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三种情况老人要拄拐

三种情况老人要拄拐

我们都知道老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群,身体素质和身体抵抗力都变得低下,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受到一些疾病的困扰。所以老人在平时生活里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有合理的作息时间,一定要有科学正确的饮食方式,千万不要吸烟喝酒,只有做到了生活里小细节的处理,才能避免各种疾病发生。同时还要多了解一些关于老人保健养生的知识。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哪三种情况老人要拄拐呢?

1老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就会出现腿脚不便,这时候就应该进行拄拐。老人在行动感觉自己的身体平衡不是很好的时候,一定要需要借助支撑物才能保持身体平衡,这时候就应该使用拐杖来维持生活行动。

2当老人的视力不是很好的时候也需要拄拐。老人的视力出现了严重的下降,甚至会影响到生活的时候,一定要拄拐,这样才能保障到行动的安全,才能帮助避免行动途中出现的障碍和危险,对行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如果老年人患有严重的身体疾病的时候,就可以拄拐。老人很容易患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所以很容易摔跤,就很容易造成一些身体上的危害。就需要使用拄拐,这样才能缓解生活困难的症状,就能避免意外发生。

髌骨骨折术多久下地走路

髌骨骨折术后三天之后就可以试着下地,开始的时候是拄双拐,可以佩戴下肢支具,也可以不带,刚开始用脚尖触地,术后三天到术后七天逐渐练习全脚掌负重,一般术后七天就可以借助双拐练习行走了。 所以髌骨骨折术后只要手术做的没有问题,恢复良好,疼痛减轻,三天就可以下地。

股骨头坏死了不拄拐杖会加重吗

坏死的股骨头已经塌陷,如果不拄拐,会增加股骨头承受的重量,坏死和塌陷的机会会加重.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到底需不需要拄拐呢?

讨论股骨头坏死是否需要拄拐之前,我们先需要讨论一下股骨头坏死的形成原因,目前,在国内外大家都认可股骨头坏死是血液供应出了故障,导致骨关节面破坏,而且,主要涉及的血管只是动脉,由此可知,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是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并非重力压迫造成.

动脉出现的问题并非动脉本身的问题,而是动脉穿行其中的肌筋膜发生了挛缩.这些挛缩挤压动脉,使得动脉缩窄,从而影响血液供应.表面上看,是股骨头出现了问题,实际上,是附近的肌肉出现了问题.这是为什么股骨头坏死的疼痛常常在臀部、腹股沟部、股四头肌等处,而很少出现在股骨头处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股骨头坏死症状常在阴雨天加重天气好转即减轻的原因.这也是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的原因.

长期挛缩、动脉血供差,使得股骨头坏死塌陷,如果这时迅速祛除肌筋膜挛缩,疼痛消失,动脉血恢复供应,就可以了.但骨骼的修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不可能血液一旦供应就立马长好.

有些医生不从根本上治疗这病的原因,而是一味地让病人减轻负重,让病人拄拐而行,实际上是没有用场的.因为:1 拄拐后髋关节不再受力减少活动,使得该处的血液需求量减少,容易导致局部萎缩;2 行走时体重一压一放,对血循环再好不过,正如,我们握拳放拳能够使得手上的血液供应更充分一样.

患者及时祛除肌筋膜的挛缩,适当锻炼,量力而行;当然,如果这个病例在行走时疼痛严重,即使你治疗后依旧这样,这的确需要拄拐.

关节炎患者切不可拒绝使用拐杖

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老年性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其次还有结核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松毛虫性骨关节炎及化脓性关节炎等等。对于关节炎患者而言,除了积极地接受正规医院的对症治疗外,还应该从生活细节中注意保护已经“受伤”的关节,避免关节损伤的进一步加重。

研究发现,使用拐杖时人体的支撑由两点变为三点,拐杖可以帮助双腿膝盖分担25%的身体重量,从而延缓关节退化的速度,因此,关节炎患者切不可拒绝使用拐杖,还应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站起时一只手抓住拐杖把手,另一只手按住沙发扶手或床面,双手用力将身体撑起;行走时将拐杖放在身体前方,手握紧拐杖把手,身体重心前移,移动拐杖同时迈出拄拐杖的相反一边;坐下时拐杖立在腿旁,一只手抓住拐杖把手,另一只手按住沙发扶手或床沿,重心下移。注意拄拐杖行走时,步幅要较正常人小一些,因人而异以舒适为度。

髌骨骨折怎么治疗最好 髌骨骨折多久可以下地

如果髌骨骨折手术做的没有问题,术后三天就可以下地,然后术后七天就可以拄双拐练习负重行走,一般术后六周就可以逐渐地弃拐练习正常行走,术后三个月基本上骨折就会愈合,然后这时就可以脱拐正常行走。

股骨头坏死三个注意事项

1、减少股骨头压力

股骨头是我们重要的大关节,那在病变之后当然对正常的生活会带来影响,那在对治疗股骨头坏死过程中,就要注意减少股骨头的压力。为了你永久的健康,听从医生的嘱咐,尽量拄双拐,以减轻上半身体重对股骨头造成的压力,防止塌陷。只有当股骨头恢复到死骨吸收,新骨生长后,能够承受足够的压力时,才能逐步弃拐。

2、注意后遗症

股骨头坏死患者应注意什么?患者在经过了相关的治疗后,那身体基本上逐渐康复,但是在还没有完全治愈之前,患者还须注意不可负重等问题,以免引发后遗症。因此,患者在康复之后还得对股骨头坏死可能产生的后遗症提高警惕。

3、及时用药,及时拄拐

另外在患者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及时用药,及时拄拐,日常的生活要有保护股骨头这个意识。治愈后股骨头仍是圆的,这样也方便日后取得最满意的效果。而股骨头塌陷是股骨头坏死病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造成人体危害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患者应该尽力早采取措施。

老年人拄拐杖讲究多

拐杖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是老年人常备的辅助用品。不过有的老年人认为拄拐杖是服老的表现,而且不利干下肢的锻炼,因此拒绝拄拐杖。这种做法其实不利于健康。

老年人上了年纪,腿脚会不太灵便,经常容易摔倒,从而造成骨折,不但会导致生活上的不便,而且对整个体质都会有很大的损害,因此老年人防摔防骨折是很重要的。而平常行走的时候拄拐杖的话,三点着地,能够很好地增强稳定性,从而有利于防止摔倒。

另外,拄拐杖并不会有碍锻炼。因为手拄拐杖,只是增加了一个辅助行走工具,并不影响双腿的正常行走和全身的运动,而且,在过一些崎岖不平的地方的时候,依靠拐杖支撑,还能够锻炼臂力。因此,拄拐杖和锻炼身体并不矛盾。

三类老人散步有讲究

散步几乎是适合每个人的锻炼方法,特别是对不能从事大运动量锻炼的老年人来说,散步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但对于身有疾患的老人,散步却也不是迈开步子就走那么简单,应因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疾患情况,在散步时间、强度和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

○体弱老人拄根拐杖

心脑血管功能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在散步时,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在一天当中,早晨是老人的血压普遍最高的时间段,为防止心脑血管意外,不宜在此时外出散步。而傍晚时分血压相对稳定,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散步比较适合。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另一只手臂甩开的幅度大些,步伐迈得稍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的老人身体支撑力较弱,容易摔跤等,最好也拄拐杖散步。

○体胖老人延长距离

体胖的老人散步时节奏不宜太快,频率和速度要放慢一些,延长散步时间至1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2次散步,通过延长距离来达到散步的总消耗量。还可以根据身体能力,快慢结合地走,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2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分钟,如此反复交替。

○高血压老人别选早晨

心脑血管功能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在散步时,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在一天当中,早晨是老人的血压普遍最高的时间段,为防止心脑血管意外,不宜在此时外出散步。而傍晚时分血压相对稳定,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散步比较适合。为何要如此推荐散步?首先,散步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收到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用散步来调节精神。其次,散步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会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提高。第三,散步时肺的通气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从而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

​护理骨折后的老人需要注意的问题

牵引后要让伤肢外展30—40度

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人和高龄老人,如果无移位骨折,可以不做手术而做皮牵引,牵引4周后就能尝试拄双拐下地。对于这类老人,家属最好让他们睡硬板床,牵引时帮老人保持伤肢外展30—40度,足部保持中立位。同时,家属要时常查看牵引胶布及绷带是否脱落,老人皮肤有无破溃,伤肢供血是否良好。

此外,家属可以协助老人进行恢复锻炼。例如,牵引早期协助老人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足趾、踝、膝关节伸屈,“秋千”拉手锻炼等;中期指导老人做引体向上,髋、膝、踝关节间协同运动;4—6周牵引拆除后,让老人拄双拐做患肢行走训练,以后逐渐换单拐行走。

做人工假体置换术的老人少翘“二郎腿”

对于移位性骨折的老人来说,如果身体状况较好,可以做人工假体置换术,骨折不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高龄患者可做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这类老人来说,家属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体位摆放。例如,术后患髋要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髋关节在坐位中最易脱位,坐位时髋关节曲屈别超过80度等。

术后7天家属可让老人开始尝试由卧到坐,坐到站,站到行走的练习;10天可让老人借双拐扶助上下楼梯。家属要叮嘱老人经常做股四头肌舒缩,足踝背伸展运动,“秋千”拉手锻炼,患髋关节伸展、外展,直腿抬高,单腿平衡训练等,以提高抗阻强度和肌肉耐力。穿软胶底的鞋,不坐矮椅,少翘“二郎腿”,避免双膝并拢、双足分开、身体前倾取物等。

给老人多吃高钙的食物

骨折后,老人需要补充钙质,家属可以给老人添加牛奶、虾米、鱼、骨头汤、芝麻等含钙较多的食物,让他们多晒太阳,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协助钙质吸收。还要让老人多吃新鲜果蔬,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

老人有可能长期卧床,家属还得帮助老人预防并发症。每天给老人轻拍背部,自下而上,让他们深呼吸并咳出痰液,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以减少肺炎的发病率。每两小时帮助老人更换体位一次,夜间3—4小时一次,用50%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循环,可以预防褥疮。

髌骨骨折多长时间能下地

如果髌骨骨折手术做的没有问题,术后三天就可以下地,然后术后七天就可以拄双拐练习负重行走,一般术后六周就可以逐渐地弃拐练习正常行走,术后三个月基本上骨折就会愈合,然后这时就可以脱拐正常行走。所以说髌骨骨折下地的时间是术后三天。

老人散步有什么讲究

一、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有手电筒照明,防滑等物体辅助散步。比如拄根智能拐杖。这样,散步时智能拐杖的防滑,手电筒照明等功能可以帮助老人在散步的时候能妥妥的把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二、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如若散步觉得无聊的话,可以随身携带MP3或者收音机等娱乐用品。

三、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四、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五、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老年人散步有讲究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在茶余饭后散步,但对体质虚弱和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散步就有讲究了。

体质虚弱者在散步时,最好拄拐杖,以保持身体平衡。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体型较胖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最好每天坚持散步2次,每次1个半小时,以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冠心病患者散步时,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餐后半小时后散步为宜,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

糖尿病患者散步时,要先吃点东西,不能空腹。因为空腹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可能摔倒。散步时,步幅可以适当加大,挺起胸脯,甩开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老年人在散步时要量力而行,根据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快或减慢行走速度。如果在散步时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下来休息。

相关推荐

老人骨折后能活多久

1老年人在生活当中出现了骨折,一定看骨折的部位在哪里,固执的,如果没有伤及患者的内脏的话,骨骼是不会造成生命危险的是可以得到治疗的,生活当中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恢复。 2老年人骨折以后平时生活当中一定避免经常的做一些运动,这一段期间一定卧床休息,平时生活当中患者一定注意这一段期间里面不能够经常地下床,下床的时候着。 3老年人骨折以后,平时生活当中注意不能够吃那些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生活当中很容易引起便秘而且平时生活当中,也可能会引起胀气,生活当中多吃一些,容易吸收的水果和蔬菜多吃

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

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手脚麻木。只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及时检查血糖,老年人尤其注意。 二是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脚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手脚麻木。 三是神经炎引起的麻木。神经炎最常见的病症即手脚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达半个月之久,就会引起神经炎。 四是四肢分散性地出现麻木。四肢不是同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后的中风、昏迷引起对头部神

老人散步有讲究

1、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2、体弱的老人柱根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

老人骨折后的护理

老人骨折后的护理注意些什么呢?小编带你去看看。 1、让老人保持乐观的态度 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让身体慢慢恢复抵抗力。高龄老人骨折虽然情况严重,但是只自己配合,护理得当,4周左右是可以明显好转。 2、保持牵引 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人和高龄老人,如果无移位骨折,可以不做手术而做皮牵引,牵引4周后就能尝试下地。对于这类老人,家属最好让他们睡硬板床,牵引时帮老人保持伤肢外展30—40度,足部保持中立位。同时,家属时常查看牵引胶布及绷带是否脱落,老人皮肤有无破溃,伤肢供血是否良好。 此外,家属可

老人出门10样东西不能少

老人出门格外注意安全,最好备齐以下10种物品。 运动鞋。“外出鞋宜紧,居家鞋宜宽。”外出时鞋轻便、防滑。最好穿透气性好的运动鞋或平底布鞋,鞋底厚度在1.5~2厘米为宜。 联系卡。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人,自制一张“联系卡”随身携带。“联系卡”上面写清老人的姓名、住址、联系人电话及疾病史、服药史,一旦迷路或发生意外,别人可以及时施救并联系家属。 方便药盒。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为防晕倒、心梗等突发情况,应随身携带一个小药盒,里面装上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降压药等急救药品,并附上小标签

老人散步时需注意什么

体弱的老人柱根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杖。 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 患冠心病步速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

股骨头坏死运动锻炼方法有哪些

股骨头坏死病踏空锻炼法 【动作领】患者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髋关节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小腿悬于空中,做髋关节交替屈伸运动。每次运动3-5分钟,每日锻炼3-5次。 【适应症】股骨头在塌陷期,患者卧床休息,患肢肌肉萎缩,髋关节软组织粘连,髋关节屈伸功能受限,或者不能负重行走的患者。 股骨头坏死病直腿抬高锻炼法 【动作领】患者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膝关节伸直缓慢向上抬起下肢,下肢悬于空中停留一分钟左右,缓慢放下,双腿交替进行。每次锻炼3-5次,次数逐渐增加。 【适应症】下肢肌肉无力,或者下肢肌肉萎缩,髋

找出这些手麻根源治疗

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手脚麻木 只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及时检查血糖。 二、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 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脚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手脚麻木。 三、神经炎引起的麻木 神经炎最常见的病症即手脚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达半个月之久,就会引起神经炎。 四、四肢分散性地出现麻木 四肢不是同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后的

髋关节锻炼方法有哪些

一、髋关节的锻炼有踏空锻炼 【动作领】 患者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髋关节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小腿悬于空中,做髋关节交替屈伸运动。每次运动3-5分钟,每日锻炼3-5次。 【适应症】 股骨头塌陷期,患者卧床休息肌肉萎缩,髋关节软组织粘连,髋关节屈曲功能受限,或者不能负重行走的患者。 二、髋关节的直腿抬高锻炼 【动作领】 患者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膝关节伸直缓慢向上抬起下肢,下肢悬于空中停留1分钟左右,缓慢放下,双腿交替进行。每次锻炼3-5下,每天锻炼3-5次,次数逐渐增加。 【适应症】 下肢肌肉无力,

胫骨平台骨折休息多长时间

胫骨平台产生了骨折,累及了关节面,看有无手术指征,手术那就需在关节镜下辅助以及进行内固定,如果没有手术指征,一般是打石膏。按照我们正常的骨折的愈合时间,有骨痂形成期、后期的骨架塑形期,一般石膏外固定需四到六周左右的时间,根据复查X线的情况,来决定下肢负重的时间,一般来讲大概是三个月左右,才能够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