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如何安全用药
孕期如何安全用药
感冒药
市场上流通的感冒药包括解热镇痛剂、抗组织胺剂(antihistamine)、咳嗽缓解剂等药品,其中解热镇痛剂会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谨慎服用。虽然抗组织胺剂不会导致胎儿畸形,但也不能粗心大意。如果只服药2-3日,大可不必担心,但不能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感冒药。
鼻炎·过敏药
在动物的药物反应实验中,服用过抗组织胺剂的动物生育畸形儿。虽然还没有发现抗组织胺剂对人类会有副作用,但也不应该长时间服用此类药品。另外,鼻炎喷雾剂对身体的副作用很小,可以放心使用。
晕车药
镇定剂或催眠剂可以解决害喜或晕车等症状,但容易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因此在怀孕初期必须禁止服用。
消炎药
在怀孕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服用过的药物中是否含有麻醉性消炎药。麻醉性消炎药会引起胎儿的动脉梗塞,因此容易导致高血压,而且还会抑制孕妇的阵痛,并拖延分娩时间。在怀孕后期或临产之前,必须禁止服用麻醉性消炎药。
眼药
在动物的药物反应实验中,使用过病毒性眼药的动物生育过畸形儿。因此在眼科医院接受治疗时,必须把怀孕的情况详细地告诉医生,如果在怀有胎儿的情况下使用了眼药,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
安眠药
如果经常使用安眠药,就会损伤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所以怀孕时严禁服用安眠药。如果已经服用过安眠药,就应该到医院进行畸形儿检查。当然,如果只服用过一、两次,就不必过于担心。
镇痛剂
有些镇痛剂中含有奎宁(quinine)成分。以前奎宁被当做打胎药来使用,因此如果经常服用奎宁,就容易导致畸形儿。但感冒药中奎宁的含量很少,因此不会影响胎儿的健康。但服用镇痛剂时,就应该查看奎宁的含量,并且必须把详细的情况告诉妇产科医生。
解热镇痛剂
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阿斯匹灵中,含有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生成的物质。前列腺素是连接胎儿肺动脉与大动脉的物质,如果缺乏前列腺素就容易导致畸形儿。尤其在怀孕后期必须小心服用解热镇痛剂。另外,阿斯匹灵还会推迟分娩日期,或者造成分娩过程中的大出血。
老年哮喘安全用药大集合
一、快速缓解症状药物
哮喘急性发作时,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影响正常活动,需要及时用药快速缓解症状,宜随身携带短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以便按需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起效快,疗效明显。例如沙丁胺醇每次吸入100~200微克或特布他林每次吸入250~500微克等,每天以不超过3~4次为宜。
但是如果开始发作时症状就很严重,或者开始发作时症状虽较轻,但经吸入治疗无效,甚至症状继续加重,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取得医师指导,切莫自行增加吸入剂量和次数,以致延误治疗和引起不良反应。
因为这类药只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而哮喘急性发作时既有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又有气道过敏性炎症现象。使用短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固然可以使痉挛的平滑肌迅速舒张,使喘息症状得到快速缓解。
但是如果病情重,单用本类药物效果就不明显,自己随意增加用量则十分危险,因为靠不断增加吸药次数和频率或许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是气道过敏性炎症不断加重,最终形成严重气道阻塞,可能突然出现哮喘重危发作,抢救不及而威胁生命。
另一方面β2受体激动剂的疗效超过一定量时,疗效不会随用量的继续增加而进一步提高,相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会随用药量增加而发生率增高。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震颤、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和高血压等。
老年人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差,更容易造成因自觉无效而重复过量用药和连续用药时间过长,而且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和冠心病,前述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加重病情。
因此一定要掌握控制自己用药量并及时与医师联系的原则。口服型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片(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和丙卡特罗片(每次25~50微克,每日3次)等,使用也很普遍,但是起效较吸入型慢,发生不良反应较多,宜慎用。
部分老年哮喘应用吸入型激动剂效果不明显,或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采用吸入异丙托溴铵(每次20~40微克,每 6小时1次)。虽然起效较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慢,但作用维持时间较长。老年人如有前列腺肥大或青光眼应慎用。
二、长期预防药物
哮喘是长期慢性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它的本质是慢性气道过敏性炎症,因此在非发作期(缓解期)也要根据病情作长期预防性治疗,目的为减少和减轻急性发作。一定要配合医师来制定的长期治疗计划,不能因为一时无效(仍有反复发作)而失去信心或因为一段时间病情稳定而麻痹大意,不再坚持用药,结果造成病情逐渐加重,以致失去有效控制病情的机会。
长期预防的主要药物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例如丙酸倍氯松或丁地去炎松(布地奈德)每天400~800微克,或氟替卡松每天250~300微克。如果哮喘经常发作,几乎每天都要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作缓解症状治疗,就应考虑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作长期预防治疗。
有些人在开始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时觉得效果不如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明显,因此认为该药无效而不愿使用。其实这是不了解两种药物有不同的用途,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确实起效很快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期,但不能通过长期应用来达到长期预防目的,而且长期连续应用药效会降低。
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长期防治而非急性发作期,开始吸药后约1周才达到最大疗效,从根本上控制气道过敏性炎症,减少反复发作,可以较长期使用。有些人在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后,因对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惊恐,因此不能坚持长期应用。
肺炎孕妇如何安全用药
妊娠期药物在体内的特点:
1、血浆容积增大,肾血流量增多,药物分布容积增大,给药剂量宜适当加大。
2、对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比较敏感,如应用四环素或红霉素酯化物时易致肝毒性
3、某些药物可通过胎盘,易对胎儿产生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1、可安全应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酯化物除外)和林可霉索类。这些药物的剂量可妇当增加
2、避免应用的药物有:四环素类,红霉素酯化物、氨基糖甙类;早孕期避免应用的还有甲硝唑、利福平、甲氧苄啶、氟胞嘧啶、酮康唑、喹诺酮类等;妊娠后期不宜应用的有:氯霉素类、磺胺类等。
孕妇如何安全用药
中药可以在孕期服用吗?
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跟西药相比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孕妇也可放心使用。这是非常错误的!许多中药所含的生物碱及化学成分十分复杂:
1、有些中药本身毒性较强,可直接或间接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
2、有些中药会刺激肠道,反射性地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
3、有些中药有兴奋子宫作用,可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缺氧。
4、各味中药相配后产生的作用差异是非常大的,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
在怀孕1-3月内,孕妇除需慎用西药外,还应慎用以下4类中药:大毒大热药物、活血化淤药物、滑利攻下药物、芳香走窜药物,如蜈蚣、朱砂、枳实、麝香、穿山甲、薏苡仁、丁香、益母草、当归等。在不懂中药药性的情况下,想用中药治病,一定要请教中医,千万不能听信偏方和广告,滥用中药。
老人如何安全用药
1、老人不适用药物
老人应慎用麻黄、甘草和大黄。麻黄有中枢和交感兴奋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压升高、心绞痛,男性老人还易引起尿潴留;甘草易引起血压升高、浮肿、血清钾降低等,而加剧高血压症状。
高血压时,服用利尿剂可使血清钾降低,与甘草方剂并用时要注意。要减少大黄的使用率,一旦使用,应从小量开始,否则可引起腹泻和腹痛。
2、用药要五先五后
a、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
b、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c、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d、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地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
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e、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3、用药时忌重复用药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能力减退,所以其不良反应率要比年轻人高2~3倍,只有充分认识这一问题,合理用药,方能达到用药安全有效和防病治病之目的。
孕期安全用药
注意一:孕期能吃药吗?
答:能!
一句话来概括:孕期尽量不要吃药,但也不是完全抵触药物。因为极少数药物是被证明对准妈妈和宝宝彻底安全的。但另一方面,许多药是很安全的,权衡利弊,与其饱受病痛的折磨,还不如正确用药把伤害控制到最小。专家曾经做过调查,在孕期服用过药物的准妈妈占70%~80%;在新生儿出生缺陷中,可能有2%~3%是由于药物引起的。还有一半以上原因不明的出生缺陷儿,可能与药物和疾病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你服用任何药物之前,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要向医生咨询。如果准妈妈有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比如哮喘、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血压、抑郁症等),不要因为怀孕就自动停药,应该询问医生,通常情况下,在医生的指导下应该坚持用药。必要时,医生会建议你停止用某种药或是给你开另一种安全性高的药来替代。
注意二:不知“孕情”吃了一些药,肿么破?
答:看孕周做决定
孕期用药是否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主要和怀孕周数、药物、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有关。比如不同时期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
怀孕1~2周: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也就是说要么没有影响,要么有影响导致流产,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所以当你不知道是否怀孕的孕前或早早孕时期服用药物,一般不会对胎儿有太大影响,不必太担心,也不必因此做人工流产。
怀孕3~8周:也就是停经5~10周,称为致畸敏感期,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这个时期不是必须用药时坚决不用,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补药。如果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安全用药,而且可以在怀孕12~20周进行B超检查,进一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时排除胎儿畸形。
孕中晚期:这一时期胎儿器官基本分化完成,并继续生长。药物导致畸形的可能性大大下降。
分娩前:准妈妈最后一周用药要特别注意,因为胎儿成为新生儿时,体内的代谢系统不完善,还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和消除药物,药物可能在婴儿体内蓄积。
老年人怎么样安全用药
有温度的医嘱
老年人求医时,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共存的情况。就诊时往往有多重主诉,甚至不能准确地述说病情。医生在接诊这类患者时,必须仔细询问,必要时还需向其家属了解,以详尽掌握患者的病史及用药情况。
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中包含抗生素、抗高血压药、强心苷类、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抗凝药、消化系统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精神障碍药等,尤其应当向患者阐明用药配伍。
其次,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等情况也比较多见。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于老年患者,医生尤其要用心沟通,全面了解病史,制定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同时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有温度的医嘱
老年人求医时,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共存的情况。就诊时往往有多重主诉,甚至不能准确地述说病情。医生在接诊这类患者时,必须仔细询问,必要时还需向其家属了解,以详尽掌握患者的病史及用药情况。
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中包含抗生素、抗高血压药、强心苷类、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抗凝药、消化系统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精神障碍药等,尤其应当向患者阐明用药配伍。
其次,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等情况也比较多见。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药物代谢减慢。医生需要积极提醒他们注意保护肝肾和胃肠道功能,建议患者优先选择成分适合特殊人群的药物,如需进行相关检查,则细致解释每项检查的过程与目的。
再者,由于听力、理解力、记忆力等方面的问题,与老年患者交流比较困难,需要临床医生耐心倾听;与患者对话尽量放慢语速,表述清晰;并鼓励患者充分提问。从而帮助老年患者正确理解医生传达的信息。
合理用药 安心之选
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同时实现驱除疾病困扰与躲开用药「雷区」,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或许以下用药原则能够有所助益。
合理选择药物原则。在美欧一些发达国家,权威机构通常会参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建立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以供患者用药时参考。
剂量个体化原则。如前所述,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征,个体化差异更为明显,用药时应根据自身的心理、生理、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制订切实可行的用药方案。通常而言,在初始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然后缓慢增量到最合适的剂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
药品种类简化原则。除非必要,老年人应当尽量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防止药物拮抗作用或者剂量累积。针对同一疾病的联合用药应有明确的指征。
比如,在应对普通感冒时,可能会面临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多种呼吸道甚至全身症状,宜选择泰诺等含有复方成分的药物,各成分协同发挥疗效,同时兼顾多种症状;且对于老年人来说安全性较高,用药更放心,临床上推荐应用较多。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医生或药师应加以提醒,患者谨遵医嘱和说明书用药即可,无需再自作主张加服其他感冒药物。
药物治疗适度原则。患急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停药,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与药物的疗程、剂量密切相关。同时,医生可教育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及适当运动等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此外,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服用药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并提高老年人的用药依从性,对于老年患者的规范用药,同样至关重要。
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医生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治疗时,医生既需要就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考虑,同时也要同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的沟通和教育。用充分提醒与更多关心,改善患者体验,赢得患者理解。
肝炎患者应如何安全用药
肝脏是进行药物生物转化和代谢的最重要器官之一。肝病时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各种进入肝脏的药物,常造成肝脏负荷过重,发生内环境紊乱,加重肝脏损害。
磺胺类、对氨水杨酸、非那西汀、含磺的造影剂、新生霉素、蛋白合成激素避孕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黄疸和转氨酶升高。
扑热息痛、治疗血吸虫药物、驱虫的硝硫氰胺、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和光辉、丝裂、逢力、争光、放线霉素等抗肿瘤药物以及安舀明、大量烟酸等降脂药、治疗皮肤病的氨甲喋啶以及中药跌打丸都可因剂量大而引起肝细胞坏死,甚至小剂量也可引起变态反应而发生转氨酶升高、黄疸,亦有死亡的报告。
利福平和异烟肼是常用有效抗结核药,但往往引起过敏性肝炎和胆汁淤积;治疗糖尿病的甲磺丁脲(D860)、氨甲磺环己脲均极易引起肝损害,消炎痛可引起严重肝坏死;氯丙嗪、普马嗪、内氯拉嗪、三氟拉嗪等均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红霉素丙酸脂引起黄疸,静滴四环素引起肝坏死,三醋夹桃霉素所致黄疸已有很多报道。
滥用改变血液动力学的血管收缩药和抗高血压药、全身麻醉药和部分镇静安眠药,以及神经阻断药,长期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西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肝脏血液循环功能障碍,产生新陈代谢功能紊乱,造成肝功障碍迟迟不愈。
在一部分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大量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可因脂肪代谢紊乱出现肥胖、免疫功能抑制和继发细菌、霉菌感染。进食良好的慢性肝炎患者,长期大量应用葡萄糖液静滴,可引起脂肪肝,以致肝功长期不良。又如重症肝炎伴有腹水或尿少的患者,不适当地应用强效利尿剂,常易引起大量水电解质丢失,诱发肝昏迷。
由此可见,肝炎患者用药过多,用药不合理或盲目用药,往往弄巧成拙,影响病情甚至加重肝损害。任何药物几乎都要经过肝脏代谢,不管中药、西药,都有它能治疗疾病的一方面,亦有它产生副作用的一方面。更多的药物能否造成肝损害还缺乏研究,所以肝病患者在自我疗养中,在治疗肝病及合并症时,应注意慎重地、合理地选择用药。
孕期安全用药说明
第一,在孕期头 3 个月内应尽量避免使用任何药物。
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是绝对安全的,只有当药物对孕妈妈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险时才可以考虑用这个药。另外,怀孕头 3 个月是胎儿发育的敏感期,是胎儿身体各组织及器官的分化阶段,最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因此这个时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任何药物。
第二,不得已必须使用药物时,应尽可能选择临床使用时间长的安全药物。
强调药物「临床使用时间长」,是因为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可能与预期发生在孕妈妈身上的作用不同,这种不同要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才可能被发现。比如沙利度胺(俗称反应停)这种药,上市之初曾作为孕早期止吐药使用,但会引起胎儿多肢体畸形。反应停在临床中作为止吐药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导致了一批手脚形如海豹一样的宝宝出生后,人们才发现这种药物的致畸作用。
强调「安全」,是指尽量选择使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规定的孕期安全分级为 A 级或者 B 级的药物。目前孕期用药的参考主要基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制定的孕期安全药物分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规定孕期安全用药分五级:A 级指动物试验和人类试验结果均表明安全的药;B 级指动物试验显示安全,或者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不安全而人类试验显示安全的药;C 级指动物试验显示不安全而人类试验没有做过的药;D 级指人类试验显示对胎儿有危害,但当孕妈妈有严重疾病时可以考虑使用的药;X 级指禁用的药。
属于 A 级的药物比较少,有左甲状腺素、叶酸、孕期多种维生素等;B 级的药物有青霉素类以及头孢类抗生素等。
60% 以上的药物划分入 C 级,属于既不能排除有危害,但同时潜在的益处又超越潜在的危害的药物。
但对于严重的疾病,孕期是否用 D 级药应权衡利弊,例如用于治疗癫痫的苯妥英。
孕期应该绝对禁止使用 X 级药。在常用药物中这类的药物并不多,例如过去曾经广泛使用的性激素己烯雌酚,20 世纪 50 年代初曾被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结果发现生出的一些女孩在随后的成长中会得阴道腺病或者阴道透明细胞癌,因此把这个药划归 X 类。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药学是不断更新、不断修正的科学,以前一直常规使用的药物,当经过广泛使用后才能发现它可能的危害,这个时候会结合它最新的临床发现作出修改,也会相应地修改这个药的孕期安全分级。比如最近一次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作的修改是关于硫酸镁针剂保胎的情况,依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收集的不良反应数据,孕妈妈连续使用硫酸镁针剂超过 5 天,会导致正在发育的胎儿骨骼受损。据此,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将硫酸镁针剂的孕期安全分级由原来相当安全的 A 级改为可能致畸的 D 级。
第三,使用药物时选择最小有效剂量和最短有效疗程。
比如广泛用于孕期退烧止痛的药对乙酰氨基酚,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制定的孕期安全分级中是 B 级,如果每次使用这个药的最小有效剂量 500 毫克,同时只是有症状时才吃,没有症状就不吃的话,孕期使用是安全的。如果每次使用这个药超过 1000 毫克或者长期大量使用的话,就有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文献上就有孕妈妈长期大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导致新生儿肾衰竭的报道。
孕期可以使用的抗生素
除了前面说过的一些长期慢性病的孕妈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外,孕期的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有时也不得不使用药物。微博上就有网友问我:「我孕期 4 个月,咳嗽咳得肚子疼,说话时气喘,不得已看医生,开了一些药(好像叫阿莫西林),说不吃药对宝宝有影响,只好听医生的话吃了,现在担心死了,请问冀老师,在怀孕期间可以用抗生素类药物吗?对宝宝有影响吗?」
再强调一下,抗生素是治疗细菌以及支原体等致病菌感染的药物,如果医生明确诊断你的疾病必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定要告诉医生你处于孕期,让医生给你开孕期可以使用的抗生素。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制定的孕期药物安全分级中被分在 B 级,是孕期广泛使用的抗生素。被分在 B 级的抗生素除了青霉素外,还有头孢类抗生素。如果你对青霉素或者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医生也可以考虑给你开阿奇霉素或者克林霉素,这两种药也是 B 级抗生素。
孕期应该避免的抗生素
孕期要避免使用四环素类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里目前常用的药物是多西环素。这类药物会通过胎盘,可能会在胎儿的牙齿上聚集,从而导致牙齿变色,因此孕期应该避免使用。
此外,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也要慎用,这类抗生素主要有链霉素、阿米卡星等,它们具有耳毒性,对胎儿听神经有损害,可能会导致出生的宝宝耳聋。像我们曾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的舞蹈《千手观音》中的聋哑人舞蹈演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小时候用了链霉素这类药而导致的耳聋。还有那些耳神经受到了伤害,需要用人工耳蜗的宝宝,最有可能造成他们耳神经伤害的药物也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孕妇安全用药重要性
怀孕后,孕妇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变,体内的酶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胎儿正在生长发育阶段,孕期随意用药容易导致药物被胎儿吸收,尤其是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较大。
由于身体变化,导致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不利于胎儿健康发育,因此,孕妇用药应该非常谨慎,即使是感冒也不可随意用药。虽然孕妇用药有一定的风险,并不是完全无益,一些疾病本身对胎儿、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药物的影响,这时,就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老人安全用药有哪些禁忌
忌滥用解热镇痛药
老年人因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易患腰腿痛、背痛、关节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去痛片、消炎痛等已成习惯。实际上,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害多利少,不宜提倡。如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大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病人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去痛片则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和严重过敏反应。消炎痛有时可引起胃肠出血及椎体外系病变等毒副反应,必须引起注意。
忌大量服泻药
老年人因食物过于精细、较少粗纤维,进食进水减少,生理上肠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退,或因精神紧张、疾病等因素致使粪便在肠道内产生硬结、停留时间较长,从而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长期服用泻药,如液体石蜡等,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影响钙磷的吸收,造成相关缺乏症。为此,老年人便秘,不宜长期服用泻药,宜调整膳食,加强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应用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
忌随便服用安眠药
老年人因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缩短,极易早醒。这是老年人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焦虑。但因各种原因,如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疾病因素等影响睡眠时,则可服用安眠药进行必要的治疗。老年人因对安眠药的分解排泄变慢,长期应用可形成依赖性,所以不可滥用,只可偶尔短期应用,且宜减少用量,必须长期应用时,宜不断更换用药品种,以减少形成药物依赖性。
忌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个别抗生素对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真菌有效。抗生素一般对病毒感染无效。即使是细菌性感染,也不是所有抗生素均对之有效,故不可滥用。加之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即使是常用抗生素,如用药不当,亦可造成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药物,常用者有青霉素G钠盐及青霉素G钾盐两种。老年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钠盐,会因肾功能减退,而加重心脏负担,促进或加重心力衰竭;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钾盐,则会引起高血钾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老年人应用容易发生蓄积中毒,产生肾毒性及耳毒性损害。老年人常用红霉素容易出现肝脏损害。氯霉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明显增高。以上资料充分说明,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必须特别小心谨慎。
老人安全用药有哪些常识
一防种类过多
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力欠佳,药物种类过多,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最好一次不超过 3~4种。
二防用药过量
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三防滥用药物
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更不要没弄清病因就随意滥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四防长时间用药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如果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及医嘱及时减量或停药,尤其对那些毒性大的药物,一定要掌握好用药时间。
五防长期用一种药
一种药物长期应用,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使药效降低,而且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甚至形成药瘾。
六防滥用三大“素"
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有效药物,但不能将它们当成万能药、预防药滥用,否则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老人安全用药的九大禁忌
1、不可不遵医嘱
有些老人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不经确诊就随便用药或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对体质较差或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尤为危险。
2、品种不可过多
尽管老年人患病时可并发多种病症,但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用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治疗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后,再适当兼顾其他方面的药物。谨防出现服药一大把,样样病都一齐治的现象。
3、不可任意滥用
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
4、不可乱用秘方、偏方、验方
老年人得病,长期、慢性是其特点之一,因此易出现“乱投医”现象。那些未经验证的秘方、单方,无法科学地判定疗效,凭运气治病,常会延误病情甚至酿成药物中毒,添病加害。
5、时间不可过长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故老人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
6、不可生搬硬套
有的老年人看别人用某种药治好了某种病便效仿之,忽视了自己的体质及病症的差异。
7、不可嗜药成瘾
有的老年人因食欲不佳,便经常服用助消化药;因睡不好觉,便依赖安眠药……这样长期用药,既会成瘾,又会给机体造成某些毒性损害。
8、不可滥用补药
体弱的老年人可适当辨证用些补虚益气之品,但若为补而补,盲目滥用,却可变利为害。民间就有“药不对症,参茸亦毒”的说法。
9、不可朝秦暮楚
有的老年人用药“跟着感觉走”,今天见广告说这好,便用这药;明天见夸那,又改用那药。用药品种不定,多药杂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起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