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补血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补血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二、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养生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按摩5穴位帮你补肾补气血
一、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按摩方法】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方法】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方法】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按摩治疗鼻子不通气都是按哪个穴位
鼻子不通气按摩穴位1:点迎香
用双手食指端的侧面,同时按于双侧迎香穴,并点按各50下。
鼻子不通气按摩穴位2:推搓面部
先将双手对搓,直到手心发热,然后用双手指推搓面部,包括鼻、额、颊。推搓面部,可促进面部血液流通,缓解鼻子不通气症状。
鼻子不通气按摩穴位3:按素穴
用右手掌心(劳宫穴),按在鼻尖上(素穴),逆时针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顺时针方向揉50下。
鼻子不通气按摩穴位4:啄承泣、四白穴
用双手中指端,以雀啄承泣穴(眼球直下眼眶下缘)四白穴(目下1寸,承泣穴下)各50下。
鼻子不通气按摩穴位5:揉印堂
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上,以食指端按于右侧攒竹穴(眉毛内侧端),以无名指上端两侧,从印堂至嘴唇往返推搓50下
孕妇可以按摩穴位吗
孕妇是可以按摩穴位的。
多数孕妇再怀孕期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还会因为怀孕而导致抵抗力变差,容易伤风感冒,并且还不能吃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穴位来打到治疗的目的。
临床研究发现,孕妇感冒是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治好的,并且给孕妇进行穴位按摩还能改善孕妇妊娠期的一些不良症状,如水肿、易疲乏等。如果孕妇睡眠状态不佳,也是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的。
需要注意的是,给孕妇按摩穴位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因为按摩的穴位不对是会伤害到孕妇自身和胎儿的。因此在给孕妇按摩穴位以前,必须要先请教专业的医师,要对所按摩的穴位要有清楚的了解。另外,按摩的力度也要轻重适宜,手法要温柔。
当在按摩过程中孕妇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按摩。
按摩这2个穴位补血效果好
1、脚部的太冲穴
中医中认为:“爪为筋之余”,而这里所说的爪便是人体的手指甲和脚趾甲,这些指甲都是人体内的筋延伸至体外的体现。另外,肝主筋,且能藏血,所以说肝脏和指甲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其中,对于一些健康的人来说,其手指甲的颜色是呈现红润有光泽的,而如果人体中的肝血出现了衰弱等变化,那么指甲则会变得苍白没有光泽。因此,在日常便可以通过对脚部上的太冲穴进行按摩来起到养肝血的作用。
在足背上,也就是第一个脚趾和第二个脚趾的凹陷处便是太冲穴,对其进行按摩的时候不要使用过大的力气,以此穴有稍微酸胀的感觉便可以。
2、腿部的血海穴
有句俗话说的好:补血就找血海穴,从中医角度来看,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也就是脾经生气血的聚集之处,此穴位于大腿内侧的部位,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是经常对其进行按揉能起到极好的促进气血运行及生血的目的,从而更好的维护全身血液的循环,利于养生。
按摩三穴位养肝补血
按摩3穴位帮你养肝补血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按摩3穴位帮你养肝补血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从指甲看肝血的方法及按摩补肝养血的方法,肝血不足的人要注意养肝补血,另外,平时要注意多吃果蔬,均衡营养。
气血两虚按摩穴位能补气血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
血海是脾经之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中医认为,膈俞为血之会,功善补血止血,为治疗一切血证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调节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心肝脾三脏都与血液的生成和贮存密切相关。膏肓俞为补益虚损的要穴,尤长于补血滋阴。
绝骨为“髓之会穴”,有益髓造血之功,为治疗贫血症的常用穴位。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功善于补益气血,可用于气血虚弱诸证。
以上诸穴均有补血之功,艾灸、点按,若能持之以恒,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补血的方法
一、按捏哪个部位补血效果好
中医理论认为,人老腿先衰,腿部是支撑人体各项活动的基础,就好比是为身体提供源动力的“发电站”,而当腿部出现问题的时候,自然会影响气血的运行。所以健康补血的关键便是做好腿部的养护,此外,在腿部上还隐藏了一些重要的补血穴位。
二、女人捏哪些腿部穴位能补血
1、血海穴
在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上方大约3个手指的位置处便是血海穴所在的重要部位,此穴是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脾统血,所以脾经是人体血液积聚的重要部位,因此经常对血海穴进行按摩,便能极好的刺激脾经,对于补血益气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女性气血不足人群尤为适用。
其中,每天早上9点左右便是脾经相对活跃的阶段,所以此时段对血海穴进行按摩能更好的促进气血的生成,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不良经期症状的女性产生不错的调节。
贫血穴位按摩之血海穴
1、贫血穴位按摩之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2、贫血穴位按摩之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3、贫血穴位按摩之疏肋间
坐位,两手掌横置两腋下,手指张开,指距与肋间的间隙等宽,先用右掌向左分推至胸骨,再用左掌向右分推至胸骨,由上而下,交替分推至脐水平,重复10次。注意手指应紧贴肋间,用力宜均匀,以胸肋有温热感为好。
贫血不能吃什么
1、不能喝咖啡
因为咖啡里的多酚类物质会和铁形成难以分解的盐类,抑制铁的吸收。对於贫血病人而言,非常不适合。如果想要喝饮料,最好能将咖啡改为橘子汁。
确实,咖啡并非能长期饮用。最重要是不过量,过量了就是不贫血也会有问题的,关键是量的问题。
2、尽量不要喝茶
茶对铁吸收的抑制作用,是由于茶叶中的鞣酸与铁在消化道内形成不溶解的鞣酸铁。这种物质不能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所吸收,阻碍铁质吸收,而人体缺铁会使体内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加重贫血症状。
有些朋友如果无“茶”不欢,非要饮茶。那么,一定要酌情控制饮茶量。
3、限制脂肪
食用过多脂肪,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同时脂肪过多对贫血病人消化和吸收也有影响,因此每天摄入脂肪量不应超过70克,一般以50克左右为宜,最好是食用植物油脂。
贫血食疗方
1、莲子桂圆汤
莲子、桂圆肉各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莲子用水泡发,去皮去心洗净,与洗净的桂圆肉、红枣一同放人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至莲子酥烂,加冰糖调味。睡前饮汤吃莲子、红枣、桂圆肉,每周服用1--2次,可经常服用。具有补心血、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贫血乏力、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健忘、睡眠不安等。
2、鸡肝西红柿汤
鸡肝、西红柿各200克,水发木耳12枚,熟猪油30克,鲜汤700克,味精1克,精盐3克,胡椒粉0.5克,先将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肝洗净切片。净锅置旺火上,加入鲜汤烧开,下鸡肝、木耳、西红柿片、胡椒粉、精盐、味精、熟猪油。鸡肝片氽熟时起锅,佐餐食用。具有补血强身的功效,适用于贫血引起的头晕眼花。
3、红枣黑木耳汤
红枣50克,黑木耳15克,冰糖适量。先将黑木耳与红枣以温水泡发并洗净,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适量,将碗置于蒸锅中蒸约1小时。喝汤、吃黑木耳和红枣,或分次食用。具有滋阴和营、补益气血的功效,适合于阴液亏损、气血不足引起的贫血,如面色胱白、头晕耳鸣、心悸气短、低热口干、腰腿酸软、疲乏无力等。
按摩3穴位养肝补血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按摩五穴位养肝补肝
1.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2.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3.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