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茄子黄萎病如何避免

茄子黄萎病如何避免

一、栽培措施:

(1)轮作倒茬。和茄科作物实行五年轮作,最好不要和茄科作物邻作。选用葱蒜茬和大田茬栽茄子。

(2)科学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3-4立方米,磷酸二铵15-20公斤,尿素10公斤左右,钾肥10-15公斤,切忌偏施氮肥,忌施生粪,以免烧根。

(3)合理密植。密植植株封垄早,减轻地裂伤根。栽植密度以60厘米×30厘米为宜。

(4)提高定植质量。茄子定植时要坚持 “四不”: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选择晴暖天气定植,做到定植不过早;用营养钵护根育苗,做到定植不伤根;以早晚栽苗为好。中午烈日下不栽苗;栽苗以埋平土坨为宜,不可过深。栽苗时要覆盖地膜,最好再加扣小拱棚,做到双膜覆盖。

(5)巧管水肥。茄子生长前期地温偏低,尽量少浇水,更不能在阴冷天浇水,以免引起黄萎病暴发。7月中旬至9月中旬高温季节,要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减轻地裂伤根,控制发病。在门茄现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用菜果壮蒂灵喷一次,直到停止开花时止,可使花果成倍增加,增强抗病力。

二、药剂防治:

(1)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浇灌茎基部,每株灌药液150-200克,5-7天灌1次,连灌2次。

(2)硫酸铜25克,加水15公斤喷湿全株。用上述混合液中的一种,在发病初期灌根或喷施,5-7天喷1次,连喷2-3次。一般用药2-3天控制病情,5-6天病株迅速恢复。如在上述混合液中加新高脂膜和杀虫剂,防效更好。同时防治褐纹病,绵疫病等病害。

茄子的病害及防治

1.茄子黄萎病

发病特征:

茄子黄萎病,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后发病面积最大,病情最重。发病初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发黄,后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引起叶片歪曲。早期发病茄株呈萎蔫状,早晚或雨后可恢复,后叶片变为褐色,全株萎蔫,叶片脱光,整株死亡。严重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

该病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发病时: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发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发病规律:

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致死。

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本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与非茄科或瓜类作物轮作3~4年;

(2) 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品种;施足腐熟有机肥;

(3) 及时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并在根际土壤中灌注药液消毒杀菌。

(4)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先用冷水预浸3~4小时,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阴干备用。

(5)药剂防治方法,定植时施药:茄苗定植时用1菌根消1000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后并用此药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500毫升每10~15天一次,连灌2~3次。

2.茄子细菌性叶斑病

发病特征: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多从叶缘开始,从叶缘向内沿叶脉扩展,病斑形状不规则,有的外观似闪电状或近似河流的分支,淡褐色至褐色。患部病征不明显,露水干前,手摸斑面有质粘感。

发病规律:

该病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依靠雨水溅射而传播,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致病,温暖多湿的天气及通风不畅有利于感病。

防治方法:

(1)与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并对种子采用78——85 ℃的热水处理。

(2)精选 无菌良种,并进行消毒。

(3)对大棚和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4)实行全方位地膜覆盖,防止浇水过大,并及时通风排湿。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叶叶青可湿性粉剂5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草莓畸形的原因

草莓在种植的过程中是很容易产生疾病的,常见的几种疾病有白粉病、灰霉病、黄萎病等,这些疾病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光合作用及养分代谢受阻,使螨害和斜纹夜蛾等虫害,对草莓造成机械性伤害,从而导致草莓畸形。

当草莓患有疾病的时候,种植户往往会在上面撒一些农药来帮助治疗草莓的疾病,但有时候很容易使用过量,一般情况下药物使用过量不但达不到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反而会对草莓产生毒副作用,导致草莓花粉发育受损,从而加草莓畸形的概率。

现在土地比较珍贵,有些农户会为了多种植一些草莓,会把草莓的种植密度缩短,导致草莓的种植密度过大,从而导致草莓生长的过程中出现肥料不足,草莓枝叶徒长过度繁以及畦面过低不平等综合因素导致了草莓畸形。

曼陀罗花的病害防治

曼陀罗黄萎病

症状

染病株叶片侧脉间变黄,后逐渐转褐,从叶缘起枯死,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从下向上逐渐黄萎,横剖病茎,维管束呈暗褐色。有的仅1~2分枝发病。发病重的不能结果。

防治方法

1)进行轮作。

(2)必要时在发病前浇灌50%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黑斑病

为黑叶片,病斑近圆形,直径2~14mm,初为淡褐色,逐渐变为灰褐色,最后变成褐色,具有同心轮纹,空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淡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连片,局部枯死,并可危害蒴果。防治方法:秋季清园,烧掉病株残体,减少菌源。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75%的百菌清500~600倍液或复方百菌清500倍液。

烟青虫

以幼虫危害曼陀罗的花蕾和花,尤其是花蕾。幼虫钻入花蕾内部,咀食雌蕊、雄蕊,造成花蕾和花很快腐烂,影响花的产量。

桃蚜

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星瓢虫

成虫、幼虫食害曼陀罗的叶片,被害叶片仅留叶脉及上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的透明凹纹后变成褐色斑痕,过多会导致叶片枯萎。

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捉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用盆盛接敲打植株使之坠落;

②人工摘除卵块,雌虫产卵集中成群,颜色鲜艳,极易发现,易于摘除;

③要在幼虫分散前施药,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3000倍液、或2.5倍溴氰菊脂乳油3000倍液喷杀。

茄子病害防治

一、绵疫病。茄子绵疫病俗称“掉蛋”、“烂茄子”、“白毛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露地茄子、保护地茄子均可危害。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果实大量腐烂,直接影响产量。损失可达20~30%,甚至超过50%。

1.发病症状: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主要危害果实。幼苗染病,茎基部呈水渍状,发展很快,常引发猝倒,致使幼苗枯死。成株期叶片感病,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少量白霉,干燥时病叶片干枯破裂。嫩茎染病,病部变褐色,缢缩,致使上部叶片萎蔫干枯。

花器受侵染后,呈褐色腐烂。果实受害最重,多以下部老熟果开始,开始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后逐渐扩大稍凹陷,呈黄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最后蔓延到全果。病部果肉呈黑褐色腐烂状,在高湿条件下病部表面长有白色絮状菌丝,病果易脱落或干瘪收缩成僵果。

2.发病规律:茄子绵疫病是由茄疫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株残留组织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病菌可直接侵入幼苗茎和根部发病。卵孢子经雨水溅到植株体上后萌发芽管,产生附着器,长出侵入丝,由寄主表皮直接侵入。

病部产生的孢子囊所释放出的游动孢子可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使病害扩大蔓延。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展。一般气温25~35℃,相对湿度85%以上,叶片表面结露等条件下,病害发展迅速而严重。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管理粗放、偏施氮肥、过度密植、连作等都会加重发病。

3.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选择高燥地块种植茄子,深翻土地。采用高畦栽培,覆盖地膜以阻挡土壤中病菌向地上部传播,促进根系发育。雨后及时排除积水。施足腐熟有机肥,预防高温高湿。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性。及时整枝,适时采收,发现病果、病叶及时摘除,集中深埋。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1:1:2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3%络氨铜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或70%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72%克露700倍液,或72.2%普力克7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等。以上药液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喷药要均匀周到,重点保护茄子果实。

二、黄萎病。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近年来该病逐年加重,特别是在茄子种植老区更为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40~50%,严重年份发病率达70%以上,使茄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由于该病在茄子生长前期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在坐住门茄后,才开始表现症状,常常延误防治时机,所以要特别注意早发现早预防。

1.发病症状: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部及叶脉间发黄,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引起叶片歪曲。晴天高温,病株萎蔫,夜晚或阴雨天可恢复,病情急剧发展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症状由下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2.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借风、雨、流水、人畜、农具传播,从幼根伤口侵入。一般气温20~25℃,潮湿多雨条件下发病重。气温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从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越重。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盐碱地、多年连作、定植伤根、栽植过稀、冷水浇灌等,均可加重黄萎病。

3.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待水温降至30℃时浸种6~8小时,晾干后催芽播种。③苗床消毒。每年更换苗床土,或对床土进行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可用40%棉隆10~15克与细土15千克拌匀撒施后耙入土中,深约15厘米,然后浇水,覆地膜,使其充分发挥熏蒸作用,10天后翻动床土l~2次再播种。

④实行轮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块种植茄子,并深翻平整。发现过黄萎病的地块,要与非茄科作物轮作4年以上,其中以与葱蒜类轮作效果较好。

⑤加强栽培管理。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性。切忌偏施氮肥,忌施生粪,以免烧根。适时定植,要求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定植,定植时和定植后避免浇冷水,并注意提高地温。炎夏高温季节,要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减轻地裂伤根,控制发病。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3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三、褐纹病。茄子褐纹病又称褐腐病、干腐病,该病是茄子独有的病害,因其发病严重故而又称疫病。危害茄子的叶、茎、果实,常造成烂叶、烂果,防治不及时会给菜农造成严重损失。

1.发病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受害,茎基部出现凹陷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茎基部缢缩变细,造成幼苗猝倒或立枯。叶片受害,先在下部叶片上出现苍白色圆形斑点,而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变褐色,中间浅褐色或灰白色,其上轮生许多小黑粒点,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干裂、穿孔、脱落。

茎发病多在茎基部,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表面也生有许多黑色小粒点,最后病部凹陷干腐,皮层脱落,木质部外露,容易折断。茎基部病斑绕茎一周时,植株枯死。果实发病,表面产生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斑,淡褐色至深褐色,其上布满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可达半个果实。发病严重时,果实上布满病斑并相互连接,天气潮湿时病果极易腐烂,有时干缩成僵果而不脱落。

2.发病规律:病菌随病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内外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田间病菌靠风、雨水、灌溉水、昆虫等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8~30℃,在相对湿度高于80%,连续阴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容易流行。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品种抗病性有密切关系。一般多年连作、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时发病严重。

三、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一般长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绿皮茄较紫皮茄抗病。②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③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消毒15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后进行催芽播种。④苗床消毒。育苗床土要选用不带菌的净土,或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克,与细干土10~20千克充分拌匀,用1/3药土铺底,播种后,将剩余药土覆在种子上。

⑤加强栽培管理。要多施腐熟优质有机肥,一般要求每亩施腐熟圈粪5000千克以上,配合腐熟大粪干或鸡粪1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一起混合发酵后施入田间深翻耙平作基肥,还要及时追肥,提高植株抗性。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夏季高温干旱,适宜傍晚浇水,降低地温。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地面积水。早期发现病叶、病果、死株及时清除,集中携出田外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2)药剂防治。幼苗期发病,可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定植后可在茎基部撒施草木灰或石灰粉杀菌。结果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茄子的病害

茄子黄萎病病特征:

茄子黄萎病,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后发病面积最大,病情最重。发病初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发黄,后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引起叶片歪曲。早期发病茄株呈萎蔫状,早晚或雨后可恢复,后叶片变为褐色,全株萎蔫,叶片脱光,整株死亡。严重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该病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发病时: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发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发病规律:

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本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与非茄科或瓜类作物轮作3~4年;

(2) 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品种;施足腐熟有机肥;

(3) 及时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并在根际土壤中灌注药液消毒杀菌。

(4)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先用冷水预浸3~4小时,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阴干备用。

(5)药剂防治方法,定植时施药:茄苗定植时用1菌根消1000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后并用此药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500毫升每10~15天一次,连灌2~3次。

茄子细菌性叶斑病

发病特征: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多从叶缘开始,从叶缘向内沿叶脉扩展,病斑形状不规则,有的外观似闪电状或近似河流的分支,淡褐色至褐色。患部病征不明显,露水干前,手摸斑面有质粘感。

发病规律:

该病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依靠雨水溅射而传播,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致病,温暖多湿的天气及通风不畅有利于感病。

防治方法:

(1)与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并对种子采用78——85 ℃的热水处理。

(2)精选 无菌良种,并进行消毒。

(3)对大棚和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4)实行全方位地膜覆盖,防止浇水过大,并及时通风排湿。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叶叶青可湿性粉剂5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营养分析

1. 保护心血管、抗坏血酸:

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这种物质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此外,茄子还有防治坏血病及促进伤品愈合的功效。

2. 防治胃癌:

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还有清退癌热的作用。

3. 抗衰老:

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可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

2. 但脾胃虚寒、哮喘者不宜多吃。且茄子秋后其味偏苦,性凉,脾胃虚寒、体弱、便溏者不宜多食;手术前吃茄子,麻醉剂可能无法被正常地分解,会拖延病人苏醒时间,影响病人康复速度。

制作指导

1. 茄子适用于烧、焖、蒸、炸、拌等烹调方法,如“鱼香茄子”“炸茄盒”、“肉片烧茄子”等。

2. 老茄子,特别是秋后的老茄子含有较多茄碱,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

3. 油炸茄子会造成维生素P大量损失,挂糊上浆后炸制能减少这种损失。

4. 在茄子萼片与果实相连接的地方,有一圈浅色环带,这条带越宽、越明显,就说明茄子果实正快速生长,没有老化。如果环带不明显,说明茄子采收时已停止生长,此时的茄子已经变老,影响食用。

5. 茄子遇热极易氧化,颜色会变黑而影响美观,如果烹调前先放入热油锅中稍炸,再与其它的材料同炒,便不容易变色。

6. 切好茄子后,应趁着还没变色,立刻放入油里直接炸。这样可以炸出茄子中多余的水分,在炖煮时,容易入味。

7. 茄子切成块或片后,由于氧化作用会很快由白变褐。如果将切成块的茄子立即放入水中浸泡起来,待做菜时再捞起滤干,就可避免茄子变色。

食疗作用

茄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

其他相关

茄子,起源于东南亚热带地区,古印度为其最早的驯化地。中国栽培茄子的历史悠久。南北朝栽培的茄子为圆形,与野生形状相似;元代则培养出长形茄子;到清朝末年,这种长茄被引入日本。

茄子种植技巧

1、温度:茄子喜高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幼苗期发育适温白天为25~30℃,夜间15~20℃,15℃以下生长缓慢,并引起落花。低于10℃时新陈代谢失调。

2、光照:茄子对光照时间强度要求都较高。在日照长、强度高的条件下,茄子生育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着色佳。

3、水分:门茄形成以前需水量少,茄子迅速生长以后需要水多一些,对茄收获前后需水量最大,要充分满足水分需要。茄子喜水又怕水,土壤潮湿通气不良时,易引起沤根,空气湿度大容易发生病害。

4、土壤:适于在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栽培。茄子对氮肥的要求较高,缺氮时延迟花芽分化,花数明显减少,尤其在开花盛期,如果氮不足,短柱花变多,植株发育也不好。在氮肥水平低的条件下,磷肥效果不太显著,后期对钾的吸收急剧增加。

茄子的播种方法

1、选择良种:目前适宜广东地区种植的茄子品种主要以抗青抗病、耐热耐雨水、皮色紫红、果肉白色、长棒形为主。果长30厘米左右的品种有红丰、长丰、早丰、农友长茄、桂林长茄,果长25厘米左右的有粤茄2号、粤丰、石碣红茄。其中红丰果实长大、均匀、外形美观。粤茄2号为高抗青枯病和黄萎病品种,粤丰、石碣红茄颜色深光泽度很好,桂林长茄产量高,抗病,但果肉青色。

2、选地整地:苗床及定植地应选择前作为非茄科作物的地块,最好是水稻田,深耕曝晒,起30厘米以上的高畦。畦宽包沟,双行植1.7米,单行植1米。苗床在播种前7-10天用五氯硝基苯或敌克松500倍加敌敌畏800倍液喷洒并用薄膜覆盖进行消毒。

3、施足基肥:定植地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猪牛鸡粪1000-1500公斤、花生麸8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灰80公斤,在起畦时施入。播种前1-2天每亩用充分腐熟的细碎农家肥加复合肥20公斤作基肥并与表土充分混合。

4、适期播种:春茄的适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苗期60-70天。秋茄的适播期6-7月,苗期25-30天,冷凉地区反季节栽培可在3-4月份播种,5月份移植。一般每亩用种量为15-20克。

茄子的病害防治

一、绵疫病。茄子绵疫病俗称“掉蛋”、“烂茄子”、“白毛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露地茄子、保护地茄子均可危害。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果实大量腐烂,直接影响产量。损失可达20~30%,甚至超过50%。

1.发病症状: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主要危害果实。幼苗染病,茎基部呈水渍状,发展很快,常引发猝倒,致使幼苗枯死。成株期叶片感病,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少量白霉,干燥时病叶片干枯破裂。嫩茎染病,病部变褐色,缢缩,致使上部叶片萎蔫干枯。花器受侵染后,呈褐色腐烂。果实受害最重,多以下部老熟果开始,开始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后逐渐扩大稍凹陷,呈黄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最后蔓延到全果。病部果肉呈黑褐色腐烂状,在高湿条件下病部表面长有白色絮状菌丝,病果易脱落或干瘪收缩成僵果。

2.发病规律:茄子绵疫病是由茄疫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株残留组织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病菌可直接侵入幼苗茎和根部发病。卵孢子经雨水溅到植株体上后萌发芽管,产生附着器,长出侵入丝,由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病部产生的孢子囊所释放出的游动孢子可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使病害扩大蔓延。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展。一般气温25~35℃,相对湿度85%以上,叶片表面结露等条件下,病害发展迅速而严重。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管理粗放、偏施氮肥、过度密植、连作等都会加重发病。

3.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选择高燥地块种植茄子,深翻土地。采用高畦栽培,覆盖地膜以阻挡土壤中病菌向地上部传播,促进根系发育。雨后及时排除积水。施足腐熟有机肥,预防高温高湿。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性。及时整枝,适时采收,发现病果、病叶及时摘除,集中深埋。(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1:1:2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3%络氨铜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或70%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72%克露700倍液,或72.2%普力克7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等。以上药液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喷药要均匀周到,重点保护茄子果实。

二、黄萎病。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近年来该病逐年加重,特别是在茄子种植老区更为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40~50%,严重年份发病率达70%以上,使茄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由于该病在茄子生长前期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在坐住门茄后,才开始表现症状,常常延误防治时机,所以要特别注意早发现早预防。

1.发病症状: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部及叶脉间发黄,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引起叶片歪曲。晴天高温,病株萎蔫,夜晚或阴雨天可恢复,病情急剧发展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症状由下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2.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借风、雨、流水、人畜、农具传播,从幼根伤口侵入。一般气温20~25℃,潮湿多雨条件下发病重。气温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从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越重。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盐碱地、多年连作、定植伤根、栽植过稀、冷水浇灌等,均可加重黄萎病。

3.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待水温降至30℃时浸种6~8小时,晾干后催芽播种。③苗床消毒。每年更换苗床土,或对床土进行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可用40%棉隆10~15克与细土15千克拌匀撒施后耙入土中,深约15厘米,然后浇水,覆地膜,使其充分发挥熏蒸作用,10天后翻动床土l~2次再播种。④实行轮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块种植茄子,并深翻平整。发现过黄萎病的地块,要与非茄科作物轮作4年以上,其中以与葱蒜类轮作效果较好。⑤加强栽培管理。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性。切忌偏施氮肥,忌施生粪,以免烧根。适时定植,要求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定植,定植时和定植后避免浇冷水,并注意提高地温。炎夏高温季节,要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减轻地裂伤根,控制发病。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3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三、褐纹病。茄子褐纹病又称褐腐病、干腐病,该病是茄子独有的病害,因其发病严重故而又称疫病。危害茄子的叶、茎、果实,常造成烂叶、烂果,防治不及时会给菜农造成严重损失。

1.发病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受害,茎基部出现凹陷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茎基部缢缩变细,造成幼苗猝倒或立枯。叶片受害,先在下部叶片上出现苍白色圆形斑点,而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变褐色,中间浅褐色或灰白色,其上轮生许多小黑粒点,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干裂、穿孔、脱落。茎发病多在茎基部,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表面也生有许多黑色小粒点,最后病部凹陷干腐,皮层脱落,木质部外露,容易折断。茎基部病斑绕茎一周时,植株枯死。果实发病,表面产生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斑,淡褐色至深褐色,其上布满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病斑不断扩大,可达半个果实。发病严重时,果实上布满病斑并相互连接,天气潮湿时病果极易腐烂,有时干缩成僵果而不脱落。

2.发病规律:病菌随病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内外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田间病菌靠风、雨水、灌溉水、昆虫等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8~30℃,在相对湿度高于80%,连续阴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容易流行。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品种抗病性有密切关系。一般多年连作、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时发病严重。

三、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一般长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绿皮茄较紫皮茄抗病。②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③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消毒15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后进行催芽播种。④苗床消毒。育苗床土要选用不带菌的净土,或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克,与细干土10~20千克充分拌匀,用1/3药土铺底,播种后,将剩余药土覆在种子上。⑤加强栽培管理。要多施腐熟优质有机肥,一般要求每亩施腐熟圈粪5000千克以上,配合腐熟大粪干或鸡粪1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一起混合发酵后施入田间深翻耙平作基肥,还要及时追肥,提高植株抗性。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夏季高温干旱,适宜傍晚浇水,降低地温。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地面积水。早期发现病叶、病果、死株及时清除,集中携出田外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2)药剂防治。幼苗期发病,可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定植后可在茎基部撒施草木灰或石灰粉杀菌。结果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茄子黄萎病

病原茄子黄萎病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病菌分生孢子梗直立,细长,上有数层轮状排列的小梗,梗顶生椭圆形、单胞、无色的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褐色,卵圆形。可形成许多黑色微菌核。

茄子黄萎病

症状

病害多在门茄坐果后开始发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部及叶脉间发黄,

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片,引起叶片歪曲。晴天高温,病株萎蔫,夜晚或阴雨天可恢复,病情急剧发展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症状由下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为害作物

除为害茄子外,还为害甜(辣)椒、番茄、马铃薯、瓜类等多种蔬菜以及棉花、芝麻等多种作物。

发病规律

茄子黄萎病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病菌借风、雨、流水、人畜、农具传播发病,带病种子可将病害远距离传播。土壤中的病菌,从幼根侵入,在导管内大量繁殖,随体液传到全株,病菌产生毒素,破坏茄子的代谢作用,引起植株死亡。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9~24C,30℃以上停止发展,菌丝、菌核在60℃、10分钟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造成的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茄子定植至开花期,平均气温低18~C的天数多,雨量大,浇凉的井水发病重。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底肥不足,定植过早,覆土过深,起苗时伤根多,过于稀植,土壤易龟裂,连作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坚持栽培措施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是防治避免茄子黄萎病的有效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长茄1号、黑又亮、长野郎、冈山早茄等。

2.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处理。从无病株上留种,或种子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2小时后直接播种。

3.农业防治。实行轮茬作业3~4年;无病土育苗;施足腐熟有机基肥,增施磷钾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烧毁。

4.药剂防治。苗期用浩瀚高科技30%甲霜恶霉灵800倍液加96%硫酸铜1000倍液灌根后带药移栽,或定植时用50%多菌灵药土(亩用1公斤药加40~60公斤细干土拌匀)穴施。据试验,发病初期用恶霜灵嘧菌酯(30%恶霜灵,8%嘧菌酯)600-800倍液灌根治疗,每株灌药液100毫升,5-7天灌1次,连灌2-3次,病株可迅速恢复生长,增产效果显著。

5.嫁接换根。用野茄2号、云南野茄、日本赤茄、托洛巴姆(日本砧木)、CRP(南韩砧木)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可收到95%以上的防效。嫁接时必需用无菌土培育接穗,防止接穗带菌,否则影响防效。

6.巧管水肥。在北方6月份茄子生长前期,地温偏低,要选择晴暖天气浇水,防止阴冷天浇水使地温低于15℃引起黄萎病暴发。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季节,要小水勤浇,使土壤不干不裂,减少伤根,控制发病。门茄坐果后,追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宝等或茄科类专用叶面肥2-3次,或每次667平方米追氮肥10-15公斤,使植株健壮,增强抗病力。

茄子黄瓜的做法

1.黄瓜切成薄片。

2.茄子切成细丝。

3.切一点葱花。

4.油热放入葱花。

5.接着可以放入切丝,点入酱油,盐。

6.翻炒,这个时候可以放入点水,茄子不容易出水。

7.当茄子炒至八分熟时,可以放入黄瓜片,继续炒。

8.黄瓜容易熟,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

9.一盘还算可以下口的菜做好了。

茄子夏季管理技术

夏季露地茄子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管理:

茄子喜水、不耐涝,但定植后就很快遭遇七八月的雨热同季天气,这样的天气对茄子的正常生长造成很大威胁,也使人工管理加大了难度。最近就有不少菜农致电本报咨询有关露地茄子管理的方法。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本报专家顾问团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园艺专家邹志荣教授。他指出,露地茄子的夏季管理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适当控水,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当控水

首先在栽培条件上,应尽量选择地势较高的沙壤土栽培,并要保证土壤湿润才能保证茄子正常生长。当土壤水分不足时,会使植株生长缓慢,并引起落花落果。所以在定根时要浇足“压根水”,以使根部快速生长,在收获前期也要重浇一次,促使果实迅速膨大,中间生长阶段,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合理施肥

茄子生长期长,所以一定要重施基肥,并及时追肥。茄子需氮肥量很大,但在高温季节不宜过多施用。“在氨肥的追施上很多菜农都会与灌溉结合进行,其实在高温季节,这种方法不太理想。”邹志荣说,因为过高的温度,不仅会造成氨肥挥发,还可能引起茄子的氨中毒,所以建议采用开沟施用。“茄子叶面大,建议必要时可进行叶面追肥,磷酸二氢钾效果不错,但要注意控制浓度。”

及时防治病虫害

夏季高温多湿,茄子病虫害发生严重,尤以黄萎病和绵疫病严重。黄萎病俗称“半边疯”,是露地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邹志荣说,治疗黄萎病最直接的办法是在苗期用托鲁巴姆做砧木,采用劈接法嫁接来解决。对于已经发病的植株,可选用77%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一般10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2~3次即可。当然特别严重的地块就要及时拔株,在拔除后的病株处再撒播生石灰进行杀菌处理。

茄子绵疫病又称“烂茄子”。此病主要危害果实,近地面果实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因此在管理上要做好田间排涝,确保雨后无积水,并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减少传染,还要加强中耕,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发病初期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同时注意对地面、茎基部和枝叶喷药量大些,这样有利于提高防效。

茄子种植栽培技术

茄子属喜温作物,较耐高温,结果的适宜温度为25~30℃。对光周期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宜,从春到秋都能开花、结实。以露地栽培为主,长江流域多于冬季至早春在苗床播种育苗,北方各省于早春利用温床或阳畦播种育苗。由于茄子的结果期长,除要有充足的基肥外,还要求多次追肥(氮肥为主,适当增施磷肥、钾肥)。主要的虫害有地老虎、28星瓢虫和红蜘蛛,主要的病害有猝倒病等。

1、品种:选择耐低温、弱光、早熟的品种。如:黑玉、沈茄一号、齐杂茄二号、绿圆茄、黑圆茄二号、永丰黑杂茄等。

2、床土的准备:用无污染的大田土壤6份、腐熟优质鸡粪或猪粪2份、腐熟的马粪或稻糠2份,混匀后过筛备用。

3、浸种、催芽:用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经反复冲洗后,放入55℃水中浸种15分钟,而后在20℃水中浸泡24小时。催芽前用细砂搓掉种皮上的粘液,然后包在湿布里,放在25-30℃处催芽,一般需5-6天出芽。

4、播种:在温室内用育苗盘或木箱铺好10厘米床土,拍平浇透水。然后将种子均匀播到床面上。每平方米播种量35-40克。

5、分苗:以8-10厘米的株行距移栽幼苗,分苗后浇透水。前期提高昼温至25-30℃,夜温15-18℃。缓苗后降低温度,白天25℃,夜间15℃,最低不能低于10℃。茄子苗龄多在80天以上,由于苗龄长,后期易脱肥,可采用0.3%磷酸二铵根外追肥。

6、定植

(1)定植前的准备

闷棚消毒:每立方米温室或棚室,用硫磺粉4克,加80%敌敌畏0.1克和锯沫8克,混匀后点燃,密封温室或大棚24小时,然后开口放大风。

整地施肥: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粪土混匀耙平,并按55厘米行距开10-15厘米深的定植沟。亩施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30千克,施肥后覆土5厘米(要躲开滴水线)。

(2)定植:以25-30厘米株距摆苗(注意避免苗坨破碎引起的缓苗慢),随后在沟内浇足定植水,渗后培土成垄。第二天覆膜,用1.0-1.2米宽地膜,一次扣两垄,拉成与垄同长,然后用刀片在每个植株位置划成纵口,将苗从口中引出,最后拉紧地膜,用土压严,封好定植口。

(3) 定植后管理

水肥:定植后3-4天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开始蹲苗,到门茄瞪眼时(13天左右)开始暗沟灌水,地温达到18℃后,明暗沟均可灌水,但要注意放风排湿。门茄瞪眼时,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或磷酸二铵10千克,每隔20天追一次,用迪种宝300倍液根外追肥。

整枝打叶:采用双干整枝。门茄形成后,剪去两个向外的侧枝,只留两个向上的双干。一般到第7个果摘心,以促进果实早熟。门茄瞪眼时打掉基部3片叶,以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渐打掉底层叶,利于群体通风透光。

7.采收:以萼片与果实连接处无白色环带时采收,早熟品种开花20-25天后就可采收。

育苗技术

茄子幼苗牛长较缓慢,特别是在温度不足条件下,苗龄不足,难以培育出早熟的大苗,其苗龄一般需85-90天。

为了防止苗期猝倒病厦立枯病,除注意维持适宜的夜间土温外,也可用“五代台剂”(即五氯硝基苯及代森锌等量混合)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消毒土8-9g.与床土拌均,用药后应适当增加灌水量,防止药害,床土应肥沃,不易过干。

1.播种 茄果类的育苗基本相同,育苗的方式都是采用温室、温床或阳畦育苗。但茄子催芽比较困难,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播种前用55-60℃的温水烫种,边倒边搅拌,温度下降到20℃左右时停止搅动,浸泡一昼夜捞出,搓掉种子上的粘液,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放在25-30℃的地方催芽,催芽期间应维持85%的环境湿度,有30%-50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种时,苗床先用温水洒透,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到床内,覆细土0.8- 25px厚。播后立即扣上拱棚,夜晚加盖草苫保温,出苗前白天床温保持在26-28℃,夜晚20℃左右,约4-5天即可出苗50%-60%,出苗后及时降温,白天25℃左右,夜晚15-17℃,阴天可稍低些。

2.分苗 当幼苗有2~3片真叶时,可以分苗。分苗主要是分到阳畦或塑料拱棚中。床土要肥沃,尤其要保持一定量的速效性氮肥。另外,分苗单株要保留一定数量的营养面积,以250px×250px为宜。分苗后要立即覆盖塑料拱棚,夜晚必须加盖草苫封严,并保持一定的高温(达20-25℃)。缓苗后,开始通风降温,白天25℃,夜晚15℃,特别要注意防止晴天中午高温“烧苗”。如果苗床肥力不足,要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苗床板结可用小齿耙松土,定植前10天通风炼苗,但也要防止冻害,壮苗标准以苗高16-575px,叶片5~7叶,茎粗0.5-0。175px为宜。

病害及防治

1.茄子黄萎病

发病特征:

茄子黄萎病,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后发病面积最大,病情最重。发病初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发黄,后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引起叶片歪曲。早期发病茄株呈萎蔫状,早晚或雨后可恢复,后叶片变为褐色,全株萎蔫,叶片脱光,整株死亡。严重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

该病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发病时: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发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发病规律:

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本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与非茄科或瓜类作物轮作3~4年;

(2) 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品种;施足腐熟有机肥;

(3) 及时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并在根际土壤中灌注药液消毒杀菌。

(4)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先用冷水预浸3~4小时,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阴干备用。

(5)药剂防治方法,定植时施药:茄苗定植时用1菌根消1000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后并用此药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500毫升每10~15天一次,连灌2~3次。

2.茄子细菌性叶斑病

发病特征: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多从叶缘开始,从叶缘向内沿叶脉扩展,病斑形状不规则,有的外观似闪电状或近似河流的分支,淡褐色至褐色。患部病征不明显,露水干前,手摸斑面有质粘感。

发病规律:

该病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依靠雨水溅射而传播,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致病,温暖多湿的天气及通风不畅有利于感病。

防治方法:

(1)与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并对种子采用78——85 ℃的热水处理。

(2)精选 无菌良种,并进行消毒。

(3)对大棚和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4)实行全方位地膜覆盖,防止浇水过大,并及时通风排湿。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叶叶青可湿性粉剂5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相关推荐

西红柿苗期病害防治方法

西红柿苗期如何防治病害 番茄病害种类多样,在番茄整个生育栽培期均有各类病害发生,其中需较早且重点防治的是其苗期病害。番茄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茎基腐病、生理性沤根等。防治番茄苗期病害不能仅仅依赖化学药剂,应该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注意提高栽培管理措施,综合防治各类病害,避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对症用药,适期用药。 番茄苗期主要病害猝倒病,猝倒病多于苗床前期发生,幼苗子叶消耗殆尽而新根仍未扎实时最易发病;患病幼苗基部初呈现水渍状病斑,后变褐缢缩,倒伏死亡,湿度较大时产生白色絮状菌丝。苗床连续低温、高湿

茄子变软还能吃吗 茄子放久了蔫了能吃吗

建议重新买新鲜茄子吃为好。 茄子放久了皮萎焉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但这样的茄子营养有所流失,口感可能不甜还发苦,吃起来非常不好吃,而且茄子价格又不贵,还是买新鲜的吃为好,另外买来的茄子要尽快吃掉,避免放久了又蔫了,如果短时间内不吃的,要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水分流失,茄子发焉。

怎么正确吃茄子

1、颜色选茄子 茄子有很多品种,从颜色上分,有黑茄、紫茄、绿茄、白茄以及许多中间类型。由于类黄酮存在最多的部位是有色表皮和果肉结合的地方,所以深紫色或黑色的茄子才是保健的上品,白茄子是最差的。 2、吃茄子不削皮 要记住,烹调茄子的时候一定不能去掉茄皮,才能达到保健的效果。把茄子切成块或切成丝之后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也会让宝贵的营养物质和类黄酮溶解在水中,被白白地扔掉。所以茄子要在下锅之前切开,避免浸泡,尽快烹调。 3、烹茄子宜清爽 既然茄子里面的保健物质怕热,烹调时应当避免油炸,可以采取蒸熟凉拌、急火快炒等

茄子的选购及食用方法

茄子以果形均匀周正、老嫩适度、无裂口、腐烂、锈皮、斑点、皮薄、子少、肉厚、细嫩的为佳品。嫩茄子颜色发乌暗、皮薄肉松、重量少、子嫩味甜、子肉不易分离、花萼下部有一片绿白色的皮。老茄子颜色光亮发光滑、皮厚而紧、肉坚子实、子容易分离、子黄硬、重量大、有的带苦味。表皮皱缩、光泽黯淡的茄子不新鲜。 茄子的存储 茄子的表皮覆盖着一层蜡质,它不仅使茄子发出光泽,而且具有保护茄子的作用,一旦蜡质层被冲刷掉或受机械损害,就容易受微生物侵害而腐烂变质。因此,要保存的茄子绝对不能用水冲洗,还要防雨淋,防磕碰,防受热,并存放在阴

如何避免月子病

为了防止乳腺炎的发生,产后半小时一定要及时开乳,让宝宝饥渴难耐的小嘴及时接触母亲的乳房。这样不仅能够母乳的分泌,还有益于子宫收缩和产后身体恢复。即使刚开始母乳不多,也不要想着用奶粉代替,更不要迫于压力放弃母乳喂食。妈妈们的初乳,颜色一般带有少量粘稠、颜色微微发黄,这很正常,不用担心。 作为成年人,有生理方面的需求很正常,不必害羞,但是产后2-3月之内还是要忍住。女性从怀孕到生子,已经很辛苦了,如果在产妇身体还没恢复就同房,很容易造成产妇感染,造成盆腔炎等疾病。不能为了一时之欲,忘了“戒令”。 对于恢复较快

自己种的茄子黄色的皮可以吃吗 茄子长黄了是什么原因

有些茄子嫩的时候是紫色的,茄子皮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但是成熟之后太久没有摘,太阳晒的很厉害,里面的色素成分就会开始氧化,出现黄褐色的情况,这种茄子是可以吃的。 有些茄子因为基因问题,成熟之后就是浅黄褐色的,再成熟只会变成深黄褐色,不会变成紫色的,这种茄子黄色的也是可以吃的。 茄子表面有一层蜡质成分保护茄子内部,一般不会变质,但是受潮或者受到冷害时,保护层就被破坏了,氧气进入茄子内部,将色素氧化,出现变黄的情况。

如何避免茄子削皮后发黑

1、淡盐水浸泡 茄子削皮后遇到氧气才会变黑,那只需将茄子和处理土豆一样,把它放在淡盐水中浸泡,隔绝氧气就能避免发黑,但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茄肉和水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现象。 2、尽快烹饪 不想水浸泡茄子,又担心茄子削皮后容易变黑的,那就要以最快的时间把茄子削皮,然后进行烹饪煮熟,通过这样减少生茄子与氧气的接触,也能达到避免茄肉发黑的目的。

茄子和什么搭配最好

茄子+黄豆 黄豆有益气养血、健脾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二者搭配可通气顺肠、润燥消肿、平衡营养。 茄子+苦瓜 苦瓜有解除疲劳、清心明目、益气壮阳、延缓衰老的作用,二者搭配是心血管患者的理想菜肴。

雪茄怎么避免发霉

1、最适宜的雪茄保存温度 18-21°C被认为是理想的雪茄保存温度。低于12°C的话,期望中的雪茄熟化过程将被减弱,因此阴冷的葡萄酒储藏地窖仅仅适用于有限几种类型的雪茄。最不好的是高温,如果高于24°C会引起烟草虫的出现,也可能引起雪茄的腐败。要绝对防止雪茄柜的阳光直照。 2、呼吸新鲜空气 为了有规律地向一个安顿好的雪茄柜内提供新鲜空气,建议两周内至少打开雪茄柜一次。 3、雪茄存储的最长时间 如果存放在雪茄柜的话,只要把相对湿度保持恒定在65-75%之间,并且恒定提供新鲜空气的话,理论上保存雪茄是没有时间

视神经萎缩如何避免

视神经萎缩可谓眼科癌症,早期尚可治疗,而且中医效果很好,晚期很难治疗。现介绍一种锻炼方法,虽然简单,但对视神经萎缩,青盲甚至近视等如果能持之以恒,效果奇好!半年即可见到效果,记住,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一、每天早起后到室外,最好在太阳未出来之前(不强求这点),面向西方,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舌头自然的挨着上牙床,凝神静气站好; 二、双目轻闭,先呼气一口,后吸气,然后再呼再吸,共两口,后并住呼吸,然后向左侧旋转眼睛,即先左上、左下、右下、右上。旋转7圈后稍停。再向右旋转眼睛7圈; 三、左右7圈旋转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