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退蒸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退蒸
青蒿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用于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症,常与鳖甲、生地、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常与鳖甲、地骨皮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
青蒿散的功效与作用
青蒿散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对青蒿散的功效与作用都有所耳闻,但是如何用青蒿散来治愈疾病却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带着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结合养生。
【处方】青蒿60克 龙胆27克(去芦头)栀子仁23克 知母23克 黄连30克(去须)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黄耆30克(锉)桑根白皮30克(锉)地骨皮15克 白术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柴胡45克(去苗)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骨蒸劳热,四肢烦疼,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处方】青蒿(春夏用叶,秋冬用子,童便浸)1握 大鳖甲(炙黄,醋淬五七次,去腥)白术(湿纸裹,煨熟)地骨皮 白茯苓 粉草(炙)拣参(去芦头)瓜蒌根 北柴胡(去芦)桑白皮(蜜炙)各19克
【制法】共研为散。
【功能主治】治骨蒸虚劳,憎寒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
【处方】青蒿(九月采)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药用童便浸三日,晒燥研末,乌梅汤为丸。
【功能主治】治肝虚劳热,体倦食减,或夜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6克,酒送下。
【备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青蒿丸"。
【摘录】《医级》卷九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青蒿散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青蒿散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认识一些疾病和药材,这样对自己是挺有帮助的。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解暑
青蒿用于暑湿外感,发热无汗,可与连翘、香薷、滑石、甘草等同用。若小儿夏季发热,也可与地骨皮、白薇、知母等同用。
月痨病可以治愈吗
妇女产后未满40天,元气大伤,同房性交时出现子宫收缩,瘀血与败精互结,加之创口感染,瘀热日结,正气渐衰,火邪内燔,津液日耗,而成为月家痨。
1.归丹银蒿汤
处方:当归12g 丹参15g 金银花15g 紫花地丁15g
败酱草15g 青蒿6g 白薇6g 香附4.5g 红花4.5g 谷芽12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月家痨初起,小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阴道有时流黯红浊液,带多黄稠,五心烦热,纳差,咽干口渴,舌红边略黯,苔黄,脉弦数.
方义:当归,丹参,红花活血祛瘀;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清热解毒;青蒿凉血,解骨蒸劳热;白薇退阴虚内热;少佐香附解郁结;谷芽健脾胃;甘草养胃气,调和诸药。
2):归丹地蒿汤
处方:当归12g 丹参15g 生地黄12g
地骨皮10g 青蒿6g 沙参12g
十大功劳叶6g 凌霄花6g 蒲公英15g
白花蛇舌草15g 麦芽12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活血祛瘀,养阴清热。月家痨中期,至午后发热,天明热退,心胸及手足心烦热,自觉骨中有火向外燔灼,小腹痛,按之硬,带多黄稠,心慌心悸,咽干口渴,纳少,舌红边黯,苔黄,脉小而数。
方义: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清火;地骨皮凉血退蒸;青蒿凉血,退虚热;沙参养阴益气;十大功劳叶清热养阴;凌霄花凉血祛瘀;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麦芽健脾和中;甘草清养胃气,调和诸药。
青蒿的鉴别与应用
青蒿有极小粉末状短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玟点;叶轴两侧具窄翅;茎上部的叶向下膛渐细小呈条形。质略硬,断面黄白色,中部有髓,白色,叶互生,暗绿色,卷缩,完整者展开后呈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香气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
临床常用于暑热外感、发热无汗或温热病发热恶寒等证,还可用于治疗疟疾。因青蒿能退虚热,故还可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临床常用的蒿芩清胆汤、青蒿鳖甲汤、清骨散都是以青蒿为主药而制成的。主治阴虚潮热骨蒸,外感温热暑湿,头目昏晕,疟疾,黄疸,泻痢,疥癣,皮肤瘙痒。
用于夏季感受暑热,常配银花、连翘同用;治疗多种虚热,如骨蒸劳热、盗汗、温病热入阴分,亦可治疗久热不退及小儿夏季热,本品治疗疟疾发热疗效颇佳,常配鲜荷叶、鲜竹叶、金银花、滑石甘草、西瓜翠衣等配伍;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疟之功,常与茵陈、栀子、黄连、黄柏、蛇床子、苦参等配伍。每次用青蒿12克,加适量水煎后服用,热饮或放凉饮用均可。若加入绿豆、菊花、冰糖,则更是香甜可口的防暑佳品。
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退蒸
①黄花蒿用于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症,常与鳖甲、生地、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②黄花蒿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常与鳖甲、地骨皮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
①黄花蒿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常与黄芩、栀子、半夏、大黄、赤芍等同用。
②黄花蒿用于湿热病,多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生冷而致湿热壅滞肠中,症见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常与葛根、黄芩、白扁豆等同用。
③黄花蒿用于风湿痹痛,可用本品配其他祛风湿药同用。
狭叶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退蒸
用于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症,常与鳖甲、生地、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常与鳖甲、地骨皮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
清热解暑
用于暑湿外感,发热无汗,可与连翘、香薷、滑石、甘草等同用。若小儿夏季发热,也可与地骨皮、白薇、知母等同用。
清热燥湿
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常与黄芩、栀子、半夏、大黄、赤芍等同用。、
用于湿热病,多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生冷而致湿热壅滞肠中,症见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常与葛根、黄芩、白扁豆等同用。
用于风湿痹痛,可用本品配其他祛风湿药同用。
凉血止血
用于鼻衄、紫斑,治鼻衄可用鲜品捣汁加开水冲服,治紫斑可与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当归等同用。
青蒿根的功效与作用
青蒿根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材,我们需要重视起来。青蒿根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药物,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的服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药青蒿根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来源】 为菊科植物 青蒿 或 黄花蒿 的 根 。
【功能主治】 治劳热骨蒸,关节酸疼,大便下血。
【附方】 ①治虚痨发热:青蒿根一钱,地骨皮一钱,柴胡根一钱(炒),鳖甲一钱(炙),石斛一钱。引用清明柳一钱,煨,点童便服。(《滇南本草》)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青蒿根在一些疾病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青蒿根的食用也要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决定,切记不要盲目用药。
银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
银柴胡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为退虚热除骨蒸之常用药。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多与地骨皮、青蒿、鳖甲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退热而不苦泄,为清虚热的要药,常与青蒿、地骨皮等药同用。《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凉血。洽肺结核潮热。
青蒿素的功效与作用 青蒿素抗疟的优点
青蒿素,吸收快,起效快,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其中,青蒿琥酯的抗疟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而少,耐药率很低,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孕妇和脑型疟疾患者。
青蒿琥酯、甲氟喹对治疗耐药疟原虫感染效果好,不良反应轻、价格便宜,在妊娠妇女及儿童中安全,是很多国家对付疟疾的首选用药。
月痨病怎么办
1.归丹银蒿汤
处方:当归12g 丹参15g 金银花15g 紫花地丁15g
败酱草15g 青蒿6g 白薇6g 香附4.5g 红花4.5g 谷芽12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月家痨初起,小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阴道有时流黯红浊液,带多黄稠,五心烦热,纳差,咽干口渴,舌红边略黯,苔黄,脉弦数.
方义:当归,丹参,红花活血祛瘀;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清热解毒;青蒿凉血,解骨蒸劳热;白薇退阴虚内热;少佐香附解郁结;谷芽健脾胃;甘草养胃气,调和诸药。
2):归丹地蒿汤
处方:当归12g 丹参15g 生地黄12g
地骨皮10g 青蒿6g 沙参12g
十大功劳叶6g 凌霄花6g 蒲公英15g
白花蛇舌草15g 麦芽12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活血祛瘀,养阴清热。月家痨中期,至午后发热,天明热退,心胸及手足心烦热,自觉骨中有火向外燔灼,小腹痛,按之硬,带多黄稠,心慌心悸,咽干口渴,纳少,舌红边黯,苔黄,脉小而数。
方义: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清火;地骨皮凉血退蒸;青蒿凉血,退虚热;沙参养阴益气;十大功劳叶清热养阴;凌霄花凉血祛瘀;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麦芽健脾和中;甘草清养胃气,调和诸药。
青蒿的形态特征
青蒿,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主根单一,垂直,侧根少。茎单生,高30-150厘米,上部多分枝,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叶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有长叶柄,花期叶凋谢;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第一回全裂,每侧有裂片4-6枚,裂片长圆形,基部楔形,每裂片具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或为细小、略呈线状披针形的小裂片,先端锐尖,两侧常有1-3枚小裂齿或无裂齿,中轴与裂片羽轴常有小锯齿,叶柄长0.5-1厘米,基部有小形半抱茎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无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3.5-4毫米,具短梗,下垂,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狭小,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绿色,无毛,有细小白点,边缘宽膜质,中层总苞片稍大,宽卵形或长卵形,边宽膜质,内层总苞片半膜质或膜质,顶端圆;花序托球形;花淡黄色;雌花10-2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伸出花冠管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30-40朵,孕育或中间若干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与花冠等长或略长于花冠,顶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花果期6-9月。[1]
含挥发油,也含艾蒿碱 (abrotanine, C21H22N2O)及苦味素等。入药,但非中药“青蒿”之正品。据报道,本种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等,但本种不含“青蒿素”,无抗疟作用。《本草纲目》等古本草书有记述的“青蒿花色淡青,淡黄色”者可能是本种;《救荒本草》与《野菜博录》所载“邪蒿”亦为本种。
青蒿素起什么作用 青蒿素的功效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有良好的抗疟疾作用,它作用于原虫膜系结构,损害核膜、线粒体外膜等结构从而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起到抗疟作用。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茵陈泡水喝有什么禁忌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茵陈对人体结核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对湿热黄疸、黄疸型肝炎、胸胁胀痛、胆囊炎、胆石症以及高血压、心烦失眠,头晕目眩的作用。众所周知,茵陈茶具有显著的保肝的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茵陈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及胆红素的排出,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阳黄”范畴。多因内外合邪,致使湿热蕴结于脾胃,阻滞于肝胆,导致湿热瘀阻,肝胆大于疏泄,湿热郁蒸,胆汁泛溢肌肤而成黄疸。治宜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茜草性味苦寒,是凉血活血,通经止血药,用以疏利肝经之瘀滞,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肝细胞的恢复,有加速退黄的作用。茵陈能清利湿热,为治黄之专药。
茵陈滋阴补肾,清热解,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等作用。茵陈泡水对肝病有一定的疗效。
茵陈泡水喝的禁忌:茵陈是一种清热利湿退黄的药物。如果身体没什么异常,长期炮水喝的话肯定会对体质有所影响,毕竟是药三分毒。建议:可以适当饮用,最好不要长期泡水喝。
白蒿的功效与作用 利胆退黄
白蒿含有茵陈色原酮、茵陈黄酮等利胆成分,它们可以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强,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可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