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如何确诊
尿失禁如何确诊
①测定残余尿量,以区别因尿道阻力过高(下尿路梗阻)与阻力过低引起的尿失禁。
②如有残余尿,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梗阻部位在膀胱颈部还是尿道外括约肌。
③膀胱测压,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感觉及逼尿肌无反射。
④站立膀胱造影观察后尿道有无造影剂充盈。尿道功能正常者造影剂被膀胱颈部所阻止。如有关排尿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则后尿道平滑肌松弛,造影片上可见到后尿道的近侧1~2cm处有造影剂充盈,因这部分尿道无横纹肌。
⑤闭合尿道压力图。
⑥必要时行膀胱压力、尿流率、肌电图的同步检查,以诊断咳嗽-急迫性尿失禁、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以及由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引起的尿失禁。
⑦动力性尿道压力图:用一根特制的双腔管,末段有二孔。一孔置于膀胱内,另一孔在后尿道。尿道功能正常者在膀胱内压增加时(如咳嗽时)尿道压力也上升,以阻止尿液外流。有少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内压增高时,尿道压力不上升,从而尿液外流。
女性一胎尿失禁二胎时会加重
对调查显示部分参与女性若发生尿失禁会等待自愈,刘主任指出,产后尿失禁常是短暂的,很多患者在产后三个月就会自动恢复,但此后仍有40%的可能会发生尿失禁;若患者在产后三个月仍没有回复,则有可能会变成持续性的尿失禁。因此,无论是为了减少以后发生尿失禁的可能性,还是为了早日告别尿失禁的困扰,在产后若发生尿失禁都应及早接受检查与治疗。特别是生完第一胎,有计划生第二胎的女性朋友,若第一胎时发生产后尿失禁,盆底康复情况不佳,很有可能会增加生第二胎时尿失禁发生的几率。
尿失禁的诊断方法
尿失禁的诊断方法
排尿记录
病史是诊断尿失禁的一个重要部分。尿失禁病史复杂,此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老年病人很难准确表述其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排尿日记能客观记录病人规定时间内的排尿情况(一般记录2~3天),如每次排尿量、排尿时间、伴随伴随症状等。这些客观资料是尿失禁诊断的基础。
体检
了解有无、脑卒中、脊髓损伤和其他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等与尿失禁相关的体征,了解有无心力衰竭、四肢水肿等。
实验室常规检查
应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有尿常规、尿培养、肝肾功能、电解质、提示有多尿现象,应行血糖、血钙和白蛋白等相关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
通过病史和体检,多数情况下能了解尿失禁的类型和病因。如经验性保守治疗失败,或准备手术治疗等都应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血糖等。如排尿日记般检查不能确诊。
尿动力学检查的内容应包括膀胱功能的测定和尿道功能的测定。如完全性膀胱测压能了解充盈期逼尿肌是否稳定,有无反射亢进,顺应性是否良好,排尿期逼尿肌反射是否存在,逼尿肌收缩功能是否正常,膀胱出口有无梗阻。尿道功能测定主要采用尿道压力描计了解尿道闭合压,而压力性尿道压力描计尿道近端出现倒置的波形,提示膀胱颈后尿道下移。
尿失禁要做哪些检查
很多大龄儿童或老年人甚至成年人有尿失禁的情况,这种病症既给生活带来麻烦更给我们在心理上造成阴影。尿失禁有时是个让人难以启齿的病症,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来确诊病情呢,很多人害怕去医院做一些无用的检查,那么一下我们将列举一下尿失禁应该做的检查。
① 测定残余尿量。以区别因尿道阻力过高下尿路梗阻与阻力过低引起的尿失禁。
② 如有残余尿。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梗阻部位在膀胱颈部还是尿道外括约肌。
③ 膀胱测压。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感觉及逼尿肌无反射。
④ 站立膀胱造影观察后尿道有无造影剂充盈。尿道功能正常者造影剂被膀胱颈部所阻止。如有关排尿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则后尿道平滑肌松弛。造影片上可见到后尿道的近侧1~2cm处有造影剂充盈。因这部分尿道无横纹肌。
⑤ 闭合尿道压力图。
⑥ 必要时行膀胱压力。尿流率。肌电图的同步检查。以诊断咳嗽-急迫性尿失禁。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以及由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引起的尿失禁。
⑦ 动力性尿道压力图:用一根特制的双腔管。末段有二孔。一孔置于膀胱内。另一孔在后尿道。尿道功能正常者在膀胱内压增加时如咳嗽时尿道压力也上升。以阻止尿液外流。有少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内压增高时。尿道压力不上升。从而尿液外流。
如果您还被尿失禁的病症所困扰,如果您不知道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那么看了以上这些笔者的介绍相信您会有所了解的。希望这次的介绍能给您带去帮助,寻医问诊是不再盲目,那么尿失禁的治愈也不会很困难。
孕妈尽量不能弯下腰捡东西
三成妈妈遭遇漏尿
“见到厕所就想往里冲,不带卫生棉就不敢出门。”到医院就诊时候,杭州的赵女士向医生诉说着自己的痛苦。自从10年前生完孩子后,她就几乎天天生活在尿频、尿失禁的噩梦中。
经过泌尿外科、妇科联合诊断,医生确诊赵女士得的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因为尿道松弛,尿液在站立位时常常进入尿道,所以她常有尿急感,还常会漏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在已婚、已育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30%-4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大多表现为尿失禁,超过5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造成患者外出活动困难、尿失禁引发局部感染等,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为何会出现以上的情况?
盆底肌肉就好像弹簧,支撑着子宫、膀胱、直肠等组织,如果这根弹簧松弛,就会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疾病。多数患病女性是因为产伤或绝经等因素,导致‘弹簧’弹性变弱。
分娩巨大儿、多产、产程长、产钳助产,以及盆腔手术等都可能是盆底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
尿失禁概述
尿失禁(别名:遗尿 英文:urinary incontinenc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引起该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做详细检查。
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病理状态。尿失禁分为潴留型、排尿型和功能型3种。
尿失禁不仅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家庭社会也有较大的影响。约半数患者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近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尿失禁的病因、诊断、治疗及护理均已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
尿失禁分为哪些类型
尿失禁分为哪些类型,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多发于老年患者,严重危害患者的正常生活,下面看下尿失禁分为哪些类型?
尿失禁分为哪些类型
充溢性尿失禁
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无阻力性尿失禁
无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不能储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反射性尿失禁
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引起该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
小儿遗尿如何鉴别诊断
1.神经系统疾患 遗尿也见于骶部发育不良及脊膜膨出患者中。一般鉴别上无困难,但对一些隐性患者,常易忽略。这类患儿除表现遗尿外,常有下肢无力等表现。骶部X线摄片、神经系统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诱发遗尿。若经过治疗后,尿路症状消失,遗尿现象也随之消失。
3.尿失禁 尿失禁常为器质性因素或泌尿系统的结构异常所致,如包茎、尿道口狭窄、糖尿病等。持续性尿失禁可见于膀胱外翻、尿道下裂以及异位输尿管开口。异位输尿管开口多见于女孩,其开口可能在尿道远端及阴道内。
4.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最常见部位为后尿道瓣膜处,其占男性新生儿尿路梗阻的50%,常伴有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其中25%患儿有尿失禁。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尿流变细,从婴儿时期出现滴尿,后期可出现上尿路功能损害,尿道造影及膀胱检查常可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