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言语训练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言语训练

一般有听力问题的孩子大部分都有语言方面的障碍,所以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恢复听力之后,还要寻找合适的言语机构来帮助孩子正确的发音,使孩子能够聋而不哑。

新生儿听力筛查什么时间做

卫生部规定在2-7天内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医院生产的宝宝,一般在出生后72小时就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如果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的话,出院前可以再做一次。还是没有通过的话要进行复筛,即在宝宝42天时到医院进行复查。

怎么预防宝宝听力障碍

小儿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可概括为“三早”,即早期发现和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和早期进行听觉语言训练。

早期发现,在医疗机构方面,重要是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包括耳声发射测试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等;在家长方面,主要是密切观察婴儿的听觉语言行为,如3个月以内会对突然出现的强声产生眨眼或全身抖动反应;4个月能把头转向声源方向;6个月可旋转头部寻找周围兴趣的发声物体;9个月开始学叫“妈妈”、“爸爸”:1周岁可独立站立,如果发现婴儿有异常表现应该立即去医院耳科检查。如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应立即为孩子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与耳模,借助手助听器,尽早开始听觉言语训练。

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把外界声音放大,从而使耳聋儿童听到原来听不到的声音。助听器按外型大致可分为盒式、耳背式和耳内式三大类;按电路主要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可编程式两大类。对小孩子而言,选模拟电路的耳背式助听器基本可满足需要。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不能在商店随便买一个助听器就用,而应当在医院或专门的听力学机构进行验配,道理与配眼镜的验光类似,否则花钱不少而效果不好。耳模是根据小儿外耳腔的形式取样定制的,其作用是稳固定助听器,防治助听器的反馈啸叫并根据听力损失特点来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性质,为此,定制耳模应视为验配助听器的一个重要环节。言语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听觉言语训练包括听力训练、发音训练和言语练三个部分,为使耳聋孩子发准每个音,要分别对呼吸、舌唇运动、鼻音、声带振动、四声和拼音过程进行训练,最后过渡到词汇、词组和句子的训练、听觉言语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艰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又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少重度耳聋孩子,在助听器的帮助下,经过2-3年的听觉言语训练,得到了成功的康复,能在普通小学和听力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那么新生儿是不是怕声音?这问题经常困扰着没有经验的年轻母亲。依照传统方法,老人们总是把坐月子的母亲和新生儿的房间搞得静悄悄的,连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生伯弄出一点声音吓着新生儿。这种古老的办法应该结束了。

孩子刚出生就可以听到声音,但他们不知道声音从何而来,也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这时他们的听觉反射是简单的“惊吓反射”。所以说,新生儿突然受惊哭将起来,完全不必紧张,这并不是孩子的异常行为,而是正常的神经反射。那种因此而让房间里静得没一点声音,唯恐声音吓着新生儿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专家教你发现新生儿的听力异常

新生儿2~7天可进行听力筛查

麦飞主任指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耳聋的重要手段。麦飞建议家长要积极主动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参加新生儿听力筛查。据介绍,新生儿2~7天可做听力筛查,只要孩子安静,常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检查过程可在1~2分钟内完成。

家长发现孩子听力异常的方法 由于孩子不会表达,一些没有给孩子做听力筛查的家长,通常要在孩子2岁左右才会发现孩子有无听力语言障碍,而这时候已经错过语言和听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孩子康复的机会很小。

因此平时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听力是否异常: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他们却能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活动,比如在他看不见的情况下在他耳旁敲击物品产生声音,他会做出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四个月之后,孩子就有了主动寻找声源的能力,听到强的声音刺激后会用眼神或转动头去寻找。

新生儿耳朵听力筛查大学问

你知道吗,当生命之花绽放,妈妈看到你无邪的笑脸;当你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个世界时,妈妈心中荡漾起一波涟漪;当你的哭声、笑声响起,是妈妈听到的世上最华美的乐章……

他,是我们亲爱的宝贝,我们爱我们的宝贝。但是,你知道吗?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必要的关注和步骤是不能省掉的,比如听力筛查、比如应对感冒……不要因为你的疏忽,影响了宝宝的健康。

“我儿子出生后听力筛查没过,42天复查又没过,我们都担心死了,怎么办?”

“我的女儿月月已经1岁半了,但她现在还只会咿咿呀呀的,说的话没有人能听懂,虽说有句话说‘贵人话语迟’,但我们还是有点担忧,尤其是我们发现月月听声音时总喜欢侧着耳朵。”

在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咨询,这样焦急的声音。下面我们为您准备了这组宝宝健康专题,希望能对准妈妈、妈妈们,有所帮助。

每千名新生孩子中,有1。3名患听力障碍

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张东红介绍,我国7岁以下耳聋有80万,每年还在以3万人的速度增加,每1000名新出生的孩子中就有1。3名有听力障碍。因此,国家卫生部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规范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总体目标是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并能给予及时干预,减少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发育的影响。

沈阳市从2003年起在全市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到目前,除法库县外,各区县市大型产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均已开展了普遍性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筛查 率逐年提高,沈阳市的筛查率已达到80%左右。通过筛查,早期发现的聋儿大都能得到早期干预,有效地降低了由耳聋引起的致残率。

出生48小时后,做初次筛查

在正规医院出生的宝宝,都会在医院的要求下接受听力筛查。通常是在出生48小时后接受初次听力筛查,初次筛查没有通过,要在出生后42天接受复筛。如果复筛没有通过,要在42天至3个月内开始相应的听力学和其他医学评估,以明确诊断。

张东红介绍,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耳声发射技术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原理主要是: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耳 声发射代表耳蜗内主动耗能的机械活动,这种主动活动机制被认为是正常耳蜗功能的一个极重要的部分。由于该项技术具有客观性、敏感性和快速无创伤性,因而适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

一旦自己的宝宝不能通过听力筛查,父母往往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家长需要对听力筛查结果有个正确的认识。”张东红说。

一般来说,不能通过听力筛查仅仅表示听力学意义上可能存在异常,可能存在耳蜗的异常,也可能由于耳道狭小或堵塞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如在新生儿早期,羊水或胎粪等可能堵塞耳道),还可能是环境噪音过大或孩子配合不佳(活动或哭吵)所致。

如果首次筛查不能通过,父母不必过分担心,但必须进一步复查。若经过2。3次复查仍无法通过,则应进一步检查,争取在出生后3个月内作出明确诊断。

“爱挠耳朵、摔跤” —— 家长要关注

即使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一些后天性的因素也会造成听力障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孩子摔倒撞击头部;避免接触噪音刺激;禁止使用对听力有损伤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奎宁;尽量避免孩子感冒高烧等。

“在临床中,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或者五六岁口齿还不清楚,才慌了手脚,往往延误了诊疗的最佳时机。”张东红介绍,“所以,家长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也可以发现听力异常。”

一般来讲,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他们却能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活动,比如避开他的视觉在他耳旁敲击物品 产生声音,他会做出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4个月之后,孩子就有了主动寻找声源的能力,听到强的声音刺激后会用眼神或转动头去寻找。一岁左右的孩子,就能 听懂一些简单的话,按照语言命令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两周岁时能听懂简单的语言。如果在哪个年龄段发现孩子的反应不相符,就应该对孩子是否有听力障碍产生 怀疑了。

另外,孩子喜欢挠耳朵或是容易摔跤,都有可能是因为耳朵出现一些问题造成的,应该赶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有听力障碍6个月内干预最好

张东红指出,一旦确定孩子听力异常,一定要及早干预和治疗,针对病因对可纠正性听觉障碍患儿进行相应的药物、手术治疗,进行听力补偿或重建。

目前来讲,明确为永久性听力损伤者,要在6个月内接受干预。被确诊为听力损失的患儿经跟踪随访,有的戴上了助听器,有的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康复训练与治疗,言语发育基本上未受明显影响。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就发现有听力损伤,经康复语言训练,到3岁时可以掌握300个到700个单词;如果到两岁时才发现有听力损伤,即使进行康复训练,到3岁时也仅能掌握不到100个单词。

有遗传史人群,要接受孕前诊断

张东红强调,如果夫妻双方或一人是聋人,或有耳聋家族遗传史,通过耳聋基因检测可明确病因,指导生育,降低遗传性耳聋的风险。对符合耳聋产前诊断适应症的孕妇,在妊娠期对胎儿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推测胎儿听力是否正常,帮助选择听力健康的后代,减少聋儿的出生。

严格来讲,正常育龄人群也要通过检测,确定是否携带耳聋基因突变,如果双方都携带耳聋基因,那么他们生育聋儿的几率为25%。

总体来说,新生儿刚刚出生需要妈妈们多注意,留心观察,如有不适需要立即就医。

什么是胎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是检查宝宝听力方面有没有问题,是新生儿出生一段时间后必须要做的。因为正常的新生儿在胎儿时期听力就会形成,婴幼儿时期会渐渐发展到正常人的水平,但听力有问题的新生儿表现并不明显,往往很容易被爸爸妈妈忽略,从而造成新生儿一生的遗憾事,所以一定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

1. 初步筛查过程( 初筛):即新生儿生后3-5天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

2. 第2次筛查过程( 复筛):即出生42天内的婴儿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甚至初筛已经“ 通过”,但属于听力损失高危儿如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所有3岁内的婴幼儿在保健专家或家长感到异常时,都应使用有效的评估手段进行整体发育评估,包括各发育阶段指标的常规监测、听力技能及双亲所关心的问题等。

对于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检查或简易听力计测听未通过,或双亲及监护人对其听力或言语感到有问题的婴幼儿,都应推荐到当地指定的耳鼻喉科或听力学中心进行听力学评估和言语-语言评估。

听力筛查未通过意味着什么

目前,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住院期间都要求进行听力筛查,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家长会表示担心和害怕,甚至焦虑。那么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就说明孩子的听力有问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3‰,是新生儿可筛查的几种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发现听损伤患儿,并且尽可能早地对其实施干预,使其言语和智力发育水平与同龄人相当,从而改善听损伤患儿在社会交往、教育和就业等方面所处的劣势地位。因此,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至关重要。目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在我国大中城市已广泛开展,2003年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住院期间都要进行听力筛查。从2009年6月1日起,北京市对所有本市户籍新生儿实行免费听力筛查。

目前我国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中,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的3~7天进行初筛,在基层及农村地区,由于产妇产后住院时间较短,也有在产后24小时进行初筛;而高危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出院前进行初筛。未通过初筛者于产后1个月或42天左右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大时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生理学检测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二者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客观、有效、快速、准确、无创性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也是早期诊断新生儿听力损伤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机构采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主要用于检测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其具有客观、敏感、快速、无创等特点,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常用的有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由于耳声发射受新生儿受试状态、中耳和外耳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保证筛查的通过率,筛查时间一般选在产后3~7天,新生儿处于自然熟睡或安静状态时进行,测试环境要相对安静,测试前要清洁外耳道。

由于耳声发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的初筛未通过率可达10~20%。因此未通过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并不一定说明孩子听力有问题,还有可能是因为新生儿外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它们对传入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造成衰减,导致耳声发射能量减弱或消失,造成了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假象。这种情况在剖宫产新生儿,以及产后不满3天即进行初筛的新生儿中尤为多见。随着吃奶、哭闹等带动软骨运动,可以使一部分羊水和胎性残积物排除,从而在满月或产后42天复筛时顺利通过。另外,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不成熟,住院期间听力筛查未通过属暂时性,随身体各器官的发育,产后42天复查时听力筛查通过率会明显提高。

因此当孩子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家长不必过分担忧,而应该密切观察孩子平时对各种声音的反应,同时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噪声,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孩子感冒和头部受伤,最重要的是要按时到医院复查,绝大多数孩子最终会是听力正常的。即使检查存在听力障碍,通过早期治疗和干预,也将使孩子最终融入主流社会。

新生儿有必要测听力吗

很有必要。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个新出生的小儿,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听力学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将全体受试者分为通过筛查和未通过筛查两个。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技术,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一般仅用5~10分钟就可以完成测试。

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以后,要接受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在42天左右

接受听力复查;42天复查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确诊为听损伤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的专科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

为何要进行儿童听力筛查

国内外研究表明,听力损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使患儿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言语发育水平,减少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减少患儿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2004年12月,我国卫生部向全国颁布文件,首次正式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纳入到《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强调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即运用快速、无创的技术对出生后3-7天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进行听力检测,未能通过筛查者1个月或42天复查,复查未通过者在3个月大时到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详细听力检查,确诊听力是否有损伤,有损伤者及时给予干预治疗和康复。北京市卫生局规定,既使通过了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还需要接受社区每年一次的儿童听力筛查;具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孩子,需要在3岁以前接受每6个月一次的听力监测,目的是早期发现一些儿童时期可能出现的迟发性听力损伤。

开展新生儿及儿童听力筛查,目的是早期发现听力损伤,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开口说话,这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家长提高意识,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听力。

怎样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

常言道,“十聋九哑”。据统计,听力障碍在正常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而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其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可高达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如何预防听损儿童因聋致哑?听损儿童能否恢复听力呢?3月3日是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东优生优育协会听力筛查专业委员会主委麦飞。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耳聋的重要手段。”麦飞说,“以前,因为太小的孩子不会表达,患儿在襁褓期不易发现,等长到两三岁时才发现,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现在,新生儿听力筛选检查的技术和设备都在不断更新,如利用听力筛查仪,可在孩子出生后48小时检测听力是否正常。”

国际上对听力损失儿童一贯执行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去年6月1日起,卫生部颁发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在全国正式施行,其中规定:诊疗科目中设有产科或者儿科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如不具备条件者,应告知监护人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及听力筛查。可见,新生儿听力筛查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家长也能发现孩子听力异常

“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一些令医生扼腕叹息的憾事,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或者五六岁口齿还不清楚,这才慌了手脚,往往延误了诊疗的最佳时机。”麦飞说,虽然从专业角度来说,新生儿听力筛查需要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设备,但对于普通家长来说,除了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还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听力是否异常———

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他们却能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活动,比如避开他的视觉在他耳旁敲击物品产生声音,他会做出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四个月之后,孩子就有了主动寻找声源的能力,听到强的声音刺激后会用眼神或转动头去寻找。一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话,按照语言命令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两周岁时能听懂简单的语言。如果在哪个年龄段发现孩子的反应不相符,就应该对孩子是否有听力障碍产生怀疑了。

“一旦发现孩子听力异常,应及早到正规医院确诊治疗。”麦飞说。

新生儿2-7天时可做听力筛查

卫生部规定,新生儿2-7天可做听力筛查。麦飞介绍,常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耳声发射法,就是将很小的耳塞插入新生儿外耳道,然后播放一定强度和频率的卡嗒音。正常的听觉器官(耳蜗)能对这种声音产生回音,后者能被耳塞内的接收器捕获和记录,经过仪器内的微电脑分析并作出判断。只要孩子安静,整个检查过程可在1-2分钟内完成。另一种方法为自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基本方法是:将多个小电极置于孩子的头部和颈部,并通过耳塞播放经过特殊设计的卡嗒音,然后利用计算机记录耳蜗后听觉通路(脑干及邻近区域)的电位变化(对声音的反应),经过计算机分析后得出结论。其中前者更为常用。

一旦自己的宝宝不能通过听力筛查,父母往往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家长需要对听力筛查结果有个正确的认识。”麦飞说。一般来说,不能通过听力筛查仅仅表示听力学意义上可能存在异常,可能存在耳蜗的异常,也可能由于耳道狭小或堵塞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如在新生儿早期,羊水或胎粪等可能堵塞耳道),还可能是环境噪音过大或孩子配合不佳(活动或哭吵)所致。另外,检查人员缺乏经验有时也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听力筛查只是筛查,并不是详细的听力学评估,筛查报告单上一般也不会写上正常或异常,而是表达为“阴性”或“阳性”,“通过”或“未通过”等。如果首次筛查不能通过,父母不必过分担心,但必须进一步复查。若经过2-3次复查仍无法通过,则应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争取在出生后3个月内作出明确诊断。

有听力障碍1岁前干预最好

3岁以前特别是1岁之前,是孩子语言中枢发育的关键时期。如在此前出现听力损伤,将不能获得正常的语言能力,甚至一辈子都不会说话。麦飞说,只有少数患儿可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恢复或提高听力,大部分患儿只能靠佩戴助听器来进行听力补偿。而重度聋和全聋患者即使佩戴助听器也无济于事,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并配合听功能训练、语音治疗以及语言训练等,能使患儿逐渐认识声音,避免聋哑残疾的产生。开始干预的时间最好在出生6个月甚至更早,具体步骤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完成。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就发现有听力损伤,经康复语言训练,到3岁时可以掌握300个到700个单词;如果到两岁时才发现有听力损伤,即使进行康复训练,到3岁时也仅能掌握不到100个单词。

“对于不能治疗的听损儿童,可教孩子做早期发音练习,并及时佩戴助听器,尽早开始听觉语言训练,时间越早效果越好。”麦飞说,经过语言训练,能使患儿正常地与人交流,做到聋而不哑、残而不废。

Tips:

宝宝的听力障碍如何预防?

目前,对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因素尚未完全认识,但发现与以下高危因素关系较密切: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多胎,母亲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

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并无听力丧失,但可由于各种后天因素而导致听力障碍,如脑膜炎,使用耳毒性药物,严重黄疸,严重窒息,以及其他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均为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麦飞强调,孕妇加强个人卫生保健意识,使胎儿避免不良接触,加强妊娠期和围产期保健,做好胎儿和新生儿疾病防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但由于病因复杂,完全预防该病的发生尚不可能。因此,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并早期医疗干预,是小儿聋哑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关推荐

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有哪些

1、新生儿筛查项目中的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采用的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或和行为测听等生理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是甚至听力的过程,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代表听力损害,所以会对外耳、中耳及内耳经过机械能(声波)向电能转换等这一系列过程进行筛查,这样可以检查出是哪个部分出现问题。 补充说明:新生儿通过筛查只能保证出现相关疾病时,排除不同的发病病因,并不能保证今后不存在发生相关疾病的危险。因为新生儿听力检查只是检查机械能传导的过程,并不能发现孩子是否存在进行性听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2、新生儿筛查项目中的苯丙酮尿症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听力筛查。 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不能及时的对宝宝做听力的检查,那就不能及早的发现宝宝的听力症状了,这对宝宝以后的语言已经智力发育是很重要的哦。 如果2-3岁才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的话,就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手术产儿童听力问题多

市妇幼保健院近日结束的对我市3—6岁儿童听力筛查表明,由于众多家长缺乏保护儿童听力知识,我市幼儿听力问题的发生率已达1.72%,几乎是新生儿的10倍。 蟑螂险伤男孩听力 市妇幼保健院医生王磊介绍,近日,我市首次对3112名3-6岁儿童进行听力筛查。在某机关幼儿园,医生发现一男孩一只耳朵听不清。医生用耳镜为其检查时,在其耳道内竟取出一只高粱米粒大小的死蟑螂。 据了解,此次筛查3000多名孩子,发现140名孩子因耵聍栓塞(耳垢)出现听力问题。其中,有的孩子耳道已被耳垢完全堵住,几乎听不到声音。 手术产儿童听力

早产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

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为可以听力障碍群体,必须在出生42天内接受复筛,如仍未通过则应转至专门的听力诊断结构,在3个月内完成诊断性听力学检测和评估,并在6个月内确诊并治疗。 ● 通过初次筛查的新生儿则按照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进行周期性耳及听力的保健到6岁。 大多数儿童听力筛查NHS方法是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障碍,这两种方法是非常有用的。目前很多医院开展了听力筛查结合耳聋基因检测,联合对听力疾病进行筛查。 儿童听力筛查NHS意义 在于可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宝宝的听力损伤,最大限度减少听力损失对宝宝的不良影响。例

新生宝宝必须要做的听力筛查

什么是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个新出生的宝宝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听力学检测,主要是通过仪器来检测宝宝耳蜗的功能,而不是看宝宝是否听得见声音。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检查结果有“通过”和“未通过”两种。未通过的宝宝必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最终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损伤以及听损伤的程度和性质。 哪些新生儿需要做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主要有2种,一是所有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二是对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

新生儿听力筛查没通过怎么

新生儿出生后2-5天进行听力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受试儿划分为通过筛查和未通过筛查两个群体: 1. 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为可以听力障碍群体,必须在出生42天内接受复筛,如仍未通过则应转至专门的听力诊断结构,在3个月内完成诊断性听力学检测和评估,并在6个月内确诊并治疗。 大多数儿童听力筛查NHS方法是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障碍,这两种方法是非常有用的。目前很多医院开展了听力筛查结合耳聋基因检测,联合对听力疾病进行筛查。 儿童听力筛查NHS意义 在于可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宝宝的听力损伤,最大限度减少听力损失对宝宝的

幼儿体检项目

1岁以内宝宝的体检项目主要有: 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发育情况。1岁以内的宝宝影响身高体重的更常见的原因是喂养、疾病、睡眠等因素。有时,虽然宝宝的身高、体重按照月龄来说是正常的,但已经几个月没有增长或长得不够,生长曲线偏离了正常曲线。这种情况也是需要干预的。如果你的宝宝是混合喂养,或是刚刚开始添加辅食,你需要格外留意他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后,多数是可以追上正常发育速度的。 对于头围的变化,如果有明显停止增长的情况,有可能和宝宝的智力发育相关,医生会建议同时要密切监测宝宝的智力水平发育。当

婴儿听力发育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宝宝听力一定有问题

很多爸爸妈妈在知道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后,就开始焦躁不安,认为宝宝的听力一定是有问题的,其实这个是存在疑问的。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特点,如果宝宝听力发育还未完全,有可能导致宝宝的出生时,听力筛查不过关。另外,如果在妈妈的肚中由于羊水或异物堵塞了宝宝狭小的耳道,也会令宝宝视力有问题。还有“淘气”宝宝不配合听力筛查时导致的不过关。因此,在宝宝出生后如果有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情况,爸爸妈妈要记得在出生后42天后复查,若宝宝还存在听力障碍的情况,需要到指定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并了解确切诊断信息。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主要有2种,一是所有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二是对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 听力障碍高危因素: 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48小时及以上者; 2. 早产(小于26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3.高胆红素血症; 4.有感音神经性和( 或)传导性听力损失相关综合征的症状或体征者; 5.有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家族史者; 6.颅面部畸形,包括小耳症,外耳道畸形,腭裂等; 7.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等。 8.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9.出生时有缺氧窒息史,

诊断性听力评估

未通过复筛的婴幼儿,都应在3月龄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干预。即复筛未通过的患儿应由听力检测机构进行耳鼻咽喉科检查及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行为测听及其它相关检查,必要时并进行医学和影像学评估,做出诊断。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应根据可能发生的迟发性听力损失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听力再评估的时间和次数。对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至少3岁内每6个月进行1次听力随访,若可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