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第三步:按揉肚脐和丹田各300次
小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第三步:按揉肚脐和丹田各300次
位置:丹田位于肚脐下2.5寸,即肚脐与趾骨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让患儿仰卧在床上,操作者在患儿的右侧,用右手掌根对着依次对着肚脐、丹田进行按揉,频率每分钟200次。
婴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补脾经
脾经位置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的时候用拇指侧面或指肚从指尖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补脾经具有健脾养胃,调理肠道的作用,主治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疳积,腹泻,咳嗽,消瘦等病症。
小儿推拿腹痛法 虚寒腹痛
主证:腹痛隐隐,喜温喜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易发腹泻,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操作方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中脘,揉脐,揉足三里,拿肚角。
1.补脾经:用右左手将患儿拇指屈曲,以右手拇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2.补肾经:用右手握患儿左手,使其掌心朝上,以左手拇指指端从英尺学推至小指尖300-500次。
3.推三关:患儿左手臂伸直,掌心向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关节尺侧,食指在下伸直,托住患儿前臂,右手食指,中指二指并拢以拇指桡侧,自大横纹桡侧缘直推至曲池穴200-300次。
4.揉外劳宫:一手托住患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下,以另一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外劳宫穴200-300次。
5.揉中脘: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揉中脘穴2-3分钟。
6.揉脐:患儿仰卧位,以掌根或食指,中指,无名三指指腹顺时针揉肚脐100-200次。
7.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揉足三里2-3分钟。
8.拿肚角:患儿仰卧位,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向肚角深处拿3-5次。
秋季小儿腹泻的推拿疗法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频频饮之。
小儿秋季腹泻推拿捏积方法
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
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
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
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揉脐
脐即肚脐,医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
腹指小儿腹部,医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脊
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中医解析小儿便秘推拿方法能治疗
第一步:揉天枢3分钟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调大肠,理气行滞、消食等,可以治疗宝宝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第二步:揉摸腹部5分钟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顺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
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到宝宝肚脐两侧的天枢穴,同时还能够揉到位于肚脐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与天枢穴相配按摩,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便秘,要依顺时针方向揉,若逆时针按揉,则起到温补止泻的作用。
第三步:下推七节骨2分钟
位置: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脊骨,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
原理: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下推七节骨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的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症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务必“下推”,若小儿腹泻,则用“上推”的手法,千万别弄反了。
第四步:揉鱼尾2分钟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100-300次。
原理:中医认为,按揉鱼尾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调整大肠功能,有助于消滞通便。
小儿推拿止腹泻
马娅的女儿快满周岁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筹划着要好好为这个惟一的小宝宝庆祝一下。可距女儿周岁还有两天,马娅夫妇却变得愁眉苦脸:小家伙又拉肚子了!
有过多次上医院的经验,马娅知道女儿还是消化不良引起腹泻。但这次,马娅不愿看到女儿过周岁时还在吃药,于是带着女儿来到中医院。
医生告诉马娅,宝宝的症状,按中医理论解释,就是由喂养不当或饮食不洁所致的内伤乳食,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马娅学会了这种按摩治疗方法。
那几天,每隔几小时,马娅都会把女儿抱在怀里,用手轻轻地触摸女儿的腹部,轻柔地画圈,然后用手指在女儿的脐部稍稍用力地按揉……两天后,效果逐渐显现,女儿的腹泻次数少了,继续按摩几天后,腹泻症状消失,食欲与精神也明显好转。
时值夏季,婴幼儿腹泻明显增多。从中医角度来看,婴幼儿,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出现腹泻多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所致,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对父母来说,小儿推拿是种操作简单、治疗方便的选择。
在此介绍马娅给女儿采用的按摩治疗方式——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是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手法有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等四种。
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见图1)。先逆时针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摩一分钟。
注意事项:
①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宜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背部,以顺气止呕。
②动作沉稳,即摩腹时能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揉脐:用食、中、无名三指的指端螺纹面在脐部按揉,力量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1~2分钟。注意揉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揉龟尾:龟尾位于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龟尾穴处按揉,力度同揉脐,约2~3分钟(见图2)。揉按时力量可比揉脐稍大些,若患儿感觉不适而哭闹,可减轻揉按之力。
推上七节骨: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用食中二指从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动作轻快,每分钟100次左右,约推擦100~300次(见图3)。行推擦手法前,一定要在局部涂抹介质,如润滑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儿的幼嫩皮肤。
小儿遗尿怎么按摩
小儿遗尿按摩常用手法
热摩
按摩者双手相对摩擦,以摩热为度,摩热后立即将热手心对准肚脐,让小儿能得到手心的热气;如此反复摩擦多次,连续将热手心送往肚脐,然后向下移动,移到小腹,在肚脐上下轻轻摩动,也可对准肚脐上下连续微振,其目的是使寒气得热则解,得振则动,使膀胱在受热轻振下恢复功能,已经输入膀胱的尿液,也在得温后而促使膀胱产生尿感。
揉摩
在小腹部位,或在尾骨,臀部,用摩热的手心轻轻揉晃,这种晃动的作用虽然不比热摩的作用大,尾骨和臀部对内脏的反射作用也相当强,尤其对脾,胃,大,小肠的作用,对大,小便的作用,都有很大影响。注意,揉摩动作要轻,要缓,要保证一定的时间,一般要坚持3-5分钟。
指摩
以按摩者的中指为主,左右中指均可,首先将中指在另一手心中摩热,即时放在小儿肚脐下按照肚脐往下的中线来回摩动,由上到下,由下到上,往来反复,这样可以促使膀胱和大脑在此向下肝之的心态中,产生向下输运的心理,这种心理的感知会促使尿液向下流动,以此来激发小儿的尿感,逐步产生排尿意识,促使小儿排尿。
遗尿分型按摩方法
脾肺肾虚型遗尿按摩方法
如果孩子遗尿是因为脾肺肾虚,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按揉百会,摩丹田,按揉肾俞,擦腰骶部,按揉三阴交各1分钟。
按摩方解:推三关,揉丹田,补肾经,按揉肾俞,擦腰骶部以温补肾气;补肺经,补脾经,补肺脾气虚;按揉百会,揉外劳宫,按揉三阴交具有温阳升提,促进膀胱约束的作用。
肝经湿热型遗尿按摩方法
如果孩子的遗尿是肝经湿热所致,家长可以选择清肝经,清心经,清小肠,掌揉丹田,揉腰骶部,推箕门,补肾经,揉上马,揉三阴交,揉涌泉各1分钟。
按摩方解:清肝经,清心经,清小肠,以清除湿热;补肾经,揉上马,推箕门,能养阴清热;掌揉丹田,擦腰骶部利于缓解遗尿。
宝宝拉肚子可以推拿吗 宝宝拉肚子要怎么推拿
如何判断:生理性腹泻常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少则2-3次,多则4-5次,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每次大便薄薄的,呈黄色或黄绿色。但是宝宝的饮食、精神状况都正常,无呕吐、发热现象,而且体重、身高也在正常增长。
1.推脾经300次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末节的螺纹面上。
操作:让患儿取坐位,用右手的拇指螺纹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在患儿拇指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保存在每分钟200次左右。
2.补大肠300次
位置:大肠穴位于食指靠近拇指一侧的边缘,长度为从指尖到指根。
操作:用右手的拇指边缘或者食指、中指两指指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做由指尖推向指根方向的直线单方向推动,频率每分钟200次。
3.按揉肚脐和丹田各300次
位置:丹田位于肚脐下2.5寸,即肚脐与趾骨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让患儿仰卧在床上,操作者在患儿的右侧,用右手掌根对着依次对着肚脐、丹田进行按揉,频率每分钟200次。
4.按揉中脘300次
位置:中脘穴位于腹部肚脐以胸骨下凹陷处联线的中点。
操作:让患儿仰卧在床上,用右手大鱼际处在中脘穴上做按揉,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
5.摩腹5分钟
位置:腹即为整个腹部。
操作:患儿去仰卧位,用右手掌对整个腹部做逆时针方向的按摩,频率为每分钟120次。操作时需要在腹部放少血滑石粉或者爽身粉减少皮肤摩擦。
6.按揉龟尾300次
位置:龟尾穴位于小儿背部脊柱下端的尾部。
操作:患儿去俯卧位,用右手中指或者拇指蘸取介质葱姜后,在穴位处做按摩。频率为每分钟200次。
7.推上七节骨200次
位置:七节骨为线状穴位,在尾骶部,从第四腰椎起到尾骨处。
操作:患儿取俯卧位,用右手的拇指边缘蘸取葱姜水做介质,从下往上直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
8.捏脊5遍
如果小儿长期腹泻可在上述推拿手法的基础上加捏脊5遍。
位置:小儿整个脊柱骨。
操作:让患儿俯卧床上,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小儿脊柱骨上皮肤,做从尾骨处开始直到平肩处的两手交替翻动皮肤。要求中间不能滑脱,如滑脱则需重新开始。
如何判断:宝宝脾虚腹泻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久泻不愈,或时泻时止,食欲不振,神疲面黄,睡时露睛等。
1.揉外劳宫10分钟
位置: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使手心向下,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呈90度角,使穴位显出,以拇指螺纹面左右揉之,揉10~15分钟
2.清补脾经10分钟
位置:位于大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方法:在孩子的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平肝经5分钟
位置: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300次。
4.推天河水15分钟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线。
操作方法:用试纸和中指两个手指,沿手机内侧由手腕推向手肘。
5.揉二人上马10分钟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关节凹陷处的二人马穴。
6.清大肠经15分钟
位置:大肠经位于食指指侧
操作方法:从虎口直推食指尖为清大肠经。
如何判断:宝宝寒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疼肠鸣、谢谢清澈、白水便或绿色便,小便清长,面色淡白。
1.揉外劳宫20分钟
位置: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使手心向下,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呈90度角,使穴位显出,以拇指螺纹面左右揉之,揉10~15分钟
2.清胃经10分钟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操作方法:从拇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按摩,每次要按摩100次左右。
3.推天河水10分钟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线。
操作方法:用试纸和中指两个手指,沿手机内侧由手腕推向手肘。
如何判断:宝热泻主要表现为:大便黄赤、泻多黄水、有热臭,口渴烦躁,腹痛身热,肛门灼热等。
1.推六腑15分钟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靠小拇指那一侧,肘至阴池成一条线。
操作方法: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向腕,每次约推300次。
2.清大肠15分钟
位置:大肠经位于食指指侧
操作方法:从虎口直推食指尖为清大肠经。
3.清脾经10分钟
清脾经:在小儿拇指根向指尖直推,约推100~300次。
4.清胃经10分钟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操作方法:从拇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按摩,每次要按摩100次左右。
5.推七节骨1-2分钟
位置:宝宝腰部最凹点至尾椎骨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子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凹点推至尾椎骨。
6.运八卦10分钟
位置:内八卦是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内2/3处为半径,画一圈,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操作方法:用运法,顺时针方向运100次,叫做顺云内八卦。逆时针方向成为逆运内八卦,如果宝宝伴有哮喘时,可考虑逆运内八卦200次。
7.推天河水15分钟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线。
操作方法:用试纸和中指两个手指,沿手机内侧由手腕推向手肘。
8.清肝经5分钟
位置: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300次。
如何判断:感染性腹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烧、食欲减退、呕吐、腹痛、黏液脓血便等,每日大便次数10次以上。
1.揉中脘2-3分钟
位置:在上腹部,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剑突与脐连线的重点,简单说是胃中部。
操作方法:用指端或掌根揉约2-5分钟。
2.逆时针摩腹2-3分钟
位置:肚脐周围。
操作方法:以肚脐为圆心,用手掌或食指、中指指端逆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3.揉天枢2-3分钟
位置:肚脐旁开2寸。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腹揉腹中部、肚脐旁开2寸的天枢。
4.分推腹阴阳300次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中脘。
操作方法:从中脘往两边有弧度地推,或自中脘至脐平推。
5.工字擦背
位置:整个背部。
操作方法:擦热脊柱、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其中对应前方脾胃和大肠处的脊背位置要作为重点,需要加长按摩时间。
6.按揉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腿部两侧的足三里。
小儿尿床推拿手法有哪些
小儿尿床应该分型辩证进行推拿:下元虚寒型尿床推拿手法
主要症状:睡眠中经常遗尿,尿次较多,小便清长,面色无华,肢凉怕冷,腰膝酸软,智力欠佳,舌质淡,脉沉细。
治疗原则:温阳补肾,固涩小便。
推拿处方:补肾经,补脾经,揉上马,揉丹田,按揉百会,揉肾俞。
操作手法:
1.补肾经:用食指,中指推小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2.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3.揉上马:用拇指揉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100-500次。
4.揉丹田:用拇指揉脐下2.5寸的丹田穴50-100次。
5.揉肾俞:用拇指指端按揉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肾俞穴50-100次。
6.按揉百会:用拇指按揉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的百会穴,按30-50次,揉100-200次。
脾肺气虚型尿床推拿手法
主要症状:经常尿床,尿频而量不多,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少便溏,常自汗出,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补中益气,固涩小便。
推拿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外劳宫,揉丹田,按揉脾俞,肾俞,擦八髎,揉百会。
操作手法:
1.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2.补肺经:用食指,中指推无名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3.补肾经:用食指,中指推小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4.揉外劳宫:用拇指揉掌上与内劳宫相对的外劳宫100-300次。
5.揉丹田:用拇指揉脐下2.5寸的丹田穴5分钟。
6.按揉脾俞:用拇指按揉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脾俞穴50-100次。
7.按揉肾俞:用拇指按揉第2腰椎棘突下1.5寸的肾俞穴50-100次。
8.擦八髎:用掌根擦第1,2,3,4骶后孔的八髎穴5分钟。
9.揉百会:用拇指揉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100-200次。
肝经湿热型尿床推拿手法
主要症状:遗出之尿,尿量不多,但尿味腥臊,尿色较黄,面红唇红,心烦口渴,性情急躁,舌质红苔黄,指纹紫红。
治疗原则:泻肝清热。
推拿处方:清肝经,清心经,补肾经,清小肠,捣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揉丹田,推箕门。
操作方法:
1.清肝经:用食指,中指推食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2.清心经:用食指,中指推中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3.补肾经:用食指,中指推小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4.清小肠:用拇指推小指尺侧边缘100-300次,从指根推到指尖。
5.捣揉小天心:用拇指指端揉大小鱼际交点处100-300次,用中指指端捣5-20次。
6.清天河水:用食指,中指指面推前臂正中100-300次,自腕推向肘。
7.揉丹田:用拇指揉脐下2.5寸的丹田穴50-100次。
8.推箕门: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自 膝盖内上缘向上直推至腹股沟部100-300次。
小儿腹泻的治疗
小儿腹泻推拿
补脾经: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揉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清大肠: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按摩腹部:即用掌或四指按摩腹部,100-300次。
揉龟尾: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揉中脘:中脘穴在剑突(即胸骨下端)与肚脐的中点。用拇指或掌根按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揉天枢: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三横指(宝宝的手指)处,左右各一点揉100-300次。
婴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脾虚型腹泻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方法: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推拿功效:补脾经,补大肠以补脾益气止泻;推三关,摩腹,揉脐以温中散寒,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理肠止泻;捏脊以补中益气。
辨证加减:损及肾阳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久泻不止而脱肛者加揉百会;腹胀者加运内八卦,分腹阴阳。
小儿推拿腹泻手法图 小儿腹泻推拿手法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处方: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功效: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理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清小肠清热利尿除湿,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推拿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清大肠,摩腹,揉中脘, 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功效: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理肠止泻。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推拿功效:补脾经,补大肠以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以温阳补中,配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