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老年人的“味觉障碍”
警惕中老年人的“味觉障碍”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味觉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自己难以察觉,当感觉到异常时多半已经难以治疗了。如果是因为年龄的原因而放弃治疗,则会影响全身的健康。
味觉障碍的原因基本上是体内的锌不足,缺锌多数是因为大量持续饮酒造成的。因为酒精分解会消耗锌元素,导致锌不足。
另外,经常食用加工食品,其中所含的多磷酸能将体内的锌排出,这也是造成锌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锌能跟各种药物发生作用,跟特殊的蛋白质结合而排出体外。长期服用日常惯用药品也是锌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因性疾病也是其原因之一。压力过大自律神经不调导致的交感神经优位状态长时间持续,空腔干燥,味觉不灵敏。
其他方面原因还有饮食习惯混乱,这种现象在年轻人群中较为多见,中年时期因为工作繁忙而导致饮食生活混乱的情况也较多。
味觉障碍在体内的映射区
味觉障碍持续,在饮食上得不到满足感,生活质量下降。
另外,味觉减退会对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说,因尝不到咸味而大量摄取盐分导致高血压,过度摄取糖分而导致糖尿病,不知苦味和酸味,有可能会摄取对身体不利东西。有的人可能认为只是“味觉障碍”而已,其实它是会影响全身健康的。
中医中有对味觉的诊查项目,认为味觉能反应身体情况,可视作体内异常的外在表现,是诊断五脏异常的一种手段。
吃什么都觉得苦,是因为“心”与“肝”发生了异常。压力和紧张导致“心力交瘁”,受此影响“肝”不能发散身体热度,这种热让口中产生了苦味。
另一方面,感觉甜味是因为“脾”、“胃”的异常,消化吸收停滞,身体湿热不散,口中就感觉到甜味了。另外,咸味代表的是“肾”、酸味是“肝”。若是“食之无味”“味同嚼蜡”那就可能是“肺”的问题了。
关于中风有哪些征兆
1、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2、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是,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又一信号,反复发作的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3、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4、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脑中风前兆
1、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2、眼睛突然发黑——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是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又一信号,反复发作的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脑中风前兆
3、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4、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走路总摔跤是要中风吗
中风,也即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据估计,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超过150万人,脑卒中后存活者约有600万—700万人。
瞬间眩晕要留神
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感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的先兆。还会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更应多加注意,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眼睛突然发黑要小心
出现眼睛突然发黑,比如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这是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症状。中风的又一信号是反复发作、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不明原因跌跤要警惕
此外,出现还要警惕中老年人发生原因不明的跌跤、哈欠不断等,这也是中风的前兆。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
口齿不清打哈欠要警醒
中老年人出现讲话吐词不清、突然说话不灵,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一定要重视这些先兆征象,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及时到医院诊治。
控制血压是中心环节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老人味觉退化要补锌
生活中老年的口气黏膜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萎缩,角化也会增加。口腔中的唾液也会因为年龄的增长为萎缩,这也导致了口腔分泌的减少。如果老年人还有口腔疾病或者是牙齿的缺失等,这些因素如何没有修复好的话,就会造成咀嚼不便,不能很好的促使唾液的分泌。这些种种因素都会造成老人的食欲不佳,食而无味,更甚者会产生厌食的情况。
老人味觉的变化是有很多因素引起的,而经过证明之后,老人锌元素的不足就会导致嗅觉和味觉的改变。老人缺锌越多,味觉就会越差。所以,味觉不好的老人平时饮食上就要注意补锌。
老人如何补锌
1、一般老年人补锌的话,主要是可以通过饮食和服用硫酸锌或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改善的,除此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食物来补充锌,其中有很多食物中含锌量很多的,只要平时多加选择的食用,人体就不会发生缺锌,已经缺锌的也很快可以补上。
脑出血症状
脑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血管类疾病,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了解脑出血的症状能够及早的确诊此类疾病,只有做到早期诊断,患者才不会错过最佳的时机去治疗,治愈率更高。事实上,秋去冬来是比较容易患脑出血的季节,所以在这个季节里我们一定要对脑出血的症状坐详细的了解,同时,提醒自己的亲朋好友提高警惕,共同保证身体的健康。
多数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大多在活动状态时起病,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多有意识障碍,发病时血压较高,神经系统局灶症候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关,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脑出血都有哪些症状。
1、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早期多血压显著升高,重症者脉洪缓慢,呼吸深缓,常伴中枢性高热,病情恶化时呈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瞳孔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或散大、双侧大小不等,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乳头水肿,可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心律不齐、肺水肿等一系列症状和表现。
2、局限性定位体征:
①壳核型出血主要有三偏征(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同向凝视,左侧半球可有失语。
②丘脑型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垂直性注视麻痹和会聚不能,瞳孔缩小。
③脑叶型意识障碍轻,抽搐发作和脑膜刺激征多较明显,局灶体征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
④桥脑型昏迷深瞳孔小,高热,呈去大脑性强直或四肢瘫(重型者),轻型者有交叉性麻痹和感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肌麻痹同向凝视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
⑤小脑型为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轻型)重型者昏迷,四肢松软等。
⑥脑室型者针尖样瞳孔,昏迷深,高热和去大脑性强直。
这里仅仅对脑出血的症状做出一个简要的分析,其实,脑出血的症状如果细分的话,还有很多,只是因为篇幅的关系无法一一赘述。提醒广大朋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因为中老年人是比较容易患脑出血的人群。特别是在寒冷季节来临之前,哪些老年人必须时刻要提高警惕,尤其是有脑出血的症状或者前兆的人,更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因为疾病最重要的不是在治疗,而是在防治阶段。
手麻脚麻是什么病的前兆 中风
经常出现手麻脚麻的症状,要警惕中风。中风常见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
老年人养生这些营养元素少不了
蛋白质
老年人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利用率也低,因此需要注意补充。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优质蛋白质摄入明显不足。
钙
钙不仅影响骨骼健康,还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肌肉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对钙的需求较高,但调查显示,我国老人每天每人的钙摄入量仅在500毫克左右,仅为推荐量的一半。长期缺钙的老人更容易出现关节疼痛、身高变矮、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等问题。因此,老人应该定期监测骨密度,并注意补钙。
铁
调查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平均贫血率是20.1%,而老年人群的贫血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和缺铁有一定关系。长期缺铁和贫血会导致老人虚弱无力、抗病能力下降、大脑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锌
细心的子女会发现,父母年老后做的菜越来越咸,这和老人味觉退化有关,而适当补锌可以提升味觉。日本大学医学部调查发现,60~65岁的味觉障碍者中,28%血液里锌含量不足,而通过补锌,70%的人症状得到改善。因此,味觉不好、食欲不振的老人可以到医院检测体内锌含量,如果确实缺锌要及时补充。严重缺锌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含锌药物。缺锌不太严重和健康的老人不妨多吃含锌的食物来对抗味觉障碍。
脑出血症状
多数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大多在活动状态时起病,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多有意识障碍,发病时血压较高,神经系统局灶症候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关,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脑出血都有哪些症状。
1、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早期多血压显著升高,重症者脉洪缓慢,呼吸深缓,常伴中枢性高热,病情恶化时呈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瞳孔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或散大、双侧大小不等,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乳头水肿,可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心律不齐、肺水肿等一系列症状和表现。
2、局限性定位体征
①壳核型出血主要有三偏征(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同向凝视,左侧半球可有失语。
②丘脑型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垂直性注视麻痹和会聚不能,瞳孔缩小。
③脑叶型意识障碍轻,抽搐发作和脑膜刺激征多较明显,局灶体征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
④桥脑型昏迷深瞳孔小,高热,呈去大脑性强直或四肢瘫(重型者),轻型者有交叉性麻痹和感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肌麻痹同向凝视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
⑤小脑型为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轻型)重型者昏迷,四肢松软等。
⑥脑室型者针尖样瞳孔,昏迷深,高热和去大脑性强直。
这里仅仅对脑出血的症状做出一个简要的分析,其实,脑出血的症状如果细分的话,还有很多,只是因为篇幅的关系无法一一赘述。提醒广大朋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因为中老年人是比较容易患脑出血的人群。特别是在寒冷季节来临之前,哪些老年人必须时刻要提高警惕,尤其是有脑出血的症状或者前兆的人,更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因为疾病最重要的不是在治疗,而是在防治阶段。
手指麻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手指发麻可能是中风前兆
如果是手指经常发麻的人,就需要警惕中风,手指发麻是中风较为常见的早期征兆,常见于中老年人,如果40岁以上的中年人,除了手指发麻,还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平时海鱼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一定要多加注意。
不明原因跌跤警惕中风
中老年人中风前,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还会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更应多加注意,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此外,还要警惕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哈欠不断等,这也是中风的前兆。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供给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中老年人出现讲话吐词不清、突然说话不灵,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一定要重视这些先兆征象,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及时到医院诊治。
警惕中老年人冬季常见皮肤病
一、冬季皮肤瘙痒症:每到冬季发生的皮肤瘙痒症。
发病原因:1)冬季寒冷,气温低,雨水少,北方冬季取暖更增加了空气干燥。
2)随着气温的变化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皮肤及皮下小血管收缩,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与排泄也随之减少,特别是身体各个都有衰退的中老年人皮肤干燥缺水,而发生裂纹,神经末梢暴露,因而皮肤中的末梢神经受到刺激,使人感觉皮肤发痒。
3)保护、护理不当、不正确地洗浴方法及不适的洗涤剂所致
临床特点:每年秋后开始,天气凉了,雨水少,空气干燥,使得老年人本来就已经萎缩的皮肤,油脂分泌减少,汗液减少,皮肤含水降低,皮肤更加干燥,甚至皮肤会出现细小的裂纹,若受到冷空气、衣服纤维、灰尘、微生物等的刺激就会发生瘙痒。瘙痒往往发生晚间,脱衣时或要入睡时,多发生在四肢,但以下肢为多而重。常常是以搔抓来止痒,而且是最快、最方便、有效的止痒方法。但其结果是痒暂时止住,但造成的皮肤损伤,就需要几天才能恢复。反复搔抓皮肤会发生继发性改变,使搔痒加重,给治疗也增加困难。
预防:1. 避免皮肤干燥,洗澡不宜过勤,水温不要过高,洗浴时尽量不用或少肥皂或浴液,以免皮脂丢失。洗完后可擦一些复方甘油止痒剂、维生素E乳、硅霜、凡士林等润肤油膏、保湿霜,保护皮肤。
2. 避免扫拽,搔抓可使皮肤增厚、苔藓化、出血、结痂、造成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延长治愈时间。
3. 冬季应穿紧身、光滑的纯棉、真丝衣裤,以减少皮肤水分丢失和刺激皮肤。穿着化纤内衣,易产生静电,引起瘙痒。
4.晚上避免喝咖啡、浓茶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兴奋神经加重瘙痒。
5.居室温度不要过高,18—24度为宜,而要增加室内湿度在40-80%。
治疗:对瘙痒不重者可外用乳剂型保湿乳、甘油水(1份甘油加2份水)等。对瘙痒较重者,可选用润肤较强的硅霜、复方樟脑霜、无比膏等,有继发苔藓化,湿疹化者,可外用含有黑豆溜油、糠溜油、皮质类固醇激素乳膏或油膏。泛发全身可采用康浴或淀粉浴。影响睡眠的可加服有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药或安眠药。
二、手足皲裂:是指手、足部皮肤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干燥和线状裂开的一种疾病。
发病病因:本病的发生与表皮角质层增厚、干燥、外界刺激以及局部活动有关。手足掌部皮肤无皮脂腺,角质层较厚,并在反复活动中发生保护性增厚,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皲裂。但到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汗腺分泌减少,又缺乏皮脂滋润,再加上各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和摩擦,使掌跖部皮肤增厚、变干、变脆,失去弹性,当局部活动或牵拉力较大时,即可将皮肤拉断而产生皲裂,引起疼痛。另外,某些皮肤病如鱼鳞病、手足癣、湿疹皮炎、冻疮等均可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皲裂。
临床特点:本病是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妇女。因手足皮肤经常受机械性或化学性物质的刺激,加之冬季气候寒冷,皮下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皮肤角质保护性增厚,如果水分蒸发,角质层收缩,失去弹性,故当手足运动时极易发生皲裂。
根据皲裂的深浅程度,一般可分为三度:
一度:皮肤干燥有小裂纹,但仅达表皮,故无出血、疼痛等症状。
二度:皮肤干燥,角化增厚,裂口由表皮深入真皮而有轻度刺痛,但不引起出血。
三度:皮肤干燥,角化肥厚,皲裂由表皮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常引起出血和触痛或灼痛。
预防:注意加强自我防护,改善工作生活条件,避免接触酸、碱和有机溶媒等刺激性物质,防过度机械性摩擦。劳动后要及时洗手,擦干,涂些润肤防护霜、硅霜、甘油霜等。及时修出过度增厚的角质。对手足部有皮炎、湿疹、癣菌病、鱼鳞病、掌跖角化病等皮肤病要积极控制和治疗。冬季注意手足部皮肤的保湿、保暖,保健安民、按摩手足部促进血液循环。注意摄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及钙、硒、锌等养分的绿色蔬菜、瓜果、蛋类、奶类、海产品、杏仁、胡萝卜等。
治疗:以局部外用药为主,原则是去除过度增厚的角质,促进上皮增生,修复裂口。所以用药之前,先用热水浸泡患处,促使角质软化,如有角化过厚,则用刀削去过厚的角质。然后局部再涂以愈裂膏或1%尿囊素乳膏、15-20%尿素软膏、3-5%水扬酸软膏、0.05-0.1%维甲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蛤蜊油、紫草油等。若裂口较深,可在涂药后局部加密封包扎或白天活动时贴胶布,晚上休息再涂治裂膏。直至皮肤恢复正常纹理后再停治疗。
三、冻疮: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主要是发生在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天气寒冷、潮湿更易发生。
发病原因: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机体适应能力差,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凝滞,血液循环不畅,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也由于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差。再受到挤压,冻伤皮肤苍白、淡紫、发硬并有水肿,遇暖后皮肤由苍白转为紫红色,发热、痒痛,有时甚至溃破。
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有冷球蛋白血症、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的人易患本病。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
临床特点:一般在气温低于5℃以下,相对湿度在60%以上更容易发生冻疮,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廓等处多见。多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遭受长时间寒冷侵袭,受冻皮肤出现苍白、红肿、紫斑、灼痒、麻木、皮肤水疱、溃烂,可遗留疤痕。这些症状可延续1-2个月直至天气转暖方痊愈,一些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
预防:1.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加强在寒冷环境下锻炼,适应寒冷气候,也可预防冻疮新发。
2.有冻疮的人在气温未低到5C就做防寒准备,注意肢体末端防寒保暖。衣服要多穿、注意戴手套、戴帽子。鞋袜宜宽松干燥。
3.对每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冷水摩擦、冷水浴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4.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
治疗:原则是消炎,消肿,促进局部血循环。
1.冻疮治愈的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和温冷作业,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易复发。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
2.坚持用40℃水温浸浴患处,每日20—30分钟。
3.依据皮损情况选择适当用药。有皮肤破损感染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硫酸新霉素霜剂或呋喃西林霜剂外用。皮肤没有破损的:可选10%樟脑醑、10%樟脑软膏、松节油、冻疮软膏、红花油 等外用。
4.物理疗法 :可紫外线红斑量照射2~3次/周,于冬季开始时在皮损处照射疗效较好。氦氖激光局部照射,2~3次/周,每次5~15min。音频电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于每年复发前开始治疗有一定预防作用。
中老年人为什么更易患慢性胃炎
一是中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服多种約物也能产生約物性胃炎,甚至产生胃糜烂及胃出血。
二是中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牙列缺损,食物咀嚼不充分或者未咀嚼吞下入胃。中老年人味觉下降,食道、胃粘膜逐渐萎缩,蠕动力差,喜吃刺激性食物或长期饮浓茶、酒、咖啡、过度吸烟等引起炎症。
三是免疫因素。随年龄增长,身体免疫力下降,胃粘膜退化萎缩,胃分泌功能减少,所以有人说萎缩性胃炎是老化现象之一。
中老年人吃什么补品好
1、蛋白质
老年人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利用率也低,因此需要注意补充。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优质蛋白质摄入明显不足。一般来说,蛋白质主要分两类,鸡蛋、牛奶、鱼、虾、瘦肉等是动物蛋白质的来源,大豆、坚果、谷类等食物则是植物蛋白质的来源。值得推荐的是,鸡蛋中蛋白质利用价值较好,但因蛋黄含胆固醇较高,比较适合不需限制胆固醇摄入的老人。吃鸡蛋时最好做成蛋羹,每天1~2个为宜。而胆固醇水平高的老人,可以适当多吃鱼肉,还能补充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胆固醇。
2、钙
钙不仅影响骨骼健康,还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肌肉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对钙的需求较高,但调查显示,我国老人每天每人的钙摄入量仅在500毫克左右,仅为推荐量的一半。长期缺钙的老人更容易出现关节疼痛、身高变矮、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等问题。因此,老人应该定期监测骨密度,并注意补钙。食物中,牛奶、酸奶、奶酪是公认的补钙佳品,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选择酸奶。补充剂中,碳酸钙等无机钙性价比最高,氨基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有机酸类钙盐吸收利用率略高。
3、铁
调查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平均贫血率是20.1%,而老年人群的贫血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和缺铁有一定关系。长期缺铁和贫血会导致老人虚弱无力、抗病能力下降、大脑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补铁的最佳食物是富含血红素铁的肉类和动物内脏,其中牛肉的铁含量较高。另外,一些黑色食物,比如黑木耳、黑米、黑芝麻等也是补铁的好食物。值得提醒的是,果蔬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吸收,因此补铁是最好将肉类、谷类、果蔬同食。需要强调的是,贫血不代表一定缺铁,也可能由于慢性病或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导致,因此老人贫血要先查明病因。
4、锌
细心的子女会发现,父母年老后做的菜越来越咸,这和老人味觉退化有关,而适当补锌可以提升味觉。日本大学医学部调查发现,60~65岁的味觉障碍者中,28%血液里锌含量不足,而通过补锌,70%的人症状得到改善。因此,味觉不好、食欲不振的老人可以到医院检测体内锌含量,如果确实缺锌要及时补充。严重缺锌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含锌药物。缺锌不太严重和健康的老人不妨多吃含锌的食物来对抗味觉障碍。食物中锌的供应主要来自贝类、虾蟹、肉类、鱼类,芝麻、松子的锌含量也很高,而精米白面和果蔬中的锌含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