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用药治疗白细胞减少
中医怎么用药治疗白细胞减少
一、辨证用药
1.气虚型 血液中白细胞下降,伴面色苍白、胸闷气促、心慌肢软、纳呆泛恶、口渴不欲饮、便溏、时有面浮肢肿、自汗、脉细小、舌胖或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治则:益气和胃,温补脾肾。方用益气煎: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当归、生地、熟地、补骨脂、木香、鹿角胶、龙眼肉、枸杞子、陈皮各9g,黄芪12g。
2.气虚血弱型 血液中白细胞下降,伴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灰滞、纳谷不香、小便频长、大便不实、舌淡不华、苔薄、脉细软。治宜益气养血。方用当归补血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当归、人参、白术各10g,甘草、陈皮、升麻、柴胡各6g,黄芪15g。
3.阴虚内热型 血液中白细胞下降,伴头晕失眠、心烦口渴喜冷饮、时有牙龈出血、鼻衄、尿赤、便结、燥热盗汗、纳少、脉细小、舌红绛、苔薄或光剥。治宜养阴生津,清热安神。方用育阴煎:生地、白芍、天冬、麦冬、玄参、当归、丹皮、枸杞子、沙参、地骨皮、党参各9g,天花粉、旱莲草各15g,五味子5g。
4.肝肾亏损型 血液中白细胞下降,伴头晕耳鸣、腰脊酸楚、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干欲饮,舌红少津,脉细涩。治则: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宜当归补血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0g,山药10g,山茱萸1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当归10g,黄芪15g,甘草6g。
5.脾肾阳虚型 血液中白细胞下降,伴腰膝痛软、形寒肢冷、面白神疲、便溏纳少、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弱。治宜补肾健脾,益精养血。药如:附子5g,鹿角胶9g,巴戟天9g,仙灵脾9g,补骨脂12g,肉桂3g,黄芪15g,当归12g,鸡血藤12g,桑葚子12g,茜草9g,甘草6g。
二、经验方药
在治疗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中,临床上还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方。下列经验方可供选用。
1.升白煎 人参15g,熟地50g,黄芪50g,党参20g,当归20g,鸡血藤20g,石韦20g,丹参15g,茯苓15g,首乌25g,上药水煎取汁,再将药液冲泡紫河车粉、龟胶粉、鹿胶粉各10g。每日1剂,分2~3次内服。治疗精原细胞瘤术后因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能有效地防止因白细胞减少而中断治疗。
2.升白丸 取黄芪1400g,太子参、当归各1200g,泽泻700g,共制成药粉;另取丹参、鸡血藤各2000g,石韦1200g,陈皮800g,水煎去渣并煎成膏。然后将药粉与煎膏共混和,制成蜜丸,每丸10g,早、晚各服1丸。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源60钴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对已造成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回升作用。
3.升白饮 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5g,熟地15g,女贞子15g,鸡血藤15g,土茯苓15g,焦白术10g,补骨脂10g,炙山甲6g,焦山楂9g,焦神曲9g。加减:阴虚加生地、龟版;阳虚加巴戟天、仙茅;心血不足加酸枣仁、夜交藤;湿热加黄柏、泽泻。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7天复查血象。据报道,本方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总有效率为93%。
4.复方龙枣汤 仙鹤草90g,小红枣50g,赤小豆50g,黄精30g,山楂30g,鸡血藤30g,当归2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时加红糖30g,黄酒10ml。
此外,中成药生白宝(每次2支,每日2~3次)也已应于预防和治疗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在配合西药化疗和放疗期间,应多服人参,间隙期减量应用,每日5~15g,切成小块,分多次置病人口中含咽其汁,待软化后,嚼碎吞下。经临床观察,凡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服用人参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它不仅可防止白细胞减少,还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所引起的消化道和神经方面的症状。
白细胞减少的定义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1]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白细胞减少症 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白细胞偏低有哪些危害
当周围血液的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以下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由于白细胞中的成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1.8)×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首先分析病因,根据不同患者及发病机理采用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多予防治感染,激素,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常以疲乏,头晕为最常见,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四肢痠软,失眠多梦,低热,畏寒,腰痠,心慌等症,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诊为其他疾病,此时须反复 检查白细胞总数,如持续低于4.0×109/时,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除治疗病因外,应根据不同患者及发病原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白细胞的减少是会影响人们的免疫力的,所以建议人们在检查之后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且还要相应的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可以让人们的白细胞水平恢复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
如何治疗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碳酸锂可增加粒细胞的生成,但对慢性骨髓功能衰竭者无效。成人剂量300mg,一日三次口服,见效后减量为200mg一日二次维持 2~4周。副作用可有震颤、胃部不适、腹泻、瘙痒、水肿等,停药即可消失。肾脏病者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对免疫性粒细胞减少者有效。长期随访血 象稳定又无感染者一般不需服药。
(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人粒系生长因子GM-CSF和G-CSF可诱导造血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进粒细胞增生、分化成熟、由骨髓释放至外周血 液,并能增强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活性。G-CSF对周期性粒细胞减少和严重的先天性粒细胞缺乏儿童效果较好,它能加速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恢复,亦 可用于预防强烈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发热。根据病情选用50μg/m2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或100~300μg/d皮下或静脉内滴注。待白细胞回升后酌情 减量或停药。CSF的副作用有发热、寒战、骨关节痛等。
(三)抗感染治疗:病员一旦有发热即应做血、尿和其它有关的培养,并立即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待证实病原体后再改用针对性的制剂。如未能证实病原体 则广谱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必须给足疗程,并应注意防治二重感染,如霉菌、厌氧菌等。对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者必须给予严格的消毒隔离保护,最宜于置入空气净化 的无菌室内,加强皮肤、口腔护理,以防交叉感染。粒细胞缺乏症者抗感染治疗常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其他治疗:输注浓集的粒细胞悬液曾试用于伴发严重感染者,但因受者体内迅速产生粒细胞抗体而难以奏效,现已少用。在骨髓衰竭为粒细胞缺乏的原发病因,并排除了免疫介导所致的症状严重者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预后:在抗生素问世前,死亡率高达90~95%,自应用抗生素后,已下降至20%,但仍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菌层流室护理和成份输注粒细胞使一些严重患者获救,2~3周后可逐渐恢复。再障型预后差,常因难以控制的感染致死。
食物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1、白细胞减少症吃蜂王浆
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病人食用。
2、白细胞减少症吃大枣
大枣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3、白细胞减少症吃香菇
从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一般家庭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做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强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放疗的效果,预防由此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
如何治疗白细胞减少
一、西医治疗
1.促白细胞生成药物
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
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
二、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原则指导下治疗该证,选取膈俞、膏肓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悬钟。
白细胞减少症中药配方
1、肝肾阴虚
处方:生牡蛎、生龟版各18克,生鳖甲、地骨皮、白芍、玄参、枸杞子、虎杖、石韦各10克,知母、黄柏、女贞子、苦参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滋补肝肾。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双目干涩,咽干口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边尖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为 5.0~lO.OxlOV升,若持续低于4.0x109/升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主症主要有乏力、头晕(头晕【译】: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于发热性疾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综合症、神经症等。)、心悸、易外感发热等,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2、脾肾阳虚
处方:地骨皮、骨碎补、枸杞子、虎杖、菟丝子各 10克,黄芪15克,制附子(先煎)8克,肉桂、炙甘草各6克,炒白术、茯苓各18克,苦参、石韦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肾健脾。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型。患者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畏寒肢冷,食少便溏,小便清长,阳痿不举,下肢浮肿,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缓。
3、气血两虚
处方:黄芪25克,党参、当归、熟地、酸枣仁、鸡血藤各15克,茯苓、菟丝子各10克,大枣5枚,黑芝麻20克,虎杖、石韦、鹿角胶、苦参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补血。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辨证屈气血两虚型。常见于久病或失血之片,患者临床表现为心悸短气,川色苍门或萤此,补倦乏力,食欲不振,失眠不寐,舌贡淡,苔薄弱白,脉细弱。
导致白细胞低的原因有哪些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μ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伤寒等、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的。如系药物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适当应用生白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锂、茜草双酯、多抗甲素等。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如何治疗白细胞减少呢
1.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
花生米炖猪蹄补白细胞减少效果如何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血液周围的白细胞数量持续下降引起的不良症状。不适主要表现有头晕、身体疲劳、食欲不好,失眠多梦、精神状况萎靡、可伴有低热、畏寒等情况。因此常常不被医生和病人重视,错诊断为其他的疾病。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也可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那么中医治疗中的的食疗花生米炖猪蹄补白细胞减少效果如何呢?
1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很好的效果,益气补虚疗法从病因出发,清热除湿、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理气化瘀。例如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的原则下治疗该病。除了治疗病因外,应该根据不同的患者以及发病的原理选择相适应的治疗方案。
2花生米炖猪蹄虽然是一道家常菜,其实也算得上是食疗的好方子。花生里面富含有丰富维生素B2,多食用一些花生,对于预防和治疗脂溢性皮炎等多种疾病有一定的功效。猪蹄可以补充血气、还可以矫健腰部和脚部。但是这只是食疗,对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效果不会太好。
3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应该忌吃柿子、荸荠、槟榔、薄荷、芥菜等食物。可以食用蜂王浆、灵芝、大枣、香菇、羊肚、羊奶、乌骨鸡、海参、牛肚、阿胶、鸡肉、鸡蛋、鸽肉、鸽蛋、山药、银耳、猴头菇、枸杞子、胡桃肉、花生仁等。
注意事项:此类病患应注意避免感冒,特别是在气候多变的季节里更应注意。多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
中医怎么用药治疗白细胞减少
癌症病人接受放疗、化疗后的主要不良反应就是白细胞减少,致使患者不能坚持而影响治疗,临床上对此颇感棘手。西医用维生素B4、鲨肝醇、利血生及激素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在停药以后,白细胞往往会重新跌落。临床实践证明,在放化疗期间配合应用一些扶正固本中药,并合理应用抗癌中药,不仅能减轻放疗、化疗的反应,而且能使白细胞减少症得到有效治疗。
中医对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的报道始见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有人用鸡血藤制剂治疗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之后,七八十年代大致从脾肾两虚的角度进行论治,各家则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侧重又有所不同。特别是80年代初期,根据叶天士“初病在气,久病入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理论,在补益脾肾或补益气血的基础上,选用少量的活血药物,从而提高了疗效。
近年的报道强调,在辨证治疗的同时,最好配合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药物。研究证实,对放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有明显疗效的药物有:黄芪、当归、太子参、白术、阿胶、龟板胶、穿山甲、丹参、鸡血藤、鸡矢藤、生熟地、冬虫夏草、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补骨脂、鹿角胶、花生衣、鼹鼠粉、红枣……等等,总计不下50余种。选用这些药物一定要在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才能提高疗效。
一、辨证用药
1.气虚型 血液中白细胞下降,伴面色苍白、胸闷气促、心慌肢软、纳呆泛恶、口渴不欲饮、便溏、时有面浮肢肿、自汗、脉细小、舌胖或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治则:益气和胃,温补脾肾。方用益气煎: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当归、生地、熟地、补骨脂、木香、鹿角胶、龙眼肉、枸杞子、陈皮各9g,黄芪12g。
2.气虚血弱型 血液中白细胞下降,伴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灰滞、纳谷不香、小便频长、大便不实、舌淡不华、苔薄、脉细软。治宜益气养血。方用当归补血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当归、人参、白术各10g,甘草、陈皮、升麻、柴胡各6g,黄芪15g。
3.阴虚内热型 血液中白细胞下降,伴头晕失眠、心烦口渴喜冷饮、时有牙龈出血、鼻衄、尿赤、便结、燥热盗汗、纳少、脉细小、舌红绛、苔薄或光剥。治宜养阴生津,清热安神。方用育阴煎:生地、白芍、天冬、麦冬、玄参、当归、丹皮、枸杞子、沙参、地骨皮、党参各9g,天花粉、旱莲草各15g,五味子5g。
4.肝肾亏损型 血液中白细胞下降,伴头晕耳鸣、腰脊酸楚、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干欲饮,舌红少津,脉细涩。治则: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宜当归补血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0g,山药10g,山茱萸1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当归10g,黄芪15g,甘草6g。
5.脾肾阳虚型 血液中白细胞下降,伴腰膝痛软、形寒肢冷、面白神疲、便溏纳少、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弱。治宜补肾健脾,益精养血。药如:附子5g,鹿角胶9g,巴戟天 9g,仙灵脾9g,补骨脂12g,肉桂3g,黄芪15g,当归12g,鸡血藤12g,桑葚子12g,茜草9g,甘草6g。
白细胞偏低会不会致癌呢
1、白细胞数严重减少需要紧急治疗。白细胞是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最主要的是指粒细胞减少,如果减少程度过于明显,则细菌很可能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力的状态下迅速扩散,甚至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别的注意白细胞减少有哪些危害。
2、有原因可寻的白细胞减少应针对原因治疗。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化疗药物,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3、同时有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一步诊治。当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如果血液中其他两种细胞即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异常变化,问题就比较复杂,首先要进一步检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检查,以排除有无其他血液病,然后再决定治疗白细胞减少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