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又潮湿致反复冻疮?需改善血液循环
冬季寒冷又潮湿致反复冻疮?需改善血液循环
寒冷又潮湿 冻疮易发作
在解决如何治疗和预防冻疮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冻疮是怎么来的。
当环境温度在0℃-10℃之间时,很容易造成人体的非冻结性冷伤,冻疮就属于其中一种。寒冷和潮湿都会诱发冻疮,有时接受供暖的北方人冬季不生冻疮,到了南方却反复发作,就是因为南方冬天阴冷潮湿,皮肤更容易感受到寒冷而丧失热量。
人的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较差,皮下小动脉遇冷则收缩,使静脉回流不畅,因此冻疮常常发生在手、脚、耳部、鼻尖等处。女性、儿童、糖尿病人等末肢循环调节能力较差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冻疮的防范。
冻疮虽小事 赶走却不易
冻疮在冬季非常常见,也不是什么大病,但往往会连续几年都在同一地方发作。在户外的冷空气中,冻疮部位仅仅感受到刺痛,但一旦进入较温暖的室内,冻疮部位便会红肿,并且奇痒无比,甚至局部出现溃烂。
温暖并不会让冻疮消失,是因为收缩的末肢皮下动脉受热扩张,动脉血注入,但末肢的小静脉却来不及响应,因此血液不能及时回流而导致淤血和水肿,从而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感。
防治冻疮 先改善血液循环
知道了冻疮大多是由于末梢循环不良引起的后,防治冻疮的办法就简单了——舒张血管、改善末梢血液循环。
发生冻疮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口服或注射用舒血管药物,若皮肤完整,则可涂抹冻疮膏;若局部皮肤有感染现象,则需抗菌处理,加强保暖也可促进伤口的愈合。
不过,对于冻疮而言,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长时间待在户外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耳部的保暖,可以涂一些凡士林等保护剂;另外,穿衣不要太紧,尤其是颈口、袖口处,以免末梢循环不良;平时多锻炼,也可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冻疮的饮食宜忌
冻疮常见于冬季,是由于寒冷潮湿而导致的一种局部的皮肤炎症损害。通常伴有明显的瘙痒,在温暖环境里这种痒会变得更明显。病程缓慢,可达数月之久,常常要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才会痊愈,而下一个冬天很有可能还会复发。
冻疮是指人体的手、脚、耳、鼻等部位受低温和潮湿的影响而出现紫斑、水肿、炎症等反应的一种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损伤。其发病与平素气血衰弱、耐寒力差及寒冷侵袭有关。本病患者应注意下面的饮食宜忌。
1、饮食宜
冬季可多吃羊肉、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物,也可食用酒、辣椒等发汗,以促进血液循环。
2、饮食忌
在温暖的环境可以让病人少量的酒,并促进血液循环和扩张周围血管。但冷战的环境,不应该饮酒,以便不增加身体热量损失。
引起冻疮的原因
对于冻疮的发生,首先寒冷是它发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冻疮患者皮肤遇到寒冷或是潮湿,冷暖急变时,就会导致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从而导致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引起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长冻疮。另外和患者个人情况也有关,如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或是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对冻疮的发生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还有的人冬季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长期在户外低温下工作等这些因素都是可能导致发生冻疮的。
对于冻疮的发生,和患者体质强弱及血液循环状况的好环也是有关的,如一些有心脏疾病、末梢血液循环机能差的人,因为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和抵抗力都差,是很易因为受不起寒冷的刺激而长冻疮的。
对于一些长期在潮湿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的人,因为寒冷的影响和危害,是更容易破坏局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从而导致冻疮的发生的。
冻疮的预防措施
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因而容易患冻疮的患者加强预防冻疮最为重要,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冻疮的预防措施:
1、初冬时节天气突然变冷此时最易发生冻伤,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往年发生过冻疮的部位。
2、坚持体育锻炼,可改善周身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及机体的抵抗力,是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
3、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或进行冷水浴、冬泳等,可明显必判决避部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
4、要穿宽大舒适、渗汗能力较强的鞋垫以保持干燥,避免局部受压。
5、如在寒冷的环境中时间过久,如骑车外出,回家后马上遥温水浸泡受冻较重及局部受压的部伴随,或用揉擦按摩的方法加强局部的摩擦及运动,以迅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6、加强营养,注意减肥等也是预防冻疮的重要环节。
7、在寒冷潮湿环境工作和生活时,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局部干燥。
8、手足暴露受冻后,不宜立即火烘和热水浸泡。
9、鞋袜不宜太紧太窄,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10、夏季可用蒜泥(大蒜捣烂如泥)晒热后,经常涂擦患冻疮的部位,可以预防复发。这属于“冬病夏治”的方法。
当归熬水泡手妙治冻疮
冻疮是冬季常见病,在气温低(10 摄氏度以下)、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冬季复发,天气转暖后自愈。寒冷是长冻疮的根源,所以冬季来临时,做好防寒准备非常重要。特别是手、脚、耳等肢端部位。而且冻疮的复发率很高,往往“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对付冻疮关键在于预防,而且是越早越好。
当归有“血中圣药”之称,其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能。现代研究证实,当归含的挥发油有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缓解冻疮症状有一定作用。
以前我很会长冻疮,单涂冻疮膏根本无法控制病情。后来,母亲教我用20克当归熬成汤水,然后用汤水泡手,每天2次。泡完后再涂上冻疮膏。用了1个月不到,冻疮就被控制了。
中医认为,当归外用也有养血、活血、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痹痛麻木和痈疽疮疡等外科疾病。冻疮的原因大都是因为末梢血液循环不好,血运不畅所致,所以当归熬水泡手治冻疮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以试用。
另外,因为冻疮是一种寒冷季节发生的疾病,中医认为,夏天人的阳气旺盛,气血运行通畅,腠理开泻,夏季运用药物能够更好地渗入皮肤内。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这种方法可在夏天使用,以防止冻疮的发生。
预防冻疮的具体方法其实是从秋末冬初开始,可用冷水摩擦易冻部位,擦到发红为止,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洗易冻患处。均可增加这些部位的耐寒力。
冻疮的预防措施
1、初冬时节天气突然变冷此时最易发生冻伤,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往年发生过冻疮的部位。
2、坚持体育锻炼,可改善周身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及机体的抵抗力,是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
3、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或进行冷水浴、冬泳等,可明显必判决避部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
4、要穿宽大舒适、渗汗能力较强的鞋垫以保持干燥,避免局部受压。
5、如在寒冷的环境中时间过久,如骑车外出,回家后马上遥温水浸泡受冻较重及局部受压的部伴随,或用揉擦按摩的方法加强局部的摩擦及运动,以迅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6、加强营养,注意减肥等也是预防冻疮的重要环节。
7、在寒冷潮湿环境工作和生活时,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局部干燥。
8、手足暴露受冻后,不宜立即火烘和热水浸泡。
9、鞋袜不宜太紧太窄,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10、夏季可用蒜泥(大蒜捣烂如泥)晒热后,经常涂擦患冻疮的部位,可以预防复发。这属于“冬病夏治”的方法。
冻疮后忌立刻高温保暖
潮湿、缺乏运动都易致冻疮
“冻疮的组织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所以天气寒冷是一方面因素,人体对寒冷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伦文辉表示,一些机体的原有疾病,如外周循环不良、冷球蛋白和冷凝集素也是致病因素,一些红斑狼疮的病人会出现冻疮样损害。
潮湿的环境也会引起或加重冻疮的产生,因为潮湿的环境在同样的温度下可以造成皮温更低,这也是南方冬季时感觉湿冷的原因,所以冻疮在南方发生比例高,北方则冻伤更常见。一些特定的人群,如在寒冷潮湿环境下经常骑马的女性、在寒冷河流中跋涉、有厌食症的人,以及刻意减肥而运动过度的人也容易患冻疮,因此,要在生活习惯上加以注意。
冻疮是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除了天气寒冷外,运动缺乏,即在寒冷天气中长期站立、缺乏活动,也会引起肢体的末梢和暴露部位血液循环不足而导致冻疮。此外,衣物束缚过紧,如戴手套、穿鞋过紧,也会造成末端血液循环障碍,易诱发冻疮。
生冻疮后保持干燥,切忌抓挠
Q冻疮在护理时有哪些方面的注意事项?
冻疮的护理应注重保暖,另外,应避免将局部皮肤弄破,还应加强锻炼,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市民应避免暴露在湿冷环境。另外,从西医来看,饮食对冻疮护理时产生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吸烟对冻疮不利。
发生冻疮后,宜逐渐加热,如用温水而不用过热的水浸泡,或干搓手、面,以雪来搓手、面等逐渐加热的方式,而不宜立即着热,或用火烘、热水烫洗等暴热复温法,以防溃烂成疮。还需要保持屋内温暖,生冻疮后可少量饮酒或姜糖茶等热饮,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而有利于末梢循环的改善。在冻疮未溃发痒时,切忌用手搔抓,以免破损,而已经破溃者,更应注意清洁消毒,保持干燥,防止反复感染和病情加重。
可用冷水浴进行耐寒锻炼
Q冻疮恢复后是否会复发?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冻疮的发生?
患冻疮的人再遇到寒冷潮湿的环境会复发,冻疮是可以预防的。冻疮一般产生在人体血液循环不太好的部位,因此,预防冻疮,要注重保暖,避免低温对人体血液循环造成影响。一旦发生冻疮,病程会持续几周,如果注意保暖,冻疮可以自愈。必要时也可以到医院请医生开一些止痒药物和改善周围血液循环的药物。
有条件的市民还可以进行耐寒锻炼,即冷水浴,市民可以从炎热季节开始进行冷水浴,用冷水洗脸、洗足,坚持到寒冷季节,以增强对寒冷的抵抗能力。患手足冻疮者也可每年1月份开始用冷热水交替泡手足,热度40℃左右,冷度不低于10℃,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以增强对寒冷的抵抗能力。
冻疮的常见病因有哪些呢
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
寒冷是本病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能增加冷传导和对流的因素对本病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如潮湿和风速,此外机体组织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下降也对本病形成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
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淤血,血浆渗出引起局部组织水肿,水疱形成,及组织坏死,溃疡形成,潮湿及风速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潮湿多风地区冻疮发生率比干燥地区为高,此外,自主神经紊乱,肢端血运不良,鞋袜过紧,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疾病常为本病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