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脏有问题有什么症状 心律失常

心脏有问题有什么症状 心律失常

如果心跳次数大于100次/分,或过慢而小于60次/分,都可能是心脏病的信号。

心律失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心律失常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症状,除了生理性的正常心律失常外,有不少疾病也是会引起心律失常的,比如心肌病.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都要引起重视.因为心脏健康对人类正常生活尤为重要,往往心律失常的发作和病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患者除了正常的检查治疗外,生活中还要多加注意,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律失常者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

1尽量避免情绪的波动,严重的情绪波动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发作,

2适量运动。千万不能活动过量,否则很容易出现意外.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3注意保暖,避免忽然受到冷或热的刺激,这样会导致心律突然失常的.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过低。

4饮食宜平淡,控制热量胆固醇脂肪以及盐的摄入.这些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5定期检查,很多心律失常病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没有心慌、胸闷症状后就不再进行检查了,其实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会伤害心脏,在严重疲乏状态下还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心律不齐的危害

心律失常可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心律失常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症(又称慢-快综合症)。心律失常可导致瘁死:发生瘁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心律不齐是比较常见的,而心律不齐有很多种,比如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等,而大多数的心律不齐并不严重没有症状的话,是不需要治疗的,部分正常人也能发现心律不齐。

无症状心肌缺血有哪些类型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因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或局限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因为没有典型症状,所以更应引起重视,它可影响各型冠心病的预后,通常来说,它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型--安全无症状心肌缺血

这种类型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据专业人士估计,在 没有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约占2%~5%。这种类型患者的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2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多见。此型患者预后比1型患者更为不良,特别是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患者死亡率为5%~6%。

3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

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会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心脏过大怎么办 哪些心脏扩大需要干预

明确的证实心脏扩大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需要进一步干预和处理。

比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合并的心脏扩大,往往是干预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的一个标准,其心脏扩大往往比较有现实意义,需要进一步干预引起心脏扩大的相关疾病。

轻微的心脏扩大,如果没有相关疾病或者症状,可能不需要处理,但是如果心脏比正常值大的很多,且已经合并其他异常的心脏扩大,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进一步处理,

心脏扩大可以没有症状,但是如果已经影响到了心功能,出现心功能异常,那么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进一步干预处理。

小儿频发室性早搏怎么办

对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Ⅰ类及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各有不同的成功率。

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有可能出现的负作用,不首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该治疗能明确地改善生活质量。对确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患者,一般首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者,由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此时常选用胺碘酮。对于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频繁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滞剂的有效率为50%。胺碘酮、普罗帕酮及钙拮抗剂的有效率相对较低。

这类患者由于心律失常频繁发作,其药物效果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或电生理检查结果来判断。如果这类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的治疗不敏感,则应予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导管消融这类心律失常风险很小,成功率在80%以上。

心肌劳损是什么症状

心肌缺血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MI),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这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死亡后尸检,几乎均证实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且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并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泵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因此,它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发生率高,远远超过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其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完全的SMI。即既往无冠心病病史,也无冠心病症状,但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5%;

②心肌梗塞后仍有SMI发作。大约占心肌梗塞总数的1/3。

③心绞痛患者伴发SMI,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属这一类型,仅有一小部分心肌缺血发作伴随着症状。

有资料表明,心绞痛者75%也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发作次数是有症状心肌缺血的3~4倍,而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无症状心肌缺血者高达84%~90%或更高,①型病人由于从未诊断过冠心病,因此对其诊断相当困难,应将老年、安静时心电图有ST—T改变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等易患人群列为首要检查对象。Holter可以监测心肌缺血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生频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动态变化、及其与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为目前公认的用于监测SMI的最简单而常用的方法。

目前,可以肯定地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可以引起心脏功能改变,心肌电生理活动及心肌代谢异常,与有症状发作的心肌缺血比较具有同等程度的影响,且具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主要有:

①心律失常和心血管意外。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一过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有密切的关系,且是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影响因素。Meissner等报道,美国每年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②无症状性心肌梗塞。SMI患者易发生无症状性心肌梗塞,在心肌梗塞的患者中约有20%~25%为无症状的。起病常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如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死亡率明显高于有痛性心肌梗塞患者。

③缺血性心肌病。缓慢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可以造成心肌广泛弥漫性的纤维化,形成充血性缺血性心肌病。

因此,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防止冠心病意外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 ,首先要改变工作生活方式 ,适当锻炼 ,节制饮食 ,控制血脂 ,减轻体重 ,必要时去医院检查 ,并服用相关药物。

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氧是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的。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同时,代谢的废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时地清除,易产生不利影响。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如果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心肌缺血的症状就会出现非常危险的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就常与这种情况相关。

心肌缺血还会损害舒张功能。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结合起来,易导致心室充盈压升高,引起肺充血,还可引起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因此,一旦出现心肌缺血,应找准病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

心机缺血 是冠心病的一种,治疗方案为选择硝酸脂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脂或其缓释剂型),作用为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还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伐他汀、辛伐他汀)一方面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一方面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造成中风等。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因此,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它可影响各型冠心病的预后,所以应积极诊断与治疗。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饮食,六个字,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心律失常能治好吗

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根据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来判断,然后发作时的心律失常的控制,要去除病因病灶、预防复发等几个方面,主要大的分为非药物类的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性的治疗,包括像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还有电复律、电除颤、心脏起搏器植入和消融术等电学治疗。

药物主要有四类,一类是钠通道阻滞药,第二类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第三类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属于此类的有胺碘酮,第四类还有一个钙通道阻滞剂。但是长期服用这些抗心律失常药,都有不同的程度的副作用,严重的可以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此在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注意不良反应,严格遵从医生的医嘱。

相关推荐

心律不齐和心律失常什么不同

些人心律失常是持续性的,些人大部分时间心跳都是正常的,偶尔会出现心脏停跳;或者夜间出现很长时间的停跳,都是发生了心律失常。另一种从医学的角度,即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上来看:我们正常心脏发出激动的司令部叫做窦房结,由它发出的指令叫做窦性心律,这是正常的心律,当心脏激动不是由窦房结发出,而是其他比如心房、心室或房室结交界处,都称之为激动异常的心律失常。正常心脏激动的传导是沿心脏的传导通路按心房、房室结、心室的顺序传导,最终激动整个心脏,如果心脏激动在传导的过程中,其顺序、速度、途径发生改变,都称之心律失

心律失常可能造成的危害

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 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带来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 血液循环失常也是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心律失常可导致瘁死:发生瘁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室性早搏的治疗

1、缓解症状:如果明确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并没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负作用,不首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该治疗能明确地改善生活质量。 2、预防心源性猝死: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繁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

心律失常的特征表现

因为小儿的心脏生理还在逐步发育健全,所以当小儿发生心律失常时与成人差别较大,如小儿心律失常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比成人发病率显着减少,此外还包括以下这些症状。 1. 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是小儿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其次为异位心律及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中又以窦性心动过速占多数,窦性心律不齐也很常见,患者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明显,吸气末期心率减慢,常在激烈运动、发热、哭闹烦躁、情绪不安时出现,应用阿托品后心律不齐可消失。小儿异位心律中过早搏动发病率最高。传导阻滞中以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病率最高。 2

心脏问题什么症状 胸痛

这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信号,多数出现于胸骨后,是一种紧缩性压榨性疼痛,常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可达左手无名指,时间持续较短。这样的胸痛,多是与心脏功能异常关。

小儿心律失常什么特征

1. 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是小儿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其次为异位心律及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中又以窦性心动过速占多数,窦性心律不齐也很常见,患者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明显,吸气末期心率减慢,常在激烈运动、发热、哭闹烦躁、情绪不安时出现,应用阿托品后心律不齐可消失。小儿异位心律中过早搏动发病率最高。传导阻滞中以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病率最高。 2. 新生儿心律失常症状 约60%的儿童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约5%- 10%患者原预激综合征,以1岁以内幼儿多见,随着其年龄增大,发育逐渐完善,症状

如何预防心率失常

心脏是生命的原动力,如果它跳得太快、过慢或忽快忽慢,人体可受不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约1200万人受到心律失常的困扰,一半以上是老年人,他们经常会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 为何老年人容易患心律失常呢?首先,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衰老等生理变化会对心脏的传导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传导障碍和病窦综合征及心房颤动等。 其次,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这些疾病都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也更容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 再者,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窦房结功能

心脏问题什么症状 咳嗽

如果较长时间咳嗽,特别是原因不明的咳嗽,可能是心脏功能不良的迹象。

窦性心律过速危险吗

1、窦性心律过速危险吗 起源窦性、房性、交界性和室性。心跳节律慢还不规则。在不规则的心跳中还完全没规律的不规则和一定规律的不规则。传导方面正常传导通道但是速度过快或过慢和异常传导通道而传得过快或过慢等等种种情况。这些情况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因而使心律失常成为非常复杂而危险程度轻重不一。 2、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异常状态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异常状态。不少疾病可以以发生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或者并发心律失常。但是心律失常不一定都是心脏病,因一些正常人也可出现心律失常。对正常人的心脏

心慌时莫要慌科学对待慎选药

心慌不一定病 很多人认为,自己之所以出现心慌的情况,一定是心脏出现了问题,为此整天忧心忡忡。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在健康人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者身上。 正常的心跳,由窦房结发起,频率是60~100次/分,节律整齐,因为来源于窦房结所以医学上称之为窦性心律。心跳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随着活动情况和情绪而波动,活动、高兴、恼怒时,心跳可以增快;安静休息和睡觉的时候可以变慢。医学上将心跳超过100次/分,叫做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叫做窦性心动过缓;节律不整齐,则称之为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