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泡性角膜病的症状
大泡性角膜病的症状
午后可有改善。重者刺激症状明显,疼痛流泪,难以睁眼,特别是在角膜上皮水疱破裂时最为明显。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性充血,裂隙灯检见角膜基质增厚水肿,上皮气雾状,或有大小不等的水疱,角膜后层切面不清或皱褶浑浊。病程持久者,角膜基质新生血管形成,基质层浑浊,视力明显减退。
角膜上皮水肿,失去光泽,其中有一个或数个大疱隆起(大都达数毫米),疱内充满略显混浊的液体,由于瞬目时与眼睑相互磨擦,大疱可发生破裂。此时,因角膜神经暴露,故患者出现疼痛、羞明、流泪等严重刺激症状。破裂的大疱形成上皮缺损或卷丝,大疱可反复出现,反复破裂,最终以血管长入形成变性血管翳而告终。
角膜移植后遗症是什么
近视眼在生活当中给我们造成了许多的不方便,近视眼大部分是由于不能够良好健康的用眼而导致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遗传或者环境等问题导致的。后天性近视眼是可以通过近视眼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如果在手术后没有注意或者选择的医疗机构不够专业,容易导致后遗症发生。手术前进行详细的检查是预防后遗症的必要流程之一。
首先要检查确还能不能做手术,因为受过外伤,效果不能确定的。 角膜移植是眼科非常重要的一项复明手段,角膜移植手术可以提高视力,治疗眼疾,甚至改善你的容貌,增强自信心,适合做角膜移植手术的人群有:
1、细菌、真菌、病毒或棘阿米巴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
2、圆锥角膜。
3、大泡性角膜病变。
4、角膜瘢痕:细菌、真菌、病毒或棘阿米巴感染所致的角膜炎,角膜外伤,热灼伤,爆炸伤及沙眼等所引起的角膜瘢痕。
5、角膜变性和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6、其它:进行性角膜炎或溃疡、穿孔、角膜瘘、角膜肿瘤、角膜皮样肿、角结膜鳞状上皮癌等。
泡疹性角膜炎怎么办
疱疹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在角膜病致盲中已上升为首位。本病多原发感染常发生于幼儿,表现为唇部疱疹、皮肤疱疹,或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原发感染后病毒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内,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感冒、发烧、疲劳、月经、局部用皮质类固醇及创伤刺激之后,病毒活化,引起多种形式的角膜炎,并易反复发作。
局部治疗(例如1%氟苷眼药水,每日9次或3%阿糖腺苷眼膏,每日5次)往往有效。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偶需口服阿昔洛韦400mg,每日5次.如果树枝状病灶周围的上皮疏松和水肿,则在开始应用药物治疗前用棉签尖端轻拭作清创术可加速愈合.上皮性角膜炎局部禁用皮质类固醇,但后期当角膜基质(盘状角膜炎)或葡萄膜被累及时,合并应用皮质类固醇与抗病毒药可能有效.伴有葡萄膜炎的病例,1%阿托品滴眼是有益的.1周后尚未痊愈的病例和累及角膜基质或葡萄膜的病例皆应请眼科医师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一)原发单疱病毒感染
常见于幼儿,有全身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唇部或皮肤疱疹有自限性,眼部受累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疱疹,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其特点为树枝短,出现时间晚,持续时间短。不到10%的患者发生角膜基质炎和葡萄膜炎。
(二)复发单疱病毒感染
在以外的经典教科书或著作中,根据病变的部位分为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炎,非坏死性和坏死性角膜基质炎。但是传统的分类方法仍未能体现HSV感染角膜的不同临床特征,近年来根据角膜病变累及部位和病理生理特点形成了新的分类方法。
1.上皮型角膜炎
角膜上皮的病变占到HSK的2/3以上,在此型HSK中,角膜感觉减退是典型体征,感觉减退的分布取决于角膜病损的范围、病程和严重程度。病变部的角膜知觉常减低或消失,但其周围角膜的敏感性却相对增加,故患者主观症状上有显著疼痛、磨擦感和流泪等刺激症状。上皮型角膜炎感染初期表现为角膜上皮细小的囊泡状病变,此时HSV在角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细胞核发生降解,细胞肿胀,角膜上皮层可见灰白色,近乎透明,稍隆起的针尖样小疱,点状或排列成行或聚集成簇,一般仅持续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因此常被忽略,此时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阴性,但是虎红染色阳性。如及时发现和处理,痊愈后几乎不留痕迹。
感染的上皮细胞坏死发生崩解后,向周围的细胞释放出大量的HSV,临床的相应表现为排列成行的疱疹,扩大融合,中央上皮脱落,形成树枝状溃疡,树枝状末端分叉和结节状膨大,周围可见水肿的细胞边界,荧光素染色可见中央部溃疡染成深绿,病灶边缘包绕淡绿色。树枝状角膜溃疡的边界角膜上皮含有活化的病毒,荧光素染色阴性,但是虎红或丽思胺绿染色可阳性。22~26%的树枝状角膜上皮溃疡治疗后可愈合,若病情进展,则发展为地图状角膜溃疡,有时溃疡可有多个,排列成岛屿状,病变深度一般位于浅层。少数未经控制的病例,病变可继续向深部发展,导致角膜实质层形成溃疡。HSV感染引起的边缘上皮性角膜炎的溃疡灶与树枝状角膜溃疡相似,只是病灶位于角膜边缘,表现为相应处角膜缘充血,角膜基质浸润,并可有新生血管形成。此外患者多伴有全身症状,并且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角膜上皮病变多可获得有效治疗和缓解,但是也经常引起持续存在的角膜上皮点状缺损、复发性角膜上皮缺损、以及上皮囊样化。多数浅层溃疡病例经积极治疗后,可在1~2周内愈合,但浅层实质的浸润需历时数周及至数月才能吸收,留下角膜云翳,一般影响视力较小。上皮病变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基质层反应,如果并发了细菌感染,则临床表现趋向于不典型。
2. 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
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的形成是多因素的,包括基底膜损伤,基质内活动性炎症,泪液功能紊乱及神经营养的影响,抗病毒药物的毒性作用可加重病情,致使无菌性溃疡难以愈合。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多发生在HSV感染的恢复期或静止期。由于角膜神经知觉功能障碍,患者主动瞬目减少,泪液相对蒸发过强,同时神经对角膜上皮的营养支持作用削弱,致使泪膜异常,减少了对角膜上皮的保护和润滑作用。此外由于HSV的感染,角膜上皮的损伤以及基底膜功能的破坏,也使泪膜难以稳定的附着在上皮表面。因此角膜上皮容易干燥脱落,早期角膜上皮弥漫性缺损,进而形成无菌性溃疡。病灶可局限于角膜上皮表面及基质浅层,也可向基质深层发展,溃疡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位于睑裂区、边缘光滑,浸润轻微。处理不正确可能会引起角膜穿孔。
3. 基质型角膜炎
几乎所有角膜基质炎患者同时或以前患过病毒性角膜上皮炎,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免疫性和坏死性两种亚型。
(1)免疫性基质型角膜炎: 最常见类型是盘状角膜炎。角膜中央基质盘状水肿,不伴炎症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后弹力层可有皱褶。伴发前葡萄膜炎时,在水肿区域角膜内皮面出现沉积物。盘状角膜炎是基质和内皮对病毒的抗原体反应引起,免疫功能好患者病情有自限性,持续数周至数月后消退。慢性或复发性单疱病毒盘状角膜炎后期可发生持续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炎症的反复发作,导致角膜瘢痕形成或变薄,新生血管化以及脂质沉积。
(2)坏死性基质型角膜炎(图8-7): 表现为角膜基质内单个或多个黄白色坏死浸润灶胶原溶解坏死,以及上皮的广泛性缺损。严重者可形成灰白色脓肿病灶、角膜后沉积物,虹膜睫状体炎,引起眼压增高等。坏死性角膜基质炎常诱发基质层新生血管,表现为一条或多条中、深层基质新生血管,从周边角膜伸向中央基质的浸润区。少数病例可引起角膜迅速变薄穿孔,合并了细菌性角膜炎感染时症状更为严重。
4. 角膜内皮炎
角膜内皮炎可分为盘状、弥漫性和线状三种类型,角膜内皮炎引起角膜基质的水肿与角膜基质浸润的区分较为困难,其中盘状角膜内皮炎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表现为角膜中央或旁中央的角膜基质水肿,导致角膜失去透明性呈现毛玻璃样外观,在水肿区的内皮面有角膜沉积物,伴有轻中度的虹膜炎。线状角膜炎则表现为从角膜缘开始内皮沉积物,伴有周边的角膜基质和上皮水肿,引起小梁炎时可导致眼压增高。角膜内皮的功能通常要在炎症消退数月后方可恢复,严重者则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
大泡性角膜病的治疗方法
⑴药物治疗:积极处理原发病,对症治疗,减轻角膜水肿,促进上皮细胞恢复,缓解临床症状,可用高渗脱水剂如5%氯化钠溶液滴眼,也可用甲基纤维素及含透明质酸钠的润滑剂。但在大泡性角膜病变的进展期与晚期,已形成角膜表面大泡者,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无效。另外使用抗生素眼膏睡前涂眼及滴用抗生素眼液,可防止感染的发生。药物治疗只能对某些病例稍起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阻止大泡再发。
⑵配戴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接触镜用于治疗角膜上皮性疾病效果突出,或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泡性角膜病变。为促使软性角膜接触镜表面水分的蒸发,应尽可能选择高含水性角膜接镜。角膜接触镜可避免眼睑对角膜的摩擦,减少对病变区神经末梢的刺激,同时吸收角膜水分,有利于角膜上皮愈合和病变组织的修复。但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有潜在感染和形成角膜新生血管。
⑶手术治疗:症状顽固、对视功能影响大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可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角膜层间烧灼术、电凝及冷冻术、角膜板层切除术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除术等。
角膜炎为何如此难治
按病因一般分为感染性角膜炎、内源性角膜炎及邻近组织炎症蔓延所致角膜炎三大类。其中感染性角膜炎最为常见,导致感染的原因常与微小的角膜外伤或剔除异物后污染有密切关系。
尽管角膜炎的病因不同,但患者常常具有相似的症状,表现为眼红、眼痛、视力减退、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和眼睑痉挛等。
角膜炎应注重预防,尤其近来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的使用日趋增加,如果不注意卫生,护理不当,很容易发生角膜炎。出现角膜炎症状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能耽搁,以免延误病情。
对于轻症角膜炎,使用针对性的药物局部点眼或结膜下注射治疗往往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如果角膜炎久治不愈甚至加重,在分析病因时,除了应考虑到较少见病原体如真菌、棘阿米巴、衣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外,还应注意排除因角膜内皮失代偿而导致的大泡性角膜病变、蚕蚀性角膜溃疡、角膜变性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无效时,角膜溃疡导致眼球穿孔或行将穿孔的重症病例,应不失时机采取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以挽救患眼,为今后进行增视手术创造机会。
根据目前较新的观点并结合实际经验,对于明确诊断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如常规抗真菌治疗无明显疗效,及早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可以起到缩短病程,降低总体治疗费用的目的。对于角膜炎已经愈合的角膜混浊、白斑,如严重影响视力和容貌,也可采用角膜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角膜炎病理变化
按病理变化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化脓性、非化脓性、肉芽肿性。急性角膜炎:起病急骤,症状剧烈,可迅速形成角膜溃疡或穿孔的角膜炎性病变,如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匐行性角膜溃疡、淋菌性角膜炎等。慢性角膜炎:起病隐蔽、症状较轻、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很少引起角膜穿孔的角膜炎性病变,如角膜实质炎、盘状角膜炎、霉菌性角膜炎等。亚急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的角膜炎。化脓性角膜炎:指凡引起角膜溃疡伴有脓性分泌物的角膜炎。非化脓性角膜炎:指凡不引起角膜溃疡或有溃疡但无脓性分泌物的角膜炎。
按病原分外生性、内生性、混合性。外生性角膜炎: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细胞层而发生的炎症。内生性角膜炎:指来自全身的内因性疾患所致的角膜炎症,多为变态反应引起,如泡性角膜炎等
大泡性角膜病的医学研究
医学上正在研究观察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
选择10例(10眼)有明显眼痛且视功能差的大泡性角膜病变,其中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4例,人工晶体眼3例,外伤及青光眼术后等其他原因所致3例,进行羊膜移植术,观察疗效,随访半年以上。
结果
10例中7例术后第一天眼痛症状明显缓解,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5d内疼痛消失,8例角膜上皮缺损在4~5周内愈合,2例角膜大泡仅局限在小区域,无自觉症状。
结论
羊膜移植可有效控制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症状,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注意事项
羊膜移植不能治愈不可逆性大泡性角膜病变。不可逆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根本原因是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羊膜移植不能解决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根本的办法还是角膜移植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和角膜内皮移植。羊膜移植是治疗眼表疾病的很有前景的方法,对于大泡性角膜病变,一定要分清其内皮功能是否已失代偿,有条件时要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一般情况下,大泡性角膜病变经药物治疗一个月以上无效,不考虑羊膜移植。
结膜炎的表现
泡性角结膜炎仅有异物感或灼热感,如侵及角膜则有严重的畏光、流泪、刺痛和睑痉挛等症状。根据病变侵犯的部位,临床上本病可分为:病变仅发生于结膜者称泡性结膜炎;发生于角膜者称泡性角膜炎;病变侵及角膜者称泡性角结膜炎。
1、泡性结膜炎发生在球结膜的结节呈灰红色,直径约1~4mm,结节周围限局性结膜充血。结节易破溃,顶端形成溃疡。随后上皮细胞由边缘向内生长,1周左右溃疡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在较严重的病例,有时形成较大的溃疡,病变可深及浅层巩膜,愈合后遗留瘢痕。少数在睑结膜或睑缘部出现泡性溃疡,常见于维生素A缺乏者。
2、泡性角结膜炎结节位于角膜缘,表现为灰白色圆形浸润,边界清楚,易形成溃疡。愈合后角膜遗留不透明瘢痕,使角膜缘不整齐。有时在角膜缘及其附近球结膜上出现多数粟粒样细小结节,沿角膜缘排列,称粟粒性泡性角结膜炎。这些结节可不经破溃即消失,也可互相融合形成溃疡。
3、泡性角膜炎及束状角膜炎见角膜病。
大泡性角膜炎如何治疗
大泡性角膜炎治疗
大泡性角膜炎的治疗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主要的方法有:
1.亲水性角膜接触镜 配戴后可吸收角膜水分,使大泡减少甚至消失。此外还可隔绝眼睑与角膜大泡的磨擦,并消除由于大泡破裂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2药物治疗 局部点50%高渗葡萄糖,90%甘油或5%生理盐水以减轻角膜水肿,延缓大泡发生破裂。
3.手术治疗 ①烧灼前弹性层。②Gundersen结膜薄瓣遮盖术。③角膜板层移植术或角膜层间嵌置晶体囊膜术。④角膜层间灼烙术:该手术通过在角膜层间形成一薄层的纤维结缔组织,达到阻挡水分向前渗漏的目的。⑤穿透角膜移植是目前治疗该病变的首选方法。此法能将角膜病变大部切除,代之以包括内皮细胞的正常组织。
以上就是关于“大泡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