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脘的作用与好处 中脘穴取穴方法

中脘的作用与好处 中脘穴取穴方法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即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取穴时可让患者仰卧,取胸骨下缘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即为此穴。

拉肚子怎么办 穴位治疗

对于拉肚子,早期可以采取穴位按摩的方式治疗,如果3日左右仍然没有任何缓解,可考虑去医院诊断治疗。

取穴:上脘、中脘、下脘、神阙、气海、天枢

位置: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神阙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用一手拇指指腹的桡侧缘,从中脘开始缓慢向下推至关元10此。然后用一手鱼际自中脘开始缓慢向下揉至关元10遍。

胃下垂拔罐怎么治疗 胃下垂拔罐位置示意图

1.百会穴位置:

百会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属人体督脉。

2.百会穴取穴方法:

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定穴。正坐取之。

3.百会穴功效:

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百会穴有熄风醒脑、升阳固脱、醒神志、苏厥逆、平肝熄风、升阳固脱等作用。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1.胃俞穴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2.胃俞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3.胃俞穴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1.中脘穴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中脘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中脘穴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1.气海穴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气海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气海穴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闭经拔罐拔哪些位置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肝俞穴功效:

散发肝脏之热。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1.身柱穴位置: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

2.身柱穴取穴方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3.身柱穴功效:

补气壮阳。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宣肺清热、宁神镇咳作用。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1.气海穴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气海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气海穴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1.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穴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穴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命门穴位置:

命门穴在腰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

2.命门穴取穴方法:

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3.命门穴功效:

接续督脉气血,命门穴有补肾壮阳、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

1.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关元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关元穴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按摩穴位增高法 中脘穴

位置: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中脘穴上,点按、揉方法同率谷穴。

肠胃炎按摩什么穴位

1、肠胃炎按摩手三里

取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用手按就痛之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按压手臂的手三里约2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

2、肠胃炎按摩大巨穴

取穴:位于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四等分,从肚脐往下四分之三点的左右2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腹部的大巨约2分钟。

功效:消食化滞、健脾理气。

3、肠胃炎按摩中脘穴

取穴:中脘穴在肚脐正中直上四寸,恰于心口窝上边正中(即胸胃体下端)到肚脐正中的1/2处,中脘穴是奇经八脉中任脉之要穴,又是八大会穴之一。

“腑会中脘”,即中脘穴为六腑经气(气血运行的推动力)会集之所,故先按摩中脘穴气血能够流通,疗效快而力量强。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双手四指并拢,指尖放在中脘穴部,顺着呼吸适当用力徐徐下压,约10次呼吸之后,再慢慢抬起,如此反复l-2分钟。

按摩此穴能调理中气、健牌利湿、和胃降逆、疏肝宁神;治疗胃痛、腹胀、呃逆、呕吐、反胃吞酸、消化不良及急慢性胃炎等症。

4、肠胃炎按摩内关穴

取穴:内关穴位于掌后第一横纹正中直上二寸,两筋之间。

按摩方法:先用右手拇指罗纹面按揉左侧内关穴l-2分钟;再用左手拇指罗纹面按揉右侧内关穴l-2分钟。

按摩内关穴能清包络、疏三焦、宁神和胃、宽胸理气,对于治疗胃胀、胃痛等胃部疾患收效极快。

艾灸中脘的功效与作用 中脘穴配伍艾灸疗法

1.配百会,足三里,神门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脏躁。

2.配膻中,天突,丰隆,有宽胸理气的作用,主治哮喘。

3.配梁丘,下巨虚,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急性肠胃炎。

4.配阳池穴,胞门穴,子户穴,有补肾养经,理气止痛的作用,治疗腰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

5.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有升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胃下垂。

按摩中脘的作用与好处 中脘穴的配伍功效

1、中脘穴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

2、中脘穴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

3、中脘穴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

4、中脘穴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5、中脘穴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按摩四个穴位男人睡觉不再打呼噜

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中脘穴

此养生穴位是腑的会穴,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疗。肺脏病变的咳嗽、哮喘等以及脾虚引起的痰多等问题,用中脘都有极好的效果。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

天枢穴

此养生穴位在腹中部,离肚脐眼正中2寸。取穴的时候从肚脐眼正中向左或者右量2横指即是。天枢属于胃经,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调理胃肠、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湿生痰,用它与中脘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

相关推荐

胆结石按摩 中脘、天枢

当胆结石发作腹痛时可以通过腹部按摩来进行缓解,选择的位有中脘(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处)、天枢(位于中腹肚脐左右各三横指处)等。 具体方法:以食指为中心,四指为辅,或以手掌为点,顺时针按揉位,每次30-50次,每日1次。也可采用腹部揉按法可采仰卧或坐位,右手紧贴着右上腹,在前臂和腕关节的带动下,连续并有节奏地做环形按摩,顺时针方向,用力要均匀,平均每分钟80-100次,按摩时间为15分钟左右,腹痛缓解即可停止。

中脘怎么找

中脘科学定位:在上腹部,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的位置。 快速法:仰卧,在上腹部,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中脘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有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对促进胃部蠕动,治疗胃脘痛,腹胀,吞酸等胃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也有治疗作用。 保健按摩手法 1.用拇指按压中脘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3-5分钟就可以缓解胃痛,适宜于急性胃刺痛患者。 2.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上,顺时

什么位缓解胃痛

1、按摩中脘缓解胃痛 中脘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按摩天枢缓解胃痛 此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按摩5位可以调理脾胃

按摩哪些位可以调理脾胃 1、点按中脘 中脘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

慢性盆腔炎按摩哪里效果好

【胃俞:位于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放在胃俞上,按揉1分钟。按摩:双手握拳,将拳背第二、第三掌指关节 【肾俞: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将拇指指腹按在肾俞上,其余四指附在腰部,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中脘: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将食指指腹放在中脘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再环形摩腹3分钟。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按摩:将拇指指腹放在足三里上,适当用力

拉肚子拔罐拔哪里

1.位置: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旁开2寸,属胃经。 2.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3.功效: 天枢有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疏调肠腑、理气化滞、和营调经的作用。 1.位置: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位之一。 2.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 3.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

按摩五位让你远离打呼噜

1、阴陵泉。 此养生位是脾经的五输里的合,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2、丰隆。 此养生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位,说它是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3、中

胃痛艾灸哪个位置 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

及操作:主中脘,配易关元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及操作:双侧膏肓,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位,分2日施灸, 每次5(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灸3炷,灸炷如半粒枣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时用手轻轻拍击按摩周围皮肤,以减轻疼痛,待灸火自灭后再连续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及操作: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位,上述位分2日施灸,每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头晕刮痧的部位图解 痰浊上蒙型眩晕

:阴陵泉,丰隆,中脘,内关,头维,百会。 刮拭顺序:先按揉头顶百会,再按揉头两侧头维,然后刮拭腹部中脘,再刮前臂内关,刮下肢内侧阴陵泉,最后刮下肢外侧丰隆。采用泻法刮拭。 方义:百会为诸阳之会,可升举阳气止头晕,阴陵泉,丰隆化痰除湿;中脘,内关可消胸脘痞满,头维疏调局部气机。

小儿厌食艾灸图 小儿厌食艾灸部位选择

治则:和胃健脾,疏肝理气,促进运化,提高食欲。 中脘: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建里:腹部正中线脐上3寸。 梁门:中脘旁开2寸。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 肝胆脾胃夹脊:背部第9胸椎至第12胸椎旁开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