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样预防心律失常 注意饮食习惯

怎样预防心律失常 注意饮食习惯

以少食多餐为进餐原则。平时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厚味油腻的食物,特别是吸烟酗酒、喝浓茶和咖啡这样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引起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避免或禁忌、戒除。

心律失常的急救常识和日常护理

(1)不要忽视定期检查身体。有些患者的心律失常就是在体检时发现的。一旦发现心律失常,就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果患者有不适的感觉,更应马上到医院检查,不要认为“没事”而掉以轻心。

(2)发现心率失常后,应按医嘱进行治疗。不要随便自己去选药,或病情梢好转就随意停药。

(3)运动要适量,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过量运动,不能认为运动量越大越有助于健康。中老年人以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为宜。

(4)控制体重,以不超过标准体重的5%为宜。

(5)避免突然的冷热刺激,洗澡时水温不已过高。

(6)避免受凉,预防感冒。保持室内外清洁。

(7)避免饮食不洁、暴饮暴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8)不可过量饮酒或常饮高浓度烧酒及吸烟。

(9)情绪稳定,不要遇事抑郁,更不能暴怒或过分紧张与焦虑。与周围人和睦相处,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闷气。

(10)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这是预防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方面。

如何预防心律失常

稳定的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很多人情绪波动太大,每天都让自己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下面,这样对于身体的健康是很不利的。平时不要让自己一直处在高压的状态下面,适当的放松一下自己。如果人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面的话,对于精神是有很大的伤害的。

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如发现出现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治疗,防止拖延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和不可逆的并发症,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预防心律失常的饮食要点

心律失常患者的饮食护理要点

针对病人原发病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饮食。

①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病人,饮食无特殊要求,给予普通饮食即可。

②对冠心病合并的心律失常,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

③由于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应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饮食。低血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柑橘类、香蕉等;高钾时,应限制含钾的食物。

④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时,应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⑤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限制饮酒。

⑥保证食物中钾、镁、钙的摄入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有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老年心律失常怎么预防

1、预防心律失常,老年人日常不可过量饮酒,同时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这些因素都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传导异常。

2、老年人日常应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注意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

3.日常应注意避免突然受到冷或热的刺激,小心感冒,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者过低。

4、老年人的运动要适量。对心律失常患者而言,绝不是运动量越大对身体越好,要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活动过量。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5、在发现心律失常后,要按医嘱进行治疗,且不可随意选药,或者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应向医生咨询后再做决定。

6、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老年人不要忽视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而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在严重疲劳状态下可能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心肌缺血的遗传特点

1.心绞痛

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本病急性期主要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总死亡率可达百分之三十,一定要注意预防,尤其是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劳动者。

3.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长期缺血缺氧状态,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心肌间纤维组织增生,称为缺血性心肌病,亦称为心肌纤维化。其特点为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预后不佳,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严重心律失常。

4.猝死

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主要原因是心脏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患者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变,因此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应从发病的根本原因上预防,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减少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减少冠心病的形成。有缺血现象时应长期用药,改善心肌缺血情况,防止病情恶化。

如何预防心律失常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尤其要注意让身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否则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同时,对于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患者,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也十分重要,因感冒可诱发原有疾病,使心律失常加重。

同周围的人要和睦相处,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闷气,遇事也不要产生抑郁情绪,可适当进行发泄。在日常生活中,更不能暴怒或是过分地紧张、焦虑。因为精神上的过度紧张、兴奋或情志忧郁,都会对心律失常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晕厥或死亡。平时应少看刺激类的电视节目,避免情绪上发生大的波动。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平静、安宁、舒畅,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非常重要。

在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不可勉强运动或过量运动,并不是运动量越大对健康就越有利。中老年人则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

在平时饮食过程中,应避免过饥或过饱,应做到少食多餐。特别是在饮食过饱后,心脏的负担会加重,并且还会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症状。

多种疾病都可引发心律失常,所以当发生心律不齐时,则应考虑是否是受到了其他疾病的影响。如果是,则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空气流通而新鲜,环境安静,避免嘈杂,对于心律失常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也可以在室内准备一个吸氧设施,以备发生意外时急用。

患者需长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吗

口服抗心律失常药是长期预防心律失常的措施之一,但并非唯一措施。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更重要的是按照有关指南对患者综合治疗。急性心律失常发作后是否需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取决于心律失常本身的性质和发作的频度。对恶性心律失常,如确有反复发作可能,应采取预防措施。首选植入埋藏式起搏除颤器。在此基础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如无条件植入,应用药物预防。对其他心律失常,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决定是否用药物预防。如症状明显(要肯定的确是心律失常引起,而非焦虑,非特异的症状),可用药控制。对于新发的心房颤动,在未确定发作频度前,一般不建议立刻开始长期使用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的护理日常要点

1、正确对待、心胸开阔。不要因为患了心律失常而忧心忡忡。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心律失常并非不能控制。

2、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按时服药。

3、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患者应减少劳累,保证睡眠充足,并适当地进行锻炼;只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极差的患者,才应长期卧床休息。

4、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急剧激动或情绪过度忧虑,都可引起心律失常。

5、随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采取措施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6、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宜清淡,少辛辣;不宜暴饮暴食;少饮浓茶、咖啡、冷饮等;戒烟、酒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一环。

7、定期到医院检查,复查有关项目,合理调整药物。

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关推荐

怎么预防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的预防十分重要,完全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要做到以下几点: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

预防心律失常的几种方法

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选择适当的居住环境 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影响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健康长寿。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应有,洁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室内宽敞适中,光照调和,自然通风良好。 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

心肌缺血手术后会死吗

一般来说患病后及时治疗是不会影响人的寿命的,只要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就可以。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分为以下类型: 1.心绞痛 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本病急性期主要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

心律失常饮食注意什么 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律失常常由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多种原因引起。在饮食中应避免促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情发展及加重的食品。同时还应限制热齜供给.降低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心脏负担。

室性早搏的预防

1、缓解症状,对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2、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ⅰ类及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各有不同的成功率。 3、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有可能出现的负作用,

经常心慌需警惕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并不与症状完全一致,感觉重的不一定严重,感觉轻的不一定轻。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患者很容易轻视身体反应,认为心律失常发作就是难受一小会儿,对自己没有什么大影响,不需要去医院看。有的老人会有心前区的疼痛,测血压发现明显的升高或下降,这种情况下,未来就有发生心律失常的高风险。 所以,心律失常是否严重、是否危险、是否需要治疗,不能凭感觉盲目判断,出现不适后应尽快就医。对于心律失常来说,发病了不必惊慌,只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及时就医即可。 一是戒掉生活中很多对心脏不好的坏习惯,比如熬夜、吸烟、大量

预防心律失常有几种方法

心律失常会造成很多并发症,它常可引起心室颤动、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心脏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现在的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常会导致人们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 (1)选择适当的居住环境 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影响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健康长寿。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应有,洁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室内宽敞适中,光照调和,自然通风良好。 (2)有合理的起居作息 起居有常是养生的基本要求

静电诱发心脏病

保健专家发现,静电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上就会存在静电。内科的专家提示,静电不是大问题,但有时静电会有诱发心脏病的危险。究竟,静电对健康会有怎样的隐患?下文做了详细解读。 据专家介绍,人体衣物之间产生的静电在一般情况下电荷量很少,也是安全的。而之所以说静电会影响人体正常心律,主要是因为静电电荷在人体内堆积,干扰心肌起搏传导系统和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 正常人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如各种早搏、心动过速等,经常会造成心慌、气短、胸闷、夜睡不安等,有持续性的,有阵发性的。部分患者可无

心脏猝死的预防和保健

完全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 (1)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2)稳定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

老年人预防心律失常的措施

心律失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因为大家对心律失常不够了解,一旦发现得了心律失常就不知所措了,其实,这种病并不可怕,只要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就会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那么对于老年人预防心律失常的措施有哪些呢? 1.不要忽视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而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在严重疲劳状态下可能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发现心律失常后,要按医嘱进行治疗,且不可随意选药,或者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