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碱多了会怎么样
包粽子碱多了会怎么样
影响口感
包粽子时食用碱放的太多会导致粽子发苦,从而影响其食用口感。且放太多碱会使得粽子颜色特别黄,这样会影响食欲。
影响营养吸收
食用碱对食物中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同时会影响人体对某些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对于过多食用含碱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长期食用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包粽子的叶子叫什么
包粽子的叶子,南北各有不同,大多是根据当地的植物就地取材。下面就是棕叶的详细介绍。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叶一般是苇叶,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称为粽叶。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一般来说,南方包粽子用的最多的叶子就是箬竹叶,也叫棕叶,是植物箬竹的叶子,北方则是用芦苇的叶子多一些。
看过棕叶的简单介绍之后,大家是不是好奇为什么会用上面几种叶子包粽子呢?其实了解了粽叶的要求之后,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了。包粽子的叶子需要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有清香味,第二要水煮后不破,第三是叶子面积大,这样才好包粽子。
其实,粽子可以自己包,至于粽子叶很多的超市都有卖的,超市里卖的粽子叶又大又香,包出的粽子大而不漏,自己就地取材的粽叶一般的都比较小,包不进米。卖的粽叶也不贵,一扎也就几块钱,自己可以试着在家包粽子。美味又健康。
包粽子碱放多了怎么办
如果还没有开始包粽子时发现碱放太多的话,可以将糯米用清水冲洗一下,这样能去除其表面多余的碱。
如果包好粽子之后发现碱放多了,还可以在煮粽子的时候加入适量醋,醋为酸性物质,能和碱能起到中和作用,从而能减少粽子中碱含量。
在煮粽子的时候还可以多加些水,这样煮粽子的时间会长一些,里面的碱就会挥发掉一些,从而能减轻粽子的碱味。
包粽子的带子是什么植物 什么叶子包粽子最香
一般比较常见的包粽子的叶子有箬竹叶和芦苇叶,但其实用玉米叶包出来的粽子会更加香甜。
1、玉米叶:玉米叶包粽子是最为香甜的,一般在农村玉米叶是很常见的,会经常用来包粽子,用玉米叶包好的粽子带着玉米的香味,吃起来特别的香甜,别有一番的风味。
2、箬竹叶:这种竹叶韧性足,不会轻易折破,而且也非常的抗煮,用这种叶子包的粽子吃起来还有淡淡的竹香,用来包粽子是最适合不过了,是南方使用最多的一种材料。
3、芦苇叶:这种叶子在北方是很常见的用来包粽子的叶子,芦苇叶的叶子长,这样包出来的粽子不会露馅,适合新手使用,但是也会有一点的难度,芦苇叶包出来的粽子吃起来有一股粽子香。
包粽子糯米和食用碱的比例
糯米:食用碱为600:38.
在包粽子的时候按照糯米与食用碱以600:38的比例配比即可,也就是说600g的糯米大约需要放38g左右的食用碱,算下来一斤糯米约0.06斤左右的碱。一般放到糯米呈浅黄色即可,这样的量刚刚好,如果食用碱放太多会导致包出来的粽子特别黄,并且吃起来还会带一股苦味。另外吃太多碱还会对有损于健康,所以包粽子时一定要控制好放碱的量。
粽叶是什么叶子
粽叶常见的有芦苇叶和箬叶。
粽叶是包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很多叶子都可以用来当粽叶,每个地区都会根据当地的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粽叶来包粽子。像南方包粽子多用箬叶,而北方却常用芦苇叶包粽子,还有些地区会用芭蕉叶甚至是荷叶来包粽子。
包粽子碱放多了能吃吗
少量食用没有问题。
粽子中的食用碱如果放过量了的话,适量吃一点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只是粽子食用碱放多了之后口感会变苦,且颜色会越发的黄,让人看起来食欲下降。
但如果过多食用含大量碱的食物则会对健康造成不好影响,碱对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有较强的破坏作用,长期食用会影响身体对这些营养成分的吸收,同时过多食用碱还会对肠胃造成损伤。
包粽子的叶子有哪几种
1、箬竹叶:南方地区常用,叶子大多呈长三角形或者是长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呈圆形,叶片一般大而宽,有清香味,很适合包粽子。
2、芦苇叶:北方用的最多,芦苇生长于浅水中,叶子细长,有清香味,做出的粽子清香,但由于芦苇的叶子比较窄,包粽子的时候一次需要3片左右。
3、竹笋壳叶:嫩笋破壳后脱掉的竹笋壳叶,宽大而且有韧性,煮出来的粽子也会带有竹笋的清香味。
4、荷叶:河北、山东以及江南一带会有用荷叶包粽子,荷叶的叶子呈圆形,大而厚实、光滑,包出的粽子也会带有荷叶的清香味。
5、玉米叶:一些种植玉米的地方会选择用玉米叶来包粽子,主要也是因为包出的粽子有玉米清香味。
包粽子的叶子种类非常多,还有箸叶、梧桐叶、油桐叶等等众多品种,但一般选用的都是,当地比较好取材的,带有清香的叶子去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