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宝宝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1、挫折。有研究证明,挫折是引起宝宝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宝宝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努力尝试仍遭遇失败或者受到别人侵犯的时候,最容易爆发攻击行为。比如,宝宝一个人玩得正高兴时,别的小朋友干扰了他,抢走了他的玩具,他就会采用口头的或身体的攻击行为来对付小朋友。

2、得不到关注。当宝宝长期得不到家人或小伙伴的关注,也会引起他发生攻击行为。比如,有些宝宝被家长忽略后,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大人的关注和自我的满足。

3、获得“成就感”。当宝宝感到自己无能,希望获得“成就感”时,也可能通过攻击他人以表现自己的强大,满足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比如,宝宝无法从别的方面得到表扬和重视时,就可能会通过打架而“出名”,让家长重视,让同伴惧怕,从而获得所谓的“成就感”。

宝宝攻击行为的表现

主要就是孩子有暴力行为,喜欢攻击别人,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 工具性攻击

主要是为了抢夺物品或者空间而攻击他人,并不是为了伤害他人。比如宝宝通过咬、推、打等攻击行为,占有玩具或者活动范围。

· 敌意性攻击

这种就是为了伤害他人而进行攻击,主要通过语言、工具以及肢体攻击他人,以得到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比如宝宝在别人跌跤时嘲笑,直接打小伙伴,或者背后说坏话或者造谣等等。

TIP:需要提醒的是,攻击行为在大部分孩子身上都有体现,而随着年龄变大,其攻击方式也有改变。所以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宝宝,一旦出现攻击性行为,就要及时阻止并纠正。

如何帮助宝宝度过第一叛逆期

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首先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说,“我不喜欢扔玩具,因为玩具会受伤;妈妈不喜欢你用脚踢墙壁,因为墙壁会变脏变难看;我不喜欢你打小朋友,因为小朋友也会痛等等”让孩子意识到他的这种行为是不被父母所喜欢的,这比恐吓和冗长地说教对孩子更有效。

其次,我们应该去弄清楚导致宝宝攻击他人的原因。比如他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过,或者是经历了特别沮丧和恼火的事情等等。宝宝很有可能通过无意的攻击性行为使他的某些要求得到了满足,使他误认为攻击性行为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或者,宝宝认为大人对他受到的伤害不予理解,心理受到伤害。这时,如果大人能够紧紧的搂住宝宝,轻拍他的背部,轻轻的告诉他你的理解。这样的宝宝会慢慢地平息他的火气。

最后,你要帮助孩子去释放或是转移攻击性的情绪。3岁的孩子已经具备很强的语言能力。我们要鼓励孩子开口,让他自己来解释为什么他会去攻击他人。如果宝宝不愿意说,而你可能已经猜到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你可以替他说出来,比如“我猜你是因为…是这样吗?如果不是的话,你可以纠正我…”这样孩子会觉得原来父母很关心自己,很在乎自己的想法,会促进他和你沟通。然后你可以继续和他交流,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

儿童心理的压抑状态有什么表现

儿童心理乱扔东西爱打人

5岁的小威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抢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会耍赖;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闹,从不会好好说……小威妈妈深感无奈,只好带他到医院儿童心理科咨询。医生发现,小威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带他出去玩,以致小威缺乏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机会,父母的冷落也让他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导致了“不合群”等表现。

一般而言,孩子的攻击性在2—3岁左右开始体现,比如没轻没重地随手把东西扔在地上,或莫名其妙地推别的孩子。这是因为,幼儿是不会约束自己的。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有的家长觉得好玩而放任不管,反而会固化其攻击行为。据研究,攻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倾向,但后天的养育也很重要,如果父母或家人过于粗暴,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更有可能固化其先天的攻击倾向。

对策

家长不要急着教训孩子,首先要了解导致攻击行为的事件始末和孩子内心的想法,弄清楚后再思考从何入手来教育孩子。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以暴制暴只会强化攻击行为。对于只是偶然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只需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等孩子大一些,心理成长了,攻击行为自然就会消失。对于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家长可以安排一些简单、需要耐心的游戏,以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总是不愿意睡觉

上5年级的小洋晚上不愿意睡觉,整天无精打采,还常常无故乱发脾气。医生检查发现他并无躯体原因,经心理医生询问得知,小洋在学校目睹没写作业的同学被老师惩罚,这让他总担心作业做不完,会受到同样的惩罚,所以睡不着觉。

目睹同学被老师责罚,或许被责罚的人心里没当回事,可看到的孩子却被吓坏了。这其实与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不同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忧郁、敏感,情绪易受影响,容易受到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有的孩子区分不开想象与现实的世界,会被想象中的怪物吓到,会因白天看到的动画片、听到的故事中有一个吓人的怪物,而认为怪物就在身边。还有的孩子对公平和温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师和家长冷落了他们,或对他们有所不公,就会内心受伤。因此,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关注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时候,许多困难在家长眼里不值一提,但却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对策

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给他们关爱和安全感,也给他们机会说出心里话。如果是因为看了什么吓人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他们克服恐惧,同时要让孩子看积极快乐的动画片和图书。如果在学校出了问题,家长应该与老师沟通,并与老师达成共识,善待孩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纠正宝宝攻击行为的误区

它是指宝宝常常生气并有攻击行为,而攻击对象也比较广泛,从家长到好朋友,甚至是宠物。而攻击的主要方式有打、咬、踢、抓等等。

不过这很普遍,因为这是这个年龄的标志,是每个宝宝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所以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小朋友这种行为,那么他很可能就养成坏习惯,变得爱攻击。

· 出手打宝宝

想要宝宝不攻击别人,家长就要先管好自己,不要用体罚的方式控制宝宝的行为。因为体罚式的教育,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收益。

· 制造罪恶感

当宝宝有攻击行为时,不要给他制造负罪感,比如大喊:“你怎么能打别的小朋友!”虽然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宝宝会立即停止攻击行为,并且变得很安静,但是也伤害了他的自尊,对自己产生负面想法。

宝宝为什么咬人 模仿引起

宝宝咬人也可能是模仿所致。如2岁左右的小孩,看到电视里的动物或者人互相咬对方学到了,这其实是一种交流并不是一种攻击行为;另外父母亲与他玩耍时玩咬手指或者脚趾的行为,他也会模仿。

对策:宝宝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念,会由着自己的好奇心随意模仿,家长要净化孩子成长环境,避免孩子看不良及暴力视频。

宝宝打人怎么教育 不要过多评价宝宝的行为

过多的关注反而会起到强化的作用,所以,平时避免让宝宝过多地听到大家对他“打人”“咬人”行为的谈论,也不要因此给宝宝冠上“小霸王”之类的绰号。要多关注宝宝的细微变化,当他有“打人”“咬人”的倾向时,就要及时干预制止。如果宝宝4、5岁以后还是有明显持续的攻击行为,可以带着他拜访心理医生。

宠物狗的生活习性

食 性

犬在远古时代是肉食动物,以捕食小动物为主,宠物狗在人类的驯化和长期影响下食性发生了较大改变,变成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动物,有的宠物狗甚至具有广食性,各种肉、蛋、动物骨血、内脏等动物性食料,各种粮食

作物加工的产品、各种豆类籽实以及各类蔬菜、果品等均可摄食。但在饲养宠物狗时最好以肉食为主,在其饲料中应配置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辅以素食,否则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其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得不到保障。犬具有食肉的生理特性,如其犬齿、臼齿都较尖锐、强健,利于撕咬、切断,胃中盐酸的含量在家畜中居于首位,肠壁厚,容易消化肉食品,但不善咀嚼,进食时“狼吞虎咽”。了解了这些特性,以免宠物狗进食时刺伤口腔、食道。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狗不但吃人屎,也吃狗屎,这是狗的恶习,必须纠正。[1]

等级习性

狗生性好群居,且有明显的等级习性,保护同伴,敬畏领袖。狗群中总是有一只狗处于首领的地位成为头犬,它带领狗群活动,支配、管辖着狗群。头犬的首领地位通过争斗获得。通常头犬只许自己不许对方检查它犬的生殖器官;不准其它狗向其排过尿的地方排尿,其它犬可在头犬面前摇头、摆尾、顽皮或退走、坐下或躺着,只有头犬离开时才能站住。等级明确后,敌对状态消除,开始成为同伴、队友。宠物狗的主人通常被宠物狗看作团队的领袖,如果一个陌生者(人或狗)被团队领袖无敌意地接受,宠物狗一般也同样接受。饲养宠物狗必须让它明白它是家庭团队中地位最低的成员,否则它不会服从家庭团队其他成员。[1]

领地习性

狗有明显的领地习性,习惯以尿或气味来标记它的“势力范围”,且经常更新,以此来向其它动物示意自己的“领地”,警示其它动物不得侵入。一只狗的气味可以使另一只狗知道这只狗的领地、性别、年龄和健康等状况。一块领地只可属于一只狗或一个狗群。

狗标记领地的办法就是在它平时行走的路途选一些固定的点撒少量的尿,如公狗在外行走时常往一些树干、路灯杆或路边、地角撒尿标记它的领地。外来犬如进入其它犬的领地,其行动格外谨慎,一旦领地犬来了,外来犬不敢看领地犬,假装忙自己的事,乘机离去以免与领地犬打斗。宠物狗在自己的领地会显得神气无比。公狗的领地习性比母狗要明显。[1]

攻击习性

狗的攻击习性表现为咬人或小动物,如不严加调教,非常危险。狗的攻击行为分为正常攻击和异常攻击行为。狗出于保护主人、保护领地、防卫自身安全、争取狗群支配权的攻击行为是正常攻击行为,但这些正常攻击行为如过于强烈,违背了主人的意愿就是异常攻击行为,如陌生人与狗主人打架、吵架或纠缠,狗挺身而出,向陌生人攻击,这是正常攻击行为,但如狗主人指令狗停止攻击,狗不服从指令仍然继续攻击,以至于伤害陌生人,这就是异常攻击行为;如对进入主人住所或庭院的陌生人进行攻击,这是狗的正常攻击行为,因为主人的住所或庭院被狗视为自己的领地,有防卫本能,但如狗主人指令狗不要攻击来访者,狗不听从指令仍然攻击来访者,以至于主人的亲朋好友都不能进入主人的住所或庭院,这就是狗的异常攻击行为;狗有防卫的本性,如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它会采取攻击行为,这是正常攻击行为,但如果伤及无辜就是异常攻击行为;狗群内为了争取首领(头犬)地位,狗与狗会发生攻击行为,这是正常攻击行为,接受支配和服从的角色是狗的一种本能,争取狗群支配权也是狗的一种本能,只要狗群确定了等级关系就会相安无事,友好相处,但如果主人现身时,狗群间发生激烈的打斗,主人没现身时狗群风平浪静,这就是异常攻击行为,说明狗群的等级关系没有确定,狗仗人势争夺首领(头犬)地位。[1]

狗常见的异常攻击行为有对小孩竞争性攻击行为、捕捉甚至杀死小动物的攻击行为等。本来温顺的宠物狗有时突然对主人家的小孩吠咬,使小孩受到惊吓和伤害,这是狗对小孩竞争性攻击行为,是一种异常攻击行为,其原因是狗与小孩争宠,狗嫉妒主人关爱小孩比自己多;狗虽然被驯化了几千年,但狗仍然具有逐猎和捕捉猎物的习性,常见它们煞有其事地追赶“猎物”,到最后几秒钟时又会突然放弃,有的会对小动物突然发起捕捉甚至杀死,如杀死鸡、鸭等,这些都是狗的异常攻击行为。狗的正常攻击行为可以合理引导,其异常攻击行为则要及时矫正,严加调教。[1]

吠叫习性

狗是狼的后代,吠叫是狗继承狼的一种行为习性,常作为联系同伴的“语言”。狗随着与人类共同生活不断进化,吠叫也成为其与人联系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由于品种不同,狗有大有小,叫声也有高有低,但节奏和吠叫的方式基本是一样的。狗的吠叫可以表达哭闹、伤心、寂寞、哀怨、悲伤、不开心、伤痛、痛苦、高兴、催促、报信、威胁、愤怒、仇视、警觉等不同情感。但并不是所有的狗都会吠叫,也有不吠叫的狗。

现代都市有的楼房高达几十层,在这种楼房里养狗,夜深人静时一旦狗吠叫起来有时可传至周好几平方千米,因此养狗要考虑周边环境,避免扰民。[1]

交往习性

狗非常喜欢与人交往甚至胜过同类。喜欢与人交往是狗天生的习性,不仅仅是因为与人交往可以得到照顾, 有吃有住,更主要是因为狗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听觉灵敏,嗅觉惊人,记忆力也强,在与人为伴的过程中能建立感情,对主人有强烈的保护心理。狗会从水中、失火的房子里以及其他灾难中救援主人,如果狗的主人去世,狗会悲伤,有的不吃不喝,有的对任何事情都无精打采,有的为了主人牺牲了自己的性命,真实感人的故事很多,这也是狗成为最受家庭喜欢的宠物的主要原因。

宝宝看动画片的利与弊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儿童观看动画片也一样,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能产生消极的效果。从积 极的效果看,儿童观看动画片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动画片可以满足儿童娱乐的愿望。大量具有美学、享乐、刺激、轻松等特性的动画片对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使儿童的情绪刺激需要得到满足。第二,动画片可以充当儿童暂时的 伙伴。当儿童从幼儿园或学校回到家里后,父母们往往不能长时间陪伴孩子游戏、交流,于是,动画片可以满足孩子们的交往 需要。第三,动画片可以为儿童提供有关社会和自我等方面的知识。优秀的动画片总是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儿童可以从中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等等。第四,动画片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自控能力和勇敢精神,养成良好的合作、共享和助人等行为习惯。许多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如《舒克和贝塔》、《黑猫警长》、《金刚葫 芦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都给儿童提供了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当然,也有一些动画片中含有暴力和色情等内容,儿童观看这类动画片后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如产生攻击行为。

应该指出的是,我这里用的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因为:第一,并非所有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都会导致儿童产生攻击行为,只有那些在动画片里,暴力行为很少受到惩罚,反倒是男子汉的英雄表现,或者暴力行为作为解决冲突和达到个人目标的有效方法时,儿童才容易模仿攻击行为。第二,并非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对所有儿童都具有提高攻击行为的效果。对不同的儿童来说,暴力内容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个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在促进一个儿童的攻击行为的同时,可能会抑制另一个儿童的攻击行为。例如,有的儿童不喜欢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有的儿童只将暴力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并不相信它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些儿童一般不会模仿攻击行为。只有那些盲目崇尚暴力“英雄”,把观看暴力看作是一种精神寄托的儿童才会模仿攻击行为。

尽管如此,家长们还是应该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免受或少受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的影响,以下两点建议也许能对家长们有所裨益。第一,尽量限制孩子观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比如,含有残酷场面、惊险动作、战争、结伙凶杀、拳击等内容的动画片,应尽量限制儿童观看。第二,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并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解释 ,父母可以调节或减缓暴力内容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告诉孩子,现实生活中的暴力并不像动画片中表现得那样普遍,而且,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通常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暴力并不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等等。

总之,家长们对待孩子观看动画片,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严厉压制,而应该耐心引导。

宝宝看动画片的利与弊

就像我们成人爱看故事片、体育比赛一样,儿童爱看动画片,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 孩子们的喜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爱看动画片呢?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动画世界里,孩子们实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梦想,弥补了现实生活的缺憾。在现实生活中,儿童是最弱小的,在家里,他们要听命于父母,在学校,他们要听命于老师。可以说,他们面前的所有人都比他们强大,都比他们有经验、有权力。于是,他们渴望像“超人”那样强大,像“宇宙 英雄奥特曼”那样受到别人的拥戴和崇敬,以此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儿童观看动画片也一样,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能产生消极的效果。从积 极的效果看,儿童观看动画片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动画片可以满足儿童娱乐的愿望。大量具有美学、享乐、刺激、轻松等特性的动画片对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使儿童的情绪刺激需要得到满足。第二,动画片可以充当儿童暂时的 伙伴。当儿童从幼儿园或学校回到家里后,父母们往往不能长时间陪伴孩子游戏、交流,于是,动画片可以满足孩子们的交往 需要。第三,动画片可以为儿童提供有关社会和自我等方面的知识。优秀的动画片总是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儿童可以从中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等等。第四,动画片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自控能力和勇敢精神,养成良好的合作、共享和助人等行为习惯。许多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如《舒克和贝塔》、《黑猫警长》、《金刚葫 芦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都给儿童提供了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当然,也有一些动画片中含有暴力和色情等内容,儿童观看这类动画片后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如产生攻击行为。

应该指出的是,我这里用的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因为:第一,并非所有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都会导致儿童产生攻击行为,只有那些在动画片里,暴力行为很少受到惩罚,反倒是男子汉的英雄表现,或者暴力行为作为解决冲突和达到个人目标的有效方法时,儿童才容易模仿攻击行为。第二,并非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对所有儿童都具有提高攻击行为的效果。对不同的儿童来说,暴力内容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个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在促进一个儿童的攻击行为的同时,可能会抑制另一个儿童的攻击行为。例如,有的儿童不喜欢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有的儿童只将暴力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并不相信它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些儿童一般不会模仿攻击行为。只有那些盲目崇尚暴力“英雄”,把观看暴力看作是一种精神寄托的儿童才会模仿攻击行为。

尽管如此,家长们还是应该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免受或少受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的影响,以下两点建议也许能对家长们有所裨益。第一,尽量限制孩子观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比如,含有残酷场面、惊险动作、战争、结伙凶杀、拳击等内容的动画片,应尽量限制儿童观看。第二,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并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解释 ,父母可以调节或减缓暴力内容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告诉孩子,现实生活中的暴力并不像动画片中表现得那样普遍,而且,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通常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暴力并不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等等。

总之,家长们对待孩子观看动画片,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严厉压制,而应该耐心引导。

相关推荐

婴儿增强免疫力方法

方法1:母乳喂养——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 母乳中什么成分有助于保护婴儿? 抗体 母乳中含有被称为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母亲通过摄入、吸入或其他方式与病原体接触时,体内产生抗体。她所产生的每种抗体对抗原都有特异性,这就是说,这种抗体只与它所针对的那种抗原结合,而不会浪费时间攻击无关的物质。因为母亲只是针对她所处的环境中的病原体产生抗体,所以宝宝在出生后最初的几周内

青少年多动症症状

一、注意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在青少年多动症的症状表现中仍然很明显。常常表现为心烦、坐不住、内心不安宁,上课听不进,有时虽然眼睛盯着黑板,但是却不知自己在想什么。小动作过多,在较太的空间允许其活动时,活动过度的表现较明显,干扰他人。 二、行为很幼稚 虽然已是青少年,大多也都进入了中学,但在语言、行为上显得很幼稚,喜欢和低年级的学生玩。他们容易兴奋,作弄别人时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别人开不起玩笑,给人不成熟的感觉。这些孩子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可言行与正的孩子很不相称。 三、情绪问题多 仍然存在克制力差、容易激惹、冲

儿童尽量少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酸酸甜甜的,非常爽口,是很多孩子们的最爱。尤其是在吃一些快餐食物的时候,会喝碳酸饮料。而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容易导致儿童攻击性更强、注意力不集中和不合群等行为问题。母婴专家指出,儿童尽量少喝碳酸饮料。 这项研究对美国20个大城市的3000多名5岁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近两个月孩子碳酸饮料摄入情况以及“儿童行为清单”问卷调查表。 结果发现,43%的儿童每天至少喝1罐碳酸饮料,4%的儿童每天喝至少4罐碳酸饮料。在调节了多种社会经济因素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任何类型的碳酸饮料都与儿童

宠物抓伤宝宝家长如何应对

伤情1:被鸟啄伤手指 处理方式: 由于很多作为宠物的鸟的嘴很尖锐,所以伤口一般都较深,因此在进行消毒时一定要彻底,如果宝宝伤势严重,消毒后仍然应该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预防措施: 不要让宝宝在近处逗鸟或者将手指伸进鸟笼中,不要接触攻击性较强的鸟类或者陌生人豢养的宠物鸟。 伤情2:隔着衣服被猫抓 处理方式: 应该先褪去衣服看宝宝有没有受伤,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会对宝宝造成很大伤害,但是会给宝宝产生巨大惊吓以及带来不利心理影响。如果发现宝宝身体有伤痕,应该马上按压伤口止血,然后就医。 预防措施:在春天,最好不

宝宝喝蛋白粉的好处 提升宝宝免疫力

儿童的免疫系统还在完善,相关免疫器官未被完全激活,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极易受病菌攻击。蛋白质是免疫系统和免疫活性物质生产的原料;也是与免疫力有所关联的许多微量营养素吸收及运转的载体。为增强免疫力,要注意为宝宝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

宝宝免受蚊虫叮咬的措施

一、少给宝宝穿深色不透气的衣服 大家肯定都有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关灯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的时候总是能听到蚊子的叫声,结果一开灯一只都见不到,很多人都以为是因为蚊子太小只了看不到,当然这也是一部分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开灯了蚊子就会分走,因为蚊子都有趋暗的习性。正因为它们有这样的习性所以它们更习惯攻击深色的东西,为了降低宝宝被蚊子攻击的可能性在宝宝衣服颜色的选择上尽量避开深色衣服。 家中如果有老人的话,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对比出同样是待在一个房间里,宝宝比起老人更容易受到蚊子的攻击。这是因为宝宝的新陈代谢比老人

宝宝便秘发起大攻击

不同病因的便秘,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饮食疗法 一般情况下, 母乳喂养较少发生便秘,如果出现,则可加用润肠的食品,如加糖的蔬菜汤、新鲜的橙汁、加糖的番茄汁或红枣糖,4个月以上可以加蔬菜泥或水果泥,1岁以上可加 蜂蜜水或紫菜汤,更大的儿童可以加玉米粥、麦片糊、马铃薯、胡萝卜、黄瓜、香蕉等,然后逐渐加气味较浓的蔬菜如韭菜、甘蓝菜等。总之,饮食要多样化,少吃生冷食物,食物应富含纤维素。牛奶喂养的孩子容易发生便秘,可以合理加糖如牛乳中加入蜂蜜,还可加些果汁等。 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一般在出生后的2个月即进行排便训

宝宝爱咬人妈妈巧应对

宝宝们扎堆儿的地方,宝宝咬人的事会时有发生。每个妈妈第一次听说自己的宝宝咬了别的宝宝,或者第一次亲眼看到宝宝在咬人时,一定都会非常震惊。其实,这种行为非常普遍,大多数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都曾经咬过人,而且自己也会被别的宝宝不友好地咬过。随着宝宝长大,你就会发现他咬人的次数不会那么频繁了。 咬人是宝宝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由于年龄关系,他还不能分辨自己行为的好坏以及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了解宝宝咬人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宝宝咬人,可能只是因为他不能处理某种情况;当他感到害怕、生气或沮丧、当别的宝

小儿痴呆症的表现有哪些

1、多动、注意力缺陷 轻度小儿痴呆大脑发育迟滞,自控能力差,大部分都表现有注意力缺陷,也有部分伴有多动,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不能长时间地将注意力指向某一事物,特别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轻度小儿痴呆甚至连3、5分钟的不开小差也难以做到。伴有多动行为者,则上课时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手脚不停,不能静坐,喜欢多嘴,常常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这也是痴呆的症状。 2、冲动、攻击、自伤行为 轻度小儿痴呆冲动、攻击行为男孩较女孩多见,重度以上学生较轻、中度学生多

两岁宝宝打人怎么办

分析原因: 打人是一种攻击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1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2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3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