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幼儿腹泻的诊断鉴别

婴幼儿腹泻的诊断鉴别

一、诊断

婴幼儿腹泻根据临床表现、检查可进行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杆菌痢疾

婴儿痢疾表现多不典型,常无脓血便,临床呈一般腹泻的表现,较难鉴别,应注意流行情况,常能问出接触史,排便前常哭闹,显示里急后重,仔细观察可见患儿大便频繁,但每次量不多,有时可见水样便粪质中混有脓血,镜下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而大肠杆菌肠炎每次便量多,一部分每次可达20ml以上,大便中粘液常见,但极少稠脓,偶有少数白细胞与红细胞,应培养鉴别。

2、婴儿出血性肠炎

起病与大肠杆菌肠炎无异,但治疗后腹泻不止且病情加重,腹胀较重,高热,频繁呕吐,重者吐咖啡样物,大便早期呈水样,潜血试验阴性,以后出现典型的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脱水重,可早期出现休克,中毒症状重者可昏迷,惊厥。

3、“生理性腹泻”

渗出性体质小儿可生后不久即开始排黄绿色稀便,大便次数多,但不吐,食欲好,体重增加正常,到添加辅食后,大便自然恢复正常。

婴儿腹泻是什么原因

夏秋季节易发生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指婴幼儿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小儿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甚至出现水样便、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道病症。腹泻以夏、秋季节为疾病高发期,夏季腹泻以细菌感染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婴幼儿腹泻也可以称作婴幼儿消化不良。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情况是排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另一种情况是排出的粪便带有较多水分。

引起婴幼儿腹泻发病的因素

婴幼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较低,肠道防御能力差等原因,很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病菌感染、饮食、气候变化等外界影响,也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肠道内感染所引起的腹泻称为肠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若饮食不当,食物超过了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的承受能力,也会引起婴幼儿腹泻。腹泻症状较轻时,主要表现为黄绿色稀便,形状如蛋花汤样,味道酸臭,伴有少量黏液及乳黄色小块,有时伴有轻度的呕吐或溢乳。腹泻症状较重者,腹泻次数可达每日十余次,可伴有发热、呕吐,甚至有中度或重度的失水、酸中毒等症状。

警惕小儿腹泻前后的危险症状

小儿腹泻前后,一些并发症状是很危急的,提醒家长要警惕这些危险症状。腹泻发病之前或腹泻时,有些孩子会出现发热症状,且体温可达39℃以上,遇到这种发热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孩子患痢疾,或空肠弯曲性腹泻,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时,便中带有血丝或出现血水样便、脓样便,这时也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孩子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输液,防止患儿酸中毒;重症腹泻的患儿,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在腹泻发病之前或腹泻初起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荨麻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荨麻疹诊断标准:

1、皮肤出现大小不等之风团样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痕迹。

2、慢性荨麻疹,风团损害反复发作,时间持续1~3个月以上。

3、实验室检查,皮肤过敏源检查可查到阳性结果;血清IgE水平增高。

鉴别诊断一、与婴儿湿疹鉴别

婴儿湿疹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的皮肤损害。婴儿湿疹可包括婴儿异位性皮炎,但异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婴儿湿疹,婴儿湿疹包括婴儿接触性皮炎、脂溢性、擦烂性婴儿湿疹、婴儿异位性皮炎。

鉴别诊断二、与血管性水肿鉴别

血管性水肿为慢性复发性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的大片局部性水肿,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荨麻疹相同,只是血浆是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中渗出,而进入到周围疏松组织内而引起。

鉴别诊断三、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低补体血症,病理检查为破碎性血管炎改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婴幼儿腹泻如何鉴别

一、区别不同病原所致腹泻:

1、耶氏菌肠炎

症状:腹泻、发热、及腹部绞痛,约25%患儿便中带血。

多数患儿呈自限性,数日后自愈。

2、空肠弯曲菌肠炎

病例有逐渐增多趋。平均潜伏期3~5天,如感染量小,潜伏期延长。腹泻前可有发热、腹痛等前驱症状,偶可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本病

发病季节性不明显,以1~3岁最多,大便常带血,镜检可见白细胞。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查,恢复期血清抗体明显升高。

3、真菌性肠炎

多并发于其他感染,多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

大便症状:

每日3~4次或稍多,黄色稀水样,偶呈豆腐渣样,泡沫较多,带粘液。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及菌丝。

尸检查到肠道血管内及周围大量毛霉菌。

4、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5~7月分多发。

多起病较缓,开始轻泻,不发热,很少吐。后期呕吐和低热常与脱水同时出现,多呈等渗性或低渗性脱水。

大便症状:

多呈蛋花汤样,色淡黄,有时粘液较多,偶见血丝,有腥臭味。

O111、O126、O127、O128肠炎:大便中可有白色脓液。

肠毒性大肠杆菌肠炎:泻水样便量多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细菌侵入小肠粘膜,引起溃疡,大便中常带少量脓或血。

5、病毒性肠炎

主由轮状病毒引起。多发生在8~12月,以10~11月最多,好发于2岁以下小儿,潜伏期1~3天。

症状:

起病急,早期出现呕吐,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严重口渴及烦躁,体温在38~40℃,腹胀较明显,,脱水多呈轻度或中度等渗或高渗性。

抗生素治疗无效,多在5~7日内自然痊愈,偶见危重病例末期出现紫绀救。

大便症状:

起病1~2日即开始排水样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清水样,粘液少,很少腥臭味。

6、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多继发于口服大量广谱抗生素后。

症状:呕吐、发热、腹泻。呕吐常在发热1~5日前出现。腹泻每日可达10~20次或更多。

体液丢失多,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重,甚至发生休克。

大便症状:

初期大便呈黄绿色,3~4日后变为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大便中常见灰白色片状伪膜,将少量大便放在生理盐水内,伪膜漂浮水上。

大便粘液涂片:多数脓球和革兰氏阳性球菌。

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二、与其他疾病鉴别

1、生理性腹泻:

见于渗出性体质小儿。

生后排黄绿色稀便,大便次数多。

不呕吐,食欲好,体重增加正常。添加辅食后,大便恢复正常。

2、婴儿出血性肠炎:

大便早期呈水样,潜血试验阴性,之后呈暗红色果酱样。

脱水重,可早期出现休克。中毒症状重者可昏迷、惊厥。

治疗后腹泻不止且病情加重,腹胀较重,高热、频繁呕吐,重者吐咖啡样物。

3、杆菌痢疾

注意流行情况,询问接触史,同时进行培养鉴别。

症状:排便前常哭闹,里急后重。大便虽频繁,但每次量不多,常无脓血便。

婴幼儿腹泻的有效预防措施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大多婴幼儿腹泻原因是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由于婴幼儿腹泻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导致患儿出现性命的危害,因此有很多家长对婴幼儿腹泻的预防表示很关注。

婴幼儿腹泻的有效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不必禁食,多补水分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2、注意饮食质量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3、避免不良刺激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4、增强体质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远离小儿腹泻疾病的侵扰。

5、请勿滥用抗生素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婴幼儿腹泻诊断标准

婴幼儿腹泻的并发症

婴幼儿腹泻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的营养、生长发育。因严重呕吐和腹泻使机体丢失大量体液,再加上摄入不足,可引起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力减低,前囟及眼窝凹陷,眼泪、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

婴幼儿腹泻如何辨别

腹泻是大便次数比正常时突然增多,每日3次以上,呈稀便或水样便。如果便次少于每日4次,而大便成形,不是腹泻。人奶喂养儿如果每日排便2-4次,粪便呈糊状,也不算腹泻。而且,一般病理性腹泻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或拒食,恶心或呕吐。

婴幼儿腹泻病的诊断:

(一)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类型。曾称为秋季腹泻。多见于6月到2岁婴幼儿,病初1~2日,常有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可有发热、咳嗽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惊厥、心肌受损等多脏器受累表现。

2.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多流行于夏季,临床表现有发热、呕吐、频繁多次水样或蛋花样便,粪便培养可确诊。

3.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临床表现类似于细菌性痢疾,可有脓血便,有腥臭味,可有高热,粪便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4.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多由O157:H7引起。严重者可导致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大并发症。

典型患者有三大特征。

(1)特发性痉挛型腹痛。

(2)血性粪便(血水便或脓血便)。

(3)低热或不发热。

5.沙门菌感染性肠炎

多见于l岁以内的体弱婴儿,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有胃肠炎型和败血症型,可排深绿色黏液脓便或白色胶冻样便,常引起暴发流行。

6.抗生素相关肠史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发生干长期给予广谱抗生素的患儿,表现为发热,稀水黏液便,可呈深蓝色,可见脱落肠黏膜,大便涂片镜检及粪便培养可确诊。

(2)甲膜性肠炎: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苗感染引起,可在抗生素治疗2—9日后或手术后5—20日出现腹泻,中毒症状重,大便为黄稀便或水样便,可有甲膜排出,少数为血便。可有腹痛,重症可并发脱水、肾衰竭、休克及DIC等。粪便厌氧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3)铜绿假单胞菌肠炎:感染中毒症状重,腹泻开始为水样便,随后转为黏液或脓血便,严重可致休克等。大便培养可确诊。

(4)真菌性肠炎:病程迁延,常伴有鹅口疮,肛周可见黄白色甲膜,大便呈稀便,带泡沫,甲膜及粪便涂片可见菌丝。

7.迁延与慢性腹泻

病程超过2周,病因复杂。持续腹泻可加重营养不良,继发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异常。

(二)实验室检查

1.大便常规检查

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可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

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

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班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大便电镜检查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

对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 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者,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萄葡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一种定量非侵入性测定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方法,有条件可以应用),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三)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年龄、大便性状、排便次数作出初步诊断,对于脱水程度和性质,有无酸中毒以及钾,钠等电解质缺乏,进行判断。必要时进行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病原学检查,作为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生理性腹泻 小儿外观虚胖,出生后不久大便次数即较多,稀薄,呈金黄色,但不伴呕吐,体重增加正常。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感染及变态反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具有腹泻、腹胀、便血、高热及呕吐五大症状。大便初为水样便,继而转暗红色、果酱样或血便,腹胀多较严重,可早期出现休克,甚至昏迷,惊厥。

3.急性细菌性痢疾 夏季发病率高,患儿多有不洁食物史,潜伏期24~72小时。大多数病人起病急,高热、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大使多呈粘液脓血便,排便次数每天数次至十多次。中毒性菌痢者可出现高热惊厥、嗜睡或昏迷,甚至休克等症状。病程长短不等。粪便培养可确诊。

感冒鉴别诊断方法

1、与流感鉴别流感有明显流行病史,多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四肢酸痛、头痛等,可有衰竭状态,一般鼻、咽症状如鼻分泌物多和咳嗽等,则较全身中毒症状为轻。

2、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婴幼儿时期的上呼吸感染,往往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可误诊为原发性胃肠病。

3、与过敏性鼻炎鉴别有些“感冒”患儿的全身症状不重,常打喷嚏、流清涕、鼻粘膜苍白水肿,则应考虑过敏性鼻炎,在鼻拭涂片检查时,如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助诊断。

4、从血象鉴别发热较高。白细胞数较低时,应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及患儿接触史,排除流感、麻疹、疟疾、伤寒、结核病等。

腹泻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

1. 区别泄泻的虚实寒热发病急,病程短,泄泻而腹痛,多属实证。发病缓,病程长,腹痛不甚,虚证偏多。实证常有小便不利;虚证粪便清稀如水,腹痛喜温的多寒,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者多热。

2.明确久泻的脏腑病理久泻不愈。倦怠乏力,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而复发者,脾虚为主。泄泻反复与精神情绪有关者为肝脾同病,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腰酸畏寒多为命火不足、脾肾同病。

辨证论治

1.急性泄泻

(1)寒湿伤脾:

泄泻清稀,肠鸣腹痛,脘闷少食,或伴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身体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濡,此属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气机受阻。

(2)湿热:

腹痛泄泻,大便急迫如水注,大便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属湿热内盛,下迫大肠。

(3)食滞胃肠:

泻下臭秽粘腻,夹杂不消化食物残渣,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嗳腐食臭,不思饮食,苔厚腻,脉滑数,此属食积滞中,传化失常,升降失调。

2.慢性泄泻:

(1)脾虚湿盛:

大便溏薄,每因饮食不慎而发作,身重体倦,腹胀肠鸣,纳呆食少,舌淡苔白腻,脉沉,此属脾虚湿阻,运化无权。

(2)肝脾失调:

情志抑郁寡欢,胸胁满闷,腹痛即泻,肠鸣矢气,嗳气叹息,纳差,舌淡苔薄白,脉弦,此属肝气失于条达,郁而乘脾,脾失健运。

(3)脾肾阳虚:

泄泻日久不愈,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黎明即泻,腹隐痛怕凉肠鸣,畏寒肢冷,腰膝酸困,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此属脾肾俱虚,火不暖土。

西医诊断依据:

1.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

2.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恶寒、发热等症。

3.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4.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可诱发。

5.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红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

6.必要时作X线钡灌肠或纤维肠镜检查。

西医鉴别诊断:

1.急性腹泻

(1)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可行成大,小流行,潜伏期多为1~2天,长可达7天,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急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粪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2)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形式。

(3)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表现为儿童或成人的夏季流行性,无菌性腹泻,临床特点是高度传染性和极低的病死率,有轻度的发热,不适感,恶心,呕吐与稀便等症状。

(4)霍乱与副霍乱:副霍乱系由Eltor弧菌引起,流行特点与霍乱不同,多为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或呈跳跃式,此菌的培养特点,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与霍乱弧菌相同。

(5)假膜性肠炎:假膜性肠炎是由肠道内顽固性梭状芽孢杆菌(C.difficile)异常增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从患者粪便中可检出假膜,假膜外观多呈半透明物质,蛋清样,肉眼较难辨认,将其放入10%甲醛溶液中,则外观较清楚。

(6)血吸虫病:早期血吸虫病中,84.6%有腹泻,可为单纯性腹泻,大便稀溏或水样,也有的为痢疾样腹泻,腹泻大多为持续性,少数为间歇性,病程长短不一。

2.慢性腹泻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菌痢)多由于急性菌痢治疗不当演变而成,细菌学分析,近10多年来国内志贺型菌痢逐渐减少,而弗氏型与宋氏型相对增多,弗氏型易于演变为慢性。

(2)溃疡型肠结核:肠结核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多数有肠外结核,以肺结核居多,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在急性进展期可有毒血症症状,如发热,盗汗,腹痛,腹泻,体力减退,消瘦等,排便每天3~4次,多在餐后发作,粪便呈糊状或水样便,一般无脓血便。

主要诊断依据:

①有结核中毒症状。

②肠镜活组织检查为干酪样坏死组织。

③抗结核治疗有效。

此外,肠外结核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3)肠道菌群失调:在正常大便菌谱中,常住菌占90%以上,其中大肠埃希杆菌和肠球菌各占一半,过路菌不超过10%,芽孢菌与酵母菌虽也属常住菌,但数量不超过总菌数的10%,如过路菌繁殖显著超过正常值(40%以上),则引起菌群失调,临床上出现腹泻,双歧杆菌属的减少也是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

(4)大肠癌:大肠癌多在中年以上,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便血等。

(5)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在我国发病较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有严重并发症者少见。

(6)克罗恩病:克罗恩(Crohn)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同属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主要侵犯回肠末端,青壮年好发,北京统计平均年龄为35岁,慢性发病,反复发作。

(7)胰源性吸收不良:胰源性吸收不良是指由于胰腺外分泌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肠消化和吸收不良所致,常表现为脂肪泻,多见于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晚期。

(8)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表现为结肠运动功能过度增强或蠕动波异常,临床上常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发病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幼女性外阴阴道炎如何鉴别

一、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阴道口或尿道口分泌物的涂片或培养检查可以确诊。

二、鉴别:

婴幼儿外阴炎是女性婴幼儿非常常见的疾病,在诊断时需鉴别诊断滴虫或霉菌性外阴炎、蛲虫性外阴炎和幼女急性淋病。

1、滴虫或霉菌性外阴炎:由于婴幼儿的阴道PH呈碱性,缺乏糖原,不适合霉菌及滴虫的繁殖与生长,因此,婴幼儿的霉菌或滴虫性外阴炎极为少见,临床须鉴别时可做分泌物的涂片及培养。

2、蛲虫性外阴炎:由肠道蛲虫通过粪便传至外阴、阴道而引起的外阴的炎症。其特点为外阴及肛门处奇痒,分泌物量多,呈稀薄的黄脓性。可通过粪便虫卵检查及肛门周围或外阴见到蛲虫以资鉴别。

3、幼女急性淋病:以局部疼痛、排尿困难为其特征,检查时可见分泌物增多,前庭、尿道口、外阴部甚至肛周,出现红肿破溃,分泌物涂片可找到典型肾形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腹泻的鉴别诊断

该病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胰性霍乱综合征:

又称水泻伴低血钾胃液缺乏(WDHA)综合征或Verner-Morrison综合征。本征十分少见,多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胰腺腺瘤或小细胞肺癌释放VIP引起。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化验,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常作为向手术探查的过渡措施。

肠易激综合征:

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表现为结肠运动功能过度增强或蠕动波异常。临床上常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发病多与精神因素有关。诊断依据:①临床上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②无消瘦、发热或腹泻的阳性体征;③粪便检查无阳性发现;④X线钡餐及肠镜检查无器质性改变。

脂肪痢:

发生在幼儿者称小儿脂痢病(celiac disease),发生在成人则称为特发性脂痢(idiopathic steatorrhea)。患者消瘦,营养不良,腹泻,呈脂肪便。患者空肠粘膜上皮的绒毛及微绒毛呈明显萎缩,粘膜表面扁平。粘膜固有层显慢性炎性改变,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有时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如患者饮食不含麸质类食物,则上述肠粘膜病变可以恢复。

胃肠炎:

大肠埃希菌等肠道细菌引起的胃肠炎,多会造成腹泻为水样带黏液恶臭无脓血的症状,症状轻重不等。

(1)轻型:一般不发热,以食欲减退、腹泻为主要表现。每天大便3~6次不等,常呈黄色或绿色消化不良样稀便,多呈混有少量泡沫的稀汤样便,并伴有腹胀、腹痛及恶心。

(2)中型:可有低热健康搜索,除具有轻型症状外并有恶心呕吐腹泻次数较频,多呈水样便,可有轻度脱水及酸中毒症状。

(3)重型:体温呈不规则热型,38~40℃持续数天,每天腹泻10~20次,常为黄绿色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可有腥臭味亦见有牛奶色或米汤样便,与霍乱基本相似,多有恶心呕吐,婴幼儿常出现惊厥。由于大量吐泻呈现明显脱水和酸中毒症状,可出现急性肾衰。在孟加拉国ETEG腹泻幼儿中约有30%出现中等或严重脱水,成人病例中严重脱水者更多,常不能与霍乱区别,若治疗不及时,婴幼儿患者可在数天内死亡。EIEC腹泻与急性菌痢相似EHEC感染症的主要症状是血便和剧烈的腹痛。EAEC引起的腹泻呈持续性(>14天),有血性便并有发热(38℃)和呕吐等症状。

肠痉挛:

结肠痉挛时,肠推进性蠕动减弱,多引起便秘,同时伴有腹胀及频繁的排气。少数病人由于结肠分泌功能障碍引起经常或间歇的腹泻,便意很急,多在早晚餐前后发生,夜间少见。粪呈糊状,含有大量粘液。若结肠的运动功能及分泌功能均发生障碍时,便秘和腹泻不规则地间歇交替。此外,患者常有上腹部饱满、厌食、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和心跳、气短、胸闷、面红、手足多汗等植物神经调节不平衡的表现。虽然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严重地影响劳动与生活,但病人一般并无体重减轻和脱水现象。

在小婴儿,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发作可因患儿排气或排便而终止。在小婴儿则可反复发作并呈自限过程。[2]

小儿腹泻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做出临床诊断。必须判定有无脱水(性质和程度)、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注意寻找病因,肠道内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从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考虑,可先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将腹泻分为两组:

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

为侵袭性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多为母乳喂养,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发育。

(2)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

2.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者

表明结肠和回肠末端有侵袭性炎症病变,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菌肠炎、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等)。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测。还需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鉴别。该病中毒症状较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逐渐出现血便,常伴休克,腹部立、卧位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若抗生素治疗无效,腹泻时间较长者,尚需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合并感染鉴别。

相关推荐

婴幼儿腹泻应该如何预防

过去婴幼儿腹泻是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国内外多年研究,加强预防,提高了诊治水平,近年来发病较少,病情也较轻,但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所以,明白婴幼儿腹泻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婴幼儿腹泻产生的概率更好呵护婴幼儿健康 遇有治疗有及时或有严重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肠道外感染等情况时,仍有死亡所以婴幼儿腹泻预防措施很重要那婴幼儿预防措施主要有哪些? 一、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每日煮沸消毒一次 二、食欲不振或在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和其他食物入量,以

婴幼儿腹泻的检查

1、粪便检查: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等。 2、小肠吸收功能测定:显示肠道吸收不良。 3、X线及内窥镜检出病变位置,运动功能状态,胆石等。 4、超声。 5、小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有条件者应作大便培养,电镜检查或病毒分离。 6、其他:对重症或不易判断者,应测血清钠,钾,氯化物和血气分析,或测二氧化碳结合力,出现惊厥时可测血清,注意必须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对水分,电解质紊乱进行分析,心电图检查有助於了解血钾情况。低钾时T波平坦,然后代倒置,ST段降低,常出现U波,有时与T波融合,严重低钾时可出现室性早搏及

原发性小肠溃疡如何鉴别

1.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属引起,腹泻以脓血或黏液状便较常见,量少,并常有里急后重,多有寒热。粪便镜检可发现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婴幼儿中毒型菌痢或非典型菌痢应以病原学诊断鉴别。 2.霍乱 霍乱弧菌引起感染后,先发生剧烈的腹泻而后呕吐,很少恶心,呕吐物及腹泻大便呈米泔水样,量多,无里急后重,少数患者有少量血便。脱水重者常引起肌肉痛性痉挛,皮肤皱瘪,体表温度低于正常,镜检可发现运动极活泼的弧菌,应进一步作细菌培养鉴别。 3.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 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主要因进食被该细菌污染的食物(多与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很多患者有了结肠炎的症状后就很肯定地认为自己得了结肠炎,其实这不是很准确的,结肠炎患者应去医院诊断鉴别,那么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专家的具体介绍。 肠炎的早期症状,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专家指出,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其临床表现有很多。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有以下几点: 1、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缓慢,有消瘦、纳呆、乏力等表现。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腹泻初为间歇性,以后渐为持续性。日行3~6次,软便或半液状。右下腹压痛,可触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 症状后就很肯定地认为自己得了结肠炎,其实这不是很准确的,结肠炎患者应去医院诊断鉴别,那么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专家的具体介绍。 肠炎的早期症状,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专家指出,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其临床表现有很多。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有以下几点: 1、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缓慢,有消瘦、纳呆、乏力等表现。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腹泻初为间歇性,以后渐为持续性。日行3~6次,软便或半液状。右下腹压痛,可触及包块。晚期呈现消瘦

婴幼儿腹泻的病因

婴幼儿腹泻的病因: 由致病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叫肠炎。细菌引起的有痢疾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病毒引起的为病毒性肠炎,其病原主要为肠道病毒。还有一种近几年来发现的轮状病毒,因其形态似车轮,因此而得名。致病性大肠杆菌炎多发生在夏季,所以也称夏季腹泻。病毒性肠炎多见于秋季,故也称秋季腹泻。这类腹泻也称感染性肠炎或感染性腹泻。 由于饮食质量问题引起腹泻的有:吃了不新鲜或变质的牛奶或其他食物,常常又吐又拉,称为急性胃肠炎。因为食物的量或质超过了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的承受能力,以致负担过重引起腹泻的叫消化不良,也即中医

荨麻疹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荨麻疹伴有腹痛腹泻者,应注意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鉴别。伴有高热和中毒症状者,应考虑为严重感染的症状之一。血管性水肿须与实质性水肿如丹毒、蜂窝织炎及眼睑部接触性皮炎、成人硬肿病、面肿型皮肤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鉴别。 1、与婴儿湿疹鉴别 婴儿湿疹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皮肤损害。婴儿湿疹可包括婴儿异位性皮炎,但异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婴儿湿疹。婴儿湿疹包括婴儿接触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烂性婴儿湿疹;婴儿异位性皮炎。 2、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

婴幼儿腹泻怎么办

1.做好消毒卫生 在护理感染性腹泻的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消毒隔离,食具、水杯、水瓶都需要经常消毒。而且衣物也要经常清洗洗、勤晒。护理宝宝以后的双手也应反复清洗后,然后再做其它事情。 2.保护好宝宝的小屁屁 由于宝宝排便的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因此,宝宝每次排便后,妈妈都要用温水(尽量不要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小屁屁,最好用柔软清洁的棉尿布,且要勤换洗,以免发生红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发红了,应将它暴露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一些尿布疹膏。 3.及

谨防婴幼儿腹泻

(1)预防脱水,有轻至中度脱者,可给予口服补盐,以治疗纠正脱水。同时小儿要摄入中旬易于消化的食物,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婴儿庆继续母乳喂养。 (2)合理用药,抗生素对这类腹泻无效,家长不要擅自让小儿服用抗生素。 怎样判断小儿腹泻的脱水程度 小儿腹泻除了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外,还会消耗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尤其是长期慢性腹泻因消耗增加可赞成营养不良。此外,腹泻时由于小肠粘直接影响水的吸收,又因肠腔内渗透压的改变,使血 中的水分向肠腔转移,最后由大便排出,这样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如果水分丢失不超过体重的5%,

婴幼儿腹泻的原因

1.伤食泻,主要症状是婴幼儿大便夹有食物残渣,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治疗要点是消食导滞、和中化湿; 2.风寒泻,主要症状是婴幼儿大便稀烂,色淡夹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有鼻塞、流涕、身热,治疗要点是疏风散寒、温中燥湿; 3.湿热泻,主要症状是婴幼儿大便水样或如鸡蛋汤,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褐而臭,舌质红,治疗要点是清热利湿; 4.脾虚泻,主要症状是婴幼儿多于食后作泻,久泻不愈或反复发作,大便稀溏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面色少华,治法是健脾益气; 5.脾肾阳虚泻,主要症状是婴幼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