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史越长寿命越长
冠心病史越长寿命越长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冠心病人的病史愈长,越是能长寿,这一方面与患者自身保健意识有着中药的关系。这是因冠状动脉循环有着很大的潜力,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各分支之间犹似纵横交错的河流,有许多分支。
平时血液流动主要走“主航道”,而一旦冠状动脉一个较大的血管支被阻塞后,血液还可通过“小河”流动。保证被阻塞血管远端的心肌血液供应。这就叫做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刚发生冠心痛时,这种侧枝循环不完善,所以常易引起相应心肌缺血,出现症状;严重缺血时就会发生心肌梗死。或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随着病程延长,侧枝循环日趋发展,“小河”增宽,数量也增多,这就使相应心肌的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冠心痛的病情也日趋好转。
得了冠心病后,为促进侧枝循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因为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建立侧枝循环。但如果运动时感到头昏、胸闷、心荒、气短,运动后感到疲劳、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则表示活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
此外,要避免紧张、劳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情绪乐观稳定;戒烟酒,少吃动物脂肪与高胆固醇食物,少吃甜食及限制食盐;适当多吃海鱼、黑木耳、洋葱、大蒜等降血脂、抗血凝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粗纤雏素多的食物。冬天要防寒。夏天要多饮水、少吃冷饮,洗浴的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同时,要定期去医院复查,按医嘱服药。这样,冠心病人同样也能长寿。
得了冠心病能活多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从轻到重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也有将冠心病猝死也包括在内;处在不同病程的人群,危险系数相对不一样,相对寿命长短不一样,故很难说是多久,但是严格的按照正规医院就诊的诊治,寿命绝对可以延长。
同一种冠心病的病人,因为个体差异,其预后也不完全一样。一般来说,对于逾期寿命没有太大的影响。出现心脏生理改变以前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寿命和同年龄组正常人相似。心脏出现生理改变以后才进行治疗的病人,寿命明显短于同年龄组正常人。
冠心病寿命会短几年
冠心病寿命会短几年?众所周知,冠心病是主要是由于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了心肌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使心脏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冠心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全世界而言,本世纪以来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但是只要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仍可治愈和长寿。这是因为冠状动脉循环有很大的潜力,潜在能力的主要方面在于存在着侧支循环,使得心壁的血液供应获得改善。
为什么说冠心病史愈长愈能长寿呢?主要是心脏有其自身的保护能力。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甚至闭塞时,它则逐步发挥侧支循环的作用。心壁是由左、右冠状动脉供血的,而同侧冠状动脉分支之间和两侧冠状动脉分支之间均可相吻合。正常人心脏吻合血管的直径为20~350微米。其管径和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至18~20岁已达正常大小。一旦冠状动脉阻塞,吻合血管扩张,变粗,使缺血区的血流量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后,几天就可建立侧支循环,但要使吻合血管丰富,需要几周时间,要使吻合血管充分发挥作用,则需要几个月时间。随着病程延长,整个心脏的侧支循环会更加丰富,吻合血管会变得更粗,侧支循环更加良好,因此,冠心病的病情也会大大改善。
冠心病人的寿命多长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事实上不仅仅是冠心病,任何一种疾病对患者而言都会有很多的伤害,而想要延长寿命,那么在配合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因为除了的治疗之外,日常生活当中的心态以及饮食问题,都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耳朵形状看你会不会长寿
民间一向把耳朵大作为有福和长寿的象征。现代医学观察表明,耳大与长寿确实有一定关系。
医学工作者对256名60~90岁的老年人和344名90~104岁的长寿老人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长寿老人组耳长平均值为男7.13厘米,女6.89厘米;60~69岁老年人组耳长平均值为男6.93厘米,女6.50厘米。
显然,长寿老人组耳长平均值明显超过老年人组,在长寿老人组中耳长最长的达8.8厘米。因此有专家认为,耳廓长而大是长寿老人的特征之一。
人们往往将耳朵大和寿命长联系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一是耳大者肾气健。古人认为肾开窍于耳,故耳大是肾气健的征象,肾气足则寿长,所以欲想长寿健康,护肾很重要。
二是寿命长者耳朵长得大。现代研究认为,人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成年后虽然全身和内脏的生长发育停止了,但耳朵却是惟一的例外,它一辈子都在不断长大,平均每10年长1.4~2.2毫米。虽然其增长的速率很不明显,但确实是在增长的,这与身体的器官有一定关系。由于耳廓的长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长,因此老年人的耳朵比青年人的确实要大。从这个观点看,长寿者并非是耳朵大了寿命才长,而是寿命长了耳朵才长得大。
心率过快寿命短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但你是否知道,心跳正常与否、快还是慢,会直接与寿命长短相关。人一生中心脏大约要跳25亿至30亿次,控制心跳正常,使其既不过快也不过慢,有助于延长寿命。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国外一项研究对年龄在35~84岁的人群进行了26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心跳次数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男性人群尤为明显,当然心率过慢也不利健康。人的寿命呈现一个U型曲线,即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使死亡率增高。国内的大规模样本调查也发现,心率过快的人寿命比一般人要短。相比之下,心跳60次/分的人寿命高于70次/分的人,而心跳70次/分的人寿命又高于80 次/分的人。
长期心率过慢,由于心脏“泵”出的血不够,导致人体缺氧缺血,出现代偿性心室加快运动来供血,心室运动过速,反而造成回血不足,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甚至死于睡梦中。因此,如果心率及脉搏少于50次,应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找原因,如果是病理性的,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心率过快同样会缩短寿命。因为心跳太快,等于迅速消耗人体一生的“心跳总额”。长期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有冠心病史的会直接诱发冠心病发作,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心率最好不要超过80次/分。一旦心率超过100次/分,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查明原因并治疗。
如果要减慢心率,应注意减轻工作压力及精神负担,肥胖者要减重,多运动,低盐饮食,戒烟忌酒等。导致心率过快的病理性原因如感染、发热、贫血、甲亢、心功能不全等,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治疗。需要提醒的是,三高人群一定要适度运动,如果运动结束后5分钟还不能恢复至100次/分以下,就属于强度过大。
心跳过快会短命
手摸着心脏的位置,我们就会感受到心脏的跳动。据说心跳跟人的寿命息息相关,心跳正常与否、快还是慢,会直接与寿命长短相关。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分钟心跳60下最长寿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国外一项研究对年龄在35~84岁的人群进行了26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心跳次数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男性人群尤为明显,当然心率过慢也不利健康。人的寿命呈现一个U型曲线,即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使死亡率增高。国内的大规模样本调查也发现,心率过快的人寿命比一般人要短。相比之下,心跳60次/分的人寿命高于70次/分的人,而心跳70次/分的人寿命又高于80次/分的人。
长期心率过慢,由于心脏“泵”出的血不够,导致人体缺氧缺血,出现代偿性心室加快运动来供血,心室运动过速,反而造成回血不足,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甚至死于睡梦中。因此,如果心率及脉搏少于50次,应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找原因,如果是病理性的,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心率过快同样会缩短寿命。因为心跳太快,等于迅速消耗人体一生的“心跳总额”。长期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有冠心病史的会直接诱发冠心病发作,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心率最好不要超过80次/分。一旦心率超过100次/分,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查明原因并治疗。 如果要减慢心率,应注意减轻工作压力及精神负担,肥胖者要减重,多运动,低盐饮食,戒烟忌酒等。导致心率过快的病理性原因如感染、发热、贫血、甲亢、心功能不全等,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治疗。需要提醒的是,三高人群一定要适度运动,如果运动结束后5分钟还不能恢复至100次/分以下,就属于强度过大。
后天心脏病人寿命长吗
如果空气中含有有毒物质的话就一定要避免这种症状的发生。后天性的心脏病比先天性的心脏病在治疗的过程中比较乐观一些,可以及时的采用搭桥这种手术方法来治疗自己的心脏病,可是在手术治疗后也是需要做好及时的护理准备,护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运动量。
大多心脏猝死的病人,都是先天或后天心脏功能有异常或者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他们才是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发人群。此外,还有一些是由于身体长期处于抑郁、高压或者过度疲劳的状态之下,心脏的负担加重,这些人也容易诱发心脏猝死。
具体来说,患有一些心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的疾病例如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和心内异常通道等都会引起室性心律异常,而室性心律异常又是引发猝死的重要原因。所以就要提醒本身患有心脏疾病或者血管疾病的人们,一定要做好自身的保健和康复工作,避免劳累和受到刺激。第二点,有一些人由于长期的劳累导致身体状态不佳,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压抑及服用一些可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都是有可能触发心脏猝死的。
注意事项:而当自己患了心脏病这种疾病之后,还需要做好的注意事项就是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能有饮酒的习惯,同时自己也需要做好自己调理,不能轻易的发火,这样对疾病是会有坏处的。
适当发脾气可增长寿命
适当发脾气可增长寿命
德国耶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000多名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善于发泄愤怒的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比更为“温和”的英国人寿命长近两年。
科学家表示,宣泄愤怒等消极情绪对延长寿命起到关键作用。相反,英国人自我克制和压抑的特点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爱将焦虑和愤怒“内化”的“压抑人群”更容易血压升高,长此以往会增加冠心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使长寿几率大减。
同时,“压抑人群”在隐藏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时,为避免危险,总是寻求自我克制态度,试图完全控制自我行为和身边环境,导致心率和脉搏加快,出现压力和焦虑的其他症状。
新研究同时证明,虽然压抑人群会比其他人群更容易患病,但是他们善于自律,更容易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心率过快的人寿命更短
近年来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过去普遍增长,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但你是否知道,心跳正常与否、快还是慢,会直接与寿命长短相关。人一生中心脏大约要跳25亿至30亿次,控制心跳正常,使其既不过快也不过慢,有助于延长寿命。
心率过快的人寿命更短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国外一项研究对年龄在35~84岁的人群进行了26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心跳次数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男性人群尤为明显,当然心率过慢也不利健康。人的寿命呈现一个U型曲线,即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使死亡率增高。国内的大规模样本调查也发现,心率过快的人寿命比一般人要短。相比之下,心跳60次/分的人寿命高于70次/分的人,而心跳70次/分的人寿命又高于80 次/分的人。
心率过慢当心猝死
长期心率过慢,由于心脏“泵”出的血不够,导致人体缺氧缺血,出现代偿性心室加快运动来供血,心室运动过速,反而造成回血不足,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甚至死于睡梦中。因此,如果心率及脉搏少于50次,应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找原因,如果是病理性的,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心率过快同样会缩短寿命。因为心跳太快,等于迅速消耗人体一生的“心跳总额”。长期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有冠心病史的会直接诱发冠心病发作,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心率最好不要超过80次/分。一旦心率超过100次/分,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查明原因并治疗。
如果要减慢心率,应注意减轻工作压力及精神负担,肥胖者要减重,多运动,低盐饮食,戒烟忌酒等。导致心率过快的病理性原因如感染、发热、贫血、甲亢、心功能不全等,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治疗。需要提醒的是,三高人群一定要适度运动,如果运动结束后5分钟还不能恢复至100次/分以下,就属于强度过大。
心跳过快或者过慢都要警惕
心动过快过慢都需重视,因为心律失常的严重及危险程度并不与症状完全一致。正常成人的心率保持在60~100次/分,成人心率每分低于60次就属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而高于100次就属于过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和过速性心律失常在治疗方法上也是不同的。
心动过缓约占全部心律失常的近1/3,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过速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有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速等。初步判断心律失常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摸脉。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往往提示有心律失常。心电图可确诊大多数心律失常,临床上最常用。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为阵发性,患者就诊时若未发作,心电图可能仍为正常。这时,可进行24至48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图监测。若还不能发现,可进行电生理检查。
心跳慢寿命长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国外一项研究对年龄在35~84岁的人 群进行了26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心跳次数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男性人群尤为明显,当然心率过慢也不利健康。人的寿命呈现一个U型曲线, 即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使死亡率增高。国内的大规模样本调查也发现,心率过快的人寿命比一般人要短。相比之
美容冠的寿命有多长
美容冠的寿命有多长与材质有关,烤瓷牙不同的材质,使用寿命也各不相同。比如全瓷牙的使用寿命要久于贵金属烤瓷牙的使用寿命。
美容冠的寿命有多长与护理有关,在安装美容冠后,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咬太硬的食物,比如核桃一类的东西;再者与修复前相比,上下牙尖对位不同,要缓慢进食,以免咬伤颊舌粘膜。同时还需注意做好口腔卫生,如早晚刷牙,使用漱口水等。
美容冠的寿命有多长?美容冠怎么样?专家介绍,据统计,美容冠的寿命65%左右能使用20年以上,这还得有耐于病人自身的爱护。如果不刷牙,随便乱啃东西,那么将大大减少它的使用寿命。当你认真刷牙,定期到医院洁牙、不吃非常硬的食物(正常使用),制做高档次的贵合金瓷牙。那么,它的寿命长者可达到终身,一个好的美容冠,有赖于临床工程师规范的操作,正确的设计,专业的修复理论和技师的密切配合等,否则,将难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心跳决定寿命吗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但你是否知道,心跳正常与否、快还是慢,会直接与寿命长短相关。人一生中心脏大约要跳25亿至30亿次,控制心跳正常,使其既不过快也不过慢,有助于延长寿命。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国外一项研究对年龄在35~84岁的人群进行了26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心跳次数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男性人群尤为明显,当然心率过慢也不利健康。人的寿命呈现一个U型曲线,即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使死亡率增高。国内的大规模样本调查也发现,心率过快的人寿命比一般人要短。相比之下,心跳60次/分的人寿命高于70次/分的人,而心跳70次/分的人寿命又高于80次/分的人。
长期心率过慢,由于心脏“泵”出的血不够,导致人体缺氧缺血,出现代偿性心室加快运动来供血,心室运动过速,反而造成回血不足,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甚至死于睡梦中。因此,如果心率及脉搏少于50次,应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找原因,如果是病理性的,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心率过快同样会缩短寿命。因为心跳太快,等于迅速消耗人体一生的“心跳总额”。长期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有冠心病史的会直接诱发冠心病发作,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心率最好不要超过80次/分。一旦心率超过100次/分,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查明原因并治疗。
如果要减慢心率,应注意减轻工作压力及精神负担,肥胖者要减重,多运动,低盐饮食,戒烟忌酒等。导致心率过快的病理性原因如感染、发热、贫血、甲亢、心功能不全等,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治疗。需要提醒的是,三高人群一定要适度运动,如果运动结束后5分钟还不能恢复至100次/分以下,就属于强度过大。
男人身高多少寿命长
夏威夷大学约翰·伯恩斯医学院的威尔科克斯教授和同事们研究了8000多名日本裔美国人近50年的健康信息后得出上述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出生于1900年至1919年,大约1200人的寿命超过90岁甚至100岁,将近250人存活至今。研究人员把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一 组身高为1.56米及以下,另一组为1.62米及以上。结果发现,1.56米及以下组的研究对象最长寿。研究对象的身高范围从1.52米一直到1.83 米,“个头越高,寿命越短”。
寿命长,患癌几率低
研究人员发现,矮个子男性更可能拥有一种名为“FOXO3”的保护性长寿基因。
这种基因令人在早期发育阶段身材矮小,不过优点是令寿命更长。此外,矮个男性的血液胰岛素水平更可能较低,患癌症几率也可能较低。
威尔科克斯说:“这项研究首次显示,个头高矮与这一基因相关。”
“我们知道,动物界存在这一关联(矮个与长寿),但不知道人类也有。”他说,“我们已经在老鼠、蛔虫、苍蝇甚至酵母身上看到相同或稍微有点不同的版本。”体形较小的老鼠、矮种马和猴子通常寿命长于高大的同胞。
研究人员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这一结果,譬如确认矮个与长寿的关联是否适用于其他人种。不过,并非所有科学家认可身高与长寿之间的这种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