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的刮痧疗法
肺痨的刮痧疗法
(1)选穴太渊及前臂、肺俞、中府及前胸、鱼际、孔最至阴郄、太溪。
(2)定位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l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阴郄: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肺俞,再刮前胸中府,然后刮孔最至阴郄和整个鱼际,最后刮太溪。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重刮肺俞30次,出痧为度。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然后由内向外横向刮拭,每个肋间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强。后用刮痧板角部从孔最刮至阴郄和整个鱼际,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太溪穴,30次,不出痧。
刮痧的好处和坏处
刮痧的好处
1、刮痧可以有效的促进我们人体的新陈代谢,把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
现在我们人体每天都在不停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好多的毒素其中都沉淀在我们皮下的毛孔,刮痧的话可以让这些新陈代谢中留下在身体需的废物排泄也去使体内血液更顺畅,恢复自然的代谢活力。
2、刮痧还可以疏通筋络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折磨,因为这些肌肉经常是处于紧张收缩的状态,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
3、中医说了,身体的阴阳平衡是决定人体健康的最终的原因,刮痧有以有效调整并平衡我们人体的阴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刮痧的坏处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刮痧降血压教程 血压高刮痧注意事项
1.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来确定刮痧疗法的手法及刮痧强度,刮痧力量应适中,均匀,由轻渐重,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
2.根据厇的年龄,血压高低,病情轻重,选择坐位或卧位等不同的刮痧体味,尽量暴露治疗部位,先用毛巾擦洗局部皮肤,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并且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3.对于重症高血压患者,或已经合并心,脑,肾疾病的患者,应忌用刮痧疗法;对红花油,万花油,药酒等润滑剂过敏者,也应当禁用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的历史
刮痧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非药物自然医疗保健方法。它具有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简便安全、适用广泛、疗效可靠等特点,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刮痧疗法是指应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柔软的线索团等,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络脉,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排泄淤毒、退热解惊、开窍益神等功效。
刮痧是从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演变而来,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发明的一种自然疗法。人类最初的医疗保健手段,包括砭石、按摩、热敷、刮痧等。刮痧疗法起源甚早,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有痧病的记载。唐朝时期人们就已运用苎麻来刮治痧病。元、明时代的中医书籍里已有更多的刮痧记载。这种刮痧法,在中医书中又称“夏掠”,古人注解说:“夏,历刮也。”可见,戛就是刮的意思。发展至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细。例如:郭志邃在《痧胀玉衡》中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抿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并对刮痧的具体应用及作用,进一步论述道:“痧在肌肤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凡气分有痧,宜用刮;血分有痧,宜用放。”“肌肤痧用油盐刮之,则痧毒不内攻;血内痧有青紫筋,刺之则痧毒有所泄。”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也记载了刮痧的运用:“阳痧腹痛,莫妙以瓷汤匙蘸香油刮脊,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脊,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此外,刮痧疗法还见于《松峰说疫》、《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等医籍中。由此可见,远在古代,刮痧疗法已应用很广,并在民间流传不衰。
由于历史的原因,刮痧等许多实用技术常常被看作是医道小技,难登大雅之堂,刮痧疗法长期流于民间,疏于整理,专论匮乏,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刮痧疗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刮痧疗法一定会和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一样,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刮痧疗法的历史演变
刮痧疗法是指应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柔软的线索团等,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络脉,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排泄淤毒、退热解惊、开窍益神等功效。
刮痧是从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演变而来,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发明的一种自然疗法。人类最初的医疗保健手段,包括砭石、按摩、热敷、刮痧等。刮痧疗法起源甚早,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有痧病的记载。唐朝时期人们就已运用苎麻来刮治痧病。元、明时代的中医书籍里已有更多的刮痧记载。这种刮痧法,在中医书中又称“夏掠”,古人注解说:“夏,历刮也。”可见,戛就是刮的意思。发展至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细。例如:郭志邃在《痧胀玉衡》中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抿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并对刮痧的具体应用及作用,进一步论述道:“痧在肌肤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凡气分有痧,宜用刮;血分有痧,宜用放。”“肌肤痧用油盐刮之,则痧毒不内攻;血内痧有青紫筋,刺之则痧毒有所泄。”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也记载了刮痧的运用:“阳痧腹痛,莫妙以瓷汤匙蘸香油刮脊,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脊,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此外,刮痧疗法还见于《松峰说疫》、《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等医籍中。由此可见,远在古代,刮痧疗法已应用很广,并在民间流传不衰。
由于历史的原因,刮痧等许多实用技术常常被看作是医道小技,难登大雅之堂,刮痧疗法长期流于民间,疏于整理,专论匮乏,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刮痧疗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刮痧疗法一定会和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一样,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刮痧的坏处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的作用。但是,刮痧也不是十全十美。那么,刮痧不当有什么危害?
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只是有些情况不宜刮痧,如下例人群:
1、身体过瘦,皮肤失去弹力者。
2、心脏病患者。
3、水肿病人。
4、血友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5、小儿及老年体弱者。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
刮痧的禁忌: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3、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中医刮痧疗法,这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4、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5、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引起虚脱。
6、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7、精神病患者禁用中医刮痧疗法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8、病人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或背部脊骨凸起者,最好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中医刮痧疗法时冬季应注意保暖,夏季应回避风扇直吹中医刮痧疗法部位;小儿或体瘦者,因为皮肤柔嫩需特别注意轻刮;前一次中医刮痧疗法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进行;中医刮痧疗法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保持情绪平静,不宜发怒、烦躁或忧思焦虑;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一旦出现头 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症状,则属于“晕刮”现象,此时应迅速平卧,饮用1杯温糖开水,并用中医刮痧疗法板刮拭百会穴、人中穴、涌泉穴等穴位,必要时送往医院采取急救措施。
刮痧和拔罐区别
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
刮痧的坏处
刮痧不当也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的,例如在皮肤过敏的人、严重心衰的人就不适合刮痧,否则会加重病情。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中医刮痧疗法,这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引起虚脱。
简述全息经络刮痧法
全息刮痧法增加了刮痧治病防病的穴区,由于刮拭部位与疾病部位对应性强,治疗效果显著。因治疗部位面积小,刮拭时间短,特别适合身体虚弱,不能进行大面积经络刮痧的患者。刮拭部位多在头、手足等部位进行,治疗时可不必脱衣服,使刮痧治疗更简便易行。如因疼痛、皮肤病或痧未消退而不能刮拭的病变局部,就可以刮拭对侧或其他全息穴区,十分方便。更重要的是,由于可供选择的刮拭部位多,这个部位痧没消退时,可以刮与疾病相对应的另一个全息穴区。解决了刮痧疗法可以连续进行的难题。如果经络刮痧和全息刮痧结合起来,并根据病情交叉或重叠使用,经常变换刮拭部位,可以提高机体对刮痧的敏感性,以增强疗效。
全息刮痧法的诞生,丰富了刮痧疗法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了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将刮痧疗法发展成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中医外治法。全息经络刮痧法受到广大寻求健康人们的欢迎,并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医学大会。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被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专家教授誉为第三代的刮痧疗法。
刮痧可以把背刮薄吗 刮痧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1、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2、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
3、患有皮肤溃疡等皮肤病:因为刮痧要刮皮肤表层,若有溃疡,容易破裂感染,加重病情。
4、患有血友病或白血病:由于刮痧会使局部充血,血小板少者应慎刮。需要刮痧的部位有外伤:比如手臂挫伤、背部破皮或腿部骨折等。
5、孕妇不宜刮痧,特别是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能刮痧,否则容易引起流产。
6、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此类人群最好不刮痧,若要刮痧也应谨慎,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手法尽量放轻。刮痧会引起局部疼痛感,刮痧后不注意避风寒会导致感冒等。
刮痧的原理原来是这样 今天才知道
中医刮痧疗法的作用原理
1、调整阴阳中医刮痧疗法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中医刮痧疗法,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中医刮痧疗法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中医刮痧疗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络中医刮痧疗法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另外,在中医刮痧疗法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第三是通过中医刮痧疗法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
中医刮痧的原理是什么?
刮痧的部位
人体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嵴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岗上和岗下等处。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最常刮的肩颈部位则是可以退烧、去暑、袪风寒的「颈三条」。
这个部位居于头、颈交界之际,若是紧绷,会造成全身气脉不通,热气无法消散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多用有由水牛角制成的专门的刮痧板,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
刮痧的适应症
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的过程
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确定部位进行刮痧。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如有痧症,连刮两臂弯十几下,即出现暗紫色的条条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处可刮20下。
如患有头痛或喉痛,则取坐位;头晕眼花或胸腹疼,则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处疼,则取俯卧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绍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轻松,可让病人休息几分钟,在前胸、后背肋间、颈椎上下,或两肩肿岗上岗下,再每处刮动十余下,再饮糖姜水或白开水,病人会异常舒畅。
全息经络刮痧法详解
全息刮痧法增加了刮痧治病防病的穴区,由于刮拭部位与疾病部位对应性强,治疗效果显著。因治疗部位面积小,刮拭时间短,特别适合身体虚弱,不能进行大面积经络刮痧的患者。刮拭部位多在头、手足等部位进行,治疗时可不必脱衣服,使刮痧治疗更简便易行。
如因疼痛、皮肤病或痧未消退而不能刮拭的病变局部,就可以刮拭对侧或其他全息穴区,十分方便。更重要的是,由于可供选择的刮拭部位多,这个部位痧没消退时,可以刮与疾病相对应的另一个全息穴区。解决了刮痧疗法可以连续进行的难题。如果经络刮痧和全息刮痧结合起来,并根据病情交叉或重叠使用,经常变换刮拭部位,可以提高机体对刮痧的敏感性,以增强疗效。
全息刮痧法的诞生,丰富了刮痧疗法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了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将刮痧疗法发展成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中医外治法。全息经络刮痧法受到广大寻求健康人们的欢迎,并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医学大会。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被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专家教授誉为第三代的刮痧疗法。
8种人刮痧有危害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3、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中医刮痧疗法,这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4、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5、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引起虚脱。
6、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7、精神病患者禁用中医刮痧疗法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8、病人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或背部脊骨凸起者,最好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刮痧排肝毒吗 哪些人不能刮痧排肝毒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3、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中医刮痧疗法,这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4、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5、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引起虚脱。
6、精神病患者禁用中医刮痧疗法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刮痧和拔罐哪个好有什么区别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