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肝炎如何传播
五种肝炎如何传播
1.血液传播:乙肝、甲肝、丙肝、戊肝、丁肝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为无法完全筛出,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乙肝、甲肝、丙肝病毒。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病毒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肝病病毒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肝病病毒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与肝炎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2.母婴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值一提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阻止乙肝母婴或父婴的传播,有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此外,母亲为丙肝感染者的婴儿,感染丙肝的几率约10%,而丁肝患者在围产期也会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3.性传播:乙肝、丙肝、丁肝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是血液病毒,在美国乙肝也是一种性病。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丙肝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丙肝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此外, 性乱者和男性同性恋者较易感染丁肝。
4.消化道传播:甲肝、戊肝
日常生活中接触是甲肝、戊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戊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
导致肝病的原因有哪些
肝病是指各种导致肝细胞损害和肝生理结构异常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毒性肝病、肝肿瘤、酒精肝、肝寄生虫病、肝内胆管结石、肝脓肿、肝结核、肝囊肿、肝包虫病、肝血管瘤、先天性肝病等。肝病种类之多主要因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组织器官。所以肝脏的健康也直接关系和影响着身体健康,如果相关肝病不能及时治疗或控制,就会伴随终身或危机生命。
导致肝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1、感染。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为粪-口途径传播。这两种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乙型和丙型肝炎是由肠道外途径传播的,以血液途径最多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乙肝比例很高。
2、过度劳累。
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促使乙肝病毒复制加剧,肝脏负担加重,导致肝病复发。过度劳累的情况有以下几种:长途跋涉、熬夜、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暴怒和斗殴以及房事过频等等。
3、饮食方面。
肝病患者饮食当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多吃油腻、油炸、辛辣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负担,损害脾胃,诱使肝病发作。饮酒是引起肝病复发最主要原因之一,酒在肝内氧化,形成有害物质乙醛,可以直接损害肝脏,损害的后果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持续饮酒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三成发生慢性肝炎,约有四分之一发展为肝硬化。
4、药物。
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肝炎会传染吗
肝炎会传染吗
肝炎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非病毒性肝炎没有传染性。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困倦乏力、大便色浅、皮肤瘙痒。其检查事项为肝功能检测、血清蛋白检测、血清胆红素检测。非病毒性肝炎并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由其他致病因素引起的,比如药物和化学毒物,主要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其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困倦乏力、腹痛腹胀、肝区不适、恶心呕吐等。
肝炎传染途径是什么
病毒性肝炎分为五种类型,五种类型的传染途径不完全相同。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传染途径为体液、血液及母婴传染。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途径为消化道。前两者肝炎患者如果与他们发生性关系,或者他们的血液输送给他人,或者生孩子,就会将疾病传染给别人,后两者肝炎患者如果与他人一起共食,就会将疾病传染给别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肝炎患者要多加注意,最好不要与他人共食,或者在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时要做好安全措施,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别人,导致别人也感染疾病,受疾病的困扰。另外,患者还要积极采取有限措施治疗。不同的患者病因不一样,病情轻重不一样,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患者最好到专业的医院就诊,根据医生指导用药,不要随意乱相信网上不专业的药方,以免治疗措施,导致严重的后果,影响自己的医生。
肝炎怎样预防
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以肝脏的损害为主,目前已知的可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五种。
要想有效预防肝炎,最首要的就是要控制传染源。肝炎的传染源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不得与任何人接触,接受治疗,直至化验结果显示病毒已经完全消失为止。
甲型和戊型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因此这两类肝炎患者的排泄物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注意不得让患者的排泄物污染食物和水源。
乙、丙、丁三型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因此血站在采血时,如果检测出结果呈阳性的,一律不得采用,以免在输血时将病毒传染给被输血者。
肝炎患者的个人用品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接触病人及他们的用具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水仔细清洗双手。同时做好分餐制度。
5目前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都有研制出疫苗,建议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以及高危人群注射,以获得主动免疫。
导致肝病的原因有哪些
1、感染。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为粪-口途径传播。这两种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乙型和丙型肝炎是由肠道外途径传播的,以血液途径最多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乙肝比例很高。
2、过度劳累。
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促使乙肝病毒复制加剧,肝脏负担加重,导致肝病复发。过度劳累的情况有以下几种:长途跋涉、熬夜、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暴怒和斗殴以及房事过频等等。
3、饮食方面。
肝病患者饮食当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多吃油腻、油炸、辛辣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负担,损害脾胃,诱使肝病发作。饮酒是引起肝病复发最主要原因之一,酒在肝内氧化,形成有害物质乙醛,可以直接损害肝脏,损害的后果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持续饮酒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三成发生慢性肝炎,约有四分之一发展为肝硬化。
4、药物。
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5、环境影响。
肝病患者在病情平稳后不久,就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如出差、旅行等,因生活环境、水土条件变更,造成体内环境紊乱而出现肝功异常。肝病发作的季节各不相同,春、夏两季为肝炎容易发作季节,秋冬季发作者相对较少。
6、其他因素。
得了肝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黄疸型肝炎是否传染呢
1.黄疸型肝炎只是一般肝炎的一个分型而已,因此这种类型的肝炎发病的时候症状就是多了不同程度的黄疸表现,其它所引起的不适症状,也会像一般肝炎一样,因为一般的急性肝炎都可能会引起黄疸表现,所以说黄疸型肝炎传染不传染,那还得取决于是黄疸型肝炎处在什么时期,如果是在肝炎传染性特别强的时期,是有可能感染上这种肝炎疾病的。
2.其实黄疸型肝炎发病从患者开始有症状到出现黄疸的这段时间,最多能有两周的时间呢,这期间患者除了发热怕冷之外,一般会出现身体的持续高温,不但身体总是没有力气,还明显的没有食欲呢,对油腻的食物更是厌恶,就连小便都有发黄的情况,这些症状与一般的肝炎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慢慢的会出现了黄疸的症状了。这期间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大小便、呕吐物中均含有大量的肝炎病毒,因而这时候是有很强的传染性的。
3.黄疸型肝炎不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播病毒的,所以这种传染性的疾病平时一般接触不会传染上,像日常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上。黄疸型肝炎的病毒会通过大小便传染,因此通过手、水、苍蝇污染后的食物也都能传染给他人。与黄疸型肝炎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还有就是在补牙、修面、修脚的时候如果是器具消毒不彻底,也有可能会感染上肝炎。
肝损伤的病因
1、病毒感染
有一部分的患者是由于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比较复杂,流行面比较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肝炎和庚型肝炎。
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为粪-口途径传播,即通常所说的“病从口入”。
2、药物或化学毒物
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
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
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黄疸肝炎传染吗
黄疸肝炎会传染,但不是说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传染,它的传播需要有一定的途径。一般情况下,黄疸肝炎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因此,我们生活中的握手、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一起吃饭或者拥抱等一般不会传染。黄疸肝炎传播病毒的方式,会通过用手、苍蝇或者水污染后的食物然后传染给他人,还有要尽量避免与黄疸肝炎的病人有皮肤破损的接触,这都有可能传染。
黄疸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使肝细胞遭到破坏等所导致的皮肤、黏膜等部分发黄的症状。造成的病因有很多种,如果是由脂肪肝、药物性肝炎等原因造成的这种是没有传染性的。如果是由病毒引起的则具有较强传染性,如果确诊了黄疸性肝炎,应该尽快的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还要隔离与其他人员的接触。现在已知的传播性的肝炎由甲型、乙型、丙型等共5种肝炎。因此平时要多注意。
面色发暗不一定就是肝硬化
当然也不可疑神疑鬼的,看见面色发黑就说是肝病面容,因为其他生活因素也会导致面色发暗等现象,如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还有其他疾病导致的血氧含量降低造成的,比如说肺炎,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气喘,肺心病,便秘,腹痛腹泻都可以引起,还有肾病也常引起面色发黑,以及过度疲倦了也会引起。还有人天生皮肤就黑,切不可指着黑人说是肝病面容,闹出笑话。
肝炎肝硬化指的什么意思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发现引起肝炎的病毒越来越多,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而肝炎后肝硬化主要指的是开始是肝炎的情况,后面转变为肝硬化的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1. 甲型肝炎 一般发病急,病程持续时间较短,多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流行传播。近几年来,有向大龄组推移的趋势。多在冬春季流行。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从口腔消化道进入肝脏。因其病程短,恢复快,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故也不会转变成肝硬化。
2.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传播而引起。此种病毒可在病人体内长期存在,其中30%可发展成慢性肝炎,并可转变成肝硬化。大多数病人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到出现肝硬化的临床症状最短的5~10年,最长20~40年。它是转变成肝硬化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肝炎。
3. 丙型肝炎 传播方式、传染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目前认为:输血后引起的肝炎中80%~90%属丙型肝炎。此型肝炎也可转变发展为肝硬化。
4.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有两种方式:
1)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混合感染)。在急性的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的人群中,约有5%的病历可发生慢性肝炎或转变成肝硬化。
2)重叠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慢性进行性丁型肝炎,既为慢性丁型肝炎恶化或无症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演变为进行性活动性肝炎。重叠感染发展为慢性肝炎者占80%~90.9%,大部分转变成肝硬化。
5. 戊型肝炎 潜伏期为2~9周,较乙型肝炎为短,较甲型肝炎为长。一成人发病为多。本型肝炎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孕妇,可达10%~40%。戊型肝炎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或转变成肝硬化。
黄疸肝炎会传染吗
黄疸型肝炎会传染:
这要看黄疸肝炎是由哪种肝炎引起的,若是由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丙肝、丁肝等)感染引起,则会传染,而且传播途径也和所感染的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如由甲肝和戊肝感染引起的黄疸肝炎也是由粪—口传播,而由乙肝、丙肝、丁肝等感染引起的黄疸肝炎则主要经血液传播;若黄疸肝炎是由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性肝炎感染引起的,那么这样形成的黄疸肝炎同样也不具有传染性。
所以,判断黄疸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首先要明白,该黄疸肝炎是由哪种肝炎引起的,这样才能正确判断黄疸肝炎的性质,并做到对症下药。
黄疸型肝炎传染性的大小:
至于黄疸型肝炎传染性的大小,就要根据黄疸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侵入体内的多少、病毒的活跃复制及病程的长短而定的。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
乙肝的传染途径
大家就不一定都了解了。鉴于现在乙肝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大家十分有必要了解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
一:血液传播,如输入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的全血、血浆、血清或者其他血制品,同时需要做血液透析的病人同样有机会经过这种途径感染。血液传播除了一般人印象中的输血或血制品:血液透析等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就连现在时下流行的文身、扎耳眼等儿同样属于血液传播的范畴,牙钻、被针头意外刺伤、共用刮脸刀及牙刷等一不小心随时都可以成为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助手”。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
二:性接触传播、密切接触: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型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也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其中真正具有传染性的体液依次为血液、月经血及生殖道分泌液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三:母婴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百洋健康药房网建议大家孕前注射乙肝疫苗。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
四: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包括共用注射器吸毒。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
五: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介绍,
乙肝并不可怕,只要了解了
乙肝的传染途径
,在生活中做到避免感染,尽可能的减少患乙肝的几率。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一、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
1、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丙型肝炎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丙型肝炎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丙型肝炎,因此,无法完全筛出丙型肝炎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
2、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丙型肝炎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型肝炎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型肝炎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二、性传播
与丙肝感染者性生活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更高。
三、母婴传播
抗-丙型肝炎阳性母亲将丙肝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丙型肝炎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型肝炎。
看了上述总结,大家对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所了解了吧?不过,在这里还是建议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摆脱丙型肝炎的困扰。
健康证什么病不能办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可通过肝功能、血常规和CT检查出来,一般患有病毒性肝炎者办理健康证将不予通过。
我国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7月20日又出台《实施条例》,允许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食品行业。所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是可以合法办理健康证的,但是必须要肝功能正常、病毒含量低,而且工作应避开幼教、医疗、饮食等行业,不能从事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职业。
传染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一、各种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潜伏期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病人和亚急性临床感染者,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进口传染。甲型肝炎潜伏期为2-6周,平均一个月。,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病毒携带者,急性病人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日,其血液内多具有传染性,由于传染期短,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慢性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大。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病毒污染的注射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血透仪等血源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潜伏期为6周—6个月。
丙型肝炎传染源是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或抗HCE阳性无症状携带者,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目前共用注射器而多见,丙型肝炎的潜伏期(输血后)30—83天,平均52.1天。
丁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丁型肝炎病人和丁型肝炎(HDV)、HBV携带者,实验动物模型如黑猩猩、土拨鼠等也可作为传染源。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是输血和血制品,日常生活接触也有可能被传染。急性丁型肝炎由HDV与HBV同时感染所致,潜伏期为6—12周。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戊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戊型肝炎病毒经口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5--75天,平均约6周。
庚型肝炎由庚型肝炎(HGV)及GBV-C病毒引起, HGV及GBV-C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分离株。庚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HGV/GBV-C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与HBV、HCV相似,常合并感染 HBV和HCV,主要经血和肠道途径传播,也可经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如何预防肝炎传染
五种肝炎中,甲、戊型肝炎由消化道传播,是夏季预防重点,同时,要防止过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炎。
甲肝戊肝由消化道传播
病毒性肝炎是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流行面广的传染性疾病。甲、戊型肝炎由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水、食物进行传播。乙、丙、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日常的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夏季,市民外出就餐的频率增加,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除了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外,还要注意用流动的水洗手及洗餐具,不要到不符卫生条件的、无证的饮食摊店就餐,聚餐时可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要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防止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食物,应尽可能避免吃可能已被污染的水、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贝类食品。甲型肝炎还可接种疫苗。
同时,要防止过量饮酒,盛夏季节不少人酷爱啤酒,以为啤酒对肝脏伤害小,其实不然,无论白酒还是啤酒,其所包含的酒精都会增加肝脏负担,长期大量饮酒很容易患酒精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