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脊索瘤诊断

脊索瘤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的特征性以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做出诊断。患者多为中年人,表现为局部渐增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位在骶尾椎的肿瘤产生各种压迫症状骶前肿瘤比向背侧生长者明显。X线片可见局限性骨破坏,向一侧膨出肿瘤中不见骨化和钙化肛门指诊常在骶骨前方触及肿块。

骨巨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和脊索瘤都是发生在骶骨的常见肿瘤它们有相同的临床症状,X线片同是溶骨性破坏彼此容易混淆需要鉴别但前两者多为20~40岁的青壮年骨巨细胞瘤变部位有明显的偏心性;神经纤维瘤的破坏围绕神经孔使之变大消失病变周围有硬化骨。其他少见的良性肿瘤,由于症状轻微X线片有各自的影像学特征容易鉴别。更少见的骶骨高恶性肿瘤具有病史短,疼痛剧烈影响睡眠卧位不起呈强迫体位,病人很快出现精神不振体重下降消瘦贫血和发热X线片肿瘤破坏发展较快呈溶骨性或成骨性穿刺点在后部正中骨质破坏严重的部位,阳性率可高达90%,因此术前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并不困难。

质子治疗适用于哪些疾病

脑和脊髓肿瘤

1、脑良恶性肿瘤:包括脑(脊)膜瘤、脑转移瘤、垂体瘤、脑胶质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等;

2、颅底:脊索瘤和软骨肉瘤;

3、脑血管疾病: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

4、其他脑补疾病:癫痫、帕金森氏病、三叉神经痛。

眼部病变: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黄斑变性、眼眶肿瘤

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原发、复发或转移病灶)、口咽癌;

胸腹部肿瘤:肺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纵膈肿瘤及腹腔后肿瘤等;盆腔肿瘤:前列腺癌、子宫肿瘤、卵巢癌、脊索瘤、软骨瘤;

儿科肿瘤:髓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及其他脑脊髓肿瘤。

眼及眼眶肿瘤、颅底和脊柱肉瘤、淋巴瘤、腹盆腔肿瘤。

脊索瘤的症状有哪些

脊索瘤这个名词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陌生,它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脊索瘤多发于颅底的蝶骨、枕骨和骶尾部这些部位,脊柱型次之。现在很多人都得了脊索瘤,却因为不知道这个病症的症状而误诊,错失了治疗的良机,说到这里你们都在想脊索瘤的症状都有哪些呢?为了让大家早日发现以避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脊索瘤的症状有哪些?

1.普通型又称典型型,最常见,占总数80%-85%。瘤内无软骨或其他间充质成分。无性别差异,患者多见于40岁~50岁,20岁以下少见。在病理上可有几种生长方式,但片状生长为其特征,有空泡状上皮细胞和黏液基质组成。细胞角蛋白质和上皮膜抗原的免疫染色阳性,电镜见核粒。这些特征有助于本病与软骨肉瘤区别,后者免疫染色阴性,电镜无核粒。

2.软骨样脊索瘤占脊索瘤的5%-15%。其镜下特点除上述典型所见外,尚含有多少不等的透明软骨样区域。上皮性标记抗原呈阳性反应。本型发病年龄较轻,预后和普通型差不多。

3.间质型又称非典型型,占脊索瘤的10%,含普通成分和恶性间充质成分,镜下表现为肿瘤增殖活跃,黏液含量显著减少并可见核分裂象。少数肿瘤可经血液转移和蛛网膜下腔种植性播散。常在诊断后6~12月死亡。

相信大家在看到我介绍的这些关于脊索瘤的症状之后,在今后的体检中如果发现自己的报告中有类似脊索瘤的症状的情况,就可以多注意让医生为你检查详细一点,如果不幸得了这个病症的话,就可以及时的发现病情,预防恶化和有利于治疗了。

脊索瘤临床表现

脊索瘤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偶见于儿童和青年。肿瘤好发于脊椎两端即颅底与骶椎,前者为35%后者为50%,其他椎骨为15%。发生在纵轴骨以外者罕见,如椎骨横突、鼻窦骨等。较多以骶尾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绝大多数椎管内脊索瘤在诊断之前往往经历了相关症状数月至数年临床症状决定于肿瘤发生的部位:枕蝶部肿瘤可产生头痛脑神经受压症状(视神经最多见),破坏垂体可有垂体功能障碍向侧方或向下方突出可在鼻咽部形成肿块有堵塞鼻腔出现脓血性分泌物。发生在斜坡下端及颅颈交界处者常以头痛、枕部或枕颈交界区域疼痛为常见症状,头部体位改变时可以诱发症状加重;发生在胸椎者肿瘤可侵犯相应部位椎体结构经过椎间孔突入胸腔破坏肋间神经可引起节段性灼性神经痛甚至可引发肺部胸膜刺激症状。发生在骶尾部者骶部肿瘤压迫症状出现较晚常以骶尾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典型症状是慢性腰腿疼,持续性夜间加重病史可长达0.5~1年肿瘤较大时,肿块向前挤压盆腔脏器压迫骶神经根,引起大小便失控和排尿困难及其下肢与臀部麻木或疼痛肿块可产生机械性梗阻引起小便障碍和大便秘结。发生在椎管其他部位者,以相应部位局部疼痛为常见症状。

骶管脊索瘤临床上查体时可见骶部饱满,肛诊可触及肿瘤呈圆形光滑有一定弹性。缓慢生长的肿瘤包块多数向前方膨胀生长,临床不易发现只有在晚期,当肿瘤向后破入臀肌、骶棘肌或皮下才被发现,下腹部也可触及肿块。肛门指诊是早期发现骶骨肿瘤的常规检查尤其是久治不愈的慢性下腹疼痛病人怀疑有骶骨肿瘤时肛门指诊尤为重要。

婴儿期沿面、头颅或背部中线发生柔软可压缩的肿块,可有透照性或因哭泣而增大肿块上方可发生黑色毛发束或周围绕以黑色毛发圈的秃发区许多皮肤损害可推断其他脊髓和伴发结构的畸形。脊柱闭合不全的皮肤表现包括凹陷性损害真皮损害色素异常性损害毛发损害息肉样损害肿瘤、皮下组织和血管损害。

脊索瘤出现转移的有肺部、眼睑及阴茎等手术治疗骶骨脊索瘤87例,5例出现肺转移同时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1例,胫骨脊索瘤1例。

并发症: 可合并大小便失禁等。

脊髓空洞症治疗误区

1.诊断误区

脊髓空洞形成、脊髓侧索硬化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没有一致准确的认识,大体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多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后天性常因外伤、肿瘤、炎症等引起。该类疾病的诊断主要检查手段是MRI,核磁技术检查没有在医疗领域普及之前,对该病的诊断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误诊为骨关节病、椎间盘病、椎管狭窄症、不明原因神经系统疾病等.但该病常和骨关节病相并存,因此治疗上必须兼顾治疗.

2.治疗误区

目前尚没有效根治的办法,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以颅颈区减压和空洞分流为主,成功的外科手术可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和延缓病情发展的目的.因此不要相信包治和百分之百治愈 的论断.现在市面和临床上的很多药品都是对颈椎病、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的全方位用药,全都用活血化淤、消炎止痛的作用,不但延误了治疗时机而且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通督益肾汤"从组方到选药主要针对脊髓空洞症、脊髓侧索硬化症而设的,因此疗效满意.

脊索瘤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X线平片显示肿瘤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不见钙化及骨化。可见骶骨局部破坏及其钙化斑块。位于骶、尾椎的肿瘤自骶椎中央或偏一侧产生局限性骨质破坏可使骨质扩张变薄消失位于胸腰椎椎体者椎体破坏压陷但椎间隙保持完整。

2.膀胱造影及钡剂灌肠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图1)。

3.CT检查 CT对确定肿瘤具有定位和定性价值,发现肿瘤有钙化或斑块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并可指导手术静脉注药后能够明显强化,有助于阐明肿瘤的内容物及其周边包膜特征骶骨脊索瘤的骨扫描检查常为密度减低或冷结节检查时要除外重叠的膀胱阴影,为此检查前应使膀胱排空或做侧位扫描。CT可清晰显示脊索瘤骨破坏和软组织阴影与马尾神经、大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注射造影剂可增强CT影像的清晰度。据文献报道脊索瘤的囊性变可在CT中有斑点状和低密度区表现;血管造影对颈椎脊索瘤的诊断有帮助;脊髓造影可显示肿瘤在硬膜外扩展在椎管内的生长可超越骨质破坏范围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帮助。

4.MRI扫描 磁共振检查对肿瘤有定位和定性价值,是评价脊索瘤非常有益的手段。当CT扫描发现骨性破坏后,应常规进行磁共振检查。脊索瘤T1像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像上呈高信号分叶状的高信号病变与低信号分隔明显。值得提示的是磁共振可以区别肿瘤类型一般经典脊索瘤比软骨型脊索瘤呈更长的T1和T2信号。

脊索瘤 - 病因

索瘤是由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发展而成,是一种先天性肿瘤。

脊索是胚胎期位于背中央的中胚层组织,以后成长为都分颅底和脊柱,其残余的脊索组织即为脊索瘤的来源。脊索瘤好发于脊柱的两端中线。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早期肿瘤表面呈分叶状或结节状,肿瘤大小干一,有不完整的包膜,色灰白或灰红。瘤组织中可残留碎骨性或骨小粱间隔,软组织钙化,晚期易出血、坏死和囊性变,以单发病灶者多见。

脊索瘤具有向硬脊膜内外,蛛网膜下腔和神经周围蔓延的特点,可引起难以抑制的疼痛。很少恶化转移,即使有,也多在肿瘤发现后多年才转移。一般转移仅见于骶尾部的脊索瘤。

脊索瘤表现为光滑性结节肿瘤组织为白色半透明胶冻状含大量黏液伴广泛出血时呈暗红色。瘤体边缘常呈分叶状或结节状,表面有一层纤维组织包膜一般不穿破进入邻近脏器。镜下见肿瘤细胞较小,立方形、圆形或多角形,胞膜清楚胞质量多红染常见空泡,空泡大者可达到一般细胞体积的几十倍,即所谓“大空泡细胞”。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中央。细胞排列成索条状或不规则腺腔样期间为黏液偶见核大深染细胞、多核细胞和核分裂细胞。

脊索瘤可分为二个类型,即经典型和软骨型骶骨侵犯后,向前可侵入盆腔,向后可侵入椎管内,压迫马尾神经根,引起相应部位神经根受损症状。

脑胶质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颅骨平片:常规颅骨X线平片在脑瘤诊断中的作用有限,可显示骨质吸收、蝶鞍扩大(提示垂体腺瘤)或“空蝶鞍”;也可见到颅盖的溶骨或成股性转移和其他肿瘤,如脑膜瘤、脊索瘤、听神经瘤、副鼻窦肿瘤引起的颅骨改变;颅内的异常钙化(特别是颅咽管瘤和生长缓慢的少变胶质细胞和星形胞瘤)

【2】头颅CT检查:CT是筛选和诊断颅内肿瘤的基本工具之一。

【3】核磁共振(MRI):在显示正常闹解剖方面,MRI优于以前的任何技术,MRI要比CT能更早地发现垂体的微腺瘤,是早期发现颅内小肿瘤、血管畸形的手段之一。

【4】正电子扫描(PET):PET是使用带正电子的放射性同位素药物来诊断的。根据对信息性质的要求不同,PET使用使用几种不同的放射药物,脑瘤常用的是18F-脱氧葡萄糖(FDG),次要物质进入存活的细胞。PET的脑成像显示,FDG以用于检查脑瘤的许多方面:(1)测量肿瘤的代谢活动。出提供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外,PET还具有预测患者预后的作用。(2)PET已用于检查属猴的残余肿瘤,并检测肿瘤的进展(3)对于复发性肿瘤,PET是有用的检查工具。对于发现分级低(低代谢)的肿瘤的恶性转变很有用。(4)可以将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区分开。CT和MRI对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或残余缺乏鉴别价值,PET则具有鉴别这些病变的能力,还可用于化学坏死和肿瘤之间的鉴别。

【5】脑血管造影(DSA)检查:MRI和CT扫描减少了血管造影的应用,但血管造影仍可用于观察肿瘤的供血和引流血管的情况,另外可栓塞肿瘤供血血管,以利于手术治疗。

【6】脑电图(EEG):临床并不十分有用,但可用于肿瘤筛查。

【7】腰椎穿刺:除了弥漫的那种类型外,脑脊液的检查很少有颅内肿瘤的检查。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1.临床上具有脊髓受压表现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及中央血管型。三者又可分为重、中、轻三度。这是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2.影像学检查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可显示椎管矢状径狭窄、椎节不稳(梯形变)、骨质增生(骨刺形成)、硬膜囊受压征及脊髓信号异常等各种影像学所见。

3.除外其他疾患。包括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痨(梅毒晚期)、颅底凹陷症、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肿瘤、继发性粘连性脊蛛网膜炎、共济失调症及多发性硬化症等。注意,两种以上疾患共存的病例,临床上常可发现。

4.其他。可酌情选择腰椎穿刺、肌电图及诱发电位等检查来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导致母胶质瘤原因有什么

1)遗传因素

在人类只有少数几种神经系统肿瘤与遗传有关:神经纤维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有明显家庭发病倾向。这些肿瘤常在一个家庭中的几代人出现,胚胎原始细胞在颅内残留和异位生长也是颅内肿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颅咽管瘤、脊索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及畸胎瘤。颅咽管瘤发生于颅内胚胎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组织,脊索瘤来自脊索组织残余,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来自皮肤组织,而畸胎瘤则来自多种胚胎组织的残余。

2)物理因素

目前已经确定,电离辐射能增加肿瘤发病率,肿瘤的发生时人和动物接受射线作用后,最严重的远期病理变化。

3)化学因素

a)多环芳香烃化合物:甲基胆蒽、2苯蒽等都能诱发脑瘤。

b)亚硝胺类化合物

c)致瘤病毒

健康的身体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的,而若想远离病症,最好的方法则是了解它的发病原因,找到它的有效预防手段。上文的内容介绍就是针对导致胶质瘤的发生原因有哪些的相关讲解,希望能为你更深入的了解此症带去帮助。

脊索瘤的检查诊断方法

一、检查

1、X线检查:X线平片显示肿瘤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不见钙化及骨化。可见骶骨局部破坏及其钙化斑块。位于骶、尾椎的肿瘤自骶椎中央或偏一侧产生局限性骨质破坏,可使骨质扩张、变薄、消失。位于胸、腰椎椎体者椎体破坏压陷,但椎间隙保持完整。头颅脊索瘤多见于颅底、蝶鞍附近,蝶枕软骨连合处及岩骨等处。

2、膀胱造影及钡剂灌肠: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

3、CT检查:CT对确定肿瘤具有定位和定性价值,发现肿瘤有钙化或斑块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并可指导手术。静脉注药后能够明显强化,有助于阐明肿瘤的内容物及其周边包膜特征。骶骨脊索瘤的骨扫描检查常为密度减低或冷结节。检查时要除外重叠的膀胱阴影,为此检查前应使膀胱排空或做侧位扫描。

4、MRI扫描:磁共振检查对肿瘤有定位和定性价值,是评价脊索瘤非常有益的手段。当CT扫描发现骨性破坏后,应常规进行磁共振检查。脊索瘤T1像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像上呈高信号。分叶状的高信号病变与低信号分隔明显。值得提示的是磁共振可以区别肿瘤类型,一般经典脊索瘤比软骨型脊索瘤呈更长的T1和T2信号。

5、显微镜检:显示肿瘤组织变化较多,各个病例不同,甚至同一种瘤的不同区域内也不同。分化差的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边缘清晰。细胞内外粘液成分较少,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排列稀疏,体积较大,呈梭形或多边形,胞浆内有明显的空泡,肿瘤的间质中有纤维间隔,且有多量的粘液积聚,高度恶化时可见核分裂相。

二、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和脊索瘤都是发生在骶骨的常见肿瘤,它们有相同的临床症状,X线片同是溶骨性破坏,彼此容易混淆,需要鉴别,但前两者多为20~40岁的青壮年,骨巨细胞瘤变部位有明显的偏心性;神经纤维瘤的破坏围绕神经孔,使之变大,消失,病变周围有硬化骨,其他少见的良性肿瘤,由于症状轻微,X线片有各自的影像学特征,容易鉴别。

更少见的骶骨高恶性肿瘤具有病史短,疼痛剧烈,影响睡眠,卧位不起呈强迫体位,病人很快出现精神不振,体重下降,消瘦,贫血和发热,X线片肿瘤破坏发展较快,呈溶骨性或成骨性穿刺点在后部正中骨质破坏严重的部位,阳性率可高达90%,因此术前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并不困难。

中药治疗脊索瘤

现代医学对脊髓肿瘤首选的中医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限于肿瘤发生的部位,手术常为大部切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压迫症状,但亦常造成脊髓副损伤,导致支配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偏小,长不敏感,且容易引起放射性脊髓炎。

脊髓内肿瘤和颅内肿瘤虽然肿瘤生长的部位不一样,但在解剖上来讲,髓脑相通。因此从肿瘤的性质上讲,颅内能生长的肿瘤,脊髓内也能生长,其的中医治疗方法也大致相同。祖国医学有“肾主骨通髓,髓通于脑”之理论,所以对颅内肿瘤治疗效果较好的中医中药治疗脊髓内肿瘤效果也很理想。抗瘤正脑丹包括药物内服和外用药物,外贴膏药可更直接作用于肿瘤,根据我们多年临床经验,抗瘤正脑丹系列虽然没有像治疗颅内肿瘤那样治疗7-20天左右症状明显改善,因颅内肿瘤的压迫多为多种症状,症状是较早较快,所以用药从症状上来观察见效较快,一般用药5-7天从症状看会不同程度的好转。而髓内肿瘤的症状比较单一,病程较长。从症状上观察疗效时间要长些。大多数病人内服外贴1-3个月时间,能从症状上逐渐得到改善,从而瘤体缩小或消失,手术后用药消除残瘤,预防复发。

造成骨盆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常见的有两方面原因:

(1)暴力性外伤:如高处坠落、高速车祸、建筑工地重物砸伤等均可造成骨盆骨折。

(2)病理性因素:简单地说,就是疾病本身造成的骨盆骨折,如原发性骨盆恶性骨肿瘤侵蚀破坏骨盆;肺癌或肝癌远处转移至骨盆、原发性骶尾部脊索瘤破坏骶尾椎,造成骨盆骨折。

鼻纤维血管瘤的检查和诊断

1.前鼻镜检查常见一侧或双侧鼻腔有炎性改变,收缩下鼻甲后,可见鼻腔后部粉红色肿瘤。

2.间接鼻咽镜检查可见鼻咽部圆形或分叶状红色肿瘤,表面光滑而富有血管,瘤体侵入后鼻孔―鼻腔可引起外鼻畸形或软腭下塌。

3.触诊手指触诊可触及肿块基底部,活动度小,中等硬度,若瘤体侵入颊部,通过触诊可了解瘤体蒂部与邻近部位粘连情况。但触诊应轻柔,因触诊极易引起大出血,临床应尽量少用。

4.影像学检查CT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瘤体位置、大小、形态,了解肿瘤累及范围和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了解肿瘤的血供并可进行血管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

5诊断

根据病史及检查,结合年龄及性别作出诊断。因肿瘤极易出血,活检应列为禁忌。对于病史不典型或肿瘤扩展至邻近结构而出现相应症状者,有时难以作出诊断,常需与后鼻孔出血性息肉,鼻咽部脊索瘤及鼻咽部恶性肿瘤鉴别,最后诊断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

骨肿瘤诊治的一些基本问题

骨科医生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骨病和骨肿瘤很像,对这一类疾病,确定它是不是骨肿瘤,如果是骨肿瘤,它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掌握好骨肿瘤的基本知识,才能在临床中游刃有余地进行鉴别诊断。

1、非骨肿瘤(瘤样病变、假瘤)

疲劳性骨折、致密性骨炎、骨化性肌炎、骨髓炎、代谢性骨病、硬化性骨病、血友病假瘤、骨梗死等。

2、骨肿瘤的分类

骨肿瘤按来源分类可分为:成骨来源、软骨来源、纤维来源、脉管性病变、小圆细胞性病变、转移性瘤、其他来源(GCT、SBC、ABC、成釉细胞瘤、脊索瘤)等。

(1)良性骨肿瘤骨瘤、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代谢性骨病;

(2)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邻皮质骨肉瘤、继发性骨肉瘤、软组织(骨外)骨肉瘤;

其中,低度恶性中心型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膜骨肉瘤、表面型骨肉瘤这四大类为低度恶性骨肉瘤,其治疗方式与其他类型骨肉瘤不同。

(3)软骨肿瘤

良性软骨肿瘤:①内生性:软骨瘤(孤立、多发、内生软骨瘤、内生软骨瘤病)、软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②外生性:骨软骨瘤、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病;③其他:成软骨细胞瘤、滑膜软骨瘤病。

恶性软骨肿瘤:①原发性软骨肉瘤:髓内软骨肉瘤、间充质软骨肉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骨膜软骨肉瘤、软组织软骨肉瘤;②继发性软骨肉瘤。

(4)骨肿瘤纤维性病变

良性病变:纤维皮质缺损和非骨化性纤维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结构不良(单骨、多骨)、骨膜硬纤维瘤、硬纤维瘤;

恶性病变: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5)骨肿瘤小圆细胞病变

良性病变:Langerhans细胞肉芽肿(嗜酸性);

恶性病变:Ewing肉瘤(尤文氏肉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瘤)。

(6)骨肿瘤脉管病变

良性病变: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球瘤;

恶性病变:血管内皮、外皮细胞瘤、血管肉瘤。

(7)骨肿瘤其他病变

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性骨囊肿、骨内脂肪瘤、造釉细胞瘤、脊索瘤、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腱鞘巨细胞瘤、滑膜(血管瘤、肉瘤、软骨肉瘤)。

相关推荐

脊柱肿瘤如何鉴别诊断

1:脊柱肿瘤多以疼痛、神经功能损害、肿块、病理骨折等情况出现,也可偶然体检发现。 2:脊椎化脓性炎症:发病前,病人多有皮肤疖肿或其他化脓灶病多骤起、体温高,中毒症状明显,受累部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局部软组织肿胀和压痛。X线摄片椎体可见骨质破坏,椎间变窄,常有死骨形成,多无脓肿形成,应行细菌和组织学检查确诊。 3:退变性脊椎病变:椎间盘、韧带突入椎管引起脊髓和神经受压。中年以后脊柱退行变的影像学征象几乎都存在,与脊髓肿瘤的鉴别诊断要靠细致的神经系统评价,辅助以影像学检查 4:脊柱结核:多有低烧、盗汗等慢性中

脑神经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脑神经痛的病因很复杂,通常比较常见的病因有: (1)三叉神经痛。常见于炎性浸润、动脉粥样硬化压迫以及桥小脑角肿瘤、鼻咽癌、三叉神经节肿瘤、脊索瘤、多发性硬化等。 (2)蝶腭神经节痛、翼管神经痛、膝状神经节痛 (3)枕大神经痛。常见于神经炎、上呼吸道感染、颈椎病等 (4)肋间神经痛。常见于僵直性脊柱炎、感染性或中毒性神经炎等 (5)颈肩臂神经痛、臂丛神经炎 (6)尺神经痛、正中神经痛和股外侧皮神经痛见于神经炎、外伤、局部的炎症及压迫性病变 (7)股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常见于肿瘤、腰椎盘突出等。 (8)尾骨痛

脑肿瘤的类型有哪些呢

(1)垂体瘤:占脑瘤的10%,是腺垂体发生的良性肿瘤。根据其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分为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等,还有无分泌功能的腺瘤。(2)脑膜瘤:占脑瘤的20%,来源于脑膜组织,多发生于大脑半球中线附近,也可发生于颅底。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发现时往往己较大,手术完全切除后效果良好。(3)听神经瘤:实际上是来源于前庭神经的鞠膜,又称听神经黯瘤,占脑瘤的8%,也属于常见的良性肿瘤。(4)神经胶质瘤:主要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等,占颅内肿

颈椎管狭窄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脊髓型颈椎病 主要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引起的脊髓压迫症状,多发于40~60岁。下肢先开始发麻、沉重、随之行走困难,可出现痉挛性瘫。颈部僵硬,颈后伸易引起四肢麻木。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Babinski征阳性。感觉常有障碍,多不规则。浅反射多减弱或消失,深感觉存在。重者大、小便失禁。正侧位X 线片颈椎变直或向后成角;多个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尤以椎体后缘骨刺更多见;颈椎侧位过屈过伸片,可有颈椎不稳表现。CT及MRI可观察到椎管狭窄及颈脊髓受压、病损表现。 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病程缓慢,颈部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病因有哪些 由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兼有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征,需与多种疾病鉴别,如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肌营养不良、颈椎病、环枕区畸形。 1、脊髓肿瘤多有上肢根性痛,无广泛性肌束震颤。存在感觉障碍,蛛网膜下腔梗阻,CT或MRI多能明确诊断。 2、颈椎病双手可有肌萎缩、无力、精细活动障碍,下肢痉挛、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酷似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中老年人退变性脊椎病的影像学征象普遍存在,两种病更易混淆。颈椎病有感觉障碍,至少有主观麻木感或根性痛。不出现广泛肌束震颤,双下肢不出现肌萎缩,除非合并腰

脊柱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1、脊柱肿瘤的病毒学说 曾有人用病毒在家鼠上诱发骨肉瘤,将肿瘤移植、滤液接种、电子显微镜检查及组织培养等研究,已确定某些肿瘤是由痫毒致成。 2、脊柱肿瘤的慢性刺激学说 物理因素中,凡发生电离辐射,如x线、镭、放射性同位素等,经体内或体外放射,均可导致肿瘤;长期接触X线(如在x线透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可发生手指皮肤的恶性变偶可诱发骨肉瘤;化学物质慢性刺激可发生癌变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动物实验证明某 化学物质(如甲基胆蒽)可诱发骨肉瘤。 3、脊柱肿瘤的胚胎组织异位残残存学说 强调因胚胎组织异位或残存,经某种刺激

脊髓空洞症有哪些治疗误区

1.治疗误区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非常重要,及早治疗是关键。由于目前尚没有效根治的办法,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以颅颈区减压和空洞分流为主,成功的外科手术可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和延缓病情发展的目的.因此不要相信包治和百分之百治愈的论断.现在市面和临床上的很多宣传都是对颈椎病、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的全方位治疗,全都起活血化淤、消炎止痛的作用,不但延误了治疗时机而且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2.诊断误区 对于脊髓空洞症的治疗,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误区,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脊

脊髓肿瘤如何鉴别诊断

脊髓肿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颈椎病脊髓肿瘤的临床表现与颈椎病十分相似,并由于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高发病率,使脊髓肿瘤常被忽视。对此,临床医师应予以高度重视。脊髓肿瘤早期多表现为根性痛及逐渐出现的脊髓受压症状。具有部位固定,疼痛剧烈,持续存在,因咳嗽用力加重等特点。同时或稍后,伴有脊髓长传导束的刺激或受压征。故而对这类患者应常规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并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髓外肿瘤常见临床病理类型为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神经根痛较常见,且具有定位诊断的价值。感觉改变以下肢远端感觉改变明显,且由下往上发展,无感觉分离现

副肿瘤性脊髓病的诊断

副肿瘤性脊髓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副肿瘤性脊髓病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关于副肿瘤性脊髓病鉴别诊断的详细介绍: 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抗体检查,未发现原发性肿瘤前易误诊。 临床遇到持续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难以解释时对本综合征的警惕性尤为重要。 系统检查未发现癌肿,需定期复查,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诊断,血清或CSF特异性自身抗体可确诊PNS和提示潜在的肿瘤性质。 注意与神经系统原发性疾病鉴别

脊髓肿瘤的辅助检查

1、X线脊柱平片脊柱X线平片常用正、侧位和双斜位检查,有30%~40%的椎管内肿瘤可引起相应节段椎骨骨质的改变,包括椎管直径增加,椎弓根变窄;根间距增大;椎间孔扩张;椎体后缘受压吸收、椎体及邻近骨质吸收和破坏、椎管内钙化斑及椎旁软组织(肿瘤)影。以椎间孔和椎弓根改变最常见。 2、CT扫描检查CT平扫的诊断意义不大,静脉注射增强对比剂可清楚显示肿瘤影像。椎管造影CT扫描(CTM):髓内肿瘤表现为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显示脊髓移位、变形,蛛网膜下腔在肿瘤侧明显扩大,在肿瘤对侧变窄;硬脊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