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萎缩该如何治疗
多系统萎缩该如何治疗
中医治疗方法
(1)肾阴阳俱虚,髓海失养兼气血不足者,主要表现为起则头晕,运动减少、迟缓,走路不稳,或震颤,少汗或半身无汗,面色苍白,阳萎,大小便无力,舌质淡,舌苔白,脉沉弱。
(2)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或郁而化热,主要表现为头晕昏沉,失眠,舌强言蹇,运动减少、迟缓,肢体麻木,咳嗽痰多,食欲不振,腹胀,尿频,便秘,阳萎,或见躁扰不宁,烦热,痰黄,舌质淡或红,舌苔白腻或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辩证施治前者采用益髓汤,后者采用通髓汤。另外针对直立性低血压,大便干结,尿频或尿失禁,梦呓和睡眠行为障碍等均进行相应的辩证施治。
多系统萎缩对于我们来说是需要预防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尽快的去医院进行治疗,越早发现,治愈的机会就越大,但是我们也不能自己麻木的自己用药治疗,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多系统萎缩有哪些症状
MSA发病年龄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32~74岁),其中90%在40~64岁明显早于特发性帕金森病,病程3~9年。
临床有三大主征:即小脑症状、锥体外系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其中89%出现帕金森综合征;78%出现自主神经功能衰竭;50%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组合为帕金森综合征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或小脑性共济失调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此外,相当部分可有锥体束征、脑干损害(眼外肌瘫痪)、认知功能障碍等。
临床特点为:
1.隐性起病,缓慢进展,逐渐加重。
2.由单一系统向多系统发展,各组症状可先后出现,有互相重叠和组合。
SND和OPCA较易演变为MSA。徐肖翔报道首发症状出现后平均3年相继出现神经系统其他部位受侵的临床症状,比较其损害程度:自主神经症状SDS>OPCA>SND,小脑症状OPCA>SDS>SND,锥体外系症状SND>SDS>OPCA,锥体束征SND≥SDS>OPCA,脑干损害OPCA>SDS。
3.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所见相分离,病理所见病变累及范围往往较临床所见为广,这种分离现象除复杂的代偿机制外,还可能与临床检查粗疏或临床表现滞后于病理损害有关。
在一组188例病理证实的MSA患者中,28%患者同时存在小脑、锥体外系、自主神经系统和锥体系四种体征;另有29%患者同时有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征及小脑征或锥体束征三种体征;11%患者有帕金森综合征和自主神经受损征;10%患者仅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
Sakakibara对121例MSA患者(OPCA 48例,SND l7例,SDS 5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MSA患者泌尿系统症状(96%)明显常见于直立性低血压症状(43%)(P<0.01),尤其是OPCA及SND。53例患者泌尿及直立性低血压症状均有,首发症状为泌尿系统的占48%,较以直立性低血压为首发症状的(29%)更常见,23%的患者同时出现两种症状。由此作者得出结论:MSA患者泌尿系统功能障碍较直立性低血压更常见,且常较早出现。
由于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较低,疾病的病程中以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受累的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经常以某一系统损害为突出表现,其他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或者到晚期才出现,使早期明确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多系统萎缩吃什么
1、猪肾汤:取猪肾一个、核桃肉30g、山萸肉10g;将猪肾筋膜去除,加入清水600毫升、盐5g、生姜三片,煮沸约半小时即可,食肾喝汤。
2、枸杞肉丝:取枸杞子30g、瘦肉150g;加入清水500毫升、盐少许。合煮约20分钟,吃肉喝汤。
3、杜仲羊肾汤:取杜仲20g、羊肾2个,羊肾筋膜去除,加入猪骨汤600毫升、生姜五片、盐5g,沙煲沸约60分钟,分2次饮用。
4、二山粥:取山药30g、山羊肾一个、粳米80g、生姜川片、清水1200毫升,煮15-30分钟,加入食盐少许调味。
5、乌豆狗肉汤:取乌(黑)豆100g、狗肉半斤、生姜20g,加入清水1500毫升、食盐少许,合煲约60-90分钟,喝汤食肉。
6、三黄汤:取三黄鸡一只、当归15g、黄芪20g、加入清水及食盐少许,合炖一个半小时左右,食肉渴汤。
多系统萎缩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MSA的病因不明,目前涉及的有脂质过氧化损伤,酶代谢异常,慢病毒感染,神经元凋亡,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等,导致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多系统变性。
(二)发病机制
1.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
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oligodendroglial cytoplasmic inclusion)是MSA的组织学特点,少突胶质细胞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过去多认为在MSA病理改变中,神经元变性,脱失是原发性的,是病理改变的基础,而脱髓鞘是继发性的,自发现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以来,有些作者对MSA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少突胶质细胞在发病过程中起着与神经元变性同样重要的作用,理由是银染和免疫组化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内异常改变比神经元本身的改变更明显,更具特征,Nakazato Yoichi等观察到的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的分布部位和密度与疾病变性的严重程度一致,但也有作者认为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数量的多少与MSA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app等观察到少突胶质细胞密度较高的部位是在初级运动皮质,锥体和锥体外系统,皮质小脑投射纤维,脑干的自主神经网络中枢,少突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护有髓纤维髓鞘的完整性,当少突胶质细胞内结构异常时,其功能必然受到影响,这可能是导致髓鞘脱失的重要原因。
2.神经元凋亡 有人认为其发病机制与神经元凋亡有关,神经系统存在两种类型的神经元死亡:坏死和凋亡(apoptosis),发生凋亡时细胞膜保持着完整性,仅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器结构和形态均存在,溶酶体成分保存,核染色质浓缩,内源性DNA内切酶激活,使DNA降解产生DNA片段和凋亡小体。
3.酶代谢异常 参见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4.病理改变 大体标本可见小脑,脑干和脊髓萎缩,变细;镜下上述特定部位的神经细胞变性脱失,胶质细胞增生和有髓纤维脱髓鞘,病理改变的主要部位在脑桥桥横纤维,脑桥基底部核,延髓下橄榄核,迷走神经背核,蓝斑,小脑中,下脚,小脑齿状核及半球,中脑黑质和基底核的苍白球,尾状核,壳核,脊髓中间外侧柱细胞,前角细胞等部位的神经元丧失和胶质增生;皮质脊髓束变性,鞘脱失,周围神经主要为脱髓鞘病变。
(1)黑质纹状体和蓝斑病变:是导致患者发生帕金森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神经元丢失以黑质致密带外侧1/3为着,黑质色素细胞消失;早期出现纹状体的神经元减少,以壳核的后背侧2/3最严重;苍白球广泛受累,蓝斑神经元减少;上述病理改变与特发性帕金森病完全一致。
(2)桥核和小脑蒲肯野细胞病变:临床以OPCA为其突出症状,神经元丢失显着的部位有桥核,小脑蒲肯野细胞和下橄榄核,其中小脑中脚受累比较明显,但是小脑颗粒细胞,齿状核和小脑上脚通常无明显改变。
(3)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病理改变主要位于脊髓的中间外侧细胞柱和迷走神经背核,病变同时累及交感和副交感系统,其他受累的细胞有脑干腹外侧网状结构中的单胺能神经元和弓状核细胞,脊髓骶2,3段腹侧前角细胞中的Onuf’s核系调控膀胱和直肠括约肌的自主神经中枢,也有明显损害,在下丘脑可见轻度的神经元丢失。
(4)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最常见和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用Gally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或改良的Bielschowsky银染法在白质有广泛弥漫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也称“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缠结样包涵体(oligodendroglial tangle-like inclusion)”,或称“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包涵体(glial cytoplasmic inclusion,GCI)”,“少突胶质细胞微管缠结(oligodendroglial microtubular tangle)”,主要存在于小圆形细胞核周围的半月形/镰刀形,或紧邻细胞核的火焰嗜银结构,这些结构主要是改变了的微管构成的,电镜下这种包涵体为直径10~25nm,由细颗粒样物质构成的管网结构,主要分布在脑干,基底核,小脑和大脑皮质的白质中,其数量因人而异,应用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将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分离出多种蛋白带,其中主要含有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B-晶体蛋白(αB-crystallin),微管蛋白(tubulin)和泛素,这些蛋白质均为细胞骨架蛋白,有作者认为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可能代表神经元同步变性,也可能是神经元变性前的一种现象,可作为诊断MSA的病理学特殊标志,因为这些包涵体见于经病理确诊的几乎所有的MSA患者而不出现在对照组,这些结构支持OPCA,SDS和SND是相同疾病过程变异的概念,目前多数报告认为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只见于散发性MSA病例的脑和脊髓白质内,而不存在于单纯的或遗传性脊髓小脑变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这种病理特点有利于MSA与遗传性脊髓小脑变性疾病鉴别,也有作者认为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与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包涵体一样,是一种与α-突触核蛋白基因突变有关的导致α-突触核蛋白编码和结构发生神经生物化学异常的突触核蛋白病。
在病理上诊断MSA,至少包括壳核和黑质等三处病变才能确定,SDS,SND和OPCA病理改变常相互重叠,如SDS病例表现脊髓侧角细胞脱失明显,但后者与临床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并不完全吻合,而OPCA也有部分病例有相同损害,SND特征性病理表现是壳核神经元丧失和正铁血红素(haematin)和脂褐素(1ipofuscin)沉积以及黑质变性,OPCA基本病变为小脑皮质和脑桥,下橄榄核萎缩,神经元和横行纤维减少,橄榄核有严重神经元脱失和显着胶质增生,小脑蒲肯野细胞脱失,颗粒层变薄,尤其是蚓部。
Mcleod和Bennet等报道周围神经病理改变为有髓纤维减少,后根神经节轴突变性,未见到无髓纤维改变,但郭玉璞等对MSA合并周围神经病的7例患者行腓肠神经活检示有髓纤维呈轻,中度脱失,形态所见以有髓和薄髓鞘为主,也有肥大神经改变和再生纤维,未见轴突变性,电镜下无髓纤维部分病例减少,而施万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并有胶原囊形成等,符合慢性脱髓性病变,未能证实MSA后根神经节细胞有原发变性证据。
多系统萎缩的检查
1.直立实验:分别测量平卧位,坐位和直立位血压,站立2~3min内血压下降收缩压多于30mmHg,舒张压多于20mmHg,而心率无变化者为阳性。
2.血液生化检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测定,24h尿儿茶酚胺含量测定均明显降低。
3.脑脊液检查:除个别报道脑脊液内乙酰胆碱酯酶降低外,大部分患者脑脊液均正常。
4.肌电图检查:被检查的肌肉可出现纤颤电位。
5.脑电图检查:背景多为慢波节律。
6.神经心理检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增高。
7.影像学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示脑桥,小脑萎缩,表现为小脑蚓部,半球及全小脑萎缩,小脑脑沟变深,增多,小脑上池,脑桥小脑角池,小脑延髓池及小脑蛛网膜下隙均扩大,中脑萎缩,大脑脚变细,四叠体池,环池及基底池扩大,脑桥,小脑中脚萎缩,第四脑室扩大,严重者可有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大,外侧沟增宽及额,顶叶等大脑半球萎缩的广泛性脑萎缩改变。
颅脑MRI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MRI T2加权像常发现病理性铁沉积存在,表现为双侧壳核后外侧的信号降低,红核与黑质间正常存在的高信号区变窄,这些变化见于所有经病理证实的MSA患者,上述改变可以早在患者的症状出现之前就存在,而帕金森病患者则无这些变化,此外,T1加权像可见到萎缩的壳核信号降低,小脑和脑干萎缩。
PET显示在额叶,纹状体,小脑和脑干等处基础代谢率降低并且纹状体摄取荧光多巴(fluorodopa)降低;纹状体摄取123I-3-碘-6-甲氧基甲酰胺(123II-IBZM)降低。
引起帕金森综合症的原因有哪些
帕金森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帕金森病,该病因黑质纹状体变性、脑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所致,对左旋多巴治疗有效,约占帕金森综合征的80%。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表现类似帕金森病,但程度重,病变广,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不佳,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D)、路易体痴呆(DLB)等。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多是由药物、感染、中毒、脑卒中、外伤等明确病因所致。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神经安定剂(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是最常见的致病药物。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Fahr病、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等。
多系统萎缩应该如何预防
1、SND型全病程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小振幅手指肌痉挛性抽动或手的不规则跳动性震颤,常有双侧对称性起病,左旋多巴疗效不佳或无效。
2、SDS型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从头晕、性欲减退、尿频等逐渐发展,可出现阳痿、无汗、高热、直立性晕厥等衰竭表现,其中以直立性低血压最为突出。
3、合并有痴呆者大多不是MSA,但少数MSA患者可出现不恰当的哭笑或精神症状。
多系统萎缩症
(1)SND型全病程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小振幅手指肌痉挛性抽动或手的不规则跳动性震颤,常有双侧对称性起病,左旋多巴疗效不佳或无效。
(2)SDS型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从头晕、性欲减退、尿频等逐渐发展,可出现阳痿、无汗、高热、直立性晕厥等衰竭表现,其中以直立性低血压最为突出。
(3)合并有痴呆者大多不是MSA,但少数MSA患者可出现不恰当的哭笑或精神症状。
MSA无特效治疗,临床多采用综合措施。SND对左旋多巴疗效不佳或无效。直立性低血压是MSA最棘手的症状,医务人员曾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最早有报告以穿弹力袜、紧身衣以防止血液储于身体下部,后有应用交感神经兴奋药麻黄素、苯丙胺等,也有报告应用氟氢考的松产生钠和水分的贮留以增加血容量。
多系统萎缩的预防方法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的变性疾病或综合征。病理上主要累积纹状体黑质系统(纹状体黑质变性)、橄榄脑 桥小脑系统(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和自主神经系统等。每种MSA综合征都有特征性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各综合征由于损害部位不同组合,临床症状可出现交 替重叠。最终发展为三个系统全部受损的病理和临床表现。MSA人群患病率估计为20/10万,约1/3的病人最初被误诊为特发性Parkinson 病,MSA的高发年龄为52.5-55岁,常于病后7.3-9.3年死亡。男女发病率为1.9:1。
高发人群:多系统萎缩(MSA)在50岁以上人群的年发病率为(3~5)/10万人,MSA发病年龄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32-74岁),其中90%在40—64岁,平均发病年龄 52.5-55岁。
高发人群的预防:在50岁以上的老人要特别注意做好身体检查,一旦有如果有出现动作减慢、强直和震颤的表现,要及时就诊。
家族遗传:小部分多系统萎缩患者有家族史,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关联分析显示,α-突触核蛋白基因(SNCA)rs11931074、rs3857059和rs3822086位点多态性可增加MSA患病风险。
家族遗传的预防:家族中如果有多系统萎缩的亲人的人群要特别注意协调障碍和语言异常的表现。
环境因素:有研究提示从事有机溶剂、塑料单体和添加剂暴露、重金属接触、从事农业等工作可能增加多系统萎缩发病风险。
环境因素的预防:做好职业防护,佩戴口罩,手套,防护衣等。不要长时间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每年做好体检。
多系统萎缩(MSA)在高加索人、亚洲人和非洲人中均有发病,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MSA的患病率为1.9-4.9/10万,年发病率为0.6/10万。
多系统萎缩(MSA)在50岁以上人群的年发病率为(3~5)/10万人,MSA发病年龄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32-74岁),其中90%在40—64岁,平均发病年龄 52.5-55岁。
由于MSA与帕金森病,散发晚发性共济失调,以及单纯自主神经障碍等运动障碍疾病鉴别困难,大多数MSA患者在生前没有获得正确的诊断,因此推测它可能具有更高的患病率。
所以,高加索、亚洲和非洲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人要特别注意做好身体检查,一旦有如果有出现动作减慢、强直和震颤的表现,要及时就诊。
温馨提示:多系统萎缩患者可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