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的感染途径
化脓性脑膜炎的感染途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有: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B型,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脑膜炎双球菌最常侵犯儿童,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其次,化脓性脑膜炎的感染途径有三个方面,包括有: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容易患上羊水感染;又或是一些病原菌很容易随着呼吸道、脐部等侵入血循环;甚至细菌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这个通道,最后产生颅内感染,演变成化脓性脑膜炎。
最后,此病容易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造成混淆,流脑和乙脑可以通过注射药物来预防发病,但是对于化脓性脑膜炎一旦发现症状,比如:发热、头痛等等,就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治疗。
注意事项:
小孩要注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抵抗能力,多到户外进行活动,少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均衡饮食等等。
化脓性脑膜炎能治好吗
一、什么是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的确是比较重的病,就是大脑里面出现化脓性感染,宝宝会高热、精神差、甚至抽搐 。这和宝宝免疫力差、感染细菌有关,疗程需要2~3周。
二、化脓性脑膜炎能治好吗
化脓性脑膜炎能治好,小儿化脑只要治疗及时,留后遗症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
三、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
1、最重要的是抗菌治疗(如果选择抗生素不合适或剂量不足均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
原则是及早、足量使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必要时联合治疗,通常在确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若明确病原菌则应选择相应的敏感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中首选三代头孢中的头孢曲松,此外,对于耐药菌可能用到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氯霉素等,尤其是用氯霉素时一定注意骨髓抑制的发生。
2、激素治疗
激素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并减少脑积水的发生。对病情较重且没有明显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应用。通常给予地塞米松0.6mg/kd.d,分4次用,连用3天左右,不宜时间过长。
3、对症支持治疗
颅压高者可脱水降颅压,高热者使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剂,惊厥者给于止惊治疗。
白领经常熬夜过度疲劳易患急性脑膜炎
脑膜炎是人体的脑脊膜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发生炎症的疾病,是一种流行性疾病。潘速跃介绍,脑膜炎分化脓性、结核性和病毒性等几种,病毒性脑膜炎不太容易出现死亡,患者如果治疗多数能在几周内康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像潘洁那样一直拖着不去管,加上个人体质有差异,后果就很难说了。
“反而是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急,比较容易出现死亡”,潘速跃说。化脓性脑膜炎是由不同的化脓菌侵袭脑脊髓膜,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为常见病,儿童患者尤多。临床上具有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症等特点。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因休克危及生命。各种生物性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螺旋体、立克次体等均可侵犯脑或脊髓实质、脑膜和血管,引起急、慢性炎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应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如肺炎球菌脑膜炎、流感杆菌脑 膜炎、葡萄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鉴 别。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感染、败血症期播散至其他脏器 而造成的化脓性病变以及脑膜炎本身对脑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损 害。继发感染以肺炎多见。化脓性迁徙性病变有中耳炎、化脓性 关节炎、脓胸、心内膜炎、心肌炎、全眼炎、睾丸炎及附件炎 等。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而引起的损害有动眼神经麻 痹、视神经炎、听神经及面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 脑功能不全、癫痫、脑脓肿等。慢性病人,尤其是婴幼儿,因脑 室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以及间脑膜间的桥梁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 炎,可分别发生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3),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菌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推荐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是有很多,因为化脓性脑膜炎也分为爆发性和急性的,而且这两种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并不一样,所以护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一、对暴发性化脓性脑膜炎来说,最好的护理方式就是能请到一个专人护理,而且要更专业。要做到24小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同时要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二、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免引起呼吸衰竭。化脓性脑膜炎患都易出现皮肤广泛出血,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一定要按休克处理,最重要的是要时刻观察呼吸问题,避免肺水肿及左心衰竭。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精神状态,如嗜睡、抽搐等,一旦发现不好的地方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脑脓肿的分类
根据细菌来源可将脑脓肿分为五大类:
耳源性脑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最多见,约占脑脓肿的2/3。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感染系经过两种途径:①炎症侵蚀鼓室盖、鼓室壁,通过硬脑膜血管、导血管扩延至脑内,常发生在颞叶,少数发生在顶叶或枕叶;②炎症经乳突小房顶部,岩骨后侧壁,穿过硬脑膜或侧窦血管侵入小脑。
鼻源性脑脓肿
鼻源性脑脓肿由邻近副鼻窦化脓性感染侵入颅内所致。如额窦炎、筛窦炎、上颌窦炎或蝶窦炎,感染经颅底导血管蔓延颅内,脓肿多发生于额叶前部或底部。
隐源性脑脓肿
原发感染灶不明显或隐蔽,机体抵抗力弱时,脑实质内隐伏的细菌逐渐发展为脑脓肿。隐源性脑脓肿实质上是血源性脑脓肿的隐蔽型。
损伤性脑脓肿
多继发于开放性脑损伤,尤其战时的脑穿透性伤或清创手术不彻底者。致病菌经创口直接侵入或异物、碎骨片进入颅内而形成脑脓肿。可伤后早期发病,也可因致病菌毒力低,伤后数月、数年才出现脑脓肿的症状。
血源性脑脓肿
约占脑脓肿的1/4。多由于身体其它部位感染,细菌栓子经动脉血行播散到脑内而形成脑脓肿。原发感染灶常见于肺、胸膜、支气管化脓性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皮肤疖痈、骨髓炎、腹腔及盆腔脏器感染等。脑脓肿多分布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额叶、顶叶,有的为多发性小脓肿。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头痛的发病机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引起头痛,但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其颅内并发症。根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理改变,可以分成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三型,而能引起颅内并发症的主要是胆脂瘤型中耳炎。在这些合并症中可产生头痛的有耳源性硬膜外脓肿、耳源性脑膜炎和耳源性脑脓肿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烦内并发症。常见的途径有:其一,胆脂瘤病变直接破坏中耳骨质,感染侵人颅内。其二,硬脑膜与颖骨间血管联系密切,特别是颅后窝乙状窦附近感染经血液循环侵入颅内。其三,中耳感染经缺损的迷路骨壁、圆窝和卯圆窝进入迷路后再侵人颅内。
感染人颅后,侵犯脑膜各层、硬脑膜窦、脑实质或脑脊液循环系统。感染过程中,由于脑膜受到炎症刺激和颅内压升高而出现高热、持续性头痛,头痛阵发性加重,并波及全头。根据引起并发症的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
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的危害
1、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引起急性乳窦炎。
2、引起颅外及颅内并发症
(1)颅外并发症:常见的有耳后骨膜下脓肿,颈深部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岩锥炎。
(2)颅内并发症:如硬脑膜外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硬脑膜下脓肿,耳源性脑积水,脑炎,脑室炎以及脑疝等。
3、可引起传音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