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术护理方法
桡动脉穿刺术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部位,大概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检查及治疗中要配合的地方,讲解穿刺途径和术后注意事项,亦可向手术成功的患者了解情况,并根据患者不同性别,职业,年龄及文化程度,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心理调适,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患者大多乐于接受。本组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解释后,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诊治。
2.1.2 皮肤准备:右前臂和手腕部清洁备皮,双侧腹股沟备皮(防止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病人条件允许者,可于手术前一晚淋浴,更换清洁病人服,嘱患者去除手表,手镯,戒指,勿穿内衣裤。
2.1.3胃肠道准备: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
2.1.4训练床上大小便,进入介入室前排空膀胱。
2.1.5行碘静试,建立静脉通道,在患者左上肢或左下肢行静脉穿刺,术前半小时静滴0.9%NS500毫升,带入导管室。
2.1.6 保证充足睡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术中护理
2.2.1Allen试验:为观察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血液循环情况,穿刺前应进行Allen试验,只有Allen试验阴性的患者,才能行桡动脉穿刺。方法如下:术者以两手拇指压迫被检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让患者握拳然后松拳,此时可见掌心和手指苍白,松开尺动脉如果10s内掌心和手指颜色恢复正常,这说明尺动脉和桡动脉之间有良好的侧支循环,即Allen 试验阴性,手术的安全性较好。反之,如果手掌颜色在10秒内未变为红色或未恢复正常,说明桡动脉和尺动脉之间侧支循环不良,Allen试验阳性,不宜行桡动脉穿刺。
2.2.2 术中注意关心体贴患者,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避免因精神紧张引起动脉痉挛,影响操作.熟悉导管室的环境,熟悉各种手术的操作流程,熟练配合医生手术,严格无菌操作,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如:多巴胺,阿拉明,硝酸甘油等,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如:除颤机,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心包穿刺包,吸痰机等。
2.3 术后护理
2.3.1 拔除鞘管的护理:拔管后采用桡动脉加压器进行压迫,气囊注气13ml,压迫时间4-6小时,压迫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如局部渗血,提示压迫不到位,需重新调整位置及注气量,如诉手部发麻,手指颜色发紫,提示压迫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应及时处理。本组有8例患者压迫后手部发麻,出现轻度手部浮肿,经抬高患肢,调整压力后好转。
2.3.2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每30分钟测量心率,心律,血压,连续测量6次,然后每60分钟测量1次,连续测量3次,密切观察有否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3局部血液循环的观察:密切观察右桡动脉穿刺口有无渗血,右桡动脉搏动情况,嘱患者抬高右手,6小时内腕关节制动,但手指可活动,观察手指的色泽,温暖,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指腹张力,手指活动等情况。[5]桡动脉加压器连续压迫4小时后,开始放气,每隔1小时放气1ml,连续4次,第5次把气全部放掉,用碘伏消毒穿刺口。
2.3.4术后健康指导:嘱患者多饮水,造影剂多在尿中排泄,24小时内饮水3000ml.如老年人,原有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注意尿量。术后2天避免在术侧穿刺,测血压,术后3天内保持穿刺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在半年内避免提取10-15kg重物,避免出血。如行支架术后的患者,嘱患者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如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需控制血糖和血压。如有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嘱患者注意牙龈有否出血,便后有否出血,如出血量多,长时间不能停止,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3 结果
桡动脉穿刺和传统的股动脉穿刺相比,术后无须绝对卧床患者更加舒适,避免了尿潴留的发生,术后即拔除鞘管,避免了留置鞘管引起的卧床时间长、鞘管脱出等并发症,桡动脉比较表浅,无较大的血管神经伴行,穿刺鞘管又相对较细,减少了局部出血的可能性,而且,术后患者可自行如厕和进食,大大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住院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个比较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提倡。
参 考 文 献
脑积水宝宝静脉穿刺的特点
小儿静脉穿刺是脑积水护理工作中一种最常见且技术难度较大的操作,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小儿因脑积水伴 脑萎缩 ,血管脆性大且萎陷不易看清,穿刺失败率高,加之治疗时用中草药头部外敷,头皮静脉大部分被覆盖,配合治疗用的脑细胞活性药及脑细胞营养药需要静滴的疗程长,而使小儿静脉穿刺要反复长期进行,以致对小儿静脉穿刺常用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也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根据肢体浅表静脉的走向及手指触摸有弹性感、沟痕感的特点,提高了小儿脑积水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肢体浅表静脉走向及穿刺方法:上肢浅静脉穿刺常用头静脉、贵脉及它们在手指的属支静脉网,下肢浅静脉穿刺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在足背的属支网,在有静脉走行的皮肤处用手指触摸,皮下有滚动的弹性感,或沟痕感,对于小儿头皮穿刺有困难者,可在上述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上行绕过前臂桡侧缘,上行于前臂掌侧面,在肘窝处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头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外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桡侧桡骨茎突背侧缘处用手指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头静脉。
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尺侧、尺骨头背侧缘处用手指仔细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贵要静脉。
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于足静脉弓径内踝前方沿小腿及大腿的内侧面上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注入股静脉,在内踝前方可摸到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可找到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沿小腿后面上升至月国 窝处注入股静脉。在外踝后方用手指触摸到弹性或沟痕感处,可找到小隐静脉。 在穿刺前,首先应熟悉上肢前臂浅静脉及下肢小腿浅静脉的走向特点及体表位置,根据体表位置可先在肢体静脉较清楚的患儿身上反复触摸,体会手感,有静脉走行到皮肤表面的弹性感或沟痕感。
根据解剖特点,在相应静脉的部位可触及明显弹性感时,方可行穿刺。穿刺时对于 肥胖 型血管较深的小儿针头应与皮肤呈约15度角进针,对于瘦型血管比较浅的小儿针头与皮肤呈约10度角进针,进针速度不可过快且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回血,见到回血后再向前缓慢进少许即可固定,如果在穿刺进针后感觉到有落空感等确认已进血管,但不见回血,此时不要轻易拔除针头,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头端或直接用注射器抽吸,若仍无回血,再考虑重新穿刺。
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合适选择用针是关键,对于比较细而不易看清的静脉穿刺,宜选择4~4.5号针头,以免针头直径大于血管,造成刺穿失败。
小儿静脉穿刺部位的准备工作要跟上,如肢体冰冷末梢循环差,造成血管看不清者要用温水浸泡及反复揉搓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使穿刺部位的血管达到最大限度的充盈,从而有利于静脉的穿刺,对于活动度较大的血管,一定要用手指沿血管纵向绷紧,以防穿刺时滑动。
小儿头皮血管分支多,有些动静脉相伴行,一定要在明确为静脉后方可穿刺,往往动脉可触及转动,而静脉则无转动感,触摸时切勿用拇指,以免与拇指动脉相混淆,如果穿刺时发现回血不止,且液体不滴表明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除针头,按压止血。
输液完毕后拨针时,一定要按压好穿刺部位,切不可反复揉按,以免形成血肿影响再次穿刺,按压方法是用无菌棉球或棉签在穿刺部位的针眼前方处按压,时间为2-3分钟。
桡动脉穿刺术讨论
经皮股动脉穿刺是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经典途径,但存在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 、体位受限多,腹股沟血肿、动静脉瘘、皮肤溃破、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8%)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成功率及安全性也逐渐降低等不足。近年来随着心导管器 械的小型化,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已逐渐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
自1989年Campeau L首次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1993年Kiemenei j F,Laarman GJ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以来,国内外 临床已相继开展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我院初步开展的150例患者,穿刺成功142例,成功 率94.7%,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对造影显示有异常并符合介入治疗 指征50例患者的75处病变行TRI,成功48例,成功率96%,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相近似。但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桡动脉比较细小,经桡动脉穿刺比经股动脉穿刺困难,易发生桡动脉痉挛,动脉穿刺和插管的成功率均低于股动脉途径 ,且有桡动脉闭塞、手臂局部肿胀等并发症。本文穿刺失败率为5.3%,介入失败率2%,均与桡动脉痉挛有关,其中1例还因操作不当,导管打折不能松解而行动脉切开术,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但最终还是成功进行了造影及支架置入术。150例患者术后除6例发生局部 手臂肿胀,12例因桡动脉压迫器压迫出现水泡外,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并发 症发生。
结合国内外文献的报道及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注意以下几方面有助于提高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一,严格选择适应症,最好选择患者病情稳定、桡动脉搏动好、冠脉病变相对较轻的病例,并术前常规行Allen试验。对于部分患者肘部动脉弯曲或变异,部分老年患者因锁骨下动脉迂曲者及Allen试验阴性者最好还是选用股动脉穿刺途径。第二,麻醉时,局麻药不宜过多过深,穿刺时,应选择动脉走行直、搏动强的部位穿刺 ,进针角度以40°左右为宜,穿刺针进、退的速度要慢,避免穿刺已成功而又将穿刺针退到 了血管外。第三,造影导管推荐使用5F管,造影钢丝使用Terumo超滑长导丝,易通过狭窄或 扭曲部位,并减少对动脉内膜的刺激,减少痉挛发生。如遇锁骨下动脉扭曲,可嘱患者深吸气,外展上肢,可顺利通过。第四,导引导管可选择6F管,大部分既易通过又可获得较好的支撑力,我们50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因大多为单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中也无复杂病变, 故几乎均使用普通JR4.0,JL3.5或EBU3.0导管获成功。但如遇分叉病变需采用T支架技术 、crush技术或kissing支架技术等处理病变,则最好选用7F或以上特殊大腔导管方可完成。 第五,桡动脉痉挛的预防,在穿刺成功,置入鞘管后向桡动脉内常规注入硝酸油200μg,肝 素3000~5000u,选用适宜的导引导管,动作轻柔均可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当导引导管 操 作阻力增大时,提示桡动脉发生痉挛,此时应暂停操作,并向桡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或维拉 帕米,以解除痉挛。
总之,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安全可行,患者术后无需制动卧床,尤其对于因有腰椎病变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不能较长时间卧床,不习惯在病床上大小便,髂动脉或腹主动脉严重弯曲等病人有其独特优势,患者更易接受,不失为是一条安全可行的冠脉介入诊疗新途径。
唐氏综合症胎儿检查
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是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唐氏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妇需要确诊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征患儿。目前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技术是羊膜腔穿刺技术,即在B超引导下,将针通过孕妇腹部刺入羊水中,抽取羊水,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适宜孕16~20周的孕妇。除羊膜腔穿刺术外,进行产前诊断的技术还有绒毛活检、胎儿脐静脉穿刺、胎儿镜检查等。常见核型与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相同。
血气分析采集方法有哪些
1、评估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有无特殊用药及配合情况,做好沟通及心理护理,避免因二次穿刺引起与患者发生纠纷。
2、在使用动脉血气针穿刺前,回抽活塞至1毫米处,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血液不能将活塞顶至1毫米处,采血量不够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若穿刺后再回抽活塞,血气针内会出现大量的气泡。
3、如在肱动脉或桡动脉处取血,针头与皮肤呈30~45度角,穿刺的成功率会提高很多。
4、标本采集成功后一只手用棉签重压取血部位5~10分钟,另一只手迅速将针头刺入橡胶塞内,以隔绝空气,并充分揉搓血样标本,使其与抗凝剂混合并立即送检。
5、动脉血必须防止空气混入,取血后不可抽拉注射器,以免空气混入,若血标本有气泡,针头向上竖直即可排除。
6、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避免从股动脉及下肢动脉采血。
7、如有特殊用药患者,应适当延长压迫止血时间(例如抗凝药物),尽量避免进行股动脉穿刺。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就对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有了很深的了解,血气分析可以让我们很好的了解血液的情况,对了解疾病有很大的帮助,也给医生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更好的接受到这些比较完善的治疗方案,也能准确的查出我们的
卵泡穿刺后怀孕几率大吗
卵泡穿刺后怀孕几率和适应症、护理都是有关的:
卵泡穿刺的适应症:
1、囊肿壁薄光滑、其内透声尚可,无分隔或仅有少许薄壁分隔,CDFI于囊壁及分隔部均未采集到血流信号,经观察3~6个月卵巢囊肿仍未消失者。
2、药物促卵后厚壁囊泡。
卵泡穿刺的护理:
1、在卵泡穿刺前扫描卵泡的时候,有必要通过旋转探头,从两个切面观察,有时一个外观“漂亮”的卵泡在横切面上发现是髂内动脉!
2、卵泡穿刺术后次日、术后1个月均复查超声,以后3~6个月复查1次。
3、卵泡穿刺术后预防感染用药,止血药,抽取液送病理。
温馨提示:希望大家对于“卵泡穿刺后怀孕几率大吗”的内容有所了解了,卵泡穿刺属于常见的治疗措施,有效的治愈了不孕疾病,对于女性来说,一定要对症治疗,希望女性们可以拥有健康的宝宝。
合谷的作用和功效 合谷穴穴位解剖
在第1骨间北侧肌中,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近侧正当桡动脉穿向手掌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股动脉穿刺术操作步骤
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样,不知道动脉穿刺术是什么,可是有关动脉的就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和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先进的技术已经引进,可我们不知道这些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和适应症是什么,我们完全不了解。以下就是有关动脉穿刺术等有关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清醒病人配合。
2.如果部位需要,可先行局部备皮。
3.器械准备清洁盘,小切开包,穿刺针、导引导丝及动脉留置导管;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 水冲洗液。加压装置。
操作步骤
以挠动脉穿刺为例:
1.腕下垫纱布卷,背伸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洞巾。
2.术者戴好帽子口罩,立于病人穿刺侧,戴无菌手套,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桡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固定欲穿刺的动脉。
3.右手持注射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度角刺入。如见鲜红色血液直升入注射器,表示已刺入动脉。
4.用左手固定原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右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操作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加压不得少于5分钟。
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如抽出暗黑色血液表示误入静脉,应立即拔出,压迫穿刺点3~5分钟。
3.一次穿刺失败,切勿反复穿刺,以防损伤血管。
4.穿刺后妥善压迫止血,防止局部血栓形成。
适应证
1.严重休克需急救的病人,经静脉快速输血后情况未见改善,须经动脉提高冠状动脉灌注量及增加有效血容量。
2.麻醉或手术期以及危重病人持续监测动脉血压。
3.施行特殊检查或治疗,如血气分析,选择性血管造影和治疗,心导管置入,血液透析治疗等。
禁忌证
1.慢性严重心、肺或肾脏疾病、晚期肿瘤。
2.周围皮肤炎症或动脉痉挛以及血栓形成。
3.有出血倾向者。
以上就是动脉穿刺术的有关问题,希望对大家引起关注。无论是动脉穿刺术还是别的技术,它代表着是先进的技术,对我们的疾病是非常有利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去了解她。去认识他我们才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是怎么治疗的?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吧,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胎儿出生前如何治疗Rh溶血病
当母亲体内已产生了抗体,孩子父亲也应做检测。如果父亲是Rh阴性血型,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将是Rh阴性血型(这个胎儿就没有患Rh溶血病的风险),那么孕妇就不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测。如果孩子父亲是Rh阳性血型(或者其Rh血型未知),医生则会给已致敏的孕妇做羊水穿刺术--将穿刺针刺入孕妇腹部取出羊水以检测胎儿的Rh血型。目前有一个正在试验的孕母血液检测显示对胎儿Rh血型判断的前景,以便最终减少进行羊膜腔穿刺术的需求,因为该术还是有较小的流产风险。如果胎儿是Rh阳性血型(或医生没有行羊膜腔穿刺术,也不知道胎儿的Rh血型),那么妇幼保健人员将检测不同孕期中孕妇体内Rh抗体的水平。如果抗体水平较高,医生就会建议做一些特殊检查来判断孩子是否患有Rh溶血病。
这些检查包括羊膜腔穿刺术、胎儿脐静脉穿刺术等,医生在B超引导下,将很细的针穿刺入孕妇腹部并进入脐带的微血管中获取胎儿血液样本。这些检查帮助判断胎儿是否贫血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而这两种检查通常都需要每2-4周重复做一次,因此具有较小的流产风险。最新研究显示,一项测量胎儿头部动脉血流速度的超声检查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胎儿是中-重度贫血(需要产前治疗)还是轻度贫血(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这项对胎儿没有风险的超声检查被证实是准确的,那么最终将会减少用以监测胎儿患Rh疾病风险的羊膜腔穿刺术和脐静脉穿刺术的需求。
根据以上或其他一些的检查结果,医生建议及早分娩,以避免孕妇Rh抗体破坏更多的胎儿血细胞。在分娩后,如果孩子出现黄疸,就可以被放置在特殊的蓝光下治疗(即光化学治疗)。如果光化学治疗对黄疸无效,或孩子出现贫血,那么就可能需要输血治疗。也有一些Rh溶血病病情很轻,以至于他们不需要治疗。
如何保护静脉
合理选择血管 首先选择患者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由四肢的远端向近端循环使用,避免使用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尽量避免首选粗大血管,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掌握有效穿刺的技巧 娴熟的技术是有效穿刺成功的基础,禁忌试验性穿刺,避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和恐惧,影响再次穿刺效果。经过多年的护理实践,总结出以下穿刺技巧。
促进浅静脉充盈 长期输液患者,如果血管条件差,可以采用热敷、轻拍静脉、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等方法。常用的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1],如1%的硝酸甘油,2%利多卡因,20%山莨菪碱等均能迅速扩张表浅小静脉,血管直径和充盈度增加,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选择适当止血带绷扎位置 传统的止血带绷扎位置在穿刺部位上方约10 cm处。近年来临床实践中发现,止血带绷扎位置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位置,或扎双止血带时(位置在穿刺点上方分别为10~20 cm处时),止血带压力达到10.7~16.0 kPa。此时既能保持肢体远端良好的动脉压和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又能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非握拳穿刺 多年来,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一直延续使用握拳法。近年来研究资料认为,静脉穿刺时采用背隆掌空的握怀状手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具体方法是:行静脉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术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手的手指,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可克服紧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进针角度的缺点,又有利于充分显示静脉。
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 首选手背乏神经区,即: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所形成的三角区域。另外,进针时针尖斜面略向左倾斜,并使针尖进入皮肤的同时直接进入血管,以减少对皮下组织的切割和撕拉现象,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
增大进针角度 传统进针角度为15°~30°[2],如果静脉较深,血管较粗,可增大进针角度至40°~60°,以减小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损伤程度。
桡动脉穿刺术方法
1.触摸定位后以45°角进针。
2.刺入动脉,不须用力抽拉针栓,即有鲜血呈搏动性喷出。若仅见少量血迹,但无血液流出,则多为穿刺过深,针尖已贯穿动脉。使空针保持负压,将针头稍微拔出即可见鲜血涌出。若针管内毫无血迹,则未刺中血管,须重新触摸定位或拔出针头再定位。
3.取血后拔针,用纱布或棉球压迫局部3~5min。若仍出血不止,须加压包扎至完全止血,否则易形成血肿。
附:Allen试验
(1)将患儿手腕置于卷起的布垫或沙袋上,手掌向上,用力握拳。
(2)检查者用手指在腕部用力压迫桡动脉或尺动脉,使其停止搏动。
(3)数秒钟后伸开患儿手指,此时手掌因缺血而颜色变白。
(4)压迫尺动脉的手指抬起,手掌立即变红,此乃阴性反应,说明尺动脉供血良好,桡动脉穿刺取血安全可靠;手掌不能变红谓阳性反应,说明尺动脉功能不良,不可在桡动脉取血,尤其不能放置动脉导管,否则一旦桡动脉发生栓塞可引起手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