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出水疱并非都是手足口病

出水疱并非都是手足口病

最近,手足口病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众多家长带着生病的孩子到医院,请医生明确其子女是否患上了手足口病。需要提醒广大家长的是,出水疱并不一定就是手足口病,因为在手足部出现水疱等皮疹的疾病有很多种,每一种病均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注意区别,不难发现其中的不同。手足部出水疱,可能是下面这些疾病所致。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1型引起,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和流行。人是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经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通常发病后一周传染性最强。主要表现为手、足发生黄豆大小水疱,半球状,疱壁薄,内容物澄清,呈珠白色。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也会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四周绕以红晕。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病情较轻,一周左右痊愈,很少复发,很少出现心肺衰竭、肺水肿等病。手足口病可对症治疗,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等也有效。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传染。水痘的水疱可出现在手掌、足底,和手足口病的水疱不易区别,但水痘患者头皮、面部、四肢也有水疱,呈向心性分布。水疱一般不痒或轻度瘙痒,潜伏期为14~16天,患者也有发热、全身倦怠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水痘性肺炎和脑炎。水痘用鸟嘌呤类抗病毒药治疗有效,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多见于婴儿及儿童,往往同一家庭中几个小儿同时发病。大部分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是臭虫、跳蚤、虱、螨、蚊、狗疥虫、米恙虫等叮咬所致的过敏反应。昆虫的种类随地区不同而异。不同的个体素质对昆虫叮咬的反应也不同。昆虫叮咬手后会出现水疱、丘疹、风团。丘疹性荨麻疹的水疱为紧张性水疱,常常在胸背和四肢有风团样损害,有剧烈瘙痒。丘疹性荨麻疹无传染性。外用炉甘石洗剂,口服抗组胺药有较好效果。

摩擦性苔藓样疹 它是学龄前儿童夏秋季的多发性皮肤病,发病常与和某些物品接触及摩擦有关,如玩弄泥沙、塑料玩具、皮毛、花草等。其皮损特点为针头到米粒大小正常皮色小丘疹,数目较多,呈轻度苔藓样变,好发于手背、手腕和前臂等处,可反复发作,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乳膏有效。

汗疱疹 这是一种内源性皮肤湿疹样反应,一般夏初开始发病,随天热加重,入冬自愈。汗疱疹典型皮损为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米粒大小,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这种小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瘪后会形成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本病有程度不同的瘙痒及烧灼感,常每年定期发作,无传染性,对症治疗后可治愈。

水疱型手足癣 由真菌感染引起,常位于手掌及足缘,表现为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患者多先有足癣再有手癣,多为一侧性,一般不对称,可侵犯指甲引起甲癣,侵犯到手背可形成边缘成弧形的皮损,真菌检查阳性。抗真菌治疗有效。

还有多种疾病可在手足出现水疱等皮损,如口蹄疫、传染性水疱病、湿疹等。这些疾病症状大多比较轻微,部分疾病可以自愈,只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但积极治疗,均能有好的效果,因此不必“谈疱色变”。

手足口病传播主要途径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人群密切接触

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食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传播,需要,把我以上的一些信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杜绝与手足口病的患者进行接触,其次,还要自己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澡勤换衣服这样可以避免细菌的滋生。

如何鉴别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

除了感冒,家长还容易混淆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深秋季节,疱疹性口腔炎发病几率比其他季节要大,特别是嘴巴里出现小水泡,使得一些孩子家长一发现孩子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就对号入座,如临大敌。

由于部分手足口病患者口腔内也会像疱疹性口腔炎那样出现针尖样小水疱并且溃疡,并且两种病都有发热症状,因此一些患了疱疹性口腔炎的小患者也被家长或老师误当做患了手足口病。

据医生介绍,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虽然都会在口腔内出血小水疱和溃疡,但仍有不同症状。

1.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通过唾液传染,6个月~6岁的小儿比较常见,而且年龄越小,全身反应越剧烈,口腔症状也较重;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是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

2. 疱疹性口腔炎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容易合并发生,冬季发病较多,发病时可有38℃~40℃的发热;手足口病一般起病前一两天发热,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3. 疱疹性口腔炎在发热1~2天后,口腔内多部位黏膜上出现针头大小的透明小疱疹和溃疡,患儿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通常1到2周即可消退;手足口病的口腔黏膜疹出现后,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一周后疹子消退。

夏季手足口病高发时节

在学校开学三个月内,都是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童医疗中心神经科主任医师王纪文表示,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在夏秋季比较常见,今年受持续高温等影响,原本5~7月的高发期拖到现在。而今学校开学,更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家长要小心应对。

手足口患儿首先出现的症状多为低热,常伴有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黏膜溃疡和皮疹。溃疡一开始是红斑,随后出水疱并进展为溃疡,患儿常因为疼痛而拒食;皮疹一开始是斑丘疹,随后转为疱疹,皮疹不痒。有的患儿也可只表现为皮疹或口腔溃疡,不发热。手足口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要避免接触患儿。如果孩子不幸得了手足口,要先在家休养,等到全部症状消失两周后再去上学,以防传染。

我国目前还未推广手足口病疫苗,只要不出现重症表现,是可以在家治疗及观察的。就像常见的流感一样,绝大多数病人通过简单的治疗就可以缓解治愈,甚至部分病例有自愈情况,但在某些特殊的人群中,也会出现极少数死亡病例。

脑干脑炎是手足口病迅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最早期的特点是发热、肢体抖动、呕吐和嗜睡,部分患儿在这些症状后会迅速出现呼吸心跳加快、出冷汗、手脚发凉,然后肺水肿和肺出血、心功能衰竭并死亡。肢体抖动的症状最容易被忽视,而这也是最危险的症状。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发热持续不退、肢体抖动或颤抖、呕吐、嗜睡,或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大量出汗、手脚发凉、意识不清、抽搐等,即使皮疹不明显,也需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和水痘的区别

手足口病除手足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一般无皮疹,而水痘则是全身性的

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感染肠道病毒而引起的出疹性传染性疾病,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 和肠道病毒71型( EV71) 最为常见。

据了解,该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由于“水疱疹”的症状会让部分父母误以为是出水痘,往往耽误了病情。其实,这两种病是很容易区分的,手足口病除手足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一般无皮疹,而水痘则是全身性的。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发病率最高。“患上手足口病一定不要掉以轻心,部分患儿有可能会并发心肌炎、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石艳红提醒,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在幼儿园和学校中引起流行,“一旦流行,不但患儿痛苦,且耽误父母工作,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显得非常重要。”

起疹子并非都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疫情让很多家长成了惊弓之鸟,一旦发现孩子身上起疹子了就慌张失措。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邓莉主任医师提醒家长,春季很多儿童常见病都会引起疹子,没有必要过度恐慌。

据介绍,春季常见的麻疹、水痘、猩红热、 风疹、 青少年春季疹、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患儿都可能起疹子。家长可以从皮疹的特点和疾病的其它症状来鉴别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皮疹多见于手足部位及口腔内溃疡,有的有发热情况,皮疹可以是斑丘疹,也可以是疱疹。有的患儿皮疹也可见于臀部、双膝等部位,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以下疾病也会出现疹子,各自的症状特征如下:

麻疹:婴幼儿较多见,初期有打喷嚏、咳嗽、头疼、发热、流泪等感冒症状,之后会在颊黏膜出现麻疹斑。麻疹的潜伏期在两周左右,患者是唯一的传播源。

湿疹:患儿多是5岁以下孩子。患儿皮肤有明显渗出,局部或全身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色素沉着,有的还会感觉到剧烈瘙痒。

水痘:由传染性很强的水痘病毒引起,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最为多见。主要表现是发烧,发烧同时或第二天即可出现皮疹。皮疹为米粒大小的红色豆疹,几小时后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皮疹主要出现在前后胸、腹背及头面、头皮、脚底,手指、手掌也可出现。出疹后孩子会感觉皮肤发痒。

猩红热:高发年龄是1到10岁,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主要表现是发烧、嗓子疼。发烧一两天后全身会出现皮疹,先出现在颈部、胸部,然后很快遍及全身。皮疹常常持续三五天后逐渐减轻消退,体温随之正常。出皮疹比较重的孩子,在皮疹渐渐消退的恢复期身上皮肤会脱屑、脱皮,尤其是手指和脚趾会大片脱皮。

风疹:常见于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儿童,轻至中度发热,皮疹在一两天内就会遍布全身,以躯干及四肢多见。

过敏性紫癜:小儿的常见病,好发于冬、春季。患儿年龄多在3岁以上,学龄儿童较为常见,多数患儿发病前1到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患儿的臀部及四肢尤其是双下肢会出现对称的红色皮疹,有时会觉得痒。之后这些皮疹颜色逐渐加深成为各种形态的红斑,可融合成片。有的还有水疱,同时患儿还可能有消化道症状,如反复发作的腹绞痛、呕吐、大便带血。

青少年春季疹:主要发生在10岁左右的男孩身上。在阳光照射后耳轮迅速出现红斑,十几个小时后红斑上出现密集的水肿性丘疹,大多数丘疹顶端有针尖大小的晶莹小水疱,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后自行消退。

身上出水疱并非都是手足口

最近几年,手足口病流行的比较厉害,弄的孩子家长们看到孩子身上长水泡就害怕,其实并不是只要出水泡就是手足口病,手足部出水疱,可能是下面这些疾病所致。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1型引起,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和流行。人是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经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通常发病后一周传染性最强。主要表现为手、足发生黄豆大小水疱,半球状,疱壁薄,内容物澄清,呈珠白色。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也会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四周绕以红晕。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病情较轻,一周左右痊愈,很少复发,很少出现心肺衰竭、肺水肿等病。手足口病可对症治疗,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等也有效。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传染。水痘的水疱可出现在手掌、足底,和手足口病的水疱不易区别,但水痘患者头皮、面部、四肢也有水疱,呈向心性分布。水疱一般不痒或轻度瘙痒,潜伏期为14~16天,患者也有发热、全身倦怠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水痘性肺炎和脑炎。水痘用鸟嘌呤类抗病毒药治疗有效,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多见于婴儿及儿童,往往同一家庭中几个小儿同时发病。大部分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是臭虫、跳蚤、虱、螨、蚊、狗疥虫、米恙虫等叮咬所致的过敏反应。昆虫的种类随地区不同而异。不同的个体素质对昆虫叮咬的反应也不同。昆虫叮咬手后会出现水疱、丘疹、风团。丘疹性荨麻疹的水疱为紧张性水疱,常常在胸背和四肢有风团样损害,有剧烈瘙痒。丘疹性荨麻疹无传染性。外用炉甘石洗剂,口服抗组胺药有较好效果。

摩擦性苔藓样疹 它是学龄前儿童夏秋季的多发性皮肤病,发病常与和某些物品接触及摩擦有关,如玩弄泥沙、塑料玩具、皮毛、花草等。其皮损特点为针头到米粒大小正常皮色小丘疹,数目较多,呈轻度苔藓样变,好发于手背、手腕和前臂等处,可反复发作,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乳膏有效。

汗疱疹 这是一种内源性皮肤湿疹样反应,一般夏初开始发病,随天热加重,入冬自愈。汗疱疹典型皮损为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米粒大小,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这种小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瘪后会形成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本病有程度不同的瘙痒及烧灼感,常每年定期发作,无传染性,对症治疗后可治愈。

水疱型手足癣 由真菌感染引起,常位于手掌及足缘,表现为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患者多先有足癣再有手癣,多为一侧性,一般不对称,可侵犯指甲引起甲癣,侵犯到手背可形成边缘成弧形的皮损,真菌检查阳性。抗真菌治疗有效。

还有多种疾病可在手足出现水疱等皮损,如口蹄疫、传染性水疱病、湿疹等。这些疾病症状大多比较轻微,部分疾病可以自愈,只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但积极治疗,均能有好的效果,因此不必“谈疱色变”。

专家教你辨别真假“手足口”

下面教大家分辨与手足口病极为相似的4种病:口腔溃疡、疱疹性咽峡炎、水痘、丘疹性荨麻疹。

1、手足口病 VS 口腔溃疡

一般的口腔溃疡是疱疹病毒引起,以溃疡为主。而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所致,以疱疹为主。

区别:发病症状不同

● 手足口病的症状是手心、脚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红疹,而且伴有发热现象。

● 口腔溃疡的症状就是口腔、喉咙、软硬鄂、上下唇内侧等处有小红疹,大多不发热。

▲ 口腔溃疡患儿大多数不发热

2、手足口病 VS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7天。该病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容易与手足口病混淆。

区别一:疱疹位置不一样

● 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

●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

区别二:疹子特征不同

● 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3、手足口病 VS 水痘

手足口病多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

区别一、长“痘痘”的位置不同

● 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症状。

● 水痘属于全身症状,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后胸、腹背部最多,此外,头皮上、脚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痘痘”。

区别二、疹子不太一样

● 手足口病的疹子个小且颜色更红些,痒感不明显。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

● 水痘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

▲ 水痘

区别三、伴随症状不同

●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 水痘患儿没有这种现象。

3、手足口病 VS 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是过敏性皮肤病,大部分是因为昆虫叮咬后出现水疱、丘疹等皮疹症状。

区别一、水疱特征不太一样

● 手足口病多为大米性状的椭圆形白色水疱,周围有红晕,看起来比较干瘪,不痒,多见于指腹、手掌心、脚掌心、口腔等部位。

● 丘疹性荨麻疹的水疱呈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来较硬,周围无红晕,患儿多会剧烈瘙痒,可群集或散布,多见于胸背和四肢。

手足口病症状特点介绍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

播的?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症状特点: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痱子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其实痱子和手足口病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首先,发病部位不同-----手足口病一般只在手掌心、足底心、口腔及臀部出现约半个米粒大的红色水疱;而痱子出现在这些部位的较少。其次,分布状态不同,痱子通常是成片出现的斑疹,连痱子之间的皮肤也会发红;而手足口病的水疱通常各自散在出现,而且各个水疱之间的皮肤呈正常状态。最后,两者症状也不同,痱子一般有瘙痒感及轻微的灼烧感,而手足口病的水疱不痛不痒;长痱子时不会出现发烧、咳嗽、流涕、流口水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果儿童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等症状时,则可能是手足口病,应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推荐

手足口病是如何引起的

手足口病是由比较常见的肠道病毒中柯萨奇病毒引起的。肠道病毒中常见的是一种叫柯萨奇病毒A16型的肠道病毒,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因为这种病毒主要是通过饮食,饮水,食用水果等经口进入到人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所以其感染部位主要是消化道,咽部还有口腔。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免疫能力低下的儿童里,但成年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主要表

疱疹性咽峡炎并非新型病毒引起

近期,一则关于“新型病毒”的传言在微信群中转发。记者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了解到,疱疹性咽炎实际应为疱疹性咽峡炎,并非由什么“新型病毒”引致,而是手足口病的一种情况,每年在广州的3~9月都会流行,大部分都是轻症,重症率较低,家长无须恐慌。 部分手足口病 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 “有的家长以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两种病。实际上,2011年卫生部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里就已指出,手足口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手、足、口、臀部出现疱疹,还有一种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市妇儿医疗中心感染科主任徐翼说。记者查阅发现,手足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有哪些 初期症状二:红色的丘疹

患儿的身上出红色的丘疹是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来说,孩子在发热一两天之后就会在口腔黏膜、嘴唇、手掌心、脚掌心、臀部等部位出现一些红色的丘疹,慢慢发展就会成为一些小水泡,小水疱内常含有浑浊的液体。

孩子长了疱疹家长该怎么办

生病的孩子都要检测肠道病毒71型吗? 近来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要求进行肠道病毒71型的检测。其实,手足口病的诊断不困难,只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就可以诊断,而且无论哪一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治疗也都是一样的,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而病毒学检测和分型是困难的,需要在一定的实验室检测条件下进行,仅在一些省市疾控中心和较大的医院才能进行,而且花费较多。所以没有必要所有孩子都进行肠道病毒71型的检测,只有少数诊断困难或病情较重的孩子,医生会根据需要对他们进行检测。 孩子长了疱疹就是手足

小儿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检查结果显示,东东是患了小儿手足口病。小儿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嗓子疼痛,不爱吃东西,咽喉或者上腭的地方出现红色的小米粒样子的水疱,疼痛剧烈。 小儿手足口病在一般情况下是由消化道病毒引起的,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所以通常手足口病的患儿,都会进行隔离治疗。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已经可以完全治愈手足口病,通常手足口病患儿在入院的十天左右的时间之内,就能完全治愈,而且不会留疤。 尽管如此,根据权威的数据统计,每年因手足口病致死的患儿仍然数以万计,这主要与患儿病情被拖延有关。儿科专家告诉我们,一旦手足口

宝宝身上起疱疹是手足口病

手口足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身上出疱疹,那么孩子身上有疱疹就一定是手足口病吗?本文我们一起来看看。 Q:我宝宝有3岁了,没有发烧,可是屁股上有一两个疱疹,脚环有一两个疱疹,脚丫底有两个,好痒,他老是挠,请问专家是不是手足口病? A:光以疱疹来诊断是否是手足口病的话很难确认,因为皮肤上的疹子是多样形表现的,要记住:如果是手足口病发生的情况下,一、要有发烧,低烧的症状;二、有口腔的溃疡早于四肢的皮疹产生。 通过网友的描述看,这个好像不是手足口病,可能是其他皮肤上的疱疹,或者是过敏性的皮疹。建议他带孩子去看看医生

手足口病复发概率高吗 如何避免手足口病复发

手足口病就是喜欢攻击免疫力低下的2—5岁幼儿,因此日常作为家长要提供足量食物,平衡膳食,规律就餐,让宝宝不偏食不挑食,每天饮奶多饮水,避免含糖饮料,适量运动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健康生长、提高免疫力的基础方法。 手足口病高发期,建议幼儿园如果出了手足口病病例的,就不要去幼儿园了,同时也不要去那些人多的商场,尤其是医院,建议在家好好休息,避开这个病症高峰期。 (1)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2)患儿的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分钟后(水煮沸后开始计时)

手足口病一定会发烧吗 没发烧会是手足口病

需要根据患者其他病症来判断是不是手足口病。 上文解释道,手足口病的患者不一定都会发烧,因此,有的患者即使没有发烧症状,我们也可以根据以下症状来判断是不是手足口病,如: 1、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2、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若患者有以上病症,但没有发烧的,也属于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不一定就是手足口病。 根据下图你会发现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两种病症中可由同一种病毒引发,因此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并不一定都可以导致手足口病,而手足口病不一定都有疱疹性咽峡炎。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有哪些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类病毒造成的,但表现不完全相同,仅咽喉部分有疱就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脚也有疱是手足口病。 这类病毒传播极快,人体出现的反应强烈,首先是高热,接着咽部出现红点、小泡。病毒一来就会高烧,烧到39℃、40℃,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上午状态还很好,下午便开始无精打采,突然就发起高烧,直到发热停止后,小泡出现破溃。疱疹性咽峡炎是典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复制期一般3~5天,到后期病毒不再增生,到最后病毒自然在体内衰败,病情好转。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