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上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脘的作用机制

上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脘的作用机制

上脘属任脉,位于上腹部,内应于胃,为中焦所在地,接近贲门,为任脉与足阳明经,手太阳经的交会穴,故可健脾和胃,理气降逆,利膈化痰,临床可治疗中焦气滞的胃脘胀满,疼痛,胃气上逆的反胃,呕吐,膈气不利的呃逆,脾失健运的腹胀纳呆,中焦湿热,胆气不疏,胆汁外溢的黄疸。加之足阳明经别上通心,手太阳经络心,其经别通心,故该穴除治胃腑疾病外,还可用于中焦痰热上扰心神的癫痫,癫狂,起到清胃热,除痰涎,开心窍,宁心神的作用。注意孕妇慎用。

上脘的准确位置图片

标准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上。

简便取穴:于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上的3/8与下5/8的交点处取穴,或先取中脘,于其上1寸处即是本穴。

上脘的准确位置图片 上脘类属功效

类属:为任脉与足阳明,手太阳经交会穴。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降逆,利膈化痰。

主治:胃脘胀满,疼痛,呕吐,反胃,呃逆,腹胀纳呆,黄疸,癫狂症。

上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脘穴穴位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下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脘的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上腹部,将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进行4等分,在连线的下1/4与3/4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上量2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上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脘穴特效按摩法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揉上脘1-3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天坚持推拿,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病症。

上脘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上脘的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5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处,再向上量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2.位上腹部正中线,肚脐中央垂直向上7横指处即是上脘穴。

中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中脘按摩方法

1.用手掌紧贴中脘,与穴位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要被揉动,幅度逐渐扩大,揉按100-200次,坚持每天按揉,可缓解小儿腹泻,呕吐,腹胀,腹痛等症。

2.配伍梁门,内关,足三里一起按摩,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各3-5分钟,垂直于穴位表面皮肤按压,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可治疗胃脘痛。

肝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肝俞的作用机制

肝俞穴是肝之背俞穴,具有养血统血,清热利胆的作用。中医认为肝藏血,具有储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对肝俞进行刺激,能增强肝脏的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是养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下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脘的作用与好处

下脘为任脉经穴,足太阴脾经与任脉之交会穴,穴正当胃之下口处,故名下脘,本穴具有和肠胃,助运化,行气滞,消食积,化痰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疼,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呕吐,肠鸣,痢疾,腹痛肠鸣。

上脘的准确位置图片 上脘穴常用配穴疗法

胃脘胀满,疼痛可配公孙,内关;呕吐,反胃,呃逆可配内关,膈俞;腹胀纳呆可配脾俞,足三里;黄疸可配胆俞,阳陵泉,内庭;癫狂可配丰隆,人中,百会。

上关的准确位置图 上关的作用机制

上关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而前颧弓上方,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交会穴。手足少阳经循头入耳抵面,足阳明经,循面入齿龈抵额角,故本穴善于清头面热邪,疏面,齿风邪,治疗偏头痛,面痛,聤耳,口,眼,牙齿疼痛等;由于该穴所处的特殊位置,故能通利牙关,开窍益聪,治疗口噤不开,耳鸣耳聋。

相关推荐

大包的准确位置作用 大包的作用机制

大包穴属脾经,位居胁下,散布胸胁,所以此穴可以宽胸理气,通络止痛,治疗胸胁胀满疼痛,气喘;又因本穴为脾之大络,总统全身阴阳诸络,可通络止痛,治疗络脉瘀滞的全身尽痛,络脉空虚的周身骨节松弛无力。

完骨准确位置作用 完骨穴作用机制

完骨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耳后乳突部,近颅骨,与脑有密切联系,为足太阳,足少阳之交会穴,故能疏风清热,通调太阳,少阳之气,消肿止痛,用于风热之邪循经上犯所致的头部,颈项,五官疾患;并清少阳之邪热,用于邪入少阳之疟疾;针刺本穴可以加强头部气血的运行,起到安神健脑的作用,用于失眠头痛等症调理。

然谷的准确位置 然谷穴的作用机制

然谷属肾经,位于足内侧,为肾经的荥穴,五行性属火,可以滋补肾阴,清肾经虚火,用于治疗虚火灼伤冲任所致的月经先期,虚火扰动精室的遗精,虚火所致肾的封脏失职的下小证。由于肾经入肺中,故本穴还可用于虚火灼伤肺络的咯血,胸胁胀痛;肾经抵循盆腔,本穴还有清利下焦湿热之功,用于治疗湿热壅滞所致的小便不利,泄泻,及湿热流注下焦的带下证,湿热影响肝胆疏泄所致的黄疸。循经治疗下肢痿痹足跗痛。

肩贞准确位置作用 肩贞穴作用机制

肩贞穴属小肠经,位于肩关节附近,具有舒筋利节,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以治疗循经病症为主。

中脘的准确位置片及作用 中脘按压痛是什么原因

中脘穴所对应的人体器官是肠胃,当按压此穴位出现疼痛的不舒服症状的情况时,很容易是肠胃出现了问题,例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像此情况出现中脘穴疼痛外,还会出现相关的肠胃不适反应。 如果只是中脘局部有疼痛,并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很可能是该处皮肤以及皮下的组织,如肌肉、肌腱出现劳损或者拉伤的情况,在进行按压的时候,由于炎症病灶进一步受到刺激,会导致疼痛加重。

上脘按摩手法 上脘作用主治

1.上脘具有健脾安胃,清热化痰,宁神的作用,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反胃,呕吐,食不化,胃痛,纳呆,腹胀腹痛,咳嗽贪多,胃炎,胃扩张,膈肌痉挛,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2.上脘配伍中脘,有行气止痛,健胃消食的作用,能治疗胃脘疼痛,饮食不化;配伍丰隆,有理气止痛,清热化痰的作用,能治疗心痛呕吐,伤寒吐蛔;配伍神门,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烦躁。

气户的准确位置作用

标准定位:气户穴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气户穴在肺之上部,平云门穴,与云门意义相同。本穴治证多属气分,补泻兼宜,犹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有消热宽胸之功,主治咳逆上气、喘不得卧、胸背痛不得息、胸胁支满、喘息、食不知味等症。气户穴可以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对于出现的喘息,哮喘或者是胸部疼痛的情况有改善的作用,还可以治疗肺部疾病、

隐白的准确位置 隐白穴的作用机制

隐白属脾经,为脾之井穴,根穴,善调阴阳气血,引火下行,开窍醒神,调理脾胃,清火消痰,安神定志,可治疗痰热上扰的神志疾患;该穴性属木,可治疗中焦气机不利,疏泄失职的病症,由于脾主统血,本穴为根穴,其止血统血的作用较强,既可益气摄血,治疗虚证出血,又能泻热止血,治疗血热妄行的出血,但前者宜用灸法,后者需用针泻之。

足临泣的准确位置 足临泣作用机制

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足跗部,为胆经之腧穴,五行属性属木,由于木性疏泄,条达,故本穴有疏肝利胆,治疗肝胆郁滞的胁肋胀痛的作用,又可以和解少阳经气,治疗邪犯少阳的疟疾,加之“输主体重节痛”其通经活络,清利头目的作用加强,可用于胆经循路线上出现的各种疾患,如上可治头痛眩晕,目外眦痛及颈部的瘰疬,中可治胸胁部的乳痈,下可治下肢的痿痹瘫痪,以及局部的足跗肿痛,又因该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可调理带脉经气,进而调理月经,治疗妇科疾患。

臂臑的准确位置 臂臑穴的作用机制

臂臑穴为大肠经重要穴位之一,位于上臂,通经活络之力较强,并为手足太阳,阳维脉之会,故可治疗循经病症颈项拘急,肩臂疼痛;刺灸本穴具有通经活络,利气消痰,散结开郁的作用,可治疗瘰疬;由于本穴为阳明,太阳与阳维交会之穴,与目有密切关系,并且有通络清热作用,故该穴为治目疾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