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推拿腹痛法 虚寒腹痛

小儿推拿腹痛法 虚寒腹痛

主证:腹痛隐隐,喜温喜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易发腹泻,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操作方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中脘,揉脐,揉足三里,拿肚角。

1.补脾经:用右左手将患儿拇指屈曲,以右手拇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2.补肾经:用右手握患儿左手,使其掌心朝上,以左手拇指指端从英尺学推至小指尖300-500次。

3.推三关:患儿左手臂伸直,掌心向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关节尺侧,食指在下伸直,托住患儿前臂,右手食指,中指二指并拢以拇指桡侧,自大横纹桡侧缘直推至曲池穴200-300次。

4.揉外劳宫:一手托住患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下,以另一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外劳宫穴200-300次。

5.揉中脘: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揉中脘穴2-3分钟。

6.揉脐:患儿仰卧位,以掌根或食指,中指,无名三指指腹顺时针揉肚脐100-200次。

7.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揉足三里2-3分钟。

8.拿肚角:患儿仰卧位,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向肚角深处拿3-5次。

小儿推拿护理作用

1、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

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

如果小儿有病,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可以对发热、感冒、咳嗽、哮喘、滞颐(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疳积(营养不良)、夜啼、遗尿、近视、小儿肌性斜颈等多种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未病先防:通过按摩,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小孩腹痛推拿按摩方法 虫积腹痛

主证:腹痛突然发作,脐周痛甚,时发时止,有时可在腹部摸到蠕动的块状物,时隐时现,有便虫病史,形体消瘦,食欲不佳,或嗜食异物,如蛔虫窜入胆道则痛如钻顶,时发时止,伴见呕吐。

操作方法:掐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

1.掐揉一窝风:一手托患儿手掌,使其手背向上,以另一手拇指指甲掐一窝风3-5次,再以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一窝风50-100次。

2.揉外劳宫:一手托住患儿手,使其掌心向下,以另一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外劳宫穴200-300次。

3.推三关:患儿左手臂伸直,掌心向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关节尺侧,食指在下伸直,托住患儿前臂,右手食指,中指而致并拢或以拇指桡侧,自大横纹桡侧阳池直推至曲池200-300次。

4.摩腹:患儿仰卧位,以全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摩上腹部3-5分钟。

5.揉脐:患儿仰卧位,以掌根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顺时针揉肚脐100-200次。

孩子发烧时的推拿手法

当孩子发烧同时出现手脚冰冷、腹痛、腹泻、四肢无力等虚寒症状时,就需要加上推三关了。三关位置在孩子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时,父母用大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从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推三关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当然,推三关是有使用限制的,比如对非虚寒病症就要慎用或禁用。发烧手脚也热的就不要做推三关了。

除此之外,退烧推拿还需要及时,发热初期就做效果更好。还需注意的是,退烧不是一蹴而就的,做了小儿推拿,热势降下来了,过一段时间又会高热,小儿推拿需要反复操作,这样热势才会逐渐褪去,最终彻底退烧。因此,退烧最主要的是将体温控制在38.5℃以内,逐渐退烧,比一下子退热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更有利。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退热推拿的次数也有不同。一般说来,两岁及以下的孩子推300下。年龄越大,操作次数越多。

科学详解关于小儿推拿知识

小儿推拿的作用:

1、提高小儿机体的各项机能。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实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当小儿生病时,可以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小儿推拿的治疗范围非常广,可以治疗发热、感冒、咳嗽、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疾病,且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3、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通过按摩,使小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正气充足,从而起到未病先防的功效;二是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容易发生危急状态,而推拿可以起到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小儿推拿的特点:

1、简单易学,方便易行。小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需要任何器械、药品和医疗设备,只要依靠家长的双手在小儿身体的各位部位施行手法,即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小儿推拿的操作十分简单,易学易懂,只要按照要求,遵循它的规律,多练习几次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了。

2、见效快、疗效佳。临床证明,小儿推拿对于小儿的常见疾病、多发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

3、安全稳当、不易反弹。只要对疾病诊断正确,并依照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合理进行施治,一般都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的问题。

4、没有毒副作用,利于疾病康复。小儿推拿是一种单纯的手工理疗手法,在治疗中避免了某些药物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毒性反应,同时也纠正了药物中因剂量不适而对患儿身体所引起的危害,是一种有利无害的治疗方法。

5、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应用小儿推拿疗法,一般小儿不会有任何的痛苦感,连服药都不需要,这样能够消除小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

小儿腹痛推拿手法图解 寒凝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伤寒邪或饮冷史,突发腹痛,腹部,四肢均冷,面色青黑或苍白,身体蜷缩,小便不黄,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迟,指纹淡红或青。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推拿处方:掐揉二扇门,揉小天心,揉外劳,一窝风,拿肚角,摩揉脘腹,点按脾俞,胃俞及擦脉督,令热深透。

推拿原理:外劳与一窝风为阳掌阳穴,功能温里散寒,通治各种寒症。配二扇门发脏腑止汗,除脏腑之寒;小天心通经活络,畅运三焦,调理阳气之道;拿肚角与摩揉脘腹对病变部位直接作用。点按脾胃之俞可调理脾胃,二者相配,止痛最宜。

小儿推拿腹痛法 伤食腹痛

主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矢气频作,腹泻或便秘,苔厚腻,脉滑。

操作方法:清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掐揉一窝风,运内八卦,揉中脘,分阴阳,分腹阴阳,按弦走搓摩,拿肚角,天门入虎口法,推下七节骨

1.清补脾经:一手持患儿拇指伸直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在患儿指根和之间指尖往返推100-500次。

2.清大肠:一手持患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由患儿虎口推向指尖100-500次。

3.揉板门:一手持患儿右手,使其掌心朝上,用拇指指端揉大鱼际平面200-300次。

4.掐揉一窝风:一手托患儿手掌,使其手背向上,以另一手拇指指甲掐一窝风2-5次,再以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一窝风50-100次。

5.运内八卦:一手持患儿四指以固定,掌心向上,拇指按定离宫,另一手拇指自乾宫运至兑宫,运100-500次。

6.揉中脘: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揉中脘穴2-3分钟。

7.分阴阳:以两手食指按于患儿掌根的两侧,中指托患儿手背,无名指,小指固定其四指,用两手拇指由总筋分别向两侧分推50-100次。

8.分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两手拇指自腹剑突部沿肋弓向两侧分推50-100次。

9.按弦走搓摩:两手五指并拢,由上而下自患儿两胁来回搓摩至肚角处,手掌要紧贴皮肤,如按弦状,搓摩50-100次。

10.拿肚角:患儿仰卧位,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向肚角深处拿3-5次。

11.天门入虎口法:以左手握持患儿手,以右手拇指桡侧面自患儿的食指尖沿桡侧缘赤白肉际侧推入虎口20-30次,然后揉板门30-50次。

12.推下七节骨:患儿俯卧位,以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二指指腹,自第4腰椎棘突向为古剑推50-100次。

小孩腹痛推拿按摩方法 受寒腹痛

主证:腹痛急暴,常在受凉或饮食生冷后发生,遇冷加剧,得热痛减,面色青白,或兼大便清稀,舌淡苔白滑,指纹色红。

操作方法:补脾经,天门入虎口法,揉外劳宫,推三关,摩揉肚脐,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1.补脾经:以左手将患儿拇指屈曲,以右手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2.天门入虎口法:以左手握持患儿手,以右手拇指桡侧面自患儿的食指尖沿桡侧缘赤白肉际侧推入虎口20-30次,然后揉板门穴30-50次。

3.揉外劳宫:一手持患儿手令手背向上,另一手中指指端揉外劳宫穴100-300次。

4.推三关:患儿左手臂伸直,掌心向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关节尺侧,食指在下伸直,托住患儿前臂,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或以拇指桡侧自大横纹桡侧阳池直推至曲池穴100-200次。

5.摩揉肚脐:患儿仰卧位,以掌心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摩肚脐3-5分钟,继以掌根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顺时针揉肚脐100-200次。

6.掐揉一窝风:一手托患儿手掌,使其手背向上,以另一手拇指指甲掐一窝风3-5次,再以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一窝风50-100次。

7.拿肚角:患儿仰卧位,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向肚角深处拿3-5次。

相关推荐

婴儿腹痛怎么按摩 虚寒型腹痛

主要症状: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益气止痛。 推拿处方:揉中脘,揉脐,揉足三里,补脾,揉外劳宫,推三关。 推拿方法: 揉中脘:用拇指或中指揉中脘穴100-300次。 揉脐:用食指,中指揉脐中100-300次。 揉足三里:用拇指揉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的足三里穴50-100次。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揉外劳宫:用拇指揉掌背上的外劳宫穴100-300次。 推三关:用食指,中指指面推前

小儿推拿能治疗三类病症

小儿推拿治疗病症有哪些 1、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腹痛、腹胀等。 3、其它类: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等。 小儿推拿作用 1、提高宝宝身体机能 穴位处于人身体上经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

小宝宝拉肚子怎么推拿

小儿拉肚子可以分型进行推拿: 寒湿型拉肚子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大肠,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 湿热型拉肚子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大肠,退六腑各300次,清补脾经,清

小儿腹痛推拿按摩 揉一窝风

位置:位于手腕横纹的中央,手背腕掌关节正中的凹陷处。 推拿方法:用指端揉称揉一窝风,轻盈快速的揉200-500次。

什么是小儿推拿按摩

什么是小儿推拿按摩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使用范围 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与内治法基本一样,谨守病机,以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

推拿脊柱有什么好处 小儿推拿脊柱的作用主治

小儿推拿脊柱具有解表通络,补益气血,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常用于治疗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腹痛,呕吐,便秘等病症。

小儿腹部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推拿腹部的作用

通过推拿上述穴位,摩腹等手法,均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降逆止呕,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所常用,穴位推拿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或胃脘胀满,食积不化等症;摩腹主要用于消化功能,腹泻,便秘等症。

推拿治疗咳嗽的按摩手法

1、小儿推拿治疗咳嗽的按摩手法 1.1、运内八卦300次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1.2、按揉掌小横纹1分钟 位置:掌小横纹在小指指根下,掌面尺侧纹头。 操作:用拇指指端按揉掌小横纹。 功用:清热散结、宣肺化痰、镇静安神。 主治:口舌生疮、唇肿、腹胀、喘咳、肺炎、百日咳、流涎等。 1.3、按揉中脘1分钟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小儿推拿能治咳嗽吗

小儿推拿的治疗范围非常广,可以治疗发热、感冒、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等多种小儿常见疾病。那么,小儿推拿能治疗咳嗽吗? 小儿推拿主要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消炎、止咳、化痰的作用。推拿手法主要有: 1、推坎宫。坎宫位于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直线。推拿者可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做分推30~50次。此法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咳嗽等。 2、下推膻中。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操作时,推拿者用食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约50~100次。此法具有宽胸

白芍的用药禁忌

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1、《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消。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2、《本草经疏》:"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3、《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4、《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禁用。" 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