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腮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温毒在表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腮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薄荷,板兰根,夏枯草,丹参,黄芩。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2.胆热犯胃,气血壅滞型
症状:壮热烦渴,腮肿拒按,心烦恶心,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或洪数。
治则: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活血。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组成:柴胡,升麻,连翘,薄荷,僵蚕,牛蒡子,板兰根,马勃,黄芩,桔梗,丹参。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3.余毒未清,腮肿尚存
症状:热退腮肿渐消,或睾丸肿痛,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治则:清解余毒,软坚散结。
方药:消瘰丸加减
组成:夏枯草,玄参,全瓜蒌,浙贝母,牡蛎,板兰根,大青叶,王不留行。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4.气血亏损,痰瘀阻留
症状:热退神呆,痰鸣涎垂,肢体活动不灵,舌淡红或紫暗,体胖苔润,脉细涩。
治则: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方药:菖蒲,郁金,丹参,茯苓,地龙,胆南星,葛根,黄芪,白术。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5.邪退正虚,气阴两虚
症状:头晕心烦,纳呆困倦,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细数。
治则:益气养阴,健脾开胃。
方药:沙参,麦冬,茯苓,白术,太子参,炒麦芽,神曲,炒山楂,甘草3。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狼疮肾炎中医辨证治疗
(1)热毒炽盛
主证:高热持续不退,烦渴喜冷饮。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面部对称性红斑,色泽鲜红或皮下红斑,关节疼痛,伴双下肢浮肿,或血尿,腰痛,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脉洪大或弦数。本型多见于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期(急性发作期)。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石膏、犀角、生地 、丹皮、赤芍、玄参、连翘、黄连、黄芩、山栀子、知母、鲜竹叶、桔梗、甘草。
加减:热毒炽盛,壮热烦渴者,重用石膏,加金银花、公英、地丁、紫背天葵;血尿明显者,加小蓟、地榆、茜草、白茅根;水肿、排尿不畅者,加车前子、茯苓、猪苓、泽泻;关节肿痛者,加桑枝、鸡血藤、木瓜、川牛膝、威灵仙;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
(2)阴虚内热
主证:面色潮红,发斑,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发脱齿摇,腰膝酸软或疼痛,或长期低热,颧红盗汗,头晕耳呜,溲赤便干,舌嫩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本型多见于LN亚急性期或轻度活动期。
治法:滋阴降火,解毒凉血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
加减:低热盗汗者,加地骨皮、龟板、北沙参;头晕耳呜者,加夏枯草、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腰膝酸软,疼痛者,加川续断、杜仲、寄生、延胡索;尿热,血尿者加白花蛇舌草、车前子、生茜草、白茅根;大便干结者,加玄参、麦冬、草决明、生首乌等。
(3)脾肾阳虚
主证:两颧红斑色暗,面色 白,全身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少腹胀,便溏尿清,或小便短少不利,全身浮肿,腰以下肿甚,舌质淡体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多见于LN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和LN的慢性病变。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理中汤加减。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 、泽泻、丹皮、桂枝、附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加减:腰膝酸软者,加杜仲、寄生、狗脊;纳少腹胀者,加陈皮、厚朴、建曲、麦芽;小便短少,水肿较甚者,加冬瓜皮、大腹皮、车前子、猪苓。
(4)气阴两虚
主证: 气短神疲,自汗心悸,头晕耳呜,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或低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多见于LN非活动期。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生地、怀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人参、黄芪。
加减:气虚易感冒者,加服玉屏风散;血虚而头晕目眩,唇甲苍白,心悸怔忡者,加当归、何首乌、紫河车;水肿明显者,加冬瓜皮、猪苓、车前子;低热盗汗,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龟板、知母、黄柏;大便秘结者,加玄参、麦冬、大黄;口干咽燥者,加玄参、石斛、麦冬、玉竹;阳虚而畏寒肢冷者,加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等。
中医辩证治疗腮腺炎
毒陷心肝证
患者症状:腮腺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颈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中医方药:普济消毒饮、紫雪丹或至宝丹。三药共奏清热解毒、息风开窍之功。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灶心土、竹茹降逆止呕。
温毒袭表证
患者症状: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中医方药:银翘散。药物组成: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芦根、桔梗、竹叶、甘草。咽红肿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恶心呕吐,加陈皮、竹茹清胃止呕;腮肿疼痛,加夏枯草清泻肝火,散结消肿。
热毒蕴结证
患者症状:腮部漫肿,壮热,头痛,烦躁,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中医方药:普济消毒饮。主要药物:黄芩、黄连、连翘、玄参、马勃、板蓝根、牛蒡子、僵蚕、升麻、柴胡、陈皮、桔梗、人参、甘草。腮部漫肿、硬结不散者,去甘草,加夏枯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热毒壅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便;头痛呕吐者,加钩藤、菊花、竹茹清热平肝。
女性患有非淋性尿道炎怎么治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常见性不是仅仅指它在尿道炎中最常见,它在所有疾病中也是属于发病率很高的疾病。非淋菌性尿道炎难治,且治愈了复发的可能性很高。其原因有很多,望广大女性在生活中要多加小心。
首先可以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医主要以清热利湿,解毒通淋为主,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消灭病原菌,消除诱发因素和防止复发。临床常分以下五型辨证论治:膀胱湿热型、肝胆郁热型、胃肠湿热型、肾阴不足型、脾肾阳虚型。
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尿道炎采用抗生素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全身治疗应注意休息,补充足够液体。在急性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否则会延长病程。
中医辨证治疗斜视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学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
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
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
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弱视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弱视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导致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越无能,视力低下。治疗采用辨证论治等综合疗法。
1、脾胃虚弱
视物不清或举睑无力,面色微黄无华,肌肉消瘦,食欲不振,身倦乏力,便糖,舌淡嫩苔薄白,脉缓弱。治以补气健脾和胃,方选参苓白术汤: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薏苡仁、砂仁、扁豆、焦三仙等。
2、气虚血瘀
视物不明,面色微白,身倦乏力,自汗,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治以补气活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当归、川芎、白芍、党参、黄芪、地龙、红花、桃仁等。
弱视治疗时间长,患者应配合医生治疗。小儿肺脾肾多不足,心肝多有余,故保护肺脾肾将有积极作用;饮食应合理起居应有常。
中医辨证治疗鸡眼
一、辨证选方
分析:鸡眼多因患处皮肤长期挤压或摩擦而致,气血瘀滞,经络阻隔,血流不畅,外感毒邪,内外相搏,外溢肌肤,故见蚕豆大小的淡黄色角质增生,患处皮损至圆锥状嵌入皮下,质坚硬,摩擦疼痛,舌尖红,苔腻,脉弦涩,属气血瘀滞所致。
治法:养血润肤,化瘀解毒,佐以行气通络。
方药: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全书》)加减。当归20g,赤白芍各10g,生地20g,鸡血藤30g,胡麻仁10g,女贞子15g,生黄芪15g,苦参 10g,白鲜皮10g,地丁20g,连翘30g,香附20g,木贼20g,甘草10g。煎服法: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后放温口服。二煎 20分钟后去渣,加水1000ml,煎40分钟,用药渣熏洗患处,1日2次。
二、外治法
1.鸡眼小验方:方法: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然后放入半夏末,外贴布固定,经1周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的肉芽组织,数日即痊愈。
2.蓖麻子外敷治疗鸡眼:用法:用蓖麻子1枚去外壳,灰内埋烧以爆炸为度,患处以热水泡洗,刮去表皮,蓖麻子用手捏软,乘热敷患处3~5日换药1次。
3.鸦胆子捣烂后局部外敷,5天换药1次,用药前以有孔胶布保护损害周围皮肤,将药涂于皮损上再盖胶布固定。
4.先用小刀修削硬皮后敷贴千金散(制乳香、制没药、轻粉、飞朱砂、煅白砒、赤石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蛇含石)、鸡眼散(朱砂、水杨酸、淀粉),以橡皮膏保护周围皮肤。
睾丸炎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一般治疗
睾丸炎西医治疗
治疗方法
1.抗菌消炎;
2.卧床休息,托高阴囊,局部热敷、理疗;1%利多卡因精索封闭注射减轻疼痛;
3.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用药原则
早期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
辅助检查
1.急性睾丸炎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慢性睾丸炎或反复发作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消失,血白细胞正常,睾丸无萎缩,无鞘膜积液存在。
2.好转:症状好转,睾丸稍大,有压痛。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睾丸肿大或萎缩,或形成睾丸脓肿及鞘膜积液。
专家提示
睾丸炎,应早期静脉应用大量广谱有效抗生素控制炎症,以减少化脓性睾丸炎及睾丸脓肿的发生。尤其应注意急性腮腺炎睾丸炎,其双侧病变可以引起生精活动不可逆的破坏甚至睾丸萎缩,导致男子不育症。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1岁以下易感儿童可以进行接种,应用活的减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及并发的睾丸炎,流行性腮腺炎超免疫球蛋白可以减轻疾病的发展。常规应用雌激素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可能有预防睾丸炎的作用,但目前尚有争论。
常见的睾丸炎有非特异性和腮腺炎性两种。任何化脓性败血症均可并发急性化脓性睾丸炎,甚至引起睾丸脓肿。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其实,化脓性睾丸炎最 为常见的原因是由附睾炎蔓延而引发的感染,因此,实际上应该是附睾睾丸炎。患者常常出现睾丸疼痛,并向腹股沟放射,有明显的下坠感觉,并伴有高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升高等,同时睾丸肿大、压痛非常明显,阴囊皮肤红肿。发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腮腺炎性睾丸炎为病毒感染引起。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免疫,在儿童时期即注射“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本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减少的趋势。该病在青春期前较少见,睾丸炎常于腮腺炎出现4-6天后发生,但也可无腮腺炎症状。约70%为单侧,50%受累的睾丸发生萎缩。
睾丸炎是可以治愈的,只要发现本病后进行及时系统、有效的治疗,防止引发睾丸伤害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平日里男性朋友也要注意生殖健康和卫生,预防睾丸炎的发生。
睾丸炎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睾丸炎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急性睾丸炎一般采用辩证治疗的方法,男科专家介绍说,中医辩证治疗一般将急性睾丸炎分为三种类型:
1、湿热下注型急性睾丸炎:证见发热恶寒,睾丸肿胀疼痛,质地硬,小便赤涩,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疗以清利湿热,解毒消痈为主。
2、气滞血淤型急性睾丸炎:证见睾丸逐渐肿大,扪之坚硬,疼痛轻微,舌暗边有淤斑、苔薄白,脉弦滑,治疗以行气活血,散结为主。
3、淤血阻滞型急性睾丸炎:证见睾丸外伤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热,舌质青边有淤斑,脉涩,治疗以活血化淤,止痛为主。
急性睾丸炎的治疗难度不是很大,只要及时就诊,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疗效都很好,因此,男科专家建议患者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尊重医生的意见,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
⑴ 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次髎
配穴 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⑵ 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 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