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拉多久才算正常?其实好的便便讲究的是…… 如何拥有规律的便便
大便拉多久才算正常?其实好的便便讲究的是…… 如何拥有规律的便便
正常规律的便便主要和饮食、心理、环境、习惯有关。
食物中最好能保证一定比例的膳食纤维,以保证大便的量、膨松度、含水量以及对肠壁的刺激。
其中以蔬菜最佳,水果次之,坚果、洋葱、萝卜、蒜苗、番薯等也是推荐的。与此同时,还可以限制一下脂肪、蛋白类的比例,避免大便过粘、肠道产气体过多等。
最后注意多喝水,主要是自己感受舒服、不渴就好,如果非要推荐一个喝水量,每天 1500 ml~1700 ml 比较合适。
不要太在意便便的量、时间等。从专业上来说,过度关注反而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大便冲动,进而导致便秘;情绪激动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顺利便便的,比如和别人吵了架,便便可能就不愿意出来了。
环境,对不同的人影响也不太一样。
有的人,真的得在特定场所才有排便冲动,尤其是一些儿童及少年。
有的人,只有在自己家的马桶才能便便出来。
有的人,对气味有特别的要求。
还有的人,对便器有特别的要求。
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人才更容易有排便的冲动。
便便的习惯主要是说便便的时间及排便前后的一些特定行为,就像是一种仪式。
有的人习惯在早上睡醒后排便;
有的人习惯在睡觉前排便;
有的人习惯在吃了东西之后排便;
有的人需要喝了水才能排便;
有的人得吃了水果才排便。
只要是不麻烦、不妨碍到别人的,任何习惯,任何仪式感,都是无可厚非的。
新生儿大便怎么样算正常 母乳喂养的正常大便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正常大便表现为金黄色糊状,较稀薄,每天约排泄4-6次。也有的婴儿每天排便7-8次,只要孩子吃奶好,精神状态好,体重也增加,就仍属于正常,家长不必过于紧张。
宝宝大便怎么样算正常 宝宝正常大便
吃母乳的宝宝,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糊状,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3-4次。如果宝宝的大便每天超过8次,可能是疾病表现,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是土黄色,有臭味,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每天1-2次,这样是属于正常的大便。如果宝宝长时间便秘,一定要找儿科医生咨询。
5-6个月宝宝开始吃辅食,大便也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
婴幼儿拉便便间隔多久算正常
专家的建议:大便的时间间隔多少一个和进食量有关系,还有,和个人的习惯有关系,因为即使成年人也不是每天大便。
这种情况下,关键是看孩子自己的精神状态怎么样,孩子的发育怎么样。
从这个孩子的身高和体重来看,他发育得很好,所以没有什么关系,不需要采取什么特别举措。
一天大便三四次正常吗 一天大便几次算正常
医生们普遍认为,次数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状态。如果粪便不是太松软或是太坚硬,人们从每天排便3次到每周3次都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说,排便有规律并不意味着每天都应该排便,而是自始至终保持稳定一致的习惯。只有在排便频率发生突然变化时,才应引起注意。
大便拉多久才算正常?其实好的便便讲究的是…… 每次便便多久比较好
通常建议每次的便便时间在 3~5 分钟内,如果超过 5 分钟了,便便也没有出来的意思,果断一点,愤然起身,弃马桶而去。
当然并不是彻底放弃了,稍事休息或喝点水、吃点东西,待再次有便意的时候,再去厕所,继续努力。
多久不大便算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指的是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如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每天排便一次者约占60%,一天几次者30%,几天1次者10%。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
排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运动过程,有多个系统参加,受多种因素影响。消化道自身病变可以引起便秘,其他系统病变也可以通过影响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而引起便秘。
病理生理:一般认为,由于内容物在小肠通过的时间仅占全肠道通过时间的一小部分(约10%),故小肠通过时间在便秘的病理过程中不占重要位置。有人曾对慢性便秘患者的小肠通过时间作过研究,发现有轻度的延长。有便秘症状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经治疗后,其小肠通过时间缩短。
小肠内容物到达结肠后,便成为结肠菌群的培养基,使菌群大量繁殖,其量可达结肠固形物的一半,并与其他成分一起,构成粪便,以每小时约5cm的速度,缓慢向远端移动。
结肠结构与功能直接影响结肠运动,因而与便秘的关系十分密切。影响结肠平滑肌结构的疾病可引起便秘,并可能与某些巨结肠的形成有关。这类疾病常导致平滑肌细胞数量的减少,而代之以纤维化,使结肠壁变薄,动力下降。影响结肠功能的因素尤多,包括结肠的蠕动方式、结肠内压力的改变、神经系统、激素、调节肽等。
近年来,肠壁神经丛的重要性受到人们的重视,被称为“肠脑”。除大家熟知的先天性巨结肠外,一些作者陆续报道了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甚至一些没有巨结肠外观的便秘患者,其结肠切除标本,显示有明显的肠肌间神经丛异常。
结肠粘膜的吸收功能和结肠容积的大小,也与便秘有密切关系。吸收功能直接影响肠内容物的性状,结肠肠腔容积也可影响粪便的运行方式。
平时,固态粪便储存于乙状结肠甚至降结肠中,当乙状结肠或更近端的结肠收缩时,可将粪便驱入直肠,引发排便反射。
直肠平时一般呈空虚状态,直肠瓣以及耻骨直肠肌收缩形成的肛管直肠角,可阻止粪便进入直肠肛管。少数人直肠中可存有少量粪便,但不引起便意。当上方结肠收缩将粪便以一定的量和一定的速度驱入直肠时,可引起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进入直肠的粪便对直肠产生机械性扩张,使直肠内压升高,通过直肠壁内反射,使内括约肌弛缓、张力下降,肛管压力降低,这种反射呈容量依赖性和速度依赖性,即指在一定范围内,进入直肠的粪便的量越大,速度越快,内括约肌弛缓的幅度就越大、越快。与此同时,盆底肌、外括约肌则反射性收缩,刺激于分布盆底的排便感受器,冲动至大脑皮层产生便意,并引起直肠平滑肌解除其张力收缩,使盆底诸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松弛,盆底下降呈漏斗状,肛管直肠角变大,肛管压力下降;同时,直肠和远端结肠反射性收缩使肠管缩短,肠腔内压增高;因便意得以顺利排出。如环境不允许排便,则盆底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主动收缩,不让粪便进入肛管,同时,直肠、结肠亦适应性松弛,直肠内压下降,便意逐步解除,如仍不理会便意,粪便将在直肠逆蠕动下返回上方结肠。上述排便反射过程的任何环节受到干扰,都将破坏这一反射,引起排便障碍。
便秘患者中,缺乏便意是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其中,部分患者是因直肠壶腹容积过大,不能感觉正常容量的粪便的刺激;而更多的患者则是由于长期忽视便意,而导致直肠感染功能的逐步降低。
内括约肌弛缓功能障碍是引起出口阻塞的原因之一,其典型代表是先天性巨结肠,以远疫直肠张力性收缩和内括约肌不能反射性弛缓为特点。在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内括约肌功能失常如肛裂患者中,内括约肌的静息压力升,但肛肠抑制反射存在。
若盆底横纹肌及外括约肌排便时不能松弛,将使肛管直肠角不能变大,盆底出口不能放开,是造成出口阻塞性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至今尚未阐明。
另外,某些能明显影响腹压升高的疾患或状态,也能导致排便动力的减少,而影响正常排便。
天天大便正常吗 每天几次大便算正常
每天1-2次大便都是正常的。判断大便是否正常除了排便次数,还要看粪便的质地、色泽。一般健康的粪便是黄色且不燥也不稀,没有明显臭味。
每天大便几次算正常
每天拉1次是最理想的状态,但不意味着只有这样才最健康,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不同,排便的次数有差异也正常。
肛肠科医生认为,次数不是最关键,关键的是“质量”。只要没有排便困难,明显的拉稀等情况,1天3次或者2、3天便便一次,都属于正常范围。
如果一周的大便次数小于3次,那么基本可以诊断为明显的便秘,需要引起重视了。
便常规正常值是多少
临床医生通常以大便常规检查结果了解病人胃肠道疾病。排泄物也能体现身体状况,看起来似乎很神奇,但其实很简单,只要便常规检测结果处于标准值,就意味着身体是健康的。
1、粪便颜色。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2、粪便形态。正常形态:成形软便。
3、粪便细胞。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
4、粪胆素。正常参考值:阴性。阳性意味着可能有溶血性黄疽和肝性黄疽等。
5、粪便胆红素。正常参考值:阴性。
6、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正常参考值:阴性(无致病菌)。
便常规正常值是多少
1、粪便颜色。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2、粪便形态。正常形态:成形软便。
3、粪便细胞。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
4、粪胆素。正常参考值:阴性。阳性意味着可能有溶血性黄疽和肝性黄疽等。
5、粪便胆红素。正常参考值:阴性。
6、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正常参考值:阴性(无致病菌)。
便秘用药讲究多
当便秘反复发作时,应请医生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然后正确选用泻药治疗。
首先,应选用微生态制剂,这类制剂不仅可以清除体内“垃圾”,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保持大便通畅,还能调节机体免功能,且副作用少。常用的有含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丽珠肠乐等。
其次,可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内股缓泻剂。单纯性便秘患者可选用麻仁丸、通泰胶囊和乳果糖。
老年高血压、心衰的便秘患者,除了麻仁丸、乳果糖外,还可选用缓泻剂,如液状石蜡,常用量为10—20毫升,用药后6—8小时见效,宜睡前服用,但不宜长期服用。糖尿病伴便秘的患者可选用西沙比利,其可加速胃、肠蠕动。
便秘者也可选用润滑肠道的各种栓剂,如开塞露、甘油栓等外用肛门栓剂。在便秘时塞一支开塞露,可使大便软化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