界清晰的低密度曲线影,为胆囊壁的水肿或胆囊炎所致胆囊周围的液体渗出所致。
②胆囊壁增厚而腔内面光整。
5.单发的胆固醇结晶,炎症性肉芽组织,息肉和腺瘤:早期外生型胆囊癌,病变局限时,常需与之鉴别,胆固醇结晶附着于黏膜表面,回声较均匀,多呈颗粒状堆积,炎症性肉芽组织常有慢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病变自黏膜面向胆囊腔内突起,轮廓线较平滑,黏膜及胆囊壁无破坏,息肉呈乳头状,均匀中等回声,有蒂与黏膜线相连,胆囊癌呈低中回声,分布欠均匀,形态不规则,黏膜及壁层破坏,中断。
6.节段型或局限型腺肌增生症浸润型胆囊癌早,中期常需与之鉴别,节段型者声像图上表现为一段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中部呈环形狭窄;局限型者常在胆囊底部探测到病变回声,表面中间常可见一浅凹,胆囊癌晚期整个胆囊壁受侵,不规则增厚,常需与弥漫型腺肌增生症鉴别,后者囊壁明显增厚,回声不均,内有针头大小无回声区。
7.肝门区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及肝门区肝实质占位病变:胆囊颈部癌常需与之鉴别,转移性淋巴结低回声病变在肝脏轮廓线以外,呈圆形,椭圆形,胆系回声多无异常,黏膜及管壁均不受破坏,但病变以上肝胆管可有增宽,扩张,肝门区肝内占位性病变回声在肝轮廓线以内,胆囊颈部及邻近胆管均明显受压,并使受压处以上部分肝胆管扩张。
中医治疗胆囊癌原则是什么
胆囊癌早期诊断率低,确诊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手术根治率低,姑息性手术不能根本解决大的肿瘤实体,而胆囊癌的化疗可能是消化道大的肿瘤中效果最差的,往往只能损伤人体的正气,出现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偏差或亏损,可使病情加重甚至趋向恶化。中医在这方面却有着一定的优势。
中医治疗胆囊癌根据“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的原则。采用健脾益气,补养气血之法固其本,同时予以清利湿热,退黄,解毒散结,抑瘤治其标。固本祛邪,整体抑瘤,既能有效地抑杀大的肿瘤细胞,改善人体失调的内环境,加强机体对癌细胞的监控能力,同时诱导癌细胞自我凋亡或诱导其分化,使癌细胞在无毒副反应的情况下逐步萎缩,从而能对胆囊癌患者检查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减轻症状,延长生命的目的。
胆囊癌的治疗是需要多方面配合的,人们要注意胆囊癌的影响,不要盲目的治疗胆囊癌的饮食就是十分重要的。早期很多的患者不能确诊,但是人们要注意早期身体的变化,要注意胆囊癌的一些症状表现。
胆结石的并发症是什么
1.胆结石可能会癌变。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2.继发性胆管结石
3.继发性感染
癌变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囊切除时偶然发现,90%胆囊癌是腺癌。一年生存率仅14%。
80%~90%胆囊癌伴胆石,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大多与胆结石的相同。美洲土著的一些人群有遗传倾向,他们在较年轻时发生胆结石的频率就很高,胆囊癌在他们当中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5-10倍。胆结石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关。
胆囊癌尤其与大结石(直径>3cm)或有慢性炎症的胆囊壁的钙化(瓷胆囊)有关,这些发现因此被许多专家认为是胆囊切除术的指征,即使是无症状的患者也可行胆囊切除术。然而、由于胆囊腺癌在胆结石病人中的发生率小于l/1000,因此目前对胆囊癌的预防在大多数患有无症状胆石的病人不被看作是胆囊切除的指征。
胆囊癌患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功能不全,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这是主要的胆囊癌的症状。
2、右上腹疼痛:80%以上患者由于合并有胆囊结石,因而胆囊癌的症状表现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相似的症状,以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部放射。
3、右上腹肿块:约一半的患者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肿块,多数胆囊癌的症状为增大的胆囊。
4、黄疸及皮肤瘙痒: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或者转移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引起胆道梗阻所致,肝脏分泌的胆汁不能顺利排入肠道,进而反流入血表现为皮肤粘膜黄染,多数胆囊癌的症状伴有难以缓解的皮肤瘙痒,尤以夜间为重。
胆囊癌的病因
胆石病(25%):
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欧美为70%~80%,日本为58.8%,我国为80%,胆囊癌好发于易被结石撞击的胆囊颈部,并多发于患结石时间10年以上,故认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大于3cm者,胆囊癌发病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认为胆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确切的证据,且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发生率仅1%~2%,因此,胆石与胆囊癌之间有无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Strauch从18篇文献中统计胆囊癌与胆石的关系为54.3%~96.9%,Jones报告3/4胆囊癌伴有胆石,Balaroutsos等报告胆囊癌病例77%伴有胆石,Priehler与Crichlow复习文献2000例胆囊癌伴有胆石者占73.9%,动物实验证明从胆酸,去氧胆酸,胆固醇制备的甲基胆蒽(Methyl- cholanthrene)做成丸剂植入猫的胆囊,可以形成胆囊癌,Lowenfels认为胆道肿瘤的发生,与这些脏器的梗阻,感染,致使胆酸转化为更活跃的物质有关,Hill等在2/3的胆石中发现梭状芽孢杆菌,这种细菌可使胆酸脱氧化后转化为去氧胆酸和石胆酸,二者是与多环芳香碳氢化物致癌因素有关物质,胆石可引起慢性炎症,胆囊钙化的瓷胆囊(procellaneous gallbladder)恶变率高,但是,胆囊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是否诱发胆囊癌,尚未得到充分的证明,只可以说胆石可使胆囊癌发病率增多,美国印第安人妇女胆石病20年,胆囊癌发病率由0.13%上升至1.5%,Nervi等应用Logistic回归模式计算出胆石患者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出7倍。
胆囊癌患者中40%~50%有慢性胆囊炎症,有人研究胆囊切除标本发现,胆囊慢性炎症严重组比不严重组的异型细胞增殖和恶性变的比率高;在非癌部位有很高的肠上皮化生率;在癌灶内有类似肠上皮的肿瘤结构,从而认为肠上皮化生是发生癌变的重要病变,胆囊癌的发生可能是:正常胆囊黏膜→慢性胆囊炎(含结石)→肠上皮化生→分化型胆囊癌(肠型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胆囊腺瘤(10%):
Sawyer报告29例胆囊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胆囊腺瘤多单发,有蒂,癌变率约10%,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2mm者,多为良性腺瘤;直径大于12mm者,多为恶性病变,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Yamagiwa及Tomiyama研究1000例胆囊的组织学检查,不含胆石者有4%肠化生现象,含有胆石病例,肠化生者占30.6%,发育异常者69.8%,胆囊癌占61.1%,36例胆囊癌的组织中,发育异常与腺瘤分别为22.2%与8.3%,所以认为肠化生到发育异常到胆囊癌,可能有发病顺序的意义。
胆囊腺肌增生症:以往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恶变可能,但近年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发生胆囊癌的报道,目前已被确认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胆胰管合流异常(5%):
Kinoshita及Nagata研究,胆胰管汇合共同通道超过15mm,出现胰胆反流,称为胆胰合流异常,许多作者指出胆胰管不正常的汇合,使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胰胆管汇合部畸形时,胰液长期反流使胆囊黏膜不断破坏,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有报道,ERCP检查发现胆囊癌患者中,有16%合并胰-胆管汇合部畸形,Kimura等报告96例胆囊癌经造影证实65例胆胰管合流异常,同时观察65例胆胰合流异常者,16.7%合并胆囊癌,对照组641例胆胰管汇合正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8%,另一组报告胆胰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25%,正常汇合组635例,胆囊癌发病率为1.9%。
其他因素(5%):
此外,Ritchie等报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往往伴发胆囊癌,Mirizzi综合征患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增加,亦可能为病因之一,有报告胆囊癌发病与胆囊管异常或先天性胆管扩张有关。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
发病机制
胆囊癌有多种不同的组织类型,但无一种有其固定的生长方式和特殊的临床表现,胆囊癌绝大多数为腺癌,约占80%,其中60%为硬性腺癌,25%为乳头状腺癌,15%为黏液腺癌,其余为未分化癌占6%,鳞癌占3%,混合瘤或棘皮瘤占1%,尚有其他罕见的肿瘤包括类癌,肉瘤,黑色素瘤和淋巴瘤等。
肉眼观察多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并侵及邻近器官,偶见乳头状突起向胆囊腔内生长者,胆囊癌的扩散方式主要以局部浸润肝脏和周围器官如十二指肠,结肠以及前腹壁为多见,如胆囊颈或Hartmann袋的肿瘤直接浸润肝总管,则在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检查上很难与胆管癌相鉴别,早期病变可直接浸润到胆囊窝,也可通过血源性播散,经胆囊静脉沿胆囊颈而侵及肝方叶,胆囊壁具有丰富的淋巴管,有利于肿瘤早期向胆囊管,胆总管和胰十二指肠区周围的淋巴结扩散,直至肿瘤晚期,方可见远处转移及经腹腔播散,临床上仅有10%的患者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时发现肿瘤局限于胆囊,另有15%早期已侵犯胆囊窝或周围淋巴结,在此期若行扩大性根治手术,仍有治愈的可能,Piehler等(1978)收集文献报道的984例胆囊癌,侵犯肝脏占69%,区域性淋巴结受侵者占45%。
75%的胆囊癌可直接侵犯周围脏器,发生频率依次为肝,胆管,胰,胃,十二指肠,网膜和结肠,60%有淋巴转移,远处转移者约占15%,腹膜转移者不到20%,沿神经鞘扩散是肝胆系统癌肿特点之一,在进展期胆囊癌患者中有近90%发生神经侵犯,是本病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
胆囊癌的病理分期:1976年,Nevin等首先提出了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和分级方案,其依据是胆囊癌组织浸润生长和扩散的范围以及细胞的分化程度,由于其简便实用,很快为广大外科学者认同并广泛采用,具体分为5期3级,方案如下:分期:Ⅰ期,癌组织仅限于胆囊黏膜;Ⅱ期,癌组织侵犯胆囊黏膜和肌层;Ⅲ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即黏膜,肌层和浆膜层;Ⅳ期,癌组织侵犯胆囊壁全层并有淋巴结转移;Ⅴ期,癌组织直接侵犯肝脏或有肝转移,或者有任何器官的转移,分级:Ⅰ级,高分化癌;Ⅱ级,中分化癌;Ⅲ级,低分化癌,分期和分级与预后单独相关,分期和分级的相加值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数值越高,预后越差。
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1995年公布了统一的胆囊癌TNM分期标准,成为全面衡量病情,确定治疗策略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研究表明,行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后,Ⅰ,Ⅱ期肿瘤的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异,累计生存期均明显长于Ⅲ,Ⅳ期患者,影响胆囊癌预后的因素很多,如组织分级,病理类型等,但以病理分期最为重要,此外,正确判定胆囊癌的TNM分期在制定手术方式,辅助治疗计划时非常必要。
胆结石为什么会导致胆囊癌
胆囊癌患者伴胆石病者占60%~90%,胆石病患者中患胆囊癌者占3%~14%,因此一般认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有关。肝胆专家提示,胆结石如果长期拖延治疗的话,就有可能引发患者胆囊癌变,引起胆囊癌。肝胆专家介绍说,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囊切除时偶然发现。有数据调查显示,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大多与胆结石的相同。美洲土著的一些人群有遗传倾向,他们在较年轻时发生胆结石的频率就很高,胆囊癌在他们当中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5-10倍。胆结石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关。胆囊癌尤其与大结石(直径>3cm)或有慢性炎症的胆囊壁的钙化(瓷胆囊)有关,所以胆结石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造成胆囊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