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后壁腹膜的配布
腹后壁腹膜的配布
腹膜(peritoneum)为全身面积最大、配布最复杂的浆膜,由皮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
一、概念
腹膜(peritoneum)为全身面积最大、配布最复杂的浆膜,由皮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
衬于腹、盆腔壁内表面的腹膜称为壁腹膜(parietal peritoneum)或腹壁薄层;
覆盖腹、盆腔器表面的部分称为脏腹膜(visceral peritoneum)或腹膜脏层。
脏腹膜与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peritoneal cavity)。
腹膜腔是脏、壁两层腹膜之间相互移行围成的潜在性间隙。腹膜腔内有少量浆液,在脏器活动时可减少摩擦。
男性腹膜腔为一封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则藉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壁腹膜较厚,与腹、盆壁之间还存有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称为腹膜外组织。
在腹后壁及腹前壁下部的腹膜外组织中含有较多脂肪。脏腹膜紧贴覆于脏器表面,从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都可视为器官的一部分,如胃、肠壁最外层的浆膜即为脏腹膜。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腹、盆腔的脏器依据被覆腹膜的多少可分为三类即:
(一)腹膜内位器官
此类器官几乎全部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大。主要的器官有: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二)腹膜间位器官
此类器官三面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小。主要的器官有:升结肠、降结肠、肝、膀胱、子宫等。
(三)腹膜外位器官
此类器官只有一面包被腹膜,几乎不能活动。主要的器官有:胰、肾、输尿管、肾上腺等。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一)网膜
1.小网膜
是连结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形似围在脖下的“餐巾”。右侧部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等结构通过。左侧部称肝胃韧带。
2.大网膜
是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四层腹膜。呈“围裙”状悬挂于横结肠和小肠之前。大网膜内含脂肪、血管、淋巴管等,活动度大,有限制炎症蔓延的作用。
网膜形态特点
小网膜,似餐巾 小弯向上围肝门
大网膜,象围裙 大弯向下横连襟
(二)韧带
韧带是连于腹壁与脏器、或脏器与脏器之间的腹膜结构。
1.肝的韧带
主要有: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冠状韧带等。
2.脾的韧带
主要有: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等。
(三)系膜
系膜是肠管连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
1.肠系膜
是将空、回肠固定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
2.横结肠系膜
是将横结肠固定于腹后壁的横位腹膜结构。
3.乙状结肠系膜
是将乙状结肠固定于盆壁的腹膜结构。
4.阑尾系膜
是将阑尾连于肠系膜下端的双层腹膜结构。
(四)腹膜陷凹
腹膜陷凹是腹膜在盆腔器官之间,形成的凹陷。在男性主要有直肠膀胱陷凹,在女性主要有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
1、子宫位置不正:女性正常的子宫位置是向前倾前屈的,这样可以方便经血流出体外,一旦子宫发生后倾后屈,特别是挺严重的那种,非常容易引起经血无法顺利流出,会在子宫腔内积聚,导致子宫腔内的压力不断增大,经血从而容易逆流到腹腔。
2、月经疾病:女性的月经异常,特别是周期短,月经频发,月经量很多,经期延长,有痛经的女性,都会增大经血经过输卵管道的次数,经血沿着输卵管流到盆腔的血量也会增多。有痛经的女性,尤其是那些有剧烈痛经的女性,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
3、妇科手术操纵:频繁做人工流产手术会增大子宫腔内的压力,会引起子宫收缩,这时候就容易使子宫内膜碎片和血液流经输卵管到盆腔。女性生产做剖腹产手术,也会增加了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子宫内膜容易在子宫肌壁、盆腔、腹壁等位置种植。
4、生殖系统异常:女性患有先天生殖系统发育不良,包括子宫闭塞、阴道横隔、处女膜闭锁等,都容易引起经血逆流。或后来做人工流产,宫腔手术、阴道手术,往阴道放药等,都容易引起生殖道损伤,导致宫颈、阴道口粘连,导致经血难以排除,宫腔内的压力一旦加大,就会引起经血逆流。
针刺中极时宜选体位 中极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
(2)胃肠道症状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3)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
(4)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患者,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针灸子宫有什么好处 子宫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髂腹下神经分布。髂腹下神经是腰丛的分支,由第1腰神经和部分第12胸神经前支的纤维组成,支配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耻骨区和臀前部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纤维和腹壁浅动,静脉。腹壁浅动脉是股动脉的分支,越腹股沟韧带的前面上升至脐平面,分布于腹前壁皮肤和浅筋膜。腹壁浅静脉为大隐静脉的属支。
3.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外斜肌位于胸下部和腹外侧部皮下,肌纤维斜向前下方;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方向交叉;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纤维向内横行。三块阔肌均受下6对胸神经支配,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还受第1腰神经支配。腹腔内对应有小肠。
针刺关元的进针方法 关元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浅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新式剖宫产术降低盆腔粘连发病
降低盆腔粘连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10月间,剖宫产术后因妇科疾病而再次开腹手术患者共120例。其中新式剖宫产术6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0例为对照组。120例患者年龄20~38岁,两次剖宫产间隔年限: <2年5例(4.2%),~3年45例(37.5%),~5年50例(54.2%),>5年20例(16.7%)。观察组与对照组前次剖宫产指征差异无显著性,手术过程顺利, 切口均1期愈合。
观察组手术方式参照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报道的方法: ①选择下腹部耻骨联合上2~3 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手术野皮肤,铺巾,在切口部位做一个横直切口,长约12~13 cm; ②横形切开皮肤全层,正中切开皮下脂肪及筋膜层2 cm,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筋膜层与皮肤等长,剪开腹直肌前鞘;③用血管钳自正中分离腹直肌。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食中二指向两侧钝性拉开松解腹直肌,切口上端腹膜薄而透明,一般在此打开腹膜,提起腹膜用刀切开一小口,用食中二指向两侧撕开扩大腹膜切口,估计胎儿能娩出大小,暴露子宫下段。剖宫取胎方法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④可吸收线连续单层缝合子宫肌层,相同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层及皮下组织层, 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层,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切口后,用2 cm宽的双层无菌酒精纱布覆盖切口,一次性敷料贴覆盖固定刀口。术后留置导尿管24 h,静脉滴注抗生素3 d,以预防感染。腹部刀口3 d换药一次, 5 d出院刀口不拆线。对照组手术方式按苏应宽主编《妇产科手术学》常规操作方法。区别在于:①下推膀胱。②缝合脏壁层腹膜。③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麻醉方式: 连续硬膜外麻醉。
2 结果60例观察组中,盆腔粘连20例(33.3%)。其中有8例患者的腹壁与膀胱子宫切口严重粘连,分离过程中损伤膀胱。60例对照组中,盆腔粘连8例(13.3%)。主要是以子宫体及大网膜、腹壁粘连为主,膀胱腹膜反折与腹壁粘连不明显。膀胱不易损伤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新式剖宫产术是1996年以色列医生Stark改良。该法采用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筋膜、腹直肌、子宫肌层,使行走其间的血管、神经借助于本身的弹性完整地保留下来, 不剪开反折腹膜, 不推开膀胱, 减少对膀胱的损伤,不缝合脏壁层腹膜, 关腹时筋膜及皮下脂肪间断缝合3针, 使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减少术后患者疼痛、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一般手术后预防腹腔粘连最基本的方式是尽量使组织腹膜化,以减少粘连的存在。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新式剖宫产术后因妇科疾病而再次剖宫产术的病例,却发现与国内陆续报告的新式剖宫产术后显示膀胱腹膜反折与腹膜愈合良好的论点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发现新式剖宫产术较既往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明显增多且较严重。观察组20例盆腔粘连中有8例患者的腹壁与膀胱子宫切口严重粘连,分离过程中损伤膀胱。
盆腔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在手术过程中脱落的纤维、滑石粉、手术缝线会导致腹膜炎症反应,而渗出物中丰富的纤维蛋白在腹腔内形成纤维蛋白黏附, 在没有经过纤维蛋白溶解时就会发生有机变化形成含有胶原、弹性纤维和血管的纤维状条索,导致粘连形成。
新式剖宫产术虽无缝合腹膜异物反应及缺血、缺氧, 但当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及前壁腹膜不缝合时, 裸露的组织粗糙面于腹膜爬行愈合前就可能粘合。动物实验表明,即使大块腹膜缺损, 5~6 d腹膜即可再生完毕,自然关闭腹腔。盆腔粘连是盆腔疼痛的原因之一, 盆腔粘连改变盆腔解剖结构, 影响输卵管运动,导致输卵管阻塞或阻止卵泡破裂而引起不孕。对妇女健康危害很大。因此, 手术者应该不断改进手术方法, 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为此需要预防盆腔粘连:①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实行人性化服务, 如分娩镇痛。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②药物治疗。术中发现腹腔有明显充血或者羊水污染严重者可用庆大霉素和甲硝唑等抗生素冲洗腹腔。③手术时减少腹腔及盆腔粗糙面,使用可吸收肠线连续“W”形缝合腹膜层, 以避免体内异物产生, 将手术的创伤减到最低, 从而减少腹壁、盆腹腔粘连的机会。
孕妇肚子上的黑线是什么
妊娠线。每个人腹部中间都隐隐有一条白线,是前腹壁腹部肌肉的腱膜融合而成的线带,差别只是颜色的深浅,而女性怀孕后,孕期雌激素和雄激素分泌不平衡,使色素加深加重,造成皮肤底层色素沉积,导致腹部的白线出现色素沉着,渐渐变成黑线,也就是妊娠线。
婴儿脐疝的治疗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厘米,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腹壁发育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
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厘米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无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