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为什么在评价肥胖时,体块指数优于体重

为什么在评价肥胖时,体块指数优于体重

体块指数用身高的平方反映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的体积,再拿 体重除以体积,考虑了身高对体重的影响,与皮褶厚度高度相关;故在评价儿 童肥胖时,体块指数优于体重,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Ⅱ型糖尿病孩子改变生活方式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有些家长会问:“孩子每次到医院,医生要我们多注意生活方式,那我们 应该怎样做呢?”,对于Ⅱ型糖尿病的孩子,改变生活方式的主要目标是:①尽 可能降低体重,使体块指数(BMI)达到或接近于正常同龄儿童,或者体重至 少减少5%~10%;②鼓励减少总热量摄入以取得降低体重的目标;③使摄入 的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量的百分比下降至30%以下;④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 到大于0. 36克/千克(15克/1000千卡);⑤运动量增加到4~5小时/周。

肥胖和肥胖症如何区别

肥胖有全身性肥胖和局部脂肪堆积两种。但是通常说的肥胖会更注重于分度而不是分型。通常根据身高体重指数(简称BMI)来分。它的定义如下: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w=体重,单位:Kgh=身高,单位:M对于成年人,BMI指数一般代表了体重是否超重或者是否具有肥胖症的可能,而众所周知,肥胖或者超重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由于不同的国家和人种的区别,各地区人种的具体判断数值有所区别。在中国,BMI数值与腰围可以作为判断超重的依据:体重正常: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需要提醒的是,BMI只是简单评价体重身高的关系,只能间接反应脂肪含量的高低,而无法反映具体的比例。例如经常运动健身者由于肌肉发达,其BMI指数也会相应升高。这种情况下,BMI指数无法正确反映超重与肥胖症的关系,当然也不能作为衡量肥胖相关疾病可能性的指标了。

肥胖会引起性早熟吗

超重和肥胖女童中性早熟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且女孩性早熟的发生与体块指数(BMI)的关系较男童更为密切。随着肥胖度的增加,女童性 早熟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脂肪堆积对性早熟的发生有推动作 用,增加的脂肪或迅速升高的BMI可作为性早熟的前兆。对于女童来说,超 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导致性早熟的重要因素之一。

肥胖有时不等于体重过重

四个指标检测你的减肥效果

标签:减肥知识,BMI,体重,脂肪率

肥胖 ≠ 体重过重

我们经常会说:“最近长胖了,重了三四斤”。因为体重能反映我们的胖瘦,而且测量起来非常方便,所以我们往往用它来衡量胖瘦。

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可取——体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身体状态、骨骼大小、肌肉比重、水分含量等等,都会影响到体重的多少,但却不能确切地反映身材的胖瘦。

所以我们说,肥胖 ≠ 体重过重,以体重作为唯一的衡量胖瘦的指标,是很不科学的。

减肥 ≠ 减重

在减肥的时候,体重计往往是我们每天最挂念的东西——指针上的任何小小变动,都成了我们每天心情的风向标。

但由于体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减轻体重为减肥目的,往往会导致我们的减肥有着很大的偏差——体重的摇摆不定影响我们减肥的信心和决心;单纯的追求体重下降导致我们采用快速减重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大多减的是肌肉和水分,这样减肥很容易反弹。

腰围身高比的意义是什么

腰围身高比(WHtR)是用所测腰围数除以身高数即为腰围身高比,它是 继腰围(WC)后又一个评价腹型肥胖的有效指标。因为该值具有在不同人群 间变异程度小、相对稳定的优势,同时将身高的因素予以考虑,尤其对处于生 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比体块指数(BMI)、腰围(WC) 和腰臀比更适合用于儿童肥胖的筛查指标。7~16岁儿童WHtR正常参考 值为:女童

什么是儿童肥胖症

儿童肥胖症是一种疾病,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 脂肪过度积聚、体重或体块指数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通俗 地讲,就是儿童长期吃得多,消耗得少,脂肪过度堆积超过一定程度的一种疾病。

如何检查是不是得了肥胖症

肥胖症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除外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继发性肥胖症和对肥胖相关疾病的检查。通过皮质醇节律结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以除外库欣综合征,而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MRI有助于发现由于下丘脑摄食中枢病变导致的肥胖症。3小时葡萄糖耐量试验有助于判断肥胖患者糖耐量状态,血脂、肝肾功能、性腺轴功能、呼吸睡眠监测、心功能评价、肝脏和血管彩超有助于筛查肥胖症患者相关的并发症如脂肪肝、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诊断目前临床用体重指数(BMI)来评价:<18.5 kg·m-2者为体重过低,18.5~23.9 kg·m-2为正常范围,≥24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但应该注意有些BMI增高的患者不是脂肪增多,而是肌肉或者其他组织增多。

什么是 BMI(体质指数、体重指数)?

BMI 英文全称为 Body Mass Index,又译为体质指数(也常被叫做体重指数),具体算法是以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BMI 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同时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因其简单、实用,因此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超重和肥胖的衡量标准,但此指标仍较为粗略,对于肌肉发达的运动员、水肿的病人、孕妇等不适用。

孕妇肥胖可参考孕前体重指数

怀孕的时候体重增加的数量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具体可以看一下孕前体重指数(孕前体重指数=孕前体重(kg)/身高2(m2))来衡量。

1、孕前体重指数正常的话,就是指数在18.5-24.9之间的准妈妈们来说,最好是在怀孕的时候体重增长范围为11.5—16公斤。最好是在怀孕早期的时候体重增长1-1.5公斤,怀孕到中间的时候每周体重增长约350克,快要生产的时候每周体重增长约500克。

2、孕前体重指数小于18.5的准妈妈们的话,怀孕的时候体重增长范围可在12.5—18公斤,在怀孕后期和快要生产的时候每周体重增长0.44—0.58公斤。

3、孕前体重指数在25—29.9之间的准妈妈们的话,这个时候就是超重了,在怀孕期间体重增长最好不要超过11.5公斤,建议在怀孕后期和快要生产的时候每周体重增长范围为0.23—0.33公斤。

对于孕前体重指数超过30也就是肥胖的准妈妈们来说,在怀孕的时候体重增长最好不要超过9公斤,建议在怀孕后期和快要生产的时候每周体重增长范围为0.17—0.27公斤。

肥胖的标准是什么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缩写为BMI)

体重指数(BMI)=个体的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m2),该指数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正常人的BMI为18.5-24.9,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而我国常用的BMI标准为:BMI的正常范围是 18.5-22.9,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现在BMI指数不仅用来评价肥胖,在许多与肥胖有关疾病的死亡危险判断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暂不详述。

超重百分比

理想的体重可以通过公式来计算,最常用的公式为:标准体重(kg)=身高 (cm)- 105或100(女性),超重百分比=(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X100%,根据上述两个公式计算得出的超重百分比在20%-30%之间为轻度肥胖;超重百分比在30-50%之间为中度肥胖;超重百分比大于 50%为重度肥胖。肥胖者的骨骼、肌肉和脂肪含量比例失调,大大影响了体型美。

标准体重(理想体重,IBW)

Broca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男性×0.9,女性×0.85。

简易计算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cm)

一般实测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为消瘦;实测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为正常,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而小于20%者,为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

目前评估肥胖最简便而最常用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

BMI = 体重(kg)/(身高)2(m2)

国外诊断标准为:25为正常上限,25~30为超重,≥30为肥胖。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在24万人资料的横面分析和7万多人的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于2001年提出了“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分类的建议”,认为中国人BMI在18.5~23.9为适宜范围,24.0~27.9为超重,28.0以上为肥胖。由于体质指数是按体重与身高的关系计算的,对于骨骼较粗和肌肉比较发达者就无法依据这一标准进行诊断,必须参考其它检测方法。如体脂百分率(体脂百分率测定(F%):F%=(4.570/D-4.142)╳ 100% 。D为体密度,对于成人男性D=1.0913-0.0016 ╳ X 女性D=1.097-0.0013 ╳ X X=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mm)+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成人男性F%=15%,超过25%为肥胖,女性F%=22%,超过30%为肥胖)、腰髋周径比值、皮肤褶厚度测定等。

腰围(WC)及腰髋周径比(WHR)

腰围是衡量腹部肥胖的重要指标,《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将腰围的测量方法规定为:让受试者直立,两脚分开30~40 cm,用一根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mm的软尺,放在右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环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吸末测量腰围的长度,读数准确至1mm。WHO规定亚太地区,男性腰围≥90 cm(2尺7寸),女性腰围≥80cm(2尺4寸)即为肥胖。

髋部周径是指臀部最大周径,腰髋周径比(WHR)男性>0.9, 女性>0.85即定为中心型肥胖又名内脏型肥胖。

另外,平卧时腹部的高度超过了胸骨的高度也可诊为肥胖。

皮肤褶厚度测定

常用测定部位为肱三头肌和肩角下肌部位,两者之和大于51mm(男性)、70mm(女性)可认为是肥胖。

如何利闲体块指数来评判超重和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WHO)拟定的标准是,成人的体块指数(BMI)在18. 5~ 24. 9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BMI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BMI在同年龄同性别标准值的第 85百分位(P85)与95百分位(P95)之间为超重,超过第95百分位(P95)为肥 胖。

如何判断小儿肥胖

(一)根据体重评估

肥胖度=(实测体重一平均体重)÷平均体重。

在±10%的平均体重的范围中为正常,大于平均体重10%~19%之间的为超重。

(二)根据体重和身高评估

体重和身高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关因素,身材高的人体重亦重。有的小儿身材很高,体重超过了标准,如单根据体重来评定可以评为肥胖,但如结合身高来评定却在正常范围内,因此结合身高来评定肥胖更为准确,而且可以不考虑年龄的因素,应用更为方便。如果小儿的体重大于同性别小儿相应身高体重的第97百分位数(将100个相应身高的小儿的体重从轻的排队排到重,第97个小儿的体重即为第97百分位数),那么可以认为这小儿是肥胖。同样,根据上述标准,也可根据相应身高的体重,或相应年龄的体重来评价小儿肥胖的程度。

(三)根据皮褶厚度和中上臂围评估

由于小儿肥胖是体内的脂肪超过了标准水平,因此测量小儿身体内的脂肪是一个精确的方法。但要测量小儿全身脂肪比较困难,测量时又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不可能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测量小儿皮褶厚度来评价,即测量小儿上臂三头肌的皮褶厚度。

(四)根据体块指数(BMI)评估

小儿体块指数是根据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千克/米2)所得。在成人超过25千克/米z为超重,超过30千克/米2为肥胖。

人的正常体重标准是多少

标准体重(kg):① 身高>165cm:身高(cm)-100

身高<165cm:身高(cm)-105(男)

身高(cm)-100(女)

② 北方人=(身高cm-150)×0.6+50

南方人=(身高cm-150)×0.6+48

正常体重:=SW±SW×0.10

超 重:=SW+SW×(0.11~0.20)

轻度:=SW+SW×(0.21~0.30)

肥胖 中度:= SW+SW×(0.31~0.30)

重度:= SW+SW×(0.31~0.50)

瘦 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中国人虽属亚洲人种,但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上限却应比亚洲标准低些,在具体运用体重指数判断胖与不胖时应区别对待。因为我国人的肥胖有两大特点:体型小,指数小,肚皮大,危害大。

体型小决定了体重指数的正常上限要低些,一项针对中国人的调查表明,BMI大于22.6的中国人,其平均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水平都较BMI小于22.6的人地产高,而有益于人体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却低。因此,专家们认为,我国人正常体重指数上限不应大于22.6应比欧美的24.9和亚洲的22.9还低。

有专家建议,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BMI大于22.6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腹型肥胖比例大是中国人肥胖的特点和潜在危险,国人体重指数超过25的比例明显小于欧美人,但腹型肥胖的比例比欧美人大。研究中发一,体重指数正常或不很高的人,若腹围男性大于101厘米,女性大于89厘米,或腰围/臀围比值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5的腹型肥胖者,其危害与体重指数高者一样大。

相关推荐

只吃不胖可能是隐形胖

谈到肥胖,总有人将体重与胖瘦划等号。国际上常用BMI指数(计算方法: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来判定一个人是否肥胖。然而,单纯依靠BMI的方法却并不能反映脂肪的分布特征。 人的体重,包括骨骼、肌肉、脂肪等多种组织和器官的质量总和。通常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反映体内脂肪的蓄积程度,会将体重进一步划分为脂肪重量和瘦体重(也称去脂体重,是指除脂肪以外的组织和器官的质量总和,包括肌肉、骨骼等)。因此,体重的高低与体内脂肪重量的轻重并不完全一致。比如一个肌肉非常发达的运动员,BMI指数可能将他判定为肥胖人群,

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0-12岁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5 2~12岁儿童体重(KG)=(年龄)×2+12=年龄×2+8 体重评价指标如下: 标准体重的60%以下 严重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60~80% 中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80~90% 轻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90~110% 正常范围 >标准体重的120% 肥胖 成年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公式一 〔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公式二 男性:身高(cm)-10

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怎样构建

方法: 应用文献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探讨构建了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并初步拟订指标体系框架;应用德尔菲法组织两轮专家进行指标条目的筛选;利用优序图法联合比例分配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采用内容效度、克朗巴赫a系数进行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运用 Excel2003及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 1.构建了“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46个;两轮调查专家对指标赋值的集中趋势愈加明显,变异系

青少年体重影响生育能力

众所周知,成人肥胖或体重过轻,均容易造成生育问题,其中,肥胖还会增加孕期并发症的风险。但有调查显示,体重不足或超重的青少年在成年后生育子女的数量少于体重正常人。 早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搜集了近1300名芬兰男女的数据(从1980年开始跟踪搜集),研究启动之,被调查者的年龄在3~18岁之间,研究人员主要搜集了被调查者青春期的体重指数(BMI)。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流行病学》期刊上的研究称,与青春期体重指数正常的人相比,在青春期体重过轻的成年人中,有10%~16%生育能力较差;在肥胖者中,有32%

孕妇在孕期增重多少最佳

孕期增重多少最佳 孕期到底增重多少才合理,需要根据准妈妈们孕前的体重状况来区别对待。 首先我们要先学会如何计算体质指数,然后参照下表就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孕期增重范围了。 BMI=体重(kg)/身高2(m2) 例如,孕妇身高1.65米,怀孕前体重55公斤,则她孕前BMI指数为:55/1.652=20.2,属于正常范围,建议孕期增重11.5~16公斤。 孕期增重多少最佳——孕前BMI与孕期增重的推荐值 孕前体重评价 孕前BMI 孕期增重推荐值(kg) 低 29 6~6.8

孕前肥胖对怀孕的影响有哪些

孕前肥胖对怀孕的影响: 孕前肥胖的妇女很容易导致妊娠上和医疗上的并发症,比如妊娠性糖尿病、高血压、子痫前症、静脉血管栓塞症、静脉炎、贫血、肾炎、妊娠周数超过四十二周、分娩宫缩无力发生难产、须剖腹产的机会增多。剖腹生产过程中,对肥胖的妇女常见的并发症有较大量的出血、开刀的间延长和增加术后感染的机率,尤其对非常肥胖的人而言(身体质量指数大于40以上),止痛性的麻醉药物对其呼吸抑制是非常的敏感。 孕前肥胖的标准: 孕前肥胖标准可以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衡量,按照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BMI=

肥胖的标准

家长在考虑孩子是否肥胖,至少要考虑三个因素,即体质指数BMI、腰围与身高的比值,以及体内脂肪比例三项。 首先是每年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通常2—6岁孩子要小于18;6—9岁的小于19;10—12岁的小于21(如果是女孩可放宽到22);13—15岁小于23;16—18岁小于24。 其次要定期测量腰围,判断是不是腹型肥胖。对于6岁以上儿童,理想的腰围/体重值得小于0.46。 最后,如果有条件测量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则应该知道,男孩和12岁以下女孩应该小于20%;12岁以上女孩小于25%。 根据以上信息,

最主要的引起冠心病的病因

(1)冠心病的病因与饮食有关,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冠心病。同,食量大也易患冠心病,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饮食摄入外,也必须重视控制食量。 (2)冠心病的病因有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超重10%为轻、20%为中、30%为重度肥胖),易患冠心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但目前认为,应该重视研究评价体重的方法。不能单看体重指数,而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

肥胖指数测量

(1)体重和标准体重 体重是指人体各部分的总重量。标准体重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群体大样本调研后,按照人的年龄、身高等特点,得出各年龄阶段体重的标准值。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计算标准体重。 成年人标准体重的计算 成年人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 我国成年人常用的标准体重公式为Broca的改良式 成年男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成年女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25 此外,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有关专家,还根据我国南北人

只要达到这6项指标,就可以预防80%的糖尿病! 体重指数18.5-23.9

体重指数和腰臀比超标在内,是增加国人糖尿病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分别有43%和40%的糖尿病应归因于这两个指标。当体重超标,甚至达到肥胖,或是体重像过山车一样反复,体内的胰岛素也会随之发生剧烈的变化,可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变差,就是出现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中国成年人的标准: 18.5-23.9:适宜 24-27.9:超重 28以上: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