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窗口期是多久
梅毒窗口期是多久
梅毒从感染到体内能够检测出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个时间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窗口期’,一般为4周到6周。这个阶段,人体虽已感染梅毒,但抽血检测不出来,人体也没有症状表现。因此,不洁性行为后,如果马上就去检查,检测结果并不可靠,最好在1个多月后进行梅毒血清检验。“处于窗口期的患者也有传染性,如果此时有性行为,就可能传染给性伴侣。
如果梅毒经过一个月都未能检查出就需要排除患者有梅毒的可能性。而HIV窗口期通常为3个月,6周内检测都为阴性就需要排除可能性。通常梅毒需要按顺序经过潜伏期再进入1期梅毒,2期梅毒和3期梅毒这个过程。而梅毒在潜伏期也不能忽视了梅毒的检查。
艾滋病最佳检测时间
高危行为后一般需要2-4周时间就可以检测出艾滋病HIV抗体。高危行为后2周开始可检测出艾滋病抗体,也就是说2周后就适合作艾滋病检测了。时间越往后,检测的准确性就越高;绝大多数被HIV感染的人在4周后就能产生足够多的抗体。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感染艾滋病后,都有一段“艾滋病窗口期”。窗口期的长短存在个体差异,大约为2周到3个月。窗口期的计算应从高危行为之时或是接受输血之时算起,一般感染HIV后产生血清抗体的平均时间为45日或更短些。高危行为后出现血清抗体阳性的时间为2-8周,应该是检测比较好的时间段。
艾滋病窗口期内的检测结果都不是最终的结果。目前国内专家认定的窗口期是高危后3个月。著名专家曹韵珍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窗口期是6周即42天。
一个个体假如感染艾滋病3个月后不产生血清抗体是极其罕见的。3个月检测为阴性就不需要再进一步的检测了,除非这个个体心理极度恐惧或又发生了高危行为。
温馨提示:高危后2-4周做初检,满4周结果是阴,则可排除感染率为98%左右;满8周后复检,结果是阴,可排除感染率99.99%;只有约万分之一的人窗口期在6周到3个月,为了100%排除感染的可能性,最好满3个月做最终复查。
丙肝窗口期是什么意思
丙肝窗口期的存在使得丙肝病毒不能被及时的检测出来,所以造成了丙肝病毒的漏检,一旦是丙肝窗口期的患者献血就会导致输血者感染丙肝病毒,所以丙肝窗口期的存在非常危险,丙肝窗口期是什么意思?窗口期丙肝不能被检测出来。
什么是丙肝窗口期
丙肝窗口期是指人体在感染丙肝病毒后,尚没有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还没有产生抗体的这段时间,在窗口期,即使是人已经感染了病毒,但是由于针对病毒的抗体并不稳定,所以对人体进行检查抗病毒的抗体结果会出现阴性,容易造成丙肝病毒的漏诊,丙肝的窗口期大约为3-6个月。
丙肝窗口期的存在有什么危害
由于丙肝窗口期的存在使得某些带有血液传染病病毒的献血者不能被检测出来,造成输血者在输血后会感染上丙肝,但是随着血液成分病毒灭活技术的广泛实施,输血造成感染丙肝的机会大大减少,但是还是存在感染的可能,对于丙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可以检测出丙肝抗原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还不能像检测乙肝病毒的抗原那样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只能是依赖对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丙肝。由于“窗口期”的存在,意味着即使第一次丙肝抗体检查结果为阴性,仍然不能排除献血者没有感染丙肝病毒。必须要在过了“窗口期”之后,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查才能确认。也就是说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检测到窗口期丙肝病毒的感染者。
献血能查出艾滋病吗
献血检测艾滋是准确的,但前提是要过了窗口期。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
在窗口期虽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艾滋核酸检测查到,因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人体感染艾滋后,一般需要2-4周,最多8周左右血液中才可检测到艾滋抗体或者艾滋抗原。
目前疾控中心规定的窗口期是3个月。你应该到疾控中心去检查,那里是权威。
艾滋病窗口期有多久
什么是艾滋病窗口期
艾滋病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血液中才会产生艾滋病病毒抗体,在此期间HIV抗体检测呈阴性。通俗地讲,艾滋病窗口期就是感染病毒后到能被检测出来之间的时间窗,一般为2周-3个月。
为降低因艾滋病窗口期带来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国家卫计委和财政部2015年3月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血站核酸检测覆盖全国。这意味着,按照过去传统的方法可能20天内检测不到的艾滋病病毒,在采用核酸检测办法后,可能10天之后就能够检测到,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海南等省市已经实现了核酸检测全覆盖。
艾滋病窗口期症状
1.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各别有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3.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肝脾肿大。
艾滋病窗口期多久
窗口期时间一般是2周到3个月的时间。所谓的窗口期是指从高危后感染艾滋病到检测出抗艾滋病抗体的时间,艾滋病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一般2周到3个月,我国目前各疾病控制中心普遍认可的艾滋病窗口期是3个月。
在艾滋窗口期虽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三个月后的抗艾滋病抗体检测为阴性的,就完全可以排除了感染艾滋病的可能了。
艾滋病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和艾滋病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及劳逸结合,避免传染他人。
抗病毒药物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目前,抗病毒药物有3大类可供选择: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齐多夫定(ZDV或AZT)200mg,每日3次,或300mg每日2次;司他夫定(d4T)40mg,每日2次;扎西他滨(DDC)0.75mg,每日3次;地丹诺辛(DDI)200mg,每日2次;拉米夫定(3TC)150mg,每日2次;阿巴卡韦(ABC)300mg,每日2次。
2.蛋白酶抑制剂(PI):英地那韦(IDV)800mg,每日3次;尼非那韦(NFV)750mg,每日3次;利杜那韦(RTV)600mg,每日1次;沙奎那韦(SQV)600mg,每日3次。
3.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依非韦伦(EFV)600mg,每日1次;奈韦拉平(NVP)200mg,每日1次,2周后改为400mg,每日1次。
联合用药可增加疗效。联合用药多选用2种NRTI加1种PI或2种NRTI加1种N-NRTI的三联治疗,也可选用2种NRTI加1种PI加1种N-NRTI或2种NRTI加2种PI的四联治疗。注意d4T与DDC不能联合应用。
免疫调节药物
1.α干扰素每次300万U,皮下注射或肌注,每周3次,3-6个月1疗程。
2.白细胞介素2(IL-2)每次250万U,连续静脉滴注24小时,每周5日,共4-8周。
3.丙种球蛋白定期使用,能减少细菌性感染的发生。
4.中药如香菇多糖、丹参、黄芪均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
艾滋病窗口期
什么是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血液中才会产生艾滋病病毒抗体,在此期间HIV抗体检测呈阴性。通俗地讲,艾滋病窗口期就是感染病毒后到能被检测出来之间的时间窗,一般为2周-3个月。
为降低因艾滋病窗口期带来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国家卫计委和财政部2015年3月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血站核酸检测覆盖全国。这意味着,按照过去传统的方法可能20天内检测不到的艾滋病病毒,在采用核酸检测办法后,可能10天之后就能够检测到,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海南等省市已经实现了核酸检测全覆盖。
丙肝窗口期是多久
丙肝感染的初期一般都是急性丙肝期,是治疗丙肝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不易被发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治疗的最佳时期,急性丙肝就会发展成为慢性丙肝,慢性丙肝的危害非常大,极容易转化为肝硬化、肝癌,但是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一旦有症状出现一般都预示着肝硬化的到来,因此无症状丙肝也是必须治疗的。
对于丙肝,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以检测到丙肝抗原的方法,所以不能像检测乙肝病毒的抗原那样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丙肝病毒,而只能依赖对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但是“窗口期”的存在,意味着即使第一次丙肝抗体 检查结果为阴性,仍然不能排除没有感染丙肝病毒。必须在过了“窗口期”之后,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查才能 确认,丙肝的窗口期为3-6个月。 丙肝“窗口期”丙肝抗体结果为阴性,容易漏诊丙肝主要危害就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丙肝在潜伏期没有异常反应,让人很难发觉,丙肝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在肝癌患者中有15%至80%查出是丙肝病毒呈阳性。
在人体感染病毒后但尚未产生抗体前的一段时间会有一个 窗口期,在“窗口期”,即使病人已感染了病毒,但由于针对病毒的抗体并不稳定,所以检查抗病毒的抗体的结果却是阴性,容易造成漏诊。
丙肝病毒属于RNA病毒,非常容易变异。必须在过了“窗口期”之后,丙肝的窗口期为3-6个月,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查才能确认。
有的朋友其实已经患上丙肝但是在窗口期容易被忽视,所以建议大家在过了窗口期之后再去医院做一次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只要丙肝的治疗时期把握的好,就有治愈的可能,建议大家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做到及时预防。
怎样避免因输血感染艾滋病毒
核酸检测法可普及
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大大提高,比传统方法提前10多天检测出艾滋病。血液采集回来,会经过层层严格的检测,但按国家要求,目前采集的血液只会检测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这几种病毒,还有成千上万种病毒未纳入检测,如果每种病毒都检测,那份血可能根本用不了。检测的病种还存在窗口期,输血可能因此染病,输血的风险还在于会出现免疫抑制问题。这些风险对经常输血的人更大。
自体输血相对安全
有人会问了,既然输血有这种危险,那有没有更安全的输血方式?自体输血相对安全得多。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液。
输血染病能否追出元凶?
答案是肯定的。以我国的广州市为例,广州血液主要由市血液中心采集,每份血液的检验结果都会录入到电脑,能追查。
输血导致染病有赔偿吗?
输血感染疾病,属于一种无过错的意外事件,但它又实实在在对患者造成了损害,我们呼吁通过保险和基金的方式建立医疗意外补偿机制,给患者进行合理的补偿。否则一旦发生,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事件,也希望相关方面能够妥善处理好这起感染事件。
什么叫窗口期?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艾滋病的“窗口期”这样一个名词。到底什么是艾滋病的窗口期呢?艾滋病的“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窗口期一般为2周~3个月,随着检验方式的进步,窗口期已经大大缩短,核酸检测一般10天后能够检测出。梅毒、乙肝等疾病也都存在技术不能检测出的窗口期。
哪些是艾滋病高危人群 艾滋病窗口期该如何计算
艾滋病窗口其实是指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开始,到血液中产生足够的抗体,能够用检测方法检测出艾滋病抗体的这段时候称为窗口期。因为现在技术不断进步,窗口期比以前越来越缩短了,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艾滋病窗口期是14-21天。
HIV抗体检测阴性说明什么
(1)指被检测者处于窗口期。HIV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HIV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为窗口期,也是HIV从感染到能够检测出来的最短时间。窗口期是依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病毒研究所主任、医学博士曹韵贞教授的六周论为标准,一般窗口期为2~6周,保守些8周。以高危发生的日期开始计算,2周后即可开始检测。拿到一个阴性结果,首先要确定窗口期是否已过,如果确定最后一次高危行为距抽血做检测时已过窗口期,这时基本可以确定被检测者未感染HIV。如果窗口期未过或者抽血化验之后又发生了高危行为,同样也不能确定抽血者没有感染HIV。
(2)指被检测者未感染HIV。如果检测结果阴性,最后一次高危行为又过了窗口期,那么可以确定受检者未感染HIV。
艾滋病窗口期低烧多少度
艾滋病窗口期: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阴性。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 一般2周到3个月,我国目前各疾病控制中心普遍认可的窗口期是3个月。在窗口期虽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感染后,在窗口期内可能会出现低烧,艾滋病窗口期体温低烧的温度一般在37.4-38度左右。一般来讲,一个感染艾滋病的人, 有可能发烧低烧,37.5左右, 持续1到2个星期。
在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病毒RNA,这是可以用PCR的方法检测出来,之后出现的是IgM抗体,使用双抗原夹心法即可以检测出来,然后出现的是IgG抗体,使用间接法可以检测出来,现在提供的金标试纸条是双抗原夹心法,最短在感染6天之后就可以检测出来,大多数样本的窗口期在6周内,绝大多数人在3个月后都可以检出,如果高危行为过了3个月仍无法检测出来,基本上没有感染的可能了。
利用检测试纸自检时,如果只能看到检测线,那是强阳性的结果,如果感觉能够看到检测线但非常浅,请再减少用血量再作一次,如果是阴性,最好隔一段时间再测一次,因为有可能是感染初期,抗体的载量还少。
出现低烧现象并不能说明就是感染了艾滋病,去医院检测是最正确的选择。
如何远离传染病的窗口期
“窗口期”不是潜伏期
许多人把“窗口期”误认为是疾病的潜伏期。实际上,“窗口期”与潜伏期是完全不一样的。
“窗口期”是感染病毒后不能通过检测方法诊断的一段时间,而潜伏期是感染病毒后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例如艾滋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很长,可以长达许多年,但“窗口期”仅仅只有14-21天。也就是说感染艾滋病毒后14-21天就能通过检测确诊,而感染者确诊后还会经过许多年才表现出临床症状。
疾病的潜伏期只会发生在疾病出现临床症状以前,而“窗口期”有时还会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例如: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后到表面抗体出现需要经过一段“窗口期”;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血液中的表面抗原下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也会出现这样的“窗口期”。因此,“窗口期”与潜伏期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现有手段无法检出“窗口期”
相关数据显示,“窗口期”血液的感染概率大约为五十万分之一,依靠现有的检验手段无法避免“窗口期”事件的发生。
经过对献血者的严密筛查,近年来因输血或血制品造成的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几乎见不到了。但是,如果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感染的“窗口期”去献血,由于目前的检测方法还不能从“窗口期”感染者的血液中检测到感染病毒的标志物,就有可能发生漏检,造成输血后的疾病传播。
1996年,瑞典曾报道1例“窗口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献血造成两人发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是,这种“窗口期”输血传播的几率极低。“窗口期”输血传播的几率:艾滋病为0.14/100万至1.1/100万(即每百万人输血感染的几率为0.14-1.1),丙型肝炎为0.1/100万至2.33 /100万,乙型肝炎为0.75/100万至8.7/100万。
安全献血是关键
如何避免或降低“窗口期”感染的概率,减轻输血风险带来的伤害?安全献血是关键。想降低“窗口期”感染风险,就要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
因此,在献血前不仅要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的筛查,还要征询献血者健康状况,签发《献血者知情同意书》。我国2012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明确规定:具有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有男男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者等)不应献血。高危献血者故意献血,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和第62条规定,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献血者在发生可能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行为(不安全性行为、不安全注射等)以后去献血,属于高危献血者,不符合我国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这种情况的发生有两种可能:采血医生没有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征询献血者献血前有无传播疾病的高危行为,二是献血者明知自己有高危行为仍去献血。
我国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明确指出:“无偿献血是出于利他主义的动机,目的是帮助需要输血的患者。请不要为化验而献血。”
延伸阅读:手术前为何要查三种病毒
近年来,在医院进行手术、胃镜检查等介入性诊断治疗前都要常规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检查。
这些检查项目曾被病人误解,认为医院乱做检查多收费。还有人误解为医院歧视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感染者,不愿意为这些患者做手术。
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都属于经血液传播。使用未经规范消毒的内镜、牙科器械、注射器、针头、血液透析机,以及医务人员在使用和处理医疗器械过程中导致的职业暴露,均为医院内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2012年发布的《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中要求:进行外科手术及侵入性诊疗操作(所有涉及外科操作的内科、内镜以及妇科、产科、牙科等的常规医疗操作)的患者,在进行操作前筛查丙肝病毒抗体;血液透析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应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丙肝病毒抗体阴性者在血透中建议定期(半年)进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筛查。
手术前和介入性诊断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筛查有三个目的:一是发现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感染者。对于这些患者所使用的医疗器械要进行专门的消毒或单独使用,保护其他患者,防止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二是保护医务人员。在对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手术等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锐器刺伤皮肤,防止医护人员感染病毒。三是鉴定病人感染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时间。如果病人在手术前检查未感染丙肝病毒,而手术后不久发现丙肝病毒感染,则感染可能与本次手术或术后治疗有关。
因此,为了防止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在医院内感染,手术前和介入性诊断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筛查是很重要的。
艾滋病检测试纸要多少钱 酶联法几周检测艾滋病
艾滋病毒的检测,不管是用哪种方法,一般都需要过了窗口期才能够检测出病毒。一般感染者的窗口期是四到八周,所以,通常会到第四到第八周的时候才开始检测。如果是有高危行为的人,那么建议是第三个月的时候再做一次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