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脉络丛囊肿怎么形成的呢
胎儿脉络丛囊肿怎么形成的呢
胎儿的身体健康是家人最为关心的一件事情了,胎儿的身体如果出现了问题,家长肯定都非常的担心,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才好,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不妨学习一些护理胎儿的方法,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学习一些胎儿生长发育的知识,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胎儿脉络丛囊肿怎么形成的。
脉络丛囊肿是指于孕龄在14~24周胎儿发育中超声检查发现的侧脑室脉络丛散在的、直径≥3mm的小囊肿。90%以上胎儿脉络丛囊肿在妊娠26周以后消失,仅少数呈进行性增大。检出脉络丛囊肿时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或脐带穿刺取脐血培养,以除外18-三体、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正常的胎儿也可以出现脉络丛囊肿,但大多26周后消退。如果26周后还不消退,而且是双侧的,孩子生后应该做颅脑的检查及脐血细胞的染色体检查。如果能够消失,就不会出现压迫和颅压增高,出生后的智力或其他方面也不会因“脉络丛囊肿”而受到影响。
下丘脑综合征病因
1.感染
脑炎、结核、麻疹等。
2.肿瘤
异位松果体瘤、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垂体瘤等。
3.创伤
颅脑外伤、手术或放射治疗等累及下丘脑区域。
4.先天性疾病
Kallmann综合征(家族性嗅神经-性发育不全综合征)、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性幼稚色素性视网膜炎、多指畸形综合征)、脉络膜丛囊肿。
5.其他
退行性病变,某些药物(如冬眠灵,利血平等)。
什么是胎儿双侧脉络膜囊肿
脉络丛囊肿定义: 脉络丛囊肿是指于孕龄在14-24周胎儿发育中的侧脑室脉络丛超声检查发现的、散在的、直径≥3mm的小囊肿。 90%以上胎儿脉络丛囊肿在妊娠26周以后消失,仅少数呈进行性增大。 检出脉络丛囊肿时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或脐带穿刺取脐血培养,以除外18三体、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正常的胎儿也可以出现脉络丛囊肿,但大多26周后消退。如果26周后还不消退,而且是双侧的,应该在孩子生后做颅脑的检查及脐血细胞的染色体检查。 如果能够消失,就不会出现压迫和脑压增高,出生后的智力或其它方面也不会因“双侧脉络丛囊肿”而受到影响。
胎儿双侧脉络膜囊肿,是通过母亲产检是发现的。大部分的胎儿双侧脉络膜囊肿都会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地变小、消失,不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但是,总有例外的。所以,要求广大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务必进行产检,减少产出患病的胎儿的几率。
脉络膜囊肿对新生儿有什么影响
胎儿孕检过程中发现脉络丛囊肿,多数是一过性的出现,脉络丛囊肿多数可以在孕二十周到二十六周左右消失,对胎儿发育是没有影响的。
如果到孕晚期还持续存在才提示于可能存在染色体异常的问题。已经消失是不需要有这方面担心的。您可以结合目前孕周和总体检查结果确定胎儿发育情况是否正常。
NT检查怎么做
对孕11-14周的孕妇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以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带厚度。
1、超声检查时,首先对胎儿进行头臀长(CRL)及双顶径测量确定超声孕周,然后顺序检查胎儿结构,观察一些重要的指标如胎心、胎动、脐带与胎儿链接部位、胎儿四肢发育、颅内脉络丛等,以除外胎儿异常如前脑无裂畸形、脉络丛囊肿、脐疝及其它发育异常。
2、颈部透明带厚度于胎儿长轴矢状切面进行测量,测量时胎头与脊柱呈一直线。放大倍数调节至胎儿躯体占屏幕大小的3/4左右。测量点放置于两条高回声线的内侧缘进行测量,这两条高回声线分别代表皮肤回声及脊椎表面软组织回声,其间部分即为颈部透明带。
3、取胎儿长轴矢状切面,胎体呈自然屈曲位,测量胎儿颈项部皮下无回声透明层最厚的部位,从皮肤层的内缘至筋膜层的外缘,测量3次,取最厚的值。
4、如果测得胎儿颈部透明带厚度≥3mm(或≥2.5mm且根据胎儿头臀长推算出的妊娠周数<12周),则建议孕妇接受羊水或绒毛穿刺检查,以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脉络丛乳头状瘤病因
发病原因:
病毒因素(25%):
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SV40病毒可诱发脉络丛乳头状瘤,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癌基因亦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但目前尚无与肿瘤发病直接相关的证据。
发病机制:
脉络丛乳头状瘤多沿脑室内生长,一般体积不大,形如菜花,结节样生长,暗红色,表面呈不规则的乳头样突起,与肿瘤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肿瘤表面呈细小的乳突状或颗粒状,亦有人称为桑椹状,切面粗糙且组织易于脱落,质地较脆,很少发生囊变和出血坏死,亦可见到细小的钙化颗粒。
光镜下肿瘤细胞分化良好,形态如正常脉络丛组织,表现为在基底层间质上整齐排列的单层矩状或柱状上皮细胞,常常以假复层的排列方式排列在疏松结缔组织的轴心周围,形成细小的乳突状结构,乳突中心有丰富的血管,乳突的轴心往往可见到有球形的钙质沉着,称为钙化小体,很少见到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间质由小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此为与乳头状室管膜瘤相鉴别的要点,部分肿瘤有纤毛与生毛体,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脉络丛乳头状瘤中GFAP,S100,细胞角质素及transthyretin呈阳性反应,其中transthyretin被认为与脉络丛乳头状瘤具有相对特异性,在少数尸检病例中,可发现有脉络丛乳头状瘤在软脑脊膜上种植,但此类病例往往无播散症状。
脉络丛增大(20%):
脉络丛肥大由Davis于1924年提出,主要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内脉络丛增大,伴有先天性脑积水,与双侧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不同,虽然脉络丛组织过度分泌脑脊液,但组织学未见肿瘤改变。
电镜观察下可见肿瘤细胞呈单层柱状,排列成乳突状,有明显的顶端至基底的方向性,瘤细胞表面富有生长旺盛的微绒毛,顶端联结以连接复合体——闭锁小带和桥粒,侧面细胞膜呈交指状态,基底面平滑,附着于基膜上,纤毛混杂于微绒毛之间,胞质内可见成簇的基体,偶见横纹的小根,胞质电子密度不一,从而可呈现明暗细胞相间,可见大量线粒体和丰富的糖原,糖原和纤毛在婴儿脉络丛乳突状瘤尤为突出,成年和老年则无此特征,一般没有胞质丝,偶尔胞质丝突出,向室管膜细胞分化,胶质丝随正常脉络丛的老化而表现突出,此亦为老年脉络丛乳突状瘤的特征,胞核呈圆形或多边形,位于细胞中心,乳突中心的血管内皮细胞为开窗性,具有滤过功能,此为肿瘤过量产生脑脊液的超微结构证据。
恶性脉络丛乳突状瘤占总数的10%~20%,呈浸润性生长,有局限性坏死,组织学上可以见到肿瘤细胞的异形性,瘤细胞出现大量的核分裂象,尽管肿瘤呈现恶性的组织学表现,但大多数仍保持其乳突状结构特点,电镜观察除保留良性脉络丛乳突状瘤的某些特征外,尚可出现一系列间变性改变,瘤细胞呈片状排列,失去乳突状和方向性排列,细胞间连接发育不良,细胞器少但多聚核糖体大量出现,微绒毛发育不良,纤毛极为罕见,核浆比例增大,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均匀分布,核分裂象常见,脉络丛乳突状瘤约有10%发生恶性变,可称之为脉络丛乳突状癌。
胎儿脑部囊肿是什么原因
脑囊肿属良性水性赘物,因其体积庞大产生对脑压迫,形成脑的占位病变之一。在占位性病变形成期,脑组织受到囊肿体积胀大压迫,产生系列性的压迫性症状。如果测量数据后面的单位是毫米,问题就不算大,可以过1-2周后复查,看囊肿有无继续增大,一般不超过10mm,都建议动态观察。有的比较小的囊肿可能会随着胎儿的发育逐渐消失。
胚胎时期,脉络丛内的毛细血管发生血管瘤样改变,包裹一部分脑脊液,形成了脉络丛囊肿;妊娠26~28周以前,疏松的结缔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瘤样毛细血管网被分化良好的波浪状折叠结构所取代,囊肿也就逐渐变小甚至消失了。建议您观察到26-28周,多可自然消失,如26-28周后还存在无明显消失就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病总是会过于操心,希望以上的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妈妈们。父母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孩子的病情,在科学的帮助下,一定能够完全的治愈孩子的病况,能够使孩子度过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脉络膜囊肿的特点
脉络膜丛囊肿(choroid plexus cyst,CPC):脉络膜位于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是产生脑脊液的场所。CPC即出现在脉络膜丛内的囊肿。目前认为起因是脉络膜内的神经上皮的皱折,内含脑脊液和细胞碎片,可单发或多发,如阻塞脑脊液循环可造成脑室扩张。
CPC正常胎儿可一过性出现,但多在20周消失。声像图为在均质强回声的脉络膜丛内见到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结构。18周后发现的直径在1cm以上者应考虑诊断。
单纯性CPC在晚期妊娠时会消失,绝大部分不合并其他部位异常。如合并其他异常,尤其多发畸形,染色体异常机会就很高,包括18三体、21三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