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带孩子的利与弊

老人带孩子的利与弊

当前,越来越多的奶奶,爷爷,姥姥,老爷,投入到看管孙辈的行列中。无论是在社区的大院中,还是在幼儿园的大门前,都可以看见有许多老人在看管或接送着他们的孙辈们。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也有一半的幼儿有老人接送。

老人帮助儿女带孩子有三大优点:第一,老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育儿经验,对孙子辈尤其疼爱,关怀备至。老人退休后时间也比较充裕,照顾孩子更有耐心,更爱抚,责任心更强,会给孩子更多的爱。第二,现在年轻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孩子照料问题是他们的一块心病,有了老人的帮助,可以减轻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第三,对老人有利。老人最怕寂寞,儿孙围绕在老人身边,对老人来说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快乐。同时可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生命活力,还可以老有所为,给发挥余热提供机会。这种与孙辈玩耍游戏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

老人带孩子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优点,但由于老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老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老人带孩子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一、过分疼爱导致溺爱。

老人往往格外疼爱孩子,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再就是老人心理上会有些顾忌——若出差错,怕儿女怪罪。于是老人处处依着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常会无原则的满足。时间一长,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老人又怕孩子哭坏身体,又是百般哄劝。这样,孩子会发现通过哭闹、发脾气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孩子就会通过发脾气和苦闹来要挟家长,来满足自己的分非要求。因此,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我班的琪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像一只小绵羊,从不和孩子交往,什么事情也不会做,睡觉是找不找床,起床不会穿衣服、系鞋带……,针对他在园的表现,我们进行家访,原来琪琪在家,奶奶习惯了替他做一切事情。起床时,帮他穿衣服、系鞋带。吃饭时,给他一口一口的喂饭……,自理能力很差。可是,脾气特大,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把玩具图书乱扔,奶奶又哄又劝。据奶奶说,吃饭时也是这样,自己愿吃的东西谁也不让尝一尝,自己喜欢的玩具也不让别的小朋友玩,老人表示真拿他没办法。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人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将托儿所、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和由祖父母代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他们截然不同。从幼儿园出来的小学生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强,社交圈子也大,许多事情多能动手去做,胆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伤像没事一样。很小就能横穿马路等。而有老人带大的孩子则不然,上学还要老人接送,万事不想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也不想干。碰到问题,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娇,缺乏应变能力,不合群。就如鲁迅《上海的儿童》所书:“任期跋扈,一点不管,骂人可以,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去了网的蜘蛛一半,立刻毫无能力”。因此,祖辈的过分溺爱,延缓了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二、祖辈的教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祖辈的一些思想观念相对比较陈旧,与现实标准有一定的差距,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往往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

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破坏”一辆玩具汽车十,祖辈会上前制止或批评。他们认为,一辆完好的玩具车不可以被“破坏”的,并把孩子的这种行为当成是一种不良行为。其实这正是孩子探究事务特点的创新行为的表现。

一些祖辈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而且祖辈人由于带过几个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因此,往往用经验代替科学。

有一次,偶然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小姑娘,可就是牙齿上长满了黑色的斑点。女孩的母亲埋怨是婆婆把孩子带成了这样。原来,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都给孩子喝糖水,孩子越喝越爱喝,一来二去,牙齿上就长满了黑斑点。而孩子的奶奶说,“别信书上的说法,小孩子的乳牙反正是要掉的,再长新的不一样白白净净吗?再说了,我小时没吃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 孰不知,乳牙的好坏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

三、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老人爱孙子与父母爱孩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处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不同处是爱的形式不同,父母爱孩子偏于“严”,老人爱孙子偏于“慈”“宽”“容”。连父母对孩子的正当管教,祖辈也会横加袒护与阻拦。正是祖辈的干预,才使做父母的无法行使自己教育子女的权利,这势必导致老人与父母的矛盾,以致关系疏远。

在孩子幼小的心理里,他们认为,谁不打他不骂他,谁事事依着他,那就是对他好。而父母对他的要求严,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不予以满足。他们就认为父母对他不好,不爱他,对父母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孩子和父母孩子之间关系疏远。

我班的硕硕小朋友,他特任性,每天都得让奶奶来接,否则就不肯走。有一次,奶奶病了,妈妈来接她,说什么也不走。最后,还是让奶奶来的。硕硕妈妈说:“都是让他奶奶惯的,真后悔让他奶奶看他。”

我的一个同事也是从小跟着奶奶。到现在她说起话来也是说奶奶好,有什么心里话也说给奶奶听。她也知道父母对她也很好,可她总觉得和父母在感情上有一点隔阂。

四、祖辈往往把孙辈封闭在小环境中

儿童时期恰恰是孩子求知欲强、体力和脑力活动充沛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给他们合理的智力刺激和活动力量。如果把孩子封闭在小环境里,孩子往往容易养成内向、不爱活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而老年人生理衰退,腿脚不便,喜静懒动,总把孩子圈在一个小圈子里,带的孩子容易老成有余,活泼不足。阻碍了孩子智能的发展。

我邻居家的敏敏就是一个例子,爸爸妈妈上班无暇照顾孩子,只好让爷爷奶奶带。爷爷是中学教师,每天在家教孩子数数、算题、识字。爷爷自豪的说:“敏敏上一年级也肯定是个“尖子生”。但却不太注意孩子动作的发展以及和小朋友的交往等问题。直到孩子进了幼儿园,问题出现了,孩子不会上楼梯,不敢滑滑梯,不会跑步,不会和小朋友交往……,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敏敏的父母。

总之,老人带孩子有利有弊,处理不好,便弊大于利。因此,老人在带孩子这件事上,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是配角,主角是孩子父母。不能喧宾夺主,大包大揽。同时,老人要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代同步,更新养育后代的观念,用科学知识教育孩子。

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教育好孩子。老人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其劣势,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孩子自己带还是老人带

妈妈带孩子好,还是祖辈带孩子好?成了这个社会对全职妈妈与职场妈妈的考验。

如果有条件,妈妈带孩子自然有其他人无法比拟和代替的好处。因为,父母亲自带孩子对形成良好的亲子联结很重要,而良好的亲子联结对儿童的心理及性格的发展关系密切。

但是,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够全职在家带孩子。如果父母工作较忙,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其他人照看,尤其是交给老人照看时,老人觉得,老人带的孩子与妈妈带的孩子相比较,对孩子的影响取决于许多因素,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老人的育儿观念

老人的育人观念相对比新妈妈来说,自然会落伍一些,这主要体现在老人受教育的程度、接受新事物的程度、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对孩子的保护程度及老人的生活环境等。 但是,老人认为,老人育儿理念虽然有时不及年轻的父母,但是,如果老人愿意学习,愿意接受科学的理念,同时,年轻父母也擅长有意识地把科学的育儿理念传达给老人,那么,这种差异其实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大。

当然,怎样让老人与自己的育儿理念统一,这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

比如,老人在孩子15个月前,与老人一起带孩子,有些育儿的理念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告诉老人。虽然老人接受起来会有一个过程,但老人只有慢慢来。

许多事情,老人不擅长做的或者不会做的,老人也不说,都是自己先去做,如果孩子喜欢这样或者效果很好,老人自然也会学着去做。虽然老人刚开始不适应,但渐渐地,老人也掌握了一些方法。

有一点,老人觉得挺重要的,如果有条件,最好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带孩子,这样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影响老人,而且老人会因为住在你家里,从而按你们的模式来带孩子。这是环境的影响。

二、孩子的个性特征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对陌生人的焦虑程度、以及对同伴的适应程度都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如果是对父母依赖性强,对陌生人过度焦虑,对同伴适应度低的孩子,他会比较喜欢妈妈带,如果妈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孩子会往活泼外向的方向发展。

对于本身已经不太依赖父母,能够很好地与其他人一起玩耍的孩子来说,谁带孩子,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影响并不太大。这类孩子可以放心的交给老人带,当然,父母还是不应该缺席的,下班回家后应该弥补白天的缺席。

孩子属于外向活泼型的孩子,老人在孩子出生后,是和老人一起带孩子,孩子对她的亲热程度不亚于老人,而且,老人交代老人现在的主要任务除了让孩子吃好睡好,就是带孩子外出活动,老人虽然身体也并不好,格家住在5楼,她还坚持每天两次抱着孩子外出活动。这些都是老人放手把孩子交给老人的原因。

三、年轻父母与祖辈的关系

年轻父母与祖辈的关系对孩子来说似乎是不可见的,但是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蛮大的。

试想一下,如果新妈妈与婆婆的关系并不好,那么,如果把孩子交给婆婆带,对孩子的影响肯定非常大。有时候,妈妈在孩子面前说孩子奶奶的不好,孩子奶奶则在孩子面前说孩子妈妈的不好,结果,孩子变成了两面派。

再来看看,如果祖辈与父母的育儿理念不统一,由于关系不好,你要求老人这么做,老人不愿意听。老人心想:“你算老几呀,叫我这么做那么做,我带出来的孩子不都好好的嘛!”

老人与老人也出现这种冲突,老人有次对老人说:“你总是不放心我,我不把你带得好好的?”老人一想,老人无条件搬到格家来照顾孩子,如果老人总是挑三捡四的,老人心理肯定不好受的。从此,老人再也不说令老人不高兴的话。

如果爸爸有时在老人面前埋怨老人做得不好时,老人的原则是,首先,绝对不把爸爸的话传给老人;其次,老人提醒爸爸,每个人都会有错误,你自己带时比老人还不行。我们要看到老人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有点问题就说。再次,老人对爸爸的话也是选择性地思考,有道理的以后慢慢传达给老人,没道理的当场否定。最后,对于老人做得好的地方,应该夸奖和赞美,让老人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越来越往好的方向努力。

如果与祖辈的关系不好,你肯定不会放心完全让老人带孩子,总是对老人心存怀疑,而且,有的父母还会对孩子心存愧疚。结果,你总是不停地查问老人对你交代的事情执行的情况,总是回家后对孩子过分亲热想弥补自己的缺失。结果,老人对带孩子没有激情,因为你总是不信任她;孩子对老人带孩子也产生厌恶的情绪,因为妈妈对自己更好,妈妈不在时孩子会有失落感。

所以,老人与妈妈要保持良好的关系,把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教给老人。完全信任老人,并要尊重老人。让孩子知道大家都爱他。

老人带孩子要讲心理学

现在的年轻父母生完孩子后大都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老年人也乐于抚育宝贝孙子(女),但是,有些老年人因为过于疼爱孩子,一味地溺爱,一切都包办代替。有的孩子脾气很大,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养成许多坏习惯,到了学校,就不能适应老师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些老年人不了解孩子在身心发育过程中应有的训练,使孩子错过了一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所以,老年人带孩子要讲究心理学。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分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五个方面。所以,带孩子不能只管他吃饱喝足不哭不闹,应该注重孩子心智的培养。首先,在大运动训练方面,在孩子1个月时就可以让孩子俯卧在床上,短暂地练习抬头动作。两个月时练习孩子的头部短暂地直竖。3个月时让孩子趴着练习胸部离开床。4个月时练习头部的直立。5个月时,帮助孩子练习翻身。6个月时练习孩子俯卧时手臂支撑,使胸腹部离开床面,并可以翻身。7个月时练习坐稳。8个月时练习爬行。12个月时练习走路。18个月时练习跑步,30个月时练习平衡能力、上下楼梯、跳跃动作、攀登动作、投掷动作和听口令做体操动作等。

其次,在精细动作的训练方面,1至3个月时练习孩子的抓握动作;4到7个月时练习抓住和抓取动作;6到7个月时练习把弄动作;7到8个月时练习倒手动作;8到12个月时练习用拇指和食指对捏的动作;15个月后训练孩子的搭积木、翻书、握笔、穿扣动作;24个月后训练折纸、拼图、用筷子等动作。

第三,在适应能力方面,1到4个月训练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反应,让孩子用眼睛跟踪色彩鲜艳的摇动物体,对孩子摇铃、说话、唱歌;5到8个月时,训练孩子有意识地寻找物体、用手追逐玩具;8到10个月时训练孩子有意识地摇铃、对敲方木、从杯中取物等动作;12个月时学习盖盖子;27个月后学习认识大小和多少;30个月后训练区别颜色、里外;42个月后训练认识和识别图形等。

第四,在语言训练方面,一岁之内,要对孩子的咿呀学语表示反应,要经常逗孩子,和他说话、交流感情。如果是用奶瓶喂奶(水),不要把奶嘴开口太大,要训练孩子的吸吮动作和舌头的肌肉。10个月时教孩子模仿大人发单字音;12个月时教孩子叫人;15个月时教孩子理解指令,并教他简单的句子;21个月后教孩子简单的问答;30个月后教孩子描述图片,42个月后教孩子理解大人的问话和反义词等。

第五,在社交行为方面,1个月时训练眼睛跟随人走动;2个月时对大人的逗引有反应;3个月之后会和大人做游戏;4到7个月时会辨认亲人,见到食物会兴奋;9个月后有是非观念,不要的东西会摇头,不让他拿东西会理解等;10个月后理解人或物的位置和用途;12个月后学习穿脱衣服;18个月后学习控制大小便;21个月后学习提出个人需要和要求;48个月后学习复述等。

老年人在带孩子时,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只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自由活动;不要不理睬孩子,要多与孩子沟通,尽管孩子还不会说话;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抚育孩子,孩子才能更顺利地成长。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咨询心理专家,不要固执己见。

老人带孩子利弊见分晓

优点一:经验丰富

  长辈们将我们养大,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有他们帮忙带孩子,年轻的父母们遇上丁点小事就不会显得手忙脚乱了。所以隔代带孩子在许多时候也是一件好事情。正是因为老人家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伤害,什么时候要及时换添衣服,什么东西不能乱吃,他们就像有一双隐形的眼睛,能看到一些潜在的危险,做到提前避开,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了一层保障。

  优点二:性格温和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级别的人,早已没了年青人性子的火暴脾气,不会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呼小叫,基本上也不会对孩子动手动脚。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先听孩子怎么说,从而根据他们的经验再去判断事情的对错。他们冷静的处理过程,会给生活中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事情起到一定帮助。

  缺点一:观念守旧

  在一些老人的思想观念中,认为家长的责任就是给孩子吃好,喝好,睡好,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就行了,而不会想着刻意的去培养孩子。老人们认为教育那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与家长没什么有关系。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身上的许多东西都是从父母或长辈们身上学到的。未入学的婴幼儿都需要早期教育,而不是吃好喝好就能解决所有的成长问题。

  缺点二:过度溺爱

  常见有老人端着一个碗,追着孩子到处喂饭。相对地,这种情况发生在父母身上就较少,原因是父母和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对孩子的溺爱上相对要理智,认为孩子不能过度宠爱。孩子不吃,父母会直接告诉他,下餐才有得吃。而隔代家长则不这么认为,就算是追在孩子屁股后面,也要喂饭。还有些长辈什么都依着孙子孙女,孩子就像家里的小皇帝,呼前喊后,过分溺爱让孩子养成不少坏习惯。如:自私自利,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自以为是,目无尊长等,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可言,只能是害了孩子!

老人带孩子的利弊分析

那天妈妈群里有两个妈妈在为孩子爱打人犯愁,一个妈妈说孩子两岁半快该上幼儿园了,跟小朋友在一起,别人玩了他想玩的玩具他抬手打,别人没招他惹他,也是嘴里喊着“打”手就挥上去了。这让妈妈很犯愁。孩子从小是姥姥带的,姥姥对孩子感情好得没话说,但也把孩子惯得嚣张跋扈。

爸爸妈妈每次吵孩子,姥姥都会护着。

另一个妈妈说他们家孩子也是姥姥带,这个妈妈原本觉得孩子姥姥还比较注重育儿方法,譬如姥姥没事会看一些育儿书籍什么的。可是他家的孩子也会打人,但不是谁都敢打,而是只敢打姥姥。

群里的妈妈都说问题出在孩子不该由姥姥带,父母亲自带的孩子一般没有这种毛病。这里牵扯出一个问题,就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这两年被叫得很热,针对隔代教育,也有不同的见解。到底隔代带孩子好,还是父母带孩子好?我们可以用妈妈们提供的案例说明一下:

隔代教养情境一:

要吃饭了,宝宝刚拿起勺子,姥姥赶紧夺过来:别弄洒了,姥姥喂你!孩子要喝水,他想自己到饮水机那里接水。姥姥赶紧叫着:哎哟宝贝,小心烫着你的手,来让姥姥帮你倒。倒好了会接着说:水太热了,姥姥帮你吹吹,冷一下再喝!好了,现在可以喝了,来,姥姥端着你喝!

矫正情境:吃饭的时候,妈妈会让孩子自己来吃,即使洒到桌子上流到衣服上也没关系!喝水的时候,孩子:妈妈,我渴了,要喝水。妈妈:你的小杯子在柜子里,喝水自己去倒吧。分清热水和凉水,不要被热水烫了!等热水凉一些再喝。唔,真棒!现在妈妈也渴了,宝宝能帮妈妈倒水喝吗?宝宝:可以哦!妈妈:哇,宝贝你真棒!

隔代教养情境二:

宝宝在看动画片,老人歪在沙发上假寐。宝宝:姥姥,你看大雄飞起来了啊!为什么他坐在那个上面就可以飞呢?姥姥:哦,他会开飞机吧!宝宝:不是啦,不是飞机啦!姥姥:快看吧,看完跟姥姥睡一会儿去!

矫正情境:宝宝:爸爸,那个一闪一闪的东西是什么? 爸爸:是火箭在夜空中飞行吧,啊,不!这个是宇宙飞船呢!宝宝想知道什么是宇宙飞船吗?爸爸给你讲啊……

很明显,老人容易事事包办,孩子很难发展自我能力,另外对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孩子容易缺乏活力。而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并且可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以及激发孩子的活力和好奇心。同时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更好的语言以及智力上的刺激。也会有耐心引导他们去探索外部世界,培养他们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语言能力。

而现实中,父母却很难做到亲自带养孩子。因此在无法实现父母带的情形下,爸爸妈妈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养中,譬如下班后,譬如周末,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互动,称赞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纠正不当的行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老人带孩子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度,如果父母有良好的示范的话,孩子会较孝顺。早教专家冯德全有本书叫《谁说爷爷奶奶不会带孩子》,书里提到老人带不好孩子的关键词如:包办、代沟、纵容、过度忧虑、生活闭塞、文化缺失等。但他认为如果爷爷奶奶肯放手,懂得尊重孩子渴望独立的愿望,爷爷奶奶也可以带好孩子。冯德全为此提醒老人:有些话,千万不能说——你爸爸小时候还不如你呢!/别怕,我去跟你爸说!/你妈不要你了!/你真笨!/看看邻居奶奶的孙子!/你和你爸一个德行!/没事,奶奶去帮你认个错。/你可别像你爸似的,将来没出息!/当班干部太影响学习了!/小孩子问这么多干吗?

怎么样,这些话是不是比较耳熟?但愿老人们可以以此为借鉴,在以后的育儿中多多克制。也希望爸爸妈妈们为孩子规避不良的语言环境,创造优良的探索环境,让孩子充分地健全地成长。

4种错误睡姿让女人长满皱纹

1.复原式侧卧

利:防止胃食管反流

弊:增加皱纹

英国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豪恩表示,左侧卧有助于促进消化,防止烧心。如果左侧卧后,烧心和消化不良仍无改善,建议将枕头略微加高。右侧卧不会压迫心脏,适合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过,英国美容皮肤科医师协会的丹尼斯·沃尔夫博士表示,侧卧会导致鼻唇部压力过大,加重笑纹,可选择质地柔软的丝质枕头予以缓解。

2.僵尸式仰卧

利:有益关节炎

弊:不利于哮喘、打鼾、睡眠呼吸暂停和心脏

理疗专家萨米·马戈表示,仰卧不仅适合关节炎患者,还有益男性生殖健康。但这会加重打鼾和呼吸睡眠暂停症状,尤其是胖人。英国伯明翰睡眠问题专家大卫·艾克莱斯顿博士表示,仰卧对心肺疾病患者也极为不利。建议偏爱仰卧睡姿者最好选择结实点的枕头;爱打鼾者可在后背垫一个枕头。

3.胎儿式蜷着睡

利:缓解腰痛

弊:加重颈痛和头痛

此睡姿有助于缓解脊椎间盘压力,但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否则睡醒后易头颈痛。采用胎儿式睡姿,脊椎和脖颈应保持一条直线,两膝之间还可以夹一个枕头。

4.日光浴式俯卧

利:防止打鼾

弊:易导致磨牙和手疼、手麻

该睡姿不仅会加重磨牙,当枕头过高或过低时,还易增加神经压迫几率,导致上半身神经系统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建议喜爱俯卧的人最好选择乳胶泡沫或弹簧床垫,以保护脊椎,也可在肚子下垫一个枕头,以减轻后背压力。

老人带孩子的会有的误区

孩子的健康护理是都很关注的,很多的宝宝也是会让老人带的,老人带孩子也是会有误区的,下面就介绍一下老人带孩子的会有的误区。

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宝宝最好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谷物,因为宝宝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

有的老年人认为宝宝两到三个月就可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1、由少量到多量,2、由单一到多种,3、由粗到细,4、由软到硬。

多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大多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喝下去。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给宝宝喂米汤比母乳更有营养

专家观点:小儿喂养最核心的一个观念就是母乳喂养,如果母乳条件好、奶水足,就要保证母乳喂养,米汤可以作为补充,但不能给宝宝喝得太多。因为米汤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100毫升米汤中含有10克左右的糖,如果用米汤代替奶来喂养宝宝,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者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宝宝吃大人的饭没事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得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

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对身体好

专家观点: 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降低消化功能,从而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

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

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应该适量。

以上就是对老人带孩子的会有的误区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对于孩子的健康护理是一定不能忽视的,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老人带孩子好吗

1、老人容易溺爱小孩

老人对孩子容易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每当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老人一般采取顺从的方式,这样孩子的错误不能及时改变,不合理的要求越来越多,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采取吵闹、哭等方式逼老人就范。

2、错误思想观念的引导

老人生活的时代跟我们不同,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差异,有些老人根本不会意识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对于一些孩子的好奇行为,老人会“好心”地加以阻止,导致孩子缺乏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老人觉得多吃才健康

老人的观念是,孩子吃得多,就长得好发育好,所以会不停得喂吃的,当孩子不愿意吃时,还会用零食哄着喂,这会使孩子产生排斥心理,导致有很多小孩宁愿吃零食也不愿吃饭。

4、老人的行为会伤害孩子

孩子跟老人一起生活,因为老人的五官都出现衰退现象,看电视要放很大声,离电视的距离也非常近,小孩的器官还没发育齐全,对尖锐的事物特别敏感,稍不注意可能造成损伤。

5、老人没有活力导致小孩内向

现在晚婚晚育的人越来越多,家里的老人也大多年事已高,老人年纪一大,自然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好动,也不爱说话,孩子一旦运动少,跟外面的人交流少,很容易形成内向的性格。

想让老人带好娃必须规避这些行为

家里有了孩子以后,家庭矛盾激增,尤其是婆媳之间的矛盾。这都是因为两代人带孩子的观念不同,老一辈人有他们的经验,年轻父母会从书本上学习更科学的知识。其实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老人在家带孩子,一些老思想确实应当摒弃掉,以免犯错误。

  1.让孩子吃太饱

  老人家总是想要孩子们再吃点,再吃点,老是觉得自己孙子吃不饱,其实这是因为他们那一代人是艰苦日子过过来的,是饿过肚子的。但是现在孩子条件都好了,只有吃的撑的,没有吃不饱的,吃太多对于孩子的胃肠道来说都是负担,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

  2.总是穿的太多

  老人家体质较弱,代谢较慢,总是比别人要感觉到冷一点,于是会按照自己穿衣服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但是孩子们代谢旺盛,动不动就会出汗。所以不能根据老年人的穿衣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只要和正常成年人穿衣服一样多就可以了。穿太多再出汗,身上湿哒哒的反而更容易受凉感冒。

  3.嘴对嘴喂饭

  这么不卫生的喂饭习惯到现在还有人在使用。老年人觉得自己又没有疾病,嘴巴干净的很呢。其实嘴巴里的细菌是非常多的,说句不好听的,和大便里的细菌数量也不相上下。最关键成人口腔内的微生物群和孩子不一样,这样喂孩子很容易把口腔中的细菌过给孩子。就拿最简单的龋齿来说,小孩子是没有龋齿的,如果大人有龋齿,大人嚼过的饭再喂给孩子,那孩子口腔里就有了龋齿细菌,自然而然长大后就容易患上虫牙。

  4.不带孩子出门

  老年人一方面身体素质较差,不爱出门,觉得外面冷;另一方面,老年人行动确实不太方便,带孩子出去跑不过孩子,危险也较多,于是老人带孩子不怎么会出去玩。其实适当的带着孩子出去走走,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看看外面的花花草草,也是很惬意的。

  老年人带孩子确实有很多弊端,但是老人绝对没有害孩子的心,因此家里人要互相沟通,不能因为老人带孩子做的不对或者做的不好就出言不逊,惹得老人伤心。家里人遇到带孩子观念不同的时候要及时沟通,并且怀有感激的心对待老人,毕竟他们年纪也大了,新知识学习能力也有限,而且带孩子确实是不太容易。

老人带孩子的6个弊端

1怕孩子淘,宅在家里

年纪大了跑不动,咱还是在家看电视、玩玩具吧!

如此后果:

1.孩子长期跟着老人宅在家中,身体缺乏锻炼,体弱多病。

2.没有足够光照,缺乏维生素D,影响长高。

3.听力不好的老人,对孩子说话声音过大,看电视时将音量调得过高,时间长了都会损伤孩子的听力。

4.总待在家里缺少跟外人的接触,导致怕生、内向,长大后不懂与人交流和沟通。

2怕孩子哭,给零食满足

只要你别哭,想吃什么都给你买!

如此后果:

1.给孩子吃垃圾零食,不但对健康无益,长期食用添加剂过多的食品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2.零食不受控制,孩子吃饭没有胃口,到了餐点不肯正常吃饭。

3.一旦孩子发现“哭了就能吃到好吃的”,就会懂得以哭闹发脾气来要挟家长达到满足个人欲望,变得更加任性。

3怕孩子饿,追着喂饭

来来来,再吃一口!!

如此后果:

1.孩子进食过快,导致咀嚼功能不足,影响消化吸收。

2.过量喂饭可能将孩子的胃撑大,造成小儿肥胖。

3.喂饭时孩子老是“被打扰”,孩子的专注力容易被破坏,上学后容易变得“注意力不集中”。

4.习惯于“喂饭”的孩子,长大了独立性差、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4怕孩子冷,穿得太多

多穿点,不能被冻感冒了!

如此后果:

小婴儿因为末梢血液循坏差,会出现手脚凉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不是因为他冷!如果给他们穿得太多,一旦活动便会出汗不止,皮肤血管扩张,衣服还浸湿不即使擦干,反而更容易“着凉”感冒。

5封建迷信,不听劝说

孩子被吓到了,喝点X水就好了!

如此后果:

1.如果只是“装神弄鬼”,不做伤害孩子的事也就算了。如果让宝宝喝“符水”、用“土方”就会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

2.若是做一些让孩子无法接受的事情,还会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3.有个老人听说孙子命里缺金,把金戒指塞到孩子嘴里,差点让孩子丢了性命。

小心谨慎,诸多限制

你不能动这个!不能碰那个!不可以这样做……!

如此后果:

1.孩子常因好奇出现“破坏”、“捣乱”等看似有冒险性但却又有创新性的探究行为,老人若总急着阻止和评判,等于泯灭了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2.容易让孩子变得胆小、羞怯。

老人并没有带孩子的义务,所以,不管老人是否适合带孩子,都应该对他们心存感激!无论工作多繁忙,别忘了,你才是孩子的第一抚养人!如果你家老人“问题很多、无法沟通”,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尽早接手育儿责任吧!

辞职育儿or老人抚养你怎么选择

一、让老人带孩子的好处

1.老人家带孩子经验比起年轻人来说比较丰富。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生活经验,如果孩子生病或者发生其它问题,他们都知道如何从容应对,会比年轻人表现得更加淡定冷静。

2.老人家带孩子心态比较平和。年轻人带孩子的话,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或者生理期困恼的问题,把情绪带到家里来,甚至不小心发泄到孩子身上,这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

3.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年轻父母可以放心的去上班。

二、让老人带孩子的坏处

1.老人家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甚至孩子生病了,会因为老人家的迷信思想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2.老人家一般都认为孩子吃饱点就健康,所以会强迫孩子吃饭,而且喂养方式也不正确。

3.老人家自身的体质比较薄弱了,容易怕冷,所以习惯以自己为标准,也帮孩子穿很多的衣服。其实孩子的新陈代谢很快的,也并没那么容易怕冷,如果穿多了,出汗吹到风反而更容易感冒。

4.老人家溺爱孩子,即使孩子做错事情,也不会责备孩子,反而怪罪于其他因素。

5.老人家带孩子,都比较宠爱孩子,什么都帮孩子做,对孩子也是加倍保护的,这样反而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得不到锻炼。

6.老人家带孩子,一般孩子性格会比较内向,难以与外人沟通。

三、怎么让老人带好孩子

1.孩子的父母要多多尊重老人家,因为老人家经验丰富,说的并不完全就没道理,所以必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和老人家要多沟通,不要马上就带着负面的情绪去沟通,尽量保持心平气和。

3.孩子父亲要做好中间人的作用,协调家人的和睦。

4.老人家带孩子方法有不对的地方,家长要及时纠正,让老人家知道怎么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更有利的,但是必须讲究方法,不可以伤害老人。

维生素的利与弊

一、维生素A

利:与视觉有关,主要功能是维持正常的视力,对眼睛保护很重要;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对病菌的抗御能力。

弊:如果维生素A以药物形式补充过多,进入机体后不容易排除,会出现厌食、头发稀少、皮肤瘙痒等,婴儿急性中毒表现前囟饱满、恶心、呕吐等症状。

主要食物来源: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类、蛋类、胡萝卜、绿叶蔬菜等。

二、维生素D

利:调节钙磷代谢,有助于孩子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弊:摄取过多会引起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厌食、呕吐、腹泻等表现。

主要食物来源:鱼肝油、奶类、卵黄等。

三、维生素C

利:维持人体细胞组织的正常机能,对骨骼、牙齿、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极为重要,促进铁的吸收和伤口愈合,并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弊:滥用维生素C会削弱人体免疫力和人体肠功能失调、泌尿系统结石等。

主要食物来源:水果尤其柠檬、橙子,绿色蔬菜,番茄,辣椒等。

四、维生素E

利:具有抗氧化作用及增强免疫能力。

弊: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维生素E,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腹泻、恶心、头晕等症状。

主要食物来源:各种植物油,谷物的胚芽、许多绿色植物、肉、蛋等。

老人带孩子有好也有坏

老人带孩子有利有弊

隔代教育有益处。首先老人带孩子大大减轻了小两口的压力,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老人时间充沛,可以花更多的精力来照顾孩子,将更为丰富的人生经验教给孩子,还可以将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

不过,隔代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老人带孩子,使得自己的负担和压力增大。若老人过分溺爱孩子,会阻碍其健康成长。父母与老人的育儿观念往往不同,这易引发家庭矛盾,造成亲子隔阂。若家人固执坚持老观念,不利于孩子个性发展。

老人和父母共同携手合作

要想解决隔代教育的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老人和父母应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多沟通,互相学习,扬长避短。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老人更有很多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在餐桌上往往有一两道孩子爱吃的“专利”菜。时间久了,孩子想当然的认为这些菜就是为自己准备的,别人吃不得,一但别人吃了便会大哭大闹,不肯罢休。这个时候,做爸妈的要提醒老人,不管孩子多小,都要学着与别人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隔代“家长”学习不能放松

由于年代不同,老一辈的知识和教育观念不少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他们来扶养孩子,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收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对于隔代“家长”来说,应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理念这一块,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比如怎样才能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和仅关注文化课程。也要特别注意培养子的诚信理念、法制观念等等。

相关推荐

卧蚕可以做永久的吗 卧蚕手术的

:想要得到永久的卧蚕,卧蚕手术毫无疑问是最佳的选择,并且也是唯一的选择,其它非手术方法都只能达到暂时性的卧蚕。 :卧蚕手术需要动刀,因此存在一定风险,卧蚕手术的成功与否,跟主刀医生的医术关联很大,如果医生的医术好,那么卧蚕会整的很自然,反之,卧蚕开的过大或者不如意,很有可能变成眼袋,甚至留下疤痕,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牛奶如何挑选

以牛奶包装看 站在购奶区那,可以看看各式各样的牛奶,当然包装也不近同,细看下发现,牛奶包装一般外形有塑料袋装、盒装、塑料瓶装。 以杀菌方式看 拿起牛奶可以看到上边的牛奶杀菌种类不同,可分为三类:巴氏杀菌乳、灭菌乳、保持灭菌乳。 巴氏灭菌乳:一般采用比较简单的塑料袋、塑料瓶、玻璃瓶装。一般采用塑料袋为聚乙烯材料。 :巴氏杀菌温度不会超过100℃,一般在72-75℃、15-16秒或是80-85℃、10-15秒短时间杀菌。由于采取低温巴氏技术、所以风味纯正,营养损失少,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奶的味道,新鲜感强。B

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的

第一大“”:缓解经前紧张综合征 短效口服避孕药除能有效避孕之外,还能帮助女性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前紧张综合征,减少乳房胀痛、情绪波动、头痛等的发生。此外,还可用于治疗痤疮,令皮肤更加光洁。另外,短效口服避孕药还能推迟女性绝经期的到来,保护心血管功能,延缓机体衰老。 第二大“”:有效控制体重 很多女性担心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会使体重增加。传统的短效口服避孕药由于水钠潴留的缘故,的确会使女性出现体重增加现象。然而,已有的临床证据表明,新型的短效口服避孕药能有效控制体重。因为其中所含有的屈螺酮成分具有与天然孕

预防心脏病的药有哪些

心脏病常用药: 一、硝酸甘油 :硝酸甘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是一种心脏病的急救药物,也被人们称之为心脏病当中的救命药,当心脏病的患者的疾病发作的时候,只要舌下含一类的硝酸甘油,就能够在1-2分钟之内迅速扩张血管,改善供氧,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长期服用硝酸甘油的,容易产生耐药性,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没有效果,必须加大剂量。不建议长期服用。 二、他汀 :他汀这类治疗心脏病药物可以降血脂,此外,它还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以避免血管被脱落的斑块堵塞。 :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他汀的副作用比较大,其副作用主要是对

中国人孩子不该这么难

孩子得无比累,物质上还未充分富足是主因 纸尿裤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既解放了孩子,增加宝宝的睡眠时间、舒适感,也解放了父母换洗尿布的负担,但通常情况下,新爸新妈给宝宝使用纸尿裤,长辈就会劝阻:“纸尿裤不透气、又费钱,还是用布尿布好。” 不夸张地说,中国的老人对传统尿布有近乎偏执的热爱。虽然随着生活生平的提高,我国婴儿的纸尿裤使用率在逐渐提高,但依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按照《金融时报》2014年的报道,即使把统计口径放在我国的城市,国内婴幼儿纸尿裤使用率依然不足50%。 支持传统尿布的理由无外乎两点,透

老人孩子该注意的事项

近年来,由于年轻人忙于工作,小孩多数会让老人帮忙,那么老人家在孩子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孩子该注意的事项,供大家了解。 早教 只教孩子认字、念书。不同的时代对教育的理念大不相同。在很多老人眼里,早期教育无非就是“智力开发”,早点教孩子认字、念书。事实上,新的观点是“会玩的孩子最聪明”,家长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孩子的天性和特长。可以让老人看一看这方面的书籍,和父母一起领幼小的孩子触摸真实多彩的世界、参加户外运动等,在孩子开心的笑颜中,让老人逐渐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 安全 眼睛腿脚

心脏病常用药

一、硝酸甘油 :硝酸甘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是一种心脏病的急救药物,也被人们称之为心脏病当中的救命药,当心脏病的患者的疾病发作的时候,只要舌下含一类的硝酸甘油,就能够在1-2分钟之内迅速扩张血管,改善供氧,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长期服用硝酸甘油的,容易产生耐药性,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没有效果,必须加大剂量。不建议长期服用。 二、他汀 :他汀这类治疗心脏病药物可以降血脂,此外,它还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以避免血管被脱落的斑块堵塞。 :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他汀的副作用比较大,其副作用主要是对肝功能的影响,不

老人孩子你在担心什么呢

问题来了: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因为平常要上班,孩子主要是由奶奶。奶奶只知道宠孩子,并不懂怎么跟宝宝交流,而且保护过度,什么都不让宝宝动手。我跟她说过很多次,要多跟宝宝说话,要多让他自己的事自己做。她根本听不进去,还常对我老公抱怨我苛刻。现在宝宝说话都了奶奶的方言腔,我心里真是难受得要命。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辣妈支招:我们这一代年轻妈妈,大多学了不少早教知识,但由于是职业妈妈的缘故,还是要老人帮忙孩子,当老人达不到要求时,我们就不可避免的焦虑和紧张,很多家庭风暴也起源于此。 我们常说,要给予孩子

孕妇上厕所坐着好还是蹲着好

准妈妈孕期尿频易尿频 孕期之所以“尿频”,主要是因为子宫慢慢变大时,会压迫到膀胱,使孕妇产生尿意,进而发生尿频。如果准妈妈只是小便次数增多,但是没有尿急、尿痛等现象,这种尿频属于正常的孕期现象,无需治疗,也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准妈妈发现自己小便次数增多的同时伴有尿急、尿痛等现象,对于这类尿频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否则将可能引起早产。 孕妇上厕所蹲着好还是坐着好 每个人的如厕习惯不同,所以有的人上厕所习惯蹲坑,而有的却偏向于马桶,准妈妈上厕所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其实,蹲坑和马桶各有

孕妇上厕所蹲着好还是坐着好

孕妇上厕所蹲着好还是坐着好 每个人的如厕习惯不同,所以有的人上厕所习惯蹲坑,而有的却偏向于马桶,准妈妈上厕所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其实,蹲坑和马桶各有。 1.蹲坑 :蹲着上厕所一定程度上说能锻炼盆骨和脚部肌肉;蹲着上厕所相对来说比较卫生,不用担心会不会感染的问题,蹲坑不需要直接与PP接触,而且使用完冲水就可以了。 :孕晚期,蹲着上厕所容易压着肚子,压到宝宝,如果蹲太久可能还会影响宝宝在子宫里的自由活动,甚至会引起宝宝缺氧。此外,准妈妈孕期容易便秘,蹲久了脚易发麻。 2.马桶 :准妈妈用马桶上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