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妈妈最好教育是给孩子安全感

妈妈最好教育是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为什么老是会来烦你呢,那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才会一直想要!其实他不需要很多的,不能说,我喜欢的时候就给她吃这个吃那个乱吃一团,我不高兴的时候,就把他推开到一边去。他要的其实不多,只是想在要你抱的时候,你能抱一抱他!这样的话,孩子逐渐与妈妈进行分离,与父亲分离,一直到完全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而这个时候他就有了一个“我”。

4-5岁孩子最需要的是“肯定”

当他有这个“我”时,那么到了4岁-5岁的时候,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个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父亲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这么认真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

如果爸爸在这个部分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表现出来,孩子就会充满自信,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他自己内心的。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会认为,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好,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可爱。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是充满了自信。这个孩子会有这样一种自我的信心后,他就会有一个新的我,并且会明白,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然后能够有信心去面对他的人生。去面对他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难题。要请爸爸这样来做。愿意去肯定孩子,去向孩子表达:我很喜欢你,你很bang!在信任级上,父亲的肯定,要比妈妈的肯定比重更大。

父亲与妈妈不同的是,爸爸如果肯定的话,对一个女孩子,她会觉得她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做为一个女性她是很好的。对一个男孩子,他会觉得作为一个儿子的男性的部分自己是个很好的男孩儿。在性别的认同上,父亲的作用更大。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很多男同性恋,很多都是与父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导致的结果。让父亲肯定他,zan美他,孩子就会顺利走过这段时期。

如何给孩子安全感

这样的宝宝都比较孤单、缺乏安全感。宝宝主要的社会形成方式是游戏,所以主张他多和同伴一起玩,消除孩子的孤单感,另外大人的教育方式要以鼓励为主,避免说出带有抛弃意味的语言,如“你再怎么样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容易建立安全感。另外宝宝很容易会出现一些小问题,爸爸妈妈应以说教为主,不要过分严厉的批评,更不要有打骂的行为,这对宝宝性格的发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毁掉孩子心理健康的六个因素

1、家庭生活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

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的冲突,孩子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影响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2、母亲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情绪多变

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如果母亲经常怕这怕那,多愁善感,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做事与生活态度。只有母亲本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才不会常常产生焦虑。而自信、稳定、成熟、理智的养育态度,既能减少妈妈不必要的内心消耗,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状态与气质。

3、孩子的心理营养未得到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没有得到行动上的自由、独立与正常情绪的释放。通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很少考虑孩子的需求与愿望,孩子只能围着成人的指挥棒、“晴雨表”来转,孩子想去的地方、想玩的东西,经常被严令禁止,如:“太脏了”、“太危险了”等等。当成人高兴时,拉过孩子不管是否愿意,又亲又抱。不高兴时,又嫌弃孩子话多,不愿理睬。有时还会拿“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等话语相威胁,有时还拿“许愿”来敷衍孩子。长此以往,就损伤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对成人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因此,家长[微博]应尊重孩子,放开孩子的手脚,不要过度干涉和妨碍孩子的自主尝试。跟着孩子的需要走,孩子想“自己来”,就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做。孩子没主动要家长帮助,无论孩子做成什么样,只要没有危险家长就不参与。但是在孩子表示需要帮助时,家长也要马上回应,当孩子觉得不需要的时候再停手让他自己做。从而,让孩子与家长建立正常的亲子依恋关系。当遇到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时,可以同孩子协商,而不是强令。例如:妈妈刚刚做好了饭菜端上桌,可是孩子非要吃饺子。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同孩子商量一下,如告诉孩子,下一次你如果想吃什么,提前告诉妈妈。现在饭已经做好了,你如果想“吃饺子”,我们就要重新去买菜、擀皮、包饺子。你还要忍着饿,同妈妈一起来做这些事,你看可以吗?如果孩子还是坚持,那么就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去买东西,回到家后,与家长一起摘菜洗菜包饺子……让孩子学会等待。

4、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使孩子畏惧困难

家庭温柔的陷阱,特别是隔代疼,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准备好了“清道夫”、“铺路石”,剥夺了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使孩子胆小、畏惧困难,自然自身也失去了安全感。

因此,应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人不要包办代替。如:让孩子适时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己解决与小朋友的纠纷等等,尝试成功,建立自信,只有让孩子多次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才能应对失败的考验。

5、家长的怕输心理和处处都要孩子争“第一”

家长常常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当孩子不如别人或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会非常着急,抱怨的话、情绪化的行为就会出现。经常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与能力。

作为家长应当意识到,让孩子时时、处处争“第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争“唯一”。——我就是我,我与众不同!因为差异就是资源、就是优势。同样是“棒”,但“你真棒”和“你最棒”在目标上却有本质的区别。应该了解分析孩子的特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切实的目标,让孩子的能力以“山”字形发展。

6、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能听得表扬,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

孩子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表扬,家长、幼儿园老师天天都是,“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这样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体验和原动力,常常会很情绪化,缺少安全感。

家长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1.敏感的细心的照顾

在孩子出生时,对于孩子的哭声,一定要有回应,哭泣是孩子唯一的交流途径。如果置之不理会让孩子的安全感降低。

2、不要恐吓孩子

不要因为孩子某些行为动作,而出言去吓唬他,会使孩子心理在形成恐惧,可能回伴随一声。

3、不要说一些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话语

不要对孩子说,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你的爱会减少。

4、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夫妻吵架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说一些破坏家庭的话语,会让孩子感到家庭的安全感被破坏。

5、对孩子要诚实,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因为其它原因无法及时做到,一定要及时告知,做到信守承诺。

6、安全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在孩子成长期发展时必不可少的,父母一定要重视。

育儿必知的宝宝心理学

1 无条件的接纳

0~3个月,孩子刚出生不久,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没有条件的接纳。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即使是小宝宝也什么都知道,只不过他不会讲话,有需要时只会用哭来表达。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你也看不出来我好不好看,你更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就是没有条件地来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

2 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我的生命中,你最重要

孩子需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我是No 1。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体很不舒服,可是我很饿,我生病了,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来满足我。这样,我就会知道,在你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

对于母亲而言,做到这些并不难。因为妈妈在生完孩子以后,身体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物质,促使妈妈心甘情愿地为孩子提供一切。生理上,提供乳汁,心理上,提供无条件的爱。在妈妈的眼里,孩子一定是最美、最完美的,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可是如果3个月内,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发生变化,身体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那么爸爸就要承担起这个任务:看护孩子,照顾孩子,保护妻子。

3 安全感

孩子本来是跟妈妈相连在一起的,刚出生时经历的是身体上的分离,从4个月起,他开始经历在心理上与妈妈、爸爸“剪断脐带”的过程。孩子想要分离,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可却又不能真正做到,因此他很挣扎,而此时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安全感。获得安全感,其实是在为分离做准备。那么爸爸妈妈怎样做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获得呢?

一方面,爸爸妈妈的关系要融洽、稳定、安全。爸爸妈妈的夫妻关系好,孩子就会很开心,因为孩子的世界很简单,父母亲就是他全部的世界。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总是互相指责,孩子会害怕,没有安全感。当他有害怕的情绪时,又不知道如何应对,只能用许多古怪的行为来处理。所以,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父母亲相互间的良好关系。

另一方面,妈妈不能太过焦虑,她的情绪应该是稳定的,至少对孩子的情绪应该保持稳定。在这种状态中,孩子会发展出稳定的自我,从而产生自信。

相反,过于焦虑的妈妈对孩子很难放手。我们常认为自己为孩子做的就是最好的事情,因此会要求孩子做这个,不做那个。而实际上,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坐在孩子一旁,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索取成长的养分。顺其自然地,当孩子得到了安全感,他会尝试分离一点,安全感更多一点,就再分离一点。总之,安全感吸收得越 多,越容易分离,这是孩子心理的自然过程。一直不停地离开、回来、再离开、再回来……直到成为一个身体、心理上真正独立的人。

妈妈带宝宝的利弊是什么

1.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妈咪由于长时间与宝宝相处,亲子关系自然比较亲密,因为对孩子来说,妈咪是最重要的人,较容易产生依赖感。

2.家人对孩子管教方式一致

由于妈妈成为最主要的孩子管教者,比较能够实现及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来说也较能适应,不会造成同一件事情妈咪说能做,另一个照顾者又说不能做。

3.有利于孩子安全感及信任感的建立

孩子在0-1岁期间安全感及信任感的建立很重要,自己带的妈咪对于宝宝来说,不会一下子消失、一下子又出现,就算不在身边,也只是短时间,因此孩子比较容易对妈咪产生安全感及信任感。

4.对孩子更了解

你是孩子重要的照顾者,当然会成为最了解他的人,他的个性是害羞、是开朗你都清楚,对于往后孩子在同伴团体中的表现,较不会有过多的担心。

全职妈妈注意别喝社会脱节

辞职在家带小孩,意味着妈妈得放弃原本的工作,专心在家与宝宝奋战。若脱离职场太久,妈妈可能会面临脱节甚至是社会淘汰的问题。而且妈妈若不把握机会充实自己,日子久了可能会觉得自己像黄脸婆而觉得无聊又心慌。因此,即使你决定当一位全职妈妈,也要定期参加社会活动,及时充实自己,不要和社会脱节,更何况,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教你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与不具备完全语言能力的婴儿沟通是家长朋友们最头疼的事情。一些家长头疼无法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不明白孩子为何特别淘气,不清楚孩子为何忽然好动。总之,一连串的问号让家长甚是无奈。从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现种种困惑,是因为家长没有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专家认为,孩子的哭、笑、闹、淘等等诸多行为都是其心理的直接反映。在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育之时,孩子的“哭、笑、淘”就是一种行为语言。为科学健康地抚育孩子,家长朋友们必须要用心分析,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好育园早教专家认为,要多角度理解孩子的“哭、笑、淘”等诸多行为语言:

1、孩子的哭闹,有生病不舒服、饥饿、寻求安全感等多重含义

孩子的哭,有的是因为生病不舒服引致,或者是因为饥饿所致。同时,当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他也会大哭。比如,当孩子睡醒后,一般会大哭,这时,千万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是饥饿了,此时的孩子可能是因为睡醒后没有感觉到安全感,希望通过哭声引起父母或大人的关注,寻求大人的爱抚。因此,当孩子睡醒后大哭,家长一定要用抚爱或轻声的哄爱来给孩子安全感。

因而,当孩子哭闹之时,家长一定要分析好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让孩子的心理述求得到满足。

2、孩子的笑,是一种幸福与满足的表现,也蕴含希望得到大人肯定的期朌

有些孩子在得到大人的逗弄时,往往会报以开心的大笑,此时,家长一定会认为这是孩子内心幸福与满足的表现。诚然,家长的抚爱会让孩子内心得到幸福与满足,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考虑,这也是孩子内心期待得到大人肯定的体现。孩子在用行为语言“鼓励”家长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肯定。此时,家长可以适时对孩子说进行一些爱抚式的言语,对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早期教育。事实证明,当孩子幸福地笑的时候,家长进行爱抚式的早期教育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孩子的淘,绝对不是简单的不听话,也是渴望关注,或是动手能力或运动能力发育的表现

有些家长很头痛幼儿在生活中的“淘气”,似乎孩子淘气,是一种不听话或者不乖不懂事的表现。孩子们往往喜欢在家里乱扔东西、喜欢乱拆家里物什,或者故意和家长逗玩,这不是简单淘气。

比如,当孩子在大人没有关注到他时,会故意捣蛋,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过多责骂孩子,这是孩子用自己的“淘气”来吸引家长或大人的关注,以期获得更多的关爱,此时家长要反省自己是否对孩子关爱不够了;而当孩子在家里乱拆家里的玩具之类的物什之时,家长也轻易不要生气,这是孩子智力发育的一种表现;而当孩子在床上或地上乱蹦乱跳时,则更有可能是孩子运动能力在发育的具体体现。

4、对于孩子无理由乖张的行为,家长必须引起重视

以上,我们分析了孩子种种缘由内心或自身发育的行为语言,提醒家长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但对于一些无理由的行为,比如无缘无故不吃东西,无理由的拒绝抚爱,则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这些不正常的行为很可能是孩子身体不适,或者心理受到伤害的表现,家长们一定要从日常行为中找到此中原因,以为爱抚孩子寻求因应之策。

家长如何给孩子安全感

假如把危险归类,可以认为孩子受到的伤害可能来自身心两方面。也就是说,故意损害孩子身体健康的父母,故意损害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都会直接给孩子带来伤害。还有无法满足孩子生理需求的父母,无法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父母,都会让孩子感到坏境的不确定和难以控制,缺乏安全感。

在生理方面,父母的不当行为可能有:

打孩子,把孩子赶出家门或者锁在外面,遗弃或者弄丢孩子并导致ta的生存得不到保障,孩子饿了没吃的、渴了没喝的,给孩子吃坏东西,给孩子吃错药,给孩子穿太热或者穿太少,孩子生病了不管ta,家里窗户破了、屋顶漏了、小强泛滥、马桶堵了、停电等设施问题不去管,以及其它一切让孩子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行为。当然,在这方面大多数父母只是偶尔打打孩子,其余问题不大。

更多的父母是在心理方面出了问题,问题主要出在不能和孩子建立和维持有安全感的亲子关系:

打骂孩子、冷暴力这样直接损害亲子关系的行为,过早让孩子独自睡觉、过早让孩子自己玩、不辞而别、把孩子寄养、离婚又不和孩子说明白等等让孩子担心自己会被抛弃的行为,甚至真的说“我不要你了”;忽视孩子、在孩子表达感受时直接否定ta等等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的行为,挑剔孩子、羞辱孩子、把孩子跟别人比较、变味地夸奖孩子等等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差劲的行为;包办家里的所有事务,过于追求完美,而不让孩子有机会插手,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的行为;夫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边吵边提孩子的名字,让孩子以为自己导致了父母争吵而感到内疚的行为。

夫妻中只要有一人情绪多变,让孩子受到惊吓,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向孩子求援,把没安全感的症状传染给孩子的行为,以及其它一切让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的行为。

假如你是这样的父母,那么怎样弥补孩子,给孩子安全感?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呢?除了满足孩子基本生的理需求之外,还有以下几件事情需要做到:

1、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尤其要重视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2、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不批评、责备、惩罚孩子,而是欣赏、鼓励、支持孩子。

3、不威胁孩子(不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4、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的个性。

5、 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

6. 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行为方面以身作则。

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与孩子玩耍时要与孩子平等相处

许多人以为,孩子爱看电视。而调查显示,有73%的孩子更喜欢和父母一起玩而不是看电视。还有38%的孩子表示“我希望爸爸妈妈花更多的时间陪我一起玩”,而45%的父母承认,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父母同时坦言,不知道该如何陪孩子玩耍。

教育孩子,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岁前,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情感依托,孩子最需要从妈妈那里得到爱与安全感,从而从容不迫地发展出开朗、自信、独立、乐观等性格品质。缺少妈妈的陪伴,缺少与妈妈良好的情感互动,孩子容易敏感、多疑,人际交往能力和探索欲望也会更弱。有句话说:“妈妈教出来的是男孩,爸爸教出来的是男人”。爸爸陪伴孩子时,有较强的规则意识,较少迁就孩子。缺少爸爸的陪伴,孩子更容易出现娇气、任性、我行我素的问题。

父母该如何陪伴孩子呢?在陪孩子玩这件事上,父母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把“玩”同“智能开发”捆绑在一起,好像游戏不能“寓教于乐”就是浪费时间。父母抱着这样的功利心,很难激起孩子的热情,真正与孩子打成一片。

玩耍本身就是智力与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事实上,孩子更希望自己构想、创造、编排游戏活动,而不是被大人安排,他们不需要大量的玩具,而是需要尽情的玩耍。父母需要做的只是加入他们的游戏:“我想跟你一起玩,可以吗?”一些非常简单的游戏,如躲猫猫、互相打闹等,就可以让亲子关系升温。孩子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学习如何和他人相处以及社会规则。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有哪些 粘妈妈

在一个家庭里面妈妈是最能够给孩子安全感的角色,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喜欢整天粘着妈妈。当然,其他亲人照顾的时候他们往往也会表现得很乖,

但是只要他们一旦看到了妈妈,便会开始粘着不放。只要妈妈动一下或者离开一会的话他们就会变得非常紧张,大哭大闹,这个时候谁哄都没用了。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父母在与不在大不同

小多对妈妈非常依赖。只要跟妈妈在一起,就手舞足蹈的,可妈妈一离开,就大哭大闹。

建议:依赖父母也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可能与获得关爱不够有关。建议首先多跟孩子做情感交流,不能把孩子甩给老人或保姆。

出现类似情况后,父母可采用触肤情感刺激帮孩子找回安全感。比如每天下班回家先抱抱孩子,睡前给孩子一个吻。

相关推荐

孕妇情绪对胎儿的影响

临产孕妇过度不安,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能发生滞产或产后大出血、难产率增高,所以孕期孕妇的情绪、修养、仪表、心态,为主要内容的情绪胎教,仅次于营养胎教。决定着胎儿的身心健康。情绪胎教的重要意义,保障孕期母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决定着母子关系的和谐与否,以及孩子后天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也直接影响家庭关系,保障孕期健康顺利进行的主观因素。它突出的特点以母亲修养的不断提高,孕期生活品味增加,由女人向母亲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内心品质提升,达到母仪胎儿的目的。对胎儿的情绪、性格、健康、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

推介一首防溺水童谣

小编发现,这首童谣,其实教育部之前发布的防溺水“六不”要求的提炼。去年同期,教育部已发布《防溺水安全歌》:“游泳安全最重要,公共泳池去处好。私自游泳要杜绝,大人在旁安全保。动作规范不乱跑,高出绝不把水跳。伙伴遇溺不慌张,大声呼叫把警报。身边若有漂浮物,救人要紧水中抛。” 问题这些童谣学校否组织孩子们学习过,否真正浸入孩子们心里。7月8日徐州俩学生泳池溺亡;7月15日新疆阿拉尔3名学生暑假避暑溺亡;7月20日北京通州区3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潮白河溺亡。近期全国学生溺亡事故频发,更折射学生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妈妈当虎还当猫

当一个好妈妈,真的不容易,如果你对孩子教育太过于严厉,人家会说你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甚至在虐待孩子,如果你对孩子教育太过于宽松,人家肯定又会说慈母多败儿了,所以,教育从来就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该如何把握好教育的力度呢?怎么做才能真真正正地帮助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呢? 一:教育孩子,当虎还当猫好 A:教育孩子,家长当虎 1、 教育孩子,家长对孩子比较严厉,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起到约束,对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有好处。 2、 教育孩子采取严厉的态度,家长可以建立威严,孩子在家长的监督上,一般都

家长打骂教育孩子的危害

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最活泼好动,也经常会犯错,爱调皮捣蛋。很多人在发现处理孩子的事情上会控制不住打骂孩子,暂时可能孩子顺从了我们,但心灵的创伤无法弥补的。她家儿子我见过,有点内向孤僻。一有什么不如意,情绪波动很大。研究表示,打着长大的孩子,智商比其他的孩子要稍微差些,这与平时大脑神经刺激受损可能也有关系的。所以,光靠打去教育孩子并不好办法。 家长一般打孩子,情绪都比较激动。面对小温馨的任性,调皮时,我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捏小温馨的耳朵,打她的小手。希望她能听话,不要和我唱反调。昨天晚上我生病,小

孩子的逃生教育不可忽视

第一、灌输给孩子逃生意识 虽然说孩子所处的学校环境相对安全,但意外事件也不可控的,故而要让孩子有一个清楚的逃生意识,遇见坏人或地震等突发事件,应当果断逃生,学会自救自助,不要在原地等待着救援,容易错失最好的逃生机会。 第二、转身跑 若有坏人冲进了学校或幼儿园,此时孩子一定要转身跑开,跑到离坏人越远越好的地方,往人多的地方跑同时向大人们求救。 第三、藏在安全地带 如果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环境,例如在班级中,此时若坏人进入了班级,孩子要有马上躲藏起来的意识,尽量不要让坏人发现自己,能够关上门就关上门

全职妈妈看护宝宝的利弊

好处: 1、让妈妈充分休养:坐完月子若能在家带宝宝,可使身心获得充足的休息,而且此时妈妈可以随时给宝宝哺乳,方便很多,更加不用担心因工作压力使奶量减少,也没有储存母乳及喂食的问题。 2、安全有保障:如果将宝宝委托给保姆照顾,可能还会有不放心,妈妈自己带宝宝当然可以保障宝宝的安全,以免有受虐的可能,省去不少的顾虑。 3、培养亲子关系:倘若父母的上班时间很长,仅有假日有空与宝宝相处,那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可能会显得愈生疏。4个月—3岁宝宝与主要照顾者建立依附关系的重要时期,如果妈咪能专心且耐心地与孩子

1岁小孩怎么教育

1、1岁小孩怎么教育 1.1、教育1岁宝宝不要心慌忙乱 第一次成为妈妈都会倍感骄傲,但教育一岁宝宝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非常的苦恼,因为一岁的宝宝还不知道自己的表现错,家长在教育一岁宝宝的时候都会心慌和忙乱,不知道该如何好?这种情况下,就要去调整自己的情绪,想让自己的宝宝能够知道它的对和错,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一岁宝宝该如何进行教育?我们一定要选对方法。不能够去顺着宝宝也不能够自己先忙乱。 1.2、教育1岁宝宝的重点 当孩子出现危险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去给予阻止,从家长的行为上我们能够去进

1岁宝宝开始学会反抗怎么办

一直以来得到满满的爱,进入儿童的两个反抗期后,使孩子对自我有所醒悟。因为放心所以能够主张“我就我!”这代表你的育儿方式没有错,请对自己有自信。 孩孩优小迪认为面对孩子的反抗,妈妈如果慌了手脚,情绪化地责骂孩子孩子就会感到不安。然后,为了确认自己否被爱,孩子会更刻意唱反调。妈妈感到有压力越骂越凶,孩子也越来越磨人,形成恶性循环。 儿童的两个反抗期怎么做?包容孩子的叛逆,向他表达感谢和无限的爱 爸妈再怎么烦躁,也别忘记告诉孩子“我很爱你”、“谢谢你出生成为我的孩子”。当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说“我不要!”

早教不可忽视儿童年龄

早期教育提前学习,早期教育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它的目标。0至7岁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一阶段:周岁以内 周岁以内的幼儿,主要通过父母的照顾和关怀,爱的传递,消除他对环境的陌生感,让他对自己的亲人有依赖,产生情感上的满足。 第二阶段:1岁-3岁 1岁到3岁的幼儿,应该通过与父母以及亲人的相处,让他建立安全

单亲妈妈应怎样教育孩子

第一、不把自己的不幸传输给孩子; 第二、不把自己的仇恨给孩子种下; 第三、要孩子知道你有多爱他,更多的孩子懂得如何去爱; 第四、让孩子吸取你的教训,更多的学习知识,增加自己的能力,以你为动力,以你的经历为经验和教训,更好的掌控自己的生活; 第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让孩子随时在你的引导中解决困难;第六、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让孩子自信、自立、快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