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症状有哪些 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的症状有哪些 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秋冬季本身就很干燥,晚饭到早饭之间十几个小时,加上排泄、皮肤蒸发,人体很容易缺水,再加上熟睡时出汗,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血液的黏稠度变高!
如果不注意补充水分,同时又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这些基础病就很容易发生脑梗塞、心梗等血栓性疾病。
睡前喝一杯水,可以稀释血液黏稠度,减少心绞痛、脑血栓等突发危险。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保持一定的水分还有利于控制血糖。
准备一个能装500 ~1000毫升水的保温杯放在床头!
临睡前喝200~300毫升水。
夜间小便后喝两三口水,大约100毫升左右。
晨起再喝300~500毫升。
如果担心起夜影响睡眠,白天就少量多次喝水,每次100毫升,以保持体内水分,晚上喝水节制。
大家千万别小看了晚上这三口水,中老年人喝对了等于给自己的脑血管上了保险,特别是本身就有三高等问题的朋友,这是最廉价也最简单的预防疾病恶化方法。
脑血管病也会遗传
为在同样的不利环境因素下,有的人容易发生脑血管病,有的人则不发生。这就涉及到人们的不同“遗传易感性”,在遗传性高血压大鼠中已发现有某些遗传性生化缺陷。
已知3000多种具有遗传因素的疾病中,包括了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研究表明,这类病人的父母死于脑血管疾病者比一般人高4倍。单卵双胞胎者的父母如有此类疾病,则他们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机会要比一般人高6倍。曾发现一对单卵双生子成年后在同一年龄死于脑血管疾病。
在对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病因的研究中,环境因素作为外因,而遗传因素常作为内因之一已引起重视,因为在同样的不利环境因素下,有的人容易发生脑血管病,有的人则不发生。这就涉及到人们的不同“遗传易感性”,在遗传性高血压大鼠中已发现有某些遗传性生化缺陷。
近年来,我国对有高血压脑血管病家族史的血压正常者中,也发现若干遗传性标记的存在,如葡萄糖耐量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有升压和血管收缩作用)等都明显增高,血细胞膜离子转运亦表现异常等。这些在生化和病理上的遗传性缺陷有可能成为中风预报的指标。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因素,表现为具有先天遗传素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就容易发生高血压。
据国外调查结果,父母血压均正常,则其子女高血压发病率仅为3.1%;如父母亲中有一人患高血压病,则其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28.3%;如父母皆有高血压,则其子女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45.5%。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调查了63名高血压病人的三代人,其中只有一人的三代人中没有高血压病。可见高血压病的遗传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在脑血管病的病人中,遗传因素也较明显。一些具有中风遗传素质的人常成为脑血管病的易患者,虽然高血压属于发生脑血管病最重要和最危险的因素,但脑血管病的发生并非完全依赖于血压的高度。控制高血压对预防脑血管病固然重要,但探索和改善可能导致脑血管病的遗传缺陷,也是今后预防脑血管病的途径之一。
脑血管病的症状有哪些
这种严重的头晕往往突然发生,看外界的事物有转动感、晃动感。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症状持续的时间可能不一。有些人伴发恶心或者耳鸣。
这种现象往往突然发生,短的时候,一二十秒就可以过去,长的时候,十几分钟乃至数小时才能恢复正常。恢复之后,患者不留任何后遗症。切记,这是脑缺血发生的前兆。
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头痛、头晕,伴有呕吐,要高度怀疑脑血管疾病。这个时候应该立即测量一下血压。即便这种现象短时间内自动消失,也要提高警惕。此现象反复发生多次,患者就可能出现难以挽回和逆转的脑出血。
如果常常感觉左右半身麻木,应该考虑脑内小血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麻木的同时,出现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况就更加危急了。
如果对从前的事情完全忘记,但是在数小时之后又有所好转,在遗忘的时候内心恐局促不安,要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前兆。
得了脑血栓会死吗
得了脑血栓会死吗?得了脑血栓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是会威胁到生命的,脑血栓的死亡率高发于很多种疾病的,所以,脑血栓患者要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疾病发生的次数,减少疾病带给我们的伤害,并且早日能够恢复健康。
为什么脑血管病发生后仅五分之一的病人可以活10年以上呢?这就要看该病人脑血管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何了。譬如出血量大,脑血管梗塞的范围大,神经系统的损害和偏瘫的程度严重,则病人存活的时间短,如在脑血管病发生后的三个月到半年内治疗效果好,恢复程度佳,则后遗症明显减少。病人的寿命就可延长;长期卧床严重偏瘫病人多因合并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容易早亡,而轻度偏瘫者,若能积极治疗,注意功能锻炼,多数病人可再活10年甚至20年以上。
为了延长脑血管病患者的寿命,其具体措施为:①加强护理和功能锻炼,合并症愈少,功能恢复也愈好。②脑血管病急性期过后是治疗和功能恢复最重要的时期,因为脑血管和脑组织的修复在早期最有利。③预防脑血管病再发或复发。
脑血管病可以复发,而且在—年内的机会最大,所以不要认为只要功能恢复就可以了,如果忽视了高血压的控制、心脏病的治疗、动脉硬化的预防以及防止其他诱发因素等,则脑血管痫复发的可能性就很大,第二次发病的死亡率要比第一次更高,这是值得警惕的。如能做到以上几点,脑血管病人仍然可以多活几年,甚至更长。
那么针对脑血栓疾病,我们更是要等懂得如何去避免去预防,因为疾病罹患可能很容易,想要彻底治愈或摆脱脑血栓疾病就不会很容易,所以珍爱健康从防范脑血栓疾病开始。
脑血管病如何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
1.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抗栓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
2.患者晨练应注意的问题
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与预后。控制饮食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戒烟少酒,劳逸结合;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g。
4.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5.控制血压和血脂是关键
(1)血压控制 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制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可下降90%。
(2)血脂控制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6.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预防血管瘤破裂的方法
脑血管瘤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免脑血管瘤破裂,患者应作好预防,尽量的避免脑血管瘤破裂危害患者的生命,一般患者早期脑血管瘤的症状不明显,因此预防脑血管瘤一定要注意日常的饮食。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分慢性和急性两种。无论是哪种都应避免脑血管瘤破裂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通常我们所说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由于脑血管瘤破裂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又有“脑血管意外”、“中风”之称。
脑血管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脑动脉本身的病变如脑动脉硬化,导致局部脑动脉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或形成血栓,造成该部脑血流供应中断,病理上出现脑组织的软化坏死。平时所说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都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这类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总数的60%左右。为了避免脑血管瘤破裂患者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护理。
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脑部硬化的小动脉形成了米粒大小的瘤样扩张(称为微动脉瘤),当血压因某种原因突然升高时,可以引起微动脉脑血管瘤破裂,于是发生脑出血。脑出血又称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都属于这一类。近年来,由于对高血压的有效防治,出血性脑血管病已有减少,约占脑血管病总数的35%左右,不过一旦发生脑出血,往往病情比较严重,死亡率也是相当高的。
由于脑血管疾病相对来说比较严重,脑血管瘤破裂对人的伤害是比较大的所以生活中应做到及时的进行检查,以便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血管瘤,给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
脑血管病吃什么
含精氨酸的食物
海参、泥鳅、鳝鱼、芝麻、山药、银杏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精氨酸,可以有效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管舒张因子的氧化合成,以保护血管不受损伤。海参中除含有精氨酸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黏多糖、脂质等营养物质,可促进脑血管的保健。
天然的抗凝食物
洋葱、青葱、黑木耳、大蒜、香菇、草莓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与脑中风的几率。
吃鱼
由于鱼肉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黄氨酸等营养物质可保护血管的健康,增强血管的韧性;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可以改善血管弹性、顺应性及促进钠盐排泄,可很好的防止脑出血和脑中风,还可以预防其他一些慢性疾病。
脑血管病的疑问
年龄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脑血管病的年龄特征很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增加。据我国的资料表明:7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率,为65~74岁组的1.4~1.6倍,为55~64岁组的3~4倍,为45~54岁组的5~8倍,为35~44岁组的30倍,死亡率50岁以上占脑血管病死亡总数的93.64%,而年龄每增加5岁,死亡率增加1倍。由此可以看出,年龄与脑血管病关系十分密切。
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脑出血多见于60岁左右的人,脑梗塞的发病年龄较脑出血晚一些,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多见于青壮年,这是因为此类病人与先天性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有关。
年龄的增长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高,主要与人的逐渐衰老有关。众所周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的衰老,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退。而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生,起重要影响的是血管的衰老。其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弹性蛋白断裂,钙化和胶原增加等。同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性改变,包括平均寿命期缩短,细胞数量成倍减少,使动脉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也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适当调整饮食,合理使用大脑,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防止或减慢衰老,就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可累及各种年龄,但以50~79岁的人中最常见。据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增高。65~74岁组比35~44岁组患者高26.6倍,脑出血患者中50~59岁发病率最高。脑血栓形成患者中以60~7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性别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脑血管病的发病性别略有差异,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从我国几个城市调查情况看,上海报告男∶女=1.3∶1;青岛报告男∶女=1.5∶1,可见性别与脑血管病有一定关系。
美国对45~54岁,55~64岁,65~74岁三个年龄组病人进行18年的随访观察,发现男女之间脑梗塞的发病率无差异,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而我国有关资料表明,脑出血的发病率男性为57%,女性为43%,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男性为55.21%,女性为44.79%,这些数据显示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男性比女性好发。
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
⑴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⑵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中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70年代以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脑血管病,即混合性脑卒中,这种病,有人报道占同期各种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2.67%。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心脑血管病的症状有哪些
1、肺气虚:我们都知道心脏的跳动依赖肺气的推动。肺气虚,心脏跳动就弱,心脏泵血的力度不够,对血管壁的压力就小,低血压就形成了。心脏泵血的力度不够,就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心脏泵出血量就不够,回到心脏的血量同样不够,就会形成心肌供血不足,长期心肌供血不足就会导致心肌缺血,长期心肌缺血,就会导致心肌梗塞。长期脑供血不足,脑血管末梢会硬化萎缩,会导致多发性脑梗,形成脑梗和心肌梗大约需要30到40年的时间。只要扶正肺脏,就可以远离以上的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
2、肾脏虚:肾虚导致肝脏分解脂肪功能下降。当肝脏分解脂肪的功能下降,导致的第一个后果,就是肥胖,时间长了,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就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就是大油,这种人爱吃荤的。这些垃圾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管腔狭小,心脏泵血的力度就大,对血管壁的压力就大,高血压就形成了;管腔狭小,心脏泵血就要加强收缩力,时间长了,心肌肥大就形成了,所以心肌肥大跟肝脏有关系;管腔狭小,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心脏泵出血量不够,回到心脏的血量同样不够,就会出现心肌供血不足,长期心肌供血不足,心肌就会缺血,长期心肌缺血,就会导致心肌梗塞。
肝脏功能下降后,还会导致一系列脑血管疾病。大血管覆盖着厚厚的垃圾,同样脑血管也会覆盖着厚厚的垃圾,脑血管就会越来越细,如果垃圾越来越多,就容易形成脑血栓;脑血管覆盖着厚厚的垃圾,血液通过时,就会影响到对血管壁的渗透,导致血管脆化,这时血压非常高,剧烈运动会导致脑血管破裂,脑溢血就形成了,脑血管覆盖着厚厚的大油,如果遇到炎症,烧退不下来,用冰袋冰退烧,大面积脑梗容易形成,这种病人不能急,最怕生气,一生气,一着急,就容易犯癫痫。以上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只要扶正肝脏,就可以了。
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脑卒中(stroke)则是指畸形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
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日本是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脑血管病死亡率一直居死因之首。我国也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如何按摩头部预防脑血管病
按摩方法起两个作用:一是预防脑部疾病;二是让硬化的血管慢慢软化。
具体方法:被按摩者仰躺在床上,按摩者坐在他(她)的头前椅子上。指甲必须剪短。
1、用两拇指并排放在印堂穴上,向头顶方向按摩,经过百会穴至脑户穴即可。
2、用食指或中指肚分别按压两个睛明穴。
3、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从里向外按摩全眉骨。
4、两只手心分别按在太阳穴上,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悬颅穴。
5、用食指或中指肚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听宫穴。
6、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来回捻搓两耳的轮廓。越全面越好,直至发热。
7、用双手十指指肚,随意按压整个头部。
小心脑血管病
老年人大多有脑动脉硬化。由于脂质代谢障碍、脂肪堆积在血管壁,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形成脑梗塞,以致局部脑供血不足,造成血管周围的脑细胞变性坏死,脑组织软化、萎缩,脑功能衰退。久而久之,出现老年性痴呆。
发病前,大多数病人有“小中风”史。本病起病缓慢,在病的早期有情绪易波动、好发怒、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以后出现记忆减退。这种记忆减退的特点是近时记忆减退,远时记忆保存。
血管性痴呆的记忆减退,在病的初期阶段有明显的波动性,可出人意外地记忆“恢复”,但好景不长,没多久,记忆又减退,而且减退程度较前更严重。几次波动后,终成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一旦得了血管性痴呆后,要想恢复到病前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发觉家人朋友有性格反常或记忆异常减退的现象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吸烟为什么易发生脑血管病
吸烟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确认。国内有资料表明,烟瘾大,吸烟量大,吸烟时间长,其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的2.5倍。
美国报道,吸烟与不吸烟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对系数为2.5倍,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对系数为2.8倍,并指出每日吸烟量和持续时间长短,与脑血管病成正比,男和女均是如此。
为什么吸烟容易患脑血管病呢?烟草中含有一种叫做尼古丁的物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吸烟将尼古丁吸入体内后,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血压食品)升高而诱发脑出血。另一方面,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使血中胆固醇增高,细胞间隙增大,脂肪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吸烟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其浓度可达3%~5%,经肺吸收到血液里,可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失去了携带氧的能力,这样会使血中的含氧量大大降低,因而会引起脑血管和脑组织缺氧。脑血管缺氧可使血管弹性降低;脑细胞缺氧,可使脑细胞坏死。还有,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促进红细胞聚集,白细胞沉积,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变慢,这样就容易引起脑血栓。
可见,戒烟也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健康(健康食品),为了预防脑血管病,要坚决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