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教孩子快乐吗
你的家教孩子快乐吗
“爸爸妈妈,请给我一点自由!”
“我们非常不自由!”师大附中的一位女孩说:“我的爸爸妈妈在家里什么也不允许我干,洗衣,煮饭,整理内务,连我自己的内裤、袜子都不让洗。有时妈妈累的直不起腰来,也不让我插手帮她一把。可是,一遇到我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妈妈又要对我诉说一大串劳累和痛苦,好像她这一辈子的倒霉都是由我引起的,弄得我打心眼里发沉,总觉得自己比杨白劳和喜儿的日子还不好过。他们不许我看课外书,不许和朋友们出去玩,打电话受监视,有时同学从外地来一封信给我,他们也如临大敌,一定要知道是什么人来的信?信是什么内容?偶尔看个电视,把时间掐了又掐,从来没让我把一个节目看完整过,一年到头,包括寒暑假也不带我出去,难得去一次姥姥家,即使去了,也要带着作业本,让姥姥监督我做作业。一年365天的生活单调得要命,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做作业。我真希望爸爸妈妈给我一点自由,能带我到外面见见世面,我会比现在还聪明。”
在一个失去自由的家庭里,还有什么快乐可谈呢?没有快乐的人就是痛苦的人!
有一位浙江省乐清市白象镇中学的陈娜同学,她的父母有自己的工厂,收入很不一般,小陈非常想看看北京是个什么样子,当她知道《创价公司》“走向明天”的专题活动,非常想来北京,可是,她只能偷着打电话:“我知道,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他们哪儿都不许我去,只告诉我:‘什么都没用,只有分数才是万能的。’我们没有假期,刚一放假,学校又要组织补习功课,每个人都要交钱,谁不交钱开学老师就不管谁。我爸爸妈妈每次都按时把钱交上,我们这里的学生没有一天日子可以休息。我们好累呀,我们肩膀上的担子太重了。”
有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周淑珍老师痛心地说:“学生常常挂在嘴上的是‘活着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这种无奈的反抗,在同学中不断蔓延,就像癌症的病毒,渐渐浸透到孩子们那纯洁幼小的心灵,不单是私立学校,也包括许多公立学校,每每听了让人揪心!”
这样的家庭教育完全是把“学习”熬炼成一种痛苦的中药强喂给孩子,只能适得其反。聪明的家长,应该学会“把学习当乐事捧给孩子”,因为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可以把“良药苦口利于身”变成“良药不苦也治病”。
昌平县电信局的一位何先生讲起自己的家教就令许多同学羡慕:“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孩子的母亲常常出些数学题让孩子做。有一次,儿子说:‘你们老出题给我做,为什么你们自己不做题?’他妈一听笑了,紧跟着说:‘真是的,总是我们出题给你,这的确不公平,从现在起,你来出题,我们来算。’儿子挺高兴,从他母亲手里接过写着1———10的牌牌,开始给我们出加减法。可是,没几天,他就又嚷开了:‘不行,出题比做题还难,我不干了,还是您出我来做吧。’他妈又笑了:‘现在的被减数不能小于减数,等你学习负数了,再出题就不受限制了。’儿子一听这话,学习数学的劲头大了,他决心要超过妈妈。孩子厌倦学校的生活是常有的事,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就带他去奶奶家,奶奶家在农村。儿子去了让他参加地里的活儿,不到半天,他就又喊累又喊渴,受不了啦。可是这时候,我们决不会心软,照样让他坚持干,并且告诉他,人最幸福的时候是在学校里学习,无忧无虑,不愁吃不愁穿,想学什么学什么,学的越多,本事越大。可是,一旦离开学校,必须要对自己的生存负责,包括一口水,一碗饭都要自己去挣,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子听了这话,知道学习并不是为家长学,而是为自己长大后有个幸福的生活。从那以后凡是学习上的事,自己都会主动订计划,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做家长的,切不可把孩子的正常责任当成恩赐强加给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未来挂靠在孩子身上,当然,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一般来说,只要家长能因势利导,孩子都会理解。”
“我很自由,”天津财院的一位三年级的女同学说:“我的爸爸妈妈是铁路工人,5岁的时候,他们送我去学习小提琴,高二的时候,我通过了10级。可以教课,不需要家里的钱了。我在汇文中学读的是初中和高中,汇文中学的老师教得非常灵活,很少留大量的作业,发些题谁愿意做谁做,从来不强迫。记得中学的学习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
学龄前儿童 快乐识字的有效方法
一、识字要在孩子快乐的状态下进行。
在我看来,学龄前儿童识字必须要坚持快乐的原则,即快乐的识字。如果识字的的过程并不快乐,那么就不要强迫孩子识字。近来,“不准开设学前班”、“一年级必须实行零起点教育”、“减轻课业负担”,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导向不要加重学龄前儿童任何学习负担,给孩子们快快乐乐的童年,给孩子们张扬个性的空间,给孩子们增强个人兴趣爱好的时间。所以,学龄前儿童的一切认知行为,都要坚持快乐学习的原则。
二、寻找快乐,助孩子识字。
寻找快乐,即创造快乐的环境,捕捉快乐的因素,让孩子在快乐体验中认字。理论不讲,直接上案例。
儿子两岁半了,妻子买回一叠无图的生字卡,教儿子读。儿子不出声,只是睁大眼睛认真地看,感觉他也在竖着耳朵听。教了两三遍,妻子把字撒在地上,让他"拣"回指定的字,儿子可以全部"拣"对;让他把指定的字送给谁,他也绝对不会"选"错字,也绝对不会送错人!
和儿子一起玩折线的游戏,当折到“东南西北”一儿时的玩具时,我突发奇想,方位用“东南西北”标识,每个方位上的两个点都有数字1、2标识,那么就有东 1、东2——北1、北2共8个点、这8个点分明用“1牛、2马、3羊、4狗、5上、6下、7左、8右”标识。我们和儿子一人一个折纸玩具(8个点汉字顺序随机标识),每次都选一个点,说出点上的汉字数字标识,比较谁的数字标识大,数字大的获胜。没用10分钟,这几个字都记住了。
玩象棋时认识棋字,玩风筝时认识“风”,坐公交时认识“公”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你认真琢磨,善于在生活中捕捉,这样的快乐因素时时处处都有,都是孩子认识汉字的大好时机。
三、让汉字感悟到识字的快乐。
有意安排一些情节,让孩子感受自己学习后的快乐, 要让孩子感悟上识字的成就感。比如,和爱人传一个很简单的小纸条,故意上孩子截获,他就很有兴趣去看上面的话,同时感受到自己长知识的自豪感。比如,画一个迷宫图,让孩子从一个“字”出发,去寻找加一个字,中间用简单“字”提示。这些方法,一方面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增强孩子认识汉字的积极性。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快乐能力
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孩子制造快乐的能力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
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听了这话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给妈妈或是周围人带来的成就感,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贴士:
定期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与心理老师沟通,而是父母。父母获得充足的教养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帮助不快乐孩子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将关注的重点不是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的教养方式与教养思路上,从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孩子,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课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发挥,让他们可以悠闲的看蜘蛛织网、研究萤火虫如何发光……,以他们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们所好奇的世界。也许,有时你也该放慢你的脚步,拋开你的行程表,跟着孩子的节奏享受生活。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八个月宝宝早教音乐
早教音乐是很多阶段宝宝都会用到的早教方法,那么,对于8个月宝宝早教音乐有哪些呢?下面推荐四首早教音乐,有《哪个看书好》、《三个孩子过家家》、《弟弟和蚂蚁》和《玩积木》。
早教音乐是训练宝宝听力一个很好的办法,因此除了以上四首早教音乐外,妈妈们还可以选择其他音乐,但是尽量让宝宝听一些轻柔、节奏鲜明的轻音乐:音乐节奏要有快有慢、有强有弱,让小儿听不同旋律、音色、音调、节奏的音乐提高宝宝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家长可握着小儿的两手教小儿合着音乐学习拍手,也可边唱歌边教孩子舞动手臂,这些活动既可培养小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孩子动作,还可激发小儿积极欢快的情绪。
你的孩子快乐吗
宝宝1岁后要定“规则”
育儿专栏中,说到“宝宝打爷爷”的案例。祖辈及父母们为了显示自己对宝宝的慈爱,不仅不对宝宝的坏行为予以制止,反而乐呵呵地接受,这在很多家庭中都普遍存在。
智慧泉儿童教育发展中心课程总监苏玲指出,宝宝长到1岁多时,是培养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关键期”,有些行为需要被制止的。可分为:危险类,如爬高、玩电源插座、手指伸入电扇中等;破坏类,如重复玩开关或音响、敲打贵重家具等;攻击或伤害别人,如抓人头发、眼镜、打人等。
“对于危险类行为,家长一般会严厉制止,但有些过于慈爱的家长,对宝宝的破坏行为,则是‘睁一眼闭一眼’。”
如何判断孩子哪些行为可接受?苏玲建议家长,可以用“宝宝岁数+8”作为衡量标准,也就是设想一下:这个行为在8年后可以被允许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家长就应该制止宝宝这一行为,以免日后成坏习惯,宝宝一旦形成坏习惯,就会最终为环境所不容,纠正过程是很不快乐的艰难过程。
纠错不当 孩子更不快乐
有一个妈妈为了纠正宝宝每次到超市都要买QQ糖的任性行为,决定不再给宝宝买了。第一次,宝宝大哭,妈妈只好妥协;第二次,宝宝大哭也不给买,可没想到宝宝突然躺到了地上,妈妈觉得尴尬,不知如何应对,只好又给买了;第三次,第四次,宝宝行为愈演愈烈……
苏玲告诉家长,如果没有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技巧,就会导致自己和宝宝更大的不快乐。看来,爱需要方法,爱是需要学习的。
“当1岁左右的宝宝,最初出现我们不期望出现的探索行为时,我们通常只需要抓住他的手,同时告诉他'不可以'就行了。这样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才符合他的年龄与理解力。过于戏剧性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只会让宝宝好奇和惊喜,再次尝试的可能性增加。”
但随着宝宝16个月左右开始进入“叛逆期”,这时候,单纯的制止是没有效果的,需要给宝宝建立一定的规则,同时家长应态度坚决,树立规则的权威,必要时可以用适度冷淡来惩罚孩子。
日常生活中,家长常犯的错误是,一开始时未能及时制止宝宝行为,或未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到后来当宝宝行为变得无法忍受时,家长情绪激动地管教宝宝,又再带来新的问题,同时伴随更大的不快乐。
孩子为啥不快乐?
普遍有这三大硬伤
培养一个“快乐宝宝”,咋就这么难?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讲师王志明指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但在实际教养过程中却存在三大硬伤。
把孩子当成私家车
多数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满心欢喜的同时,渐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这好比他们拥有了一辆新的汽车,想往哪里开就往哪里开,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孩子懂。
特别在孩子0-3岁时,对大人的依赖特别强,孩子不得不在大人的各种手段下委曲求全,导致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在家长的压迫下成长,如此这般孩子当然不快乐。
家长太急功近利
孩子来到世界上,本来是无忧无虑的。但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看见别人的孩子学会了某样东西,自己的孩子不会,就会开始着急,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孩子学不来,再加上家长的攀比,往往喘不过气来,使得原本应该是快乐学习的状态,变成了学习是痛苦的过程。
常听见家长这么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老师有没有提问你啊?”“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啊?”“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啊?”不仅如此,孩子大一点,上小学后,家长的问题一般是:“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啊?”“考试考了多少分啊?”这也是导致孩子不快乐的又一大原因。
家长要关心的应该是,孩子能否快乐过好每一天,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最根本的责任就是快乐过好每一天,如果能快乐过好每一天,那他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才能给家庭创造快乐,才能给这个社会带来和谐,所以家长应该多问的是这样的问题:“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开心吗?”“今天在学校过得快乐吗?”
不了解孩子认知规律
多数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人类一个特殊的本能就是学习的本能。孩子在0-6岁的这个时期,对周围的事物都有学习的冲动,都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实践,通过经历去积累经验,但是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个规律,孩子在家里砸个鸡蛋也心疼半天,撒一把米也会指责,想自己去拿开水壶,碰都不让碰,导致了孩子学习认知的规律受到严重的限制,导致很多孩子在郁闷中成长。
家长要做的是,协助孩子去经历,满足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在帮助孩子去形成经验的同时,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一个3周岁的孩子想自己拿开水壶倒水,在父母的帮助下让孩子形成自己的经历,同时告诉孩子,拿开水壶倒开水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
孩子童年的快乐父母怎么给
父母的成长与孩子的成密不可分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
不能令童年失去快乐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教育机构最先提出了这一理念,从此千千万万孩子快乐的童年就被这一句话所剥夺。对孩子来说,这真的很不公平,童年就应该是快乐的,应该好好玩,好好享受那份天真与无忧。然而,爸爸妈妈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想的只是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也让孩子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童趣和童真。父母们不妨深思一下,孩子有多少个童年,童年失去了还会重来吗?
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现实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更聪明,于是父母们早早地教会孩子要察言观色,见人说话,真难以想象这是社会现象,还是家庭的悲哀。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就能驾轻就熟地去揣测周边人的思想和动向,想想都令人害怕。孩子不应该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吗?为什么要教会他们那么多虚假和虚伪?父母觉得孩子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童年应该做孩子感兴趣的事
和孩子一起开心地玩泥巴,在田野上放风筝,找到蚂蚁回家的路,为了毛毛虫的逝去伤心地哭一场。这些是孩子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和时光,有哭,有笑,有喜悦,有悲伤,父母如果能给孩子的,那就尽量给孩子吧!
珍惜孩子在童年所拥有的一切,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童年,过去了也就再也没有了,也再也回不到童年。童年,总有一些事需要去冒一次险,去做一次坏孩子,去搞一次破坏,不然童年就没有留下可以值得回忆的东西。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无论父母自己的童年是否快乐,爸爸妈妈都不能剥夺孩子们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并且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童年时光。当有一天老去,看到那些老照片,想起孩子天真的笑脸,你才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做父母是如此的甜蜜。
把好三关帮孩子找合适家教
网友“平淡生活”是个7岁孩子的爸爸,“儿子喜欢看书,还要求我们一起看,他对动植物很感兴趣,还‘研究’古生物,常把我们问得不知所措。”由于工作太忙没很多时间管孩子,便为儿子请了几个家教,但效果都不好。
“请个家教容易,请个好家教难”成了许多家长的共识。要不要帮孩子找家教、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家教,这些问题让众多家长犯愁。而孩子、中介、老师却是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时必通的三大关口。
孩子关:知识是一方面,但视野也值得重视
“孩子的能力体现并不完全只有知识,还需要更多的非智力因素。”对于请家教的问题,长沙粟塘小学教导主任谢娟老师认为,目前的家教市场大多为满足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而设置,其实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家长应该改变心态,更多地从开拓孩子视野,培养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角度出发。
对于家教老师的挑选,谢老师给出了“两心一式”的评价标准。“两心”是指有爱心、有耐心。“一式”则是指教学方式,上课是否有活力,能不能跟小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心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非简单地教孩子解题。
中介关:要考虑价格,但更要注重沟通
家教中介是连接家长和家教老师的桥梁,家长首先得选择中介机构,然后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寻找合适的家教老师。目前长沙的家教中介机构众多,一般的中介需要从家长和家教老师两者手中收取中介费且价格偏高,而高校设立的家教中心一般是为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平台,在价格和质量上都占优势,得到众多家长的青睐。
湖南师范大学家教中心在湖南省内颇有名气,在业内的口碑也比较好。该中心副主任李志远介绍,他们很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在一定的时间内,中心会对家长进行回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替换家长不满意的教员,从而保障质量。根据反馈情况,我们还设立了优秀教员榜和黑名单,对教员进行督促。”
老师关:教学方法要好,态度更为关键
目前做家教较为理想的人选是有经验的老师和大学生。大学生做家教的优势在于年轻,容易和孩子沟通。
陈勇是中南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从大学就开始做家教的他到现在已有6年家教经验。虽然他现在在长沙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在业余时间,仍会有以前的家长来找他给孩子开小灶。“我上课讲究的是方法,而非简单地教他们解题。”陈勇说,他跟孩子们的关系都很好,他不强迫孩子去做习题,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去喜欢这项“游戏”。
刘薇是湖南师范大学大二的学生,目前已找了两份家教工作,她认为“家教老师不能只是指导完孩子做作业后就拿钱走人,应该从心里去关心孩子,习题之外才是真正了解和帮助孩子的地方。”
你的孩子快乐吗
你的孩子快乐吗?谈及该话题,不少家长坦言,当然是希望孩子快乐啊,但无奈生活中却常常事与愿违。大家抱怨着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言语中流露出焦躁和不耐烦,而这些不快发生时,相信孩子自身也没有快乐可言。
哪些生活中的行为容易导致孩子不快乐?家长又如何针对性地加以改造?本期嘉宾对该话题继续深入指导。
宝宝1岁后要定“规则”
育儿专栏中,说到“宝宝打爷爷”的案例。祖辈及父母们为了显示自己对宝宝的慈爱,不仅不对宝宝的坏行为予以制止,反而乐呵呵地接受,这在很多家庭中都普遍存在。
智慧泉儿童教育发展中心课程总监苏玲指出,宝宝长到1岁多时,是培养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关键期”,有些行为需要被制止的。可分为:危险类,如爬高、玩电源插座、手指伸入电扇中等;破坏类,如重复玩开关或音响、敲打贵重家具等;攻击或伤害别人,如抓人头发、眼镜、打人等。
“对于危险类行为,家长一般会严厉制止,但有些过于慈爱的家长,对宝宝的破坏行为,则是‘睁一眼闭一眼’。”
如何判断孩子哪些行为可接受?苏玲建议家长,可以用“宝宝岁数+8”作为衡量标准,也就是设想一下:这个行为在8年后可以被允许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家长就应该制止宝宝这一行为,以免日后成坏习惯,宝宝一旦形成坏习惯,就会最终为环境所不容,纠正过程是很不快乐的艰难过程。
纠错不当 孩子更不快乐
有一个妈妈为了纠正宝宝每次到超市都要买QQ糖的任性行为,决定不再给宝宝买了。第一次,宝宝大哭,妈妈只好妥协;第二次,宝宝大哭也不给买,可没想到宝宝突然躺到了地上,妈妈觉得尴尬,不知如何应对,只好又给买了;第三次,第四次,宝宝行为愈演愈烈……
苏玲告诉家长,如果没有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技巧,就会导致自己和宝宝更大的不快乐。看来,爱需要方法,爱是需要学习的。
“当1岁左右的宝宝,最初出现我们不期望出现的探索行为时,我们通常只需要抓住他的手,同时告诉他'不可以'就行了。这样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才符合他的年龄与理解力。过于戏剧性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只会让宝宝好奇和惊喜,再次尝试的可能性增加。”
但随着宝宝16个月左右开始进入“叛逆期”,这时候,单纯的制止是没有效果的,需要给宝宝建立一定的规则,同时家长应态度坚决,树立规则的权威,必要时可以用适度冷淡来惩罚孩子。
日常生活中,家长常犯的错误是,一开始时未能及时制止宝宝行为,或未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到后来当宝宝行为变得无法忍受时,家长情绪激动地管教宝宝,又再带来新的问题,同时伴随更大的不快乐。
孩子为啥不快乐?
普遍有这三大硬伤
培养一个“快乐宝宝”,咋就这么难?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讲师王志明指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但在实际教养过程中却存在三大硬伤。
把孩子当成私家车
多数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满心欢喜的同时,渐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这好比他们拥有了一辆新的汽车,想往哪里开就往哪里开,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孩子懂。
特别在孩子0-3岁时,对大人的依赖特别强,孩子不得不在大人的各种手段下委曲求全,导致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在家长的压迫下成长,如此这般孩子当然不快乐。
家长太急功近利
孩子来到世界上,本来是无忧无虑的。但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看见别人的孩子学会了某样东西,自己的孩子不会,就会开始着急,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孩子学不来,再加上家长的攀比,往往喘不过气来,使得原本应该是快乐学习的状态,变成了学习是痛苦的过程。
常听见家长这么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老师有没有提问你啊?”“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啊?”“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啊?”不仅如此,孩子大一点,上小学后,家长的问题一般是:“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啊?”“考试考了多少分啊?”这也是导致孩子不快乐的又一大原因。
家长要关心的应该是,孩子能否快乐过好每一天,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最根本的责任就是快乐过好每一天,如果能快乐过好每一天,那他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才能给家庭创造快乐,才能给这个社会带来和谐,所以家长应该多问的是这样的问题:“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开心吗?”“今天在学校过得快乐吗?”
不了解孩子认知规律
多数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人类一个特殊的本能就是学习的本能。孩子在0-6岁的这个时期,对周围的事物都有学习的冲动,都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实践,通过经历去积累经验,但是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个规律,孩子在家里砸个鸡蛋也心疼半天,撒一把米也会指责,想自己去拿开水壶,碰都不让碰,导致了孩子学习认知的规律受到严重的限制,导致很多孩子在郁闷中成长。
家长要做的是,协助孩子去经历,满足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在帮助孩子去形成经验的同时,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一个3周岁的孩子想自己拿开水壶倒水,在父母的帮助下让孩子形成自己的经历,同时告诉孩子,拿开水壶倒开水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
宝宝选择什么幼儿园好呢
第一课:拜托!不是你上幼儿园,而是宝贝上。
妈妈选择:“钱,我有!我和他爸爸拼命挣钱还不就是为了他。上幼儿园,当然是上私立幼儿园了,瞧瞧那些高官和明星的孩子,都是上私立幼儿园和私立学校的。”
专家提醒:
公立园VS私立园公立园的历史较长,保育方面做得比较好,管理方式、师资条件比较稳定,而且国家的资助使得幼儿园的资金来源比较稳定,但是老师的教育理念比较传统。而私立、民办的幼儿园稳定性比不上公立园,但是在采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方面做得更好,更富于活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幼儿园的好坏和体制的关系并不大。
幼儿园收费是否是你们的经济状况所能承担的是首要问题?超过家庭总收入50%的教育支出需要慎重考虑,因为一旦孩子发展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家长就可能会遭到沉重打击,责怪幼儿园和孩子。
妈妈选择:“上特色幼儿园比上普通幼儿园强多了!你知道等孩子上了学,有个什么音乐、舞蹈、外语什么的考级证书是可以加分的,顺便也可以培养一下孩子的艺术天分和特长嘛!”
专家提醒:
特色园VS普通园区别于普通园,现在打艺术牌、双语牌的幼儿园越来越多,主要是突出某一项技能的教育,然而, 3—6岁的孩子还不可能被定制成为什么领域的大师、他应当接触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内容,以提高审美能力、人文素养为目的,但是如果强行要求他掌握这些东西无异于拔苗助长。事实上不少幼儿园考虑到经济效益,请个外教开设英语课,就自称为“双语幼儿园”,有些统一开乐器课,就成为“音乐幼儿园”,这些只是自我宣传、扩大影响、吸引生源的手段罢了。
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个宝贝不受到严重的压迫,他总是能从环境中找到快乐。那么你可以稍微多一些考虑世俗的需要。如果是孩子比较敏感,个性比较特别,强烈抵制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那就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选择令自己感到放松的幼儿园。
妈妈选择:“我觉得我的宝贝能上北大少年班才好呢,我就是觉得俺家孩子特聪明,我说什么也不能耽误他,重视智力启蒙的幼儿园是他未来成为少年大学生的第一步。”
专家提醒:
蒙氏园VS传统园现在几乎每个幼儿园都会有蒙氏班,但许多幼儿园其实并没有领会蒙氏在教育观上的精华,对教师的培训也很不够,仅仅教会孩子操作蒙氏的教具而已。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度把握不好,造成孩子无法形成良好的自律,导致很多小学一提起蒙氏班来的孩子就头痛。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蒙氏教育,请你事先阅读这两本书《发现孩子》、《童年的秘密》,了解蒙氏教育理念,以便考察这些蒙氏园是真的是蒙氏还是“蒙事儿”。
智力水平较高或在某些领域有特殊才能的孩子,你可以考虑选择那些注重早期智力开发,从小就开始训练孩子的数学、逻辑推理、外语、艺术等方面的能力的幼儿园。但这样的幼儿园通常有着严格的智力测评标准,决不是谁给钱谁就上,要知道不适当的拔苗助长,也会毁了这个宝贝!
第二课:给好的幼儿园老师画像
温和——主动问孩子的名字,孩子不作答时,依然和气,认为正常。
老师对你的孩子表现得谨慎、真诚,亲切又与孩子保持适当距离,而不是过于热情,贸然地拥抱孩子。她会先作自我介绍:“我是XX老师,很高兴见到你。”,然后征询孩子的意见:“可不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当孩子拒绝时,她没有任何受不了的表情。
关注——随时关注孩子的表情,而不是只想取得你的信任。
老师领着孩子参观每个教室和房间以及其他的地方,包括老师办公室、院子等等,以便让孩子熟悉环境,建立对幼儿园环境的安全感。在整个参观活动中,老师随时注意孩子的反应,与孩子保持同步,而不是拼命向家长和孩子炫耀幼儿园有多么好。
等待——当孩子自己不能完成一项事情时,老师会等待,并适当询问,要老师帮你吗?
当孩子对某些事物感兴趣时,老师给他自由探索的机会,如:妮妮被拚插积木吸引时,老师暂停介绍其他的物体,安静地在等待,当她有需要时提供最适 当的帮助。“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如果你有需要,我很乐意帮助你。”这些语言令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理解,他有信心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
平等——她总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而且和孩子保持平等,像在商量老师蹲下来跟孩子对话,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见,能以商量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如“我可不可以……”,乐于跟孩子讨论问题,如“你认为……,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关爱——当她看见孩子的时候,总是很自然和快乐的模样爱孩子的老师在看孩子时,眼神是温和的、幸福的,能够感觉到她是在享受教育、并充满热情。通常你的宝宝看见这样的老师不会缩手缩脚的,表现得很高兴接受她。
第三课:参观幼儿园的6个小细节
清洁
厨房、教室、院落清洁,大型器材和儿童用具尤其是餐具、毛巾、教具定期消毒。
安全
环境设置是否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安全、方便、舒适,如:楼梯、台阶有防滑处理,危险地方做隔离处理。
活动90分钟
从日程安排上看,孩子每天自由活动时间至少应达到90分钟,课程安排以孩子探索为主而不是老师单方面的教授“知识”。
空间大
幼儿园活动空间大,最好有户外场所,有阳光草地的比塑胶地垫的更好。本身没有户外场地,附近有花园可以供孩子每天外出活动的也可以。
师生配
2—3岁的班级中,师生配比应达到1:5,3—4岁的班级中,师生配比应达到1:7,5—6岁的班级中,师生配比应达到1:15。
一本家长手册
备有详细的家长手册,建立家园沟通制度,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小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幼儿园
1、你这个当妈的不放心,下午接孩子的时候是接近其他家长的最好时机,他们会向你透露一些幼儿园的具体情况。
2、传统园以灌输式的教学法为主,最近几年也开始针对孩子的个性进行了教学改革,老师经验丰富,考虑他们应该说是比较保险的决定。
3、你要做现实的考虑:一所优秀的幼儿园距离你家太远,你愿意做新时代的孟母,举家搬迁吗?或者你愿意每天开车一两个小时接送孩子吗?你会不会感到疲惫?
4、我们也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幼儿园,如果我们允许老师犯错误,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协作,那么我们就有机会获得共同成长。
八大教育原则让孩子喜欢你
父母与孩子的良好感情是家教成功的前提,你不妨用“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有意识地尝试以下几个原则:
1.遵守关爱原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孩子是一切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
* 小提示
孩子都需要爱,他们对爱的需要远远胜于对玩具的需求。
建议: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
2.遵守民主原则
做父母的要努力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充分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 小提示
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
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
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听话,你有道理吗?所以,在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最好换一个角度去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3.遵守快乐原则
让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不要人为地制造压力。
* 小提示
如果你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赞美他,比如当他画了一幅不错的画时,你能及时表扬他,而且表现得很具体:“你画的恐龙尾巴真的很生动。”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礼物,他的脸上一定会绽放动人的光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新的挑战。
4.遵守兴趣原则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小孩,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他们的兴趣本身不坏,就要努力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让他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 小提示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
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5.遵守鼓励原则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父母要多留心小孩的长处,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辞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 小提示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
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遵守游戏原则
父母应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乐和游戏,使他们在愉快的玩乐中学习知识并增长才干。
* 小提示
虽然孩子入学后,其主导活动是学习,但游戏仍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有些父母存在着一种误区,总认为游戏会浪费时间,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中国也有“玩物丧志”的古训,其实不然。因为游戏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快乐中增强体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尊。
7.遵守宽容原则
父母要善于宽容孩子的错误,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他们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
* 小提示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8.遵守信任原则
要大胆放手地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信任是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 小提示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育儿经验让你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
穷养富养 你理解对了么
“穷养儿、富养女”是颇为流行的养育观念,但也是让家长最难拿捏的观念。
现象:家有5岁儿子嘟嘟的林女士本来是该理论的坚定支持者,但邻居小男孩的一句话让她动摇了。邻居家的乐乐比嘟嘟大两岁,但整天来蹭弟弟的玩具玩。有一次,林女士问他:“乐乐,妈妈为什么不给买玩具?”乐乐听到后低下了头小声地说:“我妈妈说家里没钱,不给我买。”看到乐乐自卑的样子,林女士心酸极了。因为乐乐家的条件并不差,但乐乐妈怕惯坏了乐乐,总是告诉他家里面没钱,不能买这不能买那。
专家这么看:
边黎(知远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男孩就不需要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女孩子就不需要经历风雨、学习担当吗?我认为,家长最好先把穷养、富养的概念抛到一边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养育孩子。
是什么样的家庭状况,就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没有必要刻意穷着孩子。比如说,孩子想要一双耐克鞋,如果他的同学都有这样的鞋子,而你的家庭状况又可以消费这样的商品,就一定要给孩子买。因为,这关乎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实在买不起,你不妨直接告诉孩子咱们买不起,你以后自己赚钱买吧。
当然,这不是鼓励你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今天要买一双、明天要买一双、后天还有类似要求,而你统统答应,这就变成溺爱了。
很多家长担心物质追求会惯坏了孩子,其实物质本身并不会让孩子拜金主义。相比之下,如何恰当满足孩子需求的过程更加重要。一些孩子变得贪婪、永不知足,反而是因为他们的合理愿望总是被无情打压。
孙云晓(著名教育专家):女孩要富养这句话是很容易被误读的。很多父母们认为女孩既然需要富养,最好的方式就是满足她在物质上的需求,但事实上,女孩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拥抱,一次耐心的倾听。缺少了内心真正需求的满足,“富养”其实就成了溺爱。
孩子跌倒了 应不应该扶起
现象:不知何时,美国父母不扶孩子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并被众多家长效仿。一位年轻爸爸将孩子从小寄放在老家抚养,每个月回家看孩子一次。但提起对孩子的教育,他一脸骄傲地宣称:孩子跌倒了我从来不扶,跌得再厉害也让他自己爬起来。在他心中,不扶孩子与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是画等号的。但他也不得不沮丧地承认:孩子跟他一点都不亲。
专家这么看:
夏玉华(济南市小海龟儿童感统训练学校校长):孩子摔倒了扶与不扶,是一种表面现象,但能折射出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实质。
我认为,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实事求是。扶与不扶,要看孩子当时所处的环境,实情,后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鼓励孩子自立、自理、自强,这是应提倡的教育方法。如果已经预示到危险,还让没有行为能力的孩子去冒险,看到孩子受伤,还视而不见,结果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教无定法”,只要适合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好方法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能将孩子摔倒不去扶与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划上等号。
边黎:当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尽量去扶孩子一把,因为这能对他们起到抚慰作用。家长的抚慰会让他们长大后逐渐具备自我抚慰功能。当孩子大一些时,再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大家都把扶还是不扶当做讨论的焦点,其实扶不扶不是最重要的,你给孩子传达怎样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一边扶孩子,一边骂孩子笨、嘲笑他不会看路等,那只会强化孩子内心因跌倒而产生羞耻感。如果你不扶,但是在一旁温柔地鼓励孩子爬起来,并为他克服困难感到骄傲,同样能让他收获到成长的快乐。
别陷入这些早教误区
误区1:“孩子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甚至可以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0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了表达感情的基础,情商专家认为。这时,精心设置的各种游戏让家长与宝宝充分互动(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帮助宝宝在安全感、情绪表达、自信心、自我控制等情商方面更好地发展,在龅牙兔,父母对宝宝早期情绪发展是无可替代的
没完没了的头痛,让你没法工作、休息
有些白领家长觉得自己没有早教过,完全有能力对自己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读研考博,不也一样上大学
这种头痛的感觉就会逐渐过去,听一些适合孕妇的舒缓音乐。减缓心跳,并能降低血压,科学家发现,听音乐可以减少压力。最好选择轻音乐,慢节奏的音乐要比快节奏的音乐更轻柔;弦乐比管乐更轻柔;演奏比演唱更好一些。首先选择适合你情绪的音乐,然后逐渐改变音乐来改变你的情绪
快过新年了,孩子又大一岁。长辈们新年多会送上这样的祝福语:快高长大、学习进步!然而,却常常让家长们迷惑,女儿能像妈妈一样高挑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内分泌科梁立阳副教授说,孩子到底能够长多高?儿子能跟爸爸一样高大魁梧,这些误区常常耽误了孩子的长高,家长在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上存在许多误区,留下终身遗憾,挂在嘴边的“长高”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