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有什么特征
牙周炎有什么特征
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形态改变,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在正常情况下,牙龈附着在牙齿上的龈沟仅深0~2毫米,超过两毫米则为牙周袋。
发病早期,患者通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患者通常会在早晨刷牙时出血,刷牙时只要稍稍用力,或者以正常的力度刷,就会出血。有时也会在吃东西的时候出血,牙龈颜色暗红,因水肿显得光亮,有轻微疼痛感。
当慢性破坏性炎症发展到一定程度,使牙周组织支持力量减弱,导致牙齿松动,甚至出现牙齿排列变形。
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的发生,就可导致流脓,从而出现口臭。
牙周炎会诱发类风湿关节炎
当然更可怕远不至此,牙周炎还会诱发很多的疾病,有研究报道牙周疾病会诱发冠心病,还有研究称牙周炎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居然会关联到一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个小小的口腔居然会对健康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还是让我们来一起探个究竟吧。
首先来分析一下两者的病因,目前两者的病因并不是十分明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两种疾病都是跟自身的免疫力有关,都是因为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导致的,是一种慢性的感染和损伤。牙周炎是因为免疫力下降,微生物趁虚而入,引起牙周的炎症,而风湿性关节炎是因为免疫力下降或者被破坏,引起关节区肿胀、关节障碍,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接下来在致病菌中的关联,研究发现牙周炎很容易诱发风湿性关节炎,有一种细菌感染可以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这种细菌被称作牙龈卟啉单胞菌,它感染后通过诱发机体产生一种叫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继而专家还这样告诉我们:“牙龈卟啉单胞菌是牙周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在严重牙周炎者的检出率为70%,而无牙周炎者则很少检出。”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液中能检测出6种牙周致病菌的DNA,再次证明了两者具有相关性。以上这些研究结论告诉我们牙周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有着密切的关联。
牙周炎需要治疗吗
1、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
2、牙周炎的特点在于它是牙齿周围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慢性破坏,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常不为一般人注意。最初症状仅仅是刷牙时牙龈出血,有时在说话或咬硬物时也要出血。这样症状可持续数年,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不适,因此往往患者忽略。随着疾病的进展,支持牙齿的牙槽骨破坏逐渐加重,当慢性破坏性炎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牙周组织支持力量大为减弱时,将发生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牙齿移位、流脓及疼痛,这是才引起患者重视而到医院就诊。如不及时治疗,牙齿丧失的数目常不是单个而是多数牙。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牙周炎不仅会造成牙齿的松动、脱落,也与全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炎变部位存在大量的致病菌,这些细菌可产生内毒素并侵入血液,引起凝血机制的改变和血小板的变性,还可直接刺激血管,导致小动脉痉挛。如果冠状动脉受累,发生收缩痉挛,再加上微小血栓的作用,就会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牙周炎是动脉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感染性心内膜炎与牙周炎也有关系。
3、许多研究证实,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与母亲患牙周炎有关。因此,患有牙周炎的育龄妇女在准备怀孕前应当首先治疗牙周炎,控制炎症,才能保证孕期和胎儿的健康。
4、糖尿病与牙周炎互为危险因素。血糖控制不好,牙周健康难以保证;反之,牙周炎症不控制,正常的血糖水平也难以达到。
牙周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牙周炎是比较常见的牙科疾病,给很多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牙周炎虽然不是什么大的疾病,但是也应该以预防为主,下面就来看看专家对此怎么说,希望大家看了之后,会知道怎么样预防牙周炎。
对于牙周炎的预防,专家提醒患者,牙周炎有一些常见的症状,当患者自我检查,发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应尽早就医,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这些症状包括:轻微的牙龈出血是早期牙龈炎的指征,刷牙时刷毛上有血迹,咬食物时食物上有血迹,说明有牙龈炎;照镜子如果发现有牙龈红肿,一碰就出血的情况,说明可能也有牙龈炎;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牙缝变大,牙根暴露或牙龈红肿、有脓,说明已发展到牙周炎;有口臭说明可能有牙周炎。
牙周炎是口腔两大常见病之一。因此,牙周炎的预防甚为重要。大体上讲,牙周炎的预防可从五个方面进行: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⑴、每天认真有效地刷牙二次,特别要注意清除牙齿及边缘处的牙菌斑;
⑵、使用牙线和其它的洁牙用具清除牙齿邻面的牙菌斑;
2、吃健康的食物,如肉类、鸡蛋、豆制品、奶制品、各种蔬菜和瓜果等。
3、吸烟是牙周炎的加重因素,提倡戒烟。
4、牙周炎的自我察觉。
⑴、刷牙时牙刷上有血迹,咬食物时食物上有血迹,说明有牙龈炎;
⑵、照镜子时发现牙齿红肿,一碰就出血,说明有牙龈炎; ⑶、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牙根暴露或牙龈红肿、有脓,说明已发展到牙周炎;
⑷、有口臭说明可能有牙周炎。
轻微的牙龈出血是早期牙龈炎的指征,此时不应停止刷牙,不过宜采用软毛保健牙刷刷牙,刷牙用水可采用温盐水。每次刷完牙后,可继续用温盐水含漱数分钟。如果一周后还有牙龈出血现象,就应及时找口腔医生检查和治疗。
5、定期检查。
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最好每6个月1次;
⑵、定期进行洁治(即洗牙)。医生用特殊器械清除附着于牙齿上的牙结石,每年不少于一次。牙周炎的患者,建议每个季度或半年就洁牙一次。
以上内容就是牙科专家给大家预防牙周炎的建议,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定帮助,同时提醒各位注意的是,尽量在日常的生活中预防牙周炎,不要等到疾病发作了才想到牙齿健康问题。
轻度牙周炎如何治疗呢
牙周炎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这些炎症当中,尤其是牙周疾病,在传统治疗手段之下难以完全治愈的无奈,正是由于牙周疾病可以不断复发的特征,又进一步危害牙龈健康,回过头更加剧了牙龈萎缩的退化,从而造成牙齿松动而提前脱落、缺失,也使牙周病成为了导致牙齿“非健康”疾病的主要根源。
一、中医用药治疗牙周炎
中医治疗牙周炎关键是辨证治疗,其中,中医通常将牙周炎分成三个类型:肾阴虚损型、胃火上蒸型、气血不足型。下面,我们具体认识下中医角度上,牙周炎吃什么药:
1.属肾阴虚损型,宜补肾益髓,可服六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等。
2.属胃火上蒸型,宜清热泻火,可服牛黄清胃丸、泻黄散等,治疗牙周炎。
3.属气血不足型宜调补气血,可服八珍益母丸、十全大补丸、补中益气丸等。
二、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
1.含漱剂,能有效地控制龈上菌斑,降低牙龈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牙周炎的药物,但含漱剂对龈下菌斑的抑制作用不大,因此,对于龈下菌斑引发的牙周炎问题疗效不大。
2.局部灌洗、置药,控制龈下菌斑、消除或改善牙周炎症,因此牙周局部灌洗、置药对于龈下菌斑诱发的牙周炎有很好的疗效。
三、全身用药治疗牙周炎
1.甲硝唑,甲硝唑对可动杆菌及螺旋体等有明显功效,即使不配合局部器械治疗,也可有效治疗牙周炎,达到治疗目的。
2.螺旋霉素,单独运用螺旋霉素治疗中、重度牙周炎与青少年牙周炎均会得到很好的疗效。
到底什么是牙周炎
1、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
2、牙周炎的特点在于它是牙齿周围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慢性破坏,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常不为一般人注意。最初症状仅仅是刷牙时牙龈出血,有时在说话或咬硬物时也要出血。这样症状可持续数年,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不适,因此往往患者忽略。
随着疾病的进展,支持牙齿的牙槽骨破坏逐渐加重,当慢性破坏性炎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牙周组织支持力量大为减弱时,将发生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牙齿移位、流脓及疼痛,这是才引起患者重视而到医院就诊。如不及时治疗,牙齿丧失的数目常不是单个而是多数牙。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牙周炎不仅会造成牙齿的松动、脱落,也与全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炎变部位存在大量的致病菌,这些细菌可产生内毒素并侵入血液,引起凝血机制的改变和血小板的变性,还可直接刺激血管,导致小动脉痉挛。如果冠状动脉受累,发生收缩痉挛,再加上微小血栓的作用,就会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牙周炎是动脉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感染性心内膜炎与牙周炎也有关系。
3、许多研究证实,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与母亲患牙周炎有关。因此,患有牙周炎的育龄妇女在准备怀孕前应当首先治疗牙周炎,控制炎症,才能保证孕期和胎儿的健康。
4、糖尿病与牙周炎互为危险因素。血糖控制不好,牙周健康难以保证;反之,牙周炎症不控制,正常的血糖水平也难以达到。
5、牙周炎与消化道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也有关系,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有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和呼吸道病菌的储库。
牙周炎的六大特点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因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
牙周炎的特点是牙齿周围组织慢性破坏,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常不为一般人注意。专家介绍,牙周炎有六大症状,防治牙周炎可从保洁、按摩、食疗等入手。牙周炎的六大症状特点:
牙龈出血:常有刷牙时出血,咬食物时出血;或有自发性出血:晨起唾液带血(如出血多,应与内脏出血鉴别)。
牙龈发炎:牙龈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边缘圆钝且不与牙面贴附。
口腔异味:口臭有血腥味。
牙周袋形成:正常牙龈与牙面之间有1~2毫米的沟,称为龈沟。患牙周炎时牙龈与牙面分开而形成较宽的袋,称为牙周袋。
牙槽骨吸收:牙槽骨是没有骨髓的突出部,牙槽骨基本依赖包裹它的牙龈组织来供养。当牙龈老化萎缩后,对牙槽骨输送营养的能力下降,牙槽骨也就随之萎缩变短,称为“骨吸收现象”。
牙齿松动和移位:当炎症被吸收,包绕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达到牙根长度的1/2时,牙齿就会逐渐松动和移位。
口腔淋巴结肿大与牙周炎有关系吗
口腔淋巴结肿大与牙周炎有关系吗?
牙有炎症细菌会入淋巴管,颌下与颈部淋巴结会阻挡细菌扩散,所以淋巴结会肿大。治疗主要是抗感染.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牙周炎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首先是除去牙龈上方的牙石,然后除去牙周袋内的牙石,并刮除牙周袋内含有大量细菌毒素的病变牙骨质,经过这些治疗后,牙龈红肿可以消退,牙龈出血和牙周袋溢脓可消失。然后牙周手术治疗和松动牙固定。
牙周炎的治疗:
第一阶段为基础治疗阶段,目的在于选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清除或控制临床炎症和咬致病因素,包括口腔自洁,拔除预后差和不利修复的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选用抗菌药控制炎症,咬颌调整等。
第二阶段为牙周手术治疗和松动牙固定。
第三阶段为永久性修复治疗,一般手术后2-3个月后进行。
第四阶段为复查复治阶段,每半年一次,包括检查菌斑控制情况,卫生宣教,拍片检查,以进一步拟订治疗计划。
上文就是关于口腔淋巴结肿大与牙周炎有关系吗的介绍,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牙周炎是比较常见的口腔问题,要是不及时的治疗就会引发出其他的疾病,口腔淋巴结肿大就是。对于这个疾病,要及时的治疗,是很容易恢复健康的。
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
首先牙龈炎和牙周炎区别就是牙周炎有牙周袋的形成,牙周袋是诊断是否是牙周炎的重要指症。牙龈炎一般不会引起牙齿疼痛,症状就是牙龈出血明显,不会导致牙齿松动。牙周炎的症状就是牙周袋形成,牙龈萎缩,严重时牙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建议你找专业的口腔医生检查看看,如果是牙龈炎可以通过牙周洁治,如果用漱口液漱口1-2周就可以消除。如果是牙周炎就要系统的治疗,先洁治牙周,然后牙周袋内上药,有专门治疗牙周炎的药物,定期的洁牙,上药这样才能控制。你的牙齿疼痛可能是有牙髓炎出现,如果确诊对这个牙齿做彻底的根管治疗就可以彻底的解决问题。
牙周炎常见的危害有哪些
牙周炎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牙周炎有哪些危害?牙病患者的口腔分泌物中有大量幽门螺蝣杆菌。它们会随着唾液进入胃中,从而引发胃炎、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
牙周炎与内分泌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口腔感染能诱发糖尿病,当口腔病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后,会使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变得迟钝,使胰岛的作用下降,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牙周炎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牙周炎有哪些危害?口腔位于呼吸道的上游,因此口腔感染容易导致各种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疾患,如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和肺炎。
牙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者从牙周病的病灶处检测出了葡萄球菌。研究人员还从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壁上找到了与牙病细菌相关的脂肪多糖及毒素,在动脉血管内壁的粥样硬化斑块上发现了牙菌斑的DNA。
牙周炎的危害有哪些?以上做了具体的介绍,牙周炎治疗专家说,为了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危害的出现,我们就只能进行牙周炎的预防,避免牙周炎的发生。
引起牙周炎的病因
牙周炎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牙龈 、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
微生物是引发慢性牙周炎的始动因子,堆积在龈牙结合部的牙面和龈沟内的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引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使局部微生态环境更有利于一些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的革兰阴性牙周致病菌滋生,形成致病性很强的生物膜,由龈上向龈下扩展,并扩大到深部牙周组织,凡是能加重菌斑滞留的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牙排列不齐、解剖形态异常等,均可成为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加重和加速牙周炎的进展。宿主对微生物的应答反应是决定牙周炎发生与否,以及病情轻重、范围大小、发展速度等的必要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对牙周炎有负面影响。此外,环境和行为因素,如吸烟、精神压力等也可能是危险因素。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的牙周炎,按其患牙的分布可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特定微生物,主要是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感染,以及机体防御能力缺陷(如白细胞功能缺陷、牙骨质发育异常等)是引起侵袭性牙周炎的两方面主要因素。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主要有几类,分别是血液疾病,遗传性疾病,糖尿病及艾滋病等。血液疾病包括血中白细胞异常,白血病等。白细胞异常是导致牙周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白细胞减少症和白细胞功能缺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可能是骨髓干细胞发育异常,骨髓分化出白细胞后释放的数量减少,进入血液循环的白细胞比例失常和白细胞在血液中生存的时间缩短,这些都会导致白细胞数量的减少。正常人血中的白细胞数为4000-10000个,低于四千时,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白细胞功能缺陷是指白细胞数量是正常的,但杀死细菌的能力下降,也会导致牙周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