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艾灸哪些穴位 快速治疗失眠的两种艾灸法
失眠艾灸哪些穴位 快速治疗失眠的两种艾灸法
取穴:心俞、内关、神门、安眠。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灸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
取穴:心俞、脾俞、膈腧、神门、足三里。
操作方法: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柱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患者有灼痛感,可将姜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一般各穴每次施灸5~7壮,每日灸1~2次。
针灸治疗晚上失眠如何
灸法
艾灸法针刺选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配穴用辩证取穴,配合每晚艾灸百会15 min。
温针法孙远征等[12]运用温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选百会、神门、照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针刺得气后施灸30 min。
特殊针法
耳针选取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耳背心、肾上腺和心为主穴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每
日按压15 min,治疗2周后结果有效。取皮质下、心、肝、肾、神门、耳背心等耳穴刺络放血治疗失眠,隔日1次,治疗4周后有效。
腹针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商曲、气旁、气穴为主穴辩证配合背俞穴治疗失眠。治疗20次。
电针采用电针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印堂、关元、中脘、双风池、双安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电针双侧安眠及四神聪;耳穴取双侧神门、心、脾、肾、脑、下脚端。治疗10次。
头针脑为元神之府,头部腧穴是大脑皮层下的功能定位在体表的投影区,头穴对大脑皮层的调理作用较体穴直接而效果专一。治疗头穴透刺采用后神聪透前神聪、囟会透神庭、左右络却透通天、左右承光透曲差治疗20次。
斑秃可以艾灸吗 痰阻毛窍型斑秃艾灸方法
头发骤然成片脱落,同时伴随有头痛或头皮刺痛,烦躁易怒,或胸闷,胸痛胁胀,失眠多梦。
治则:祛瘀通络。
施灸穴位:主穴取百会,天柱,风池,合谷。烦躁易怒,胸痛胁胀,失眠多梦甚者加太冲,三阴交。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 各穴依次施灸。
心悸艾灸哪里
心悸可以艾灸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申脉在哪个位置图片 申脉的治疗用法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申脉穴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头痛、眩晕。一般艾炷直接灸3—5壮,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申脉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下肢痿痹。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按揉申脉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目赤肿痛、失眠;也可以用手指去按压穴位,微微感到酸胀的感觉,同时尽量的深呼吸,维持几分钟,可以稍作放松。持续一段时间这种治疗方法,心情会有所改变,耐性也就回归心理。
三伏天针灸好还是艾灸好 艾灸治失眠灸哪里最好
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主要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失眠的人群来说,适当进行艾灸是可以缓解其症状的。
失眠患者可以进行的艾灸部位有很多,常见的有内关穴、心俞穴、神门穴、涌泉穴等穴位。
孕妇艾灸可以吗
一般普通健康孕妇是建议不要做艾灸的。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的疗法,它用艾条熏穴位以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能治疗失眠、身体乏力、记忆力不集中、关节疼痛等症状。
但是普通孕妇是不适宜做艾灸的,特别是妊娠初期,艾灸讲究穴位疗法,可致动血,稍有不慎对胎儿反而有害无益。
失眠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百会穴位于头顶部,两耳尖连线的中点,为督脉上的穴位,百会为诸阳之会,是百脉汇聚的地方,具有振奋阳气、开窍醒神、安神定志等功效。经常艾灸此处能治疗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安眠穴是耳垂后面的凹陷和枕骨下面的凹陷连线的中点,也就是翳风穴和风池穴连线的中点位置。通过艾灸失眠穴能宁神定志、可以有效地舒缓紧张情绪从而帮助入睡。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八脉交会穴,通与阴维脉,有宽胸散结、安神定志、宁心止悸的作用,艾灸此处可起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孕妇能否用艾灸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的疗法,它用艾条熏穴位以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能治疗失眠、身体乏力、记忆力不集中、关节疼痛等症状。但是一般来说,普通孕妇是不适宜做艾灸的,特别是妊娠初期,艾灸讲究穴位疗法,可致动血,稍有不慎对胎儿反而有害无益。
但是,对于宫胞虚寒的孕妇,就可以通过艾灸来散寒安胎,妊娠晚期,孕妇可通过艾灸来纠正胎位不正,但艾灸必须在专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一般的孕妇在怀孕期间是不适宜做艾灸,那么在产后可以做艾灸吗?产后艾灸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进行,时间也不宜过长,此外,做艾灸叶不宜过度,以免对身体造成不适。
失眠艾灸哪里最好
经常失眠睡不着可以试试艾灸以下六个穴位调理:内关穴
内关穴位置:离手掌第一横纹上2寸的两条筋之间的凹陷处。
艾灸此穴位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的功效,对治疗抑郁导致的失眠,焦虑,健忘等症尤其有效。
心俞穴
心俞穴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艾灸刺血有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功效,主治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胸痛,心悸,头痛,恶心,神经官能症。
神门穴
神门穴位置: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处。
艾灸此穴位可以补益心气,安定心神,主治心病,心烦,惊悸,健忘,胸肋痛等疾病。
涌泉穴
涌泉穴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涌泉穴是神经上的保健药穴,在防病,治病,人体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特别有助于治疗神经衰弱和腰膝酸软的治疗。艾灸次穴位可以有效治疗失眠症。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位于人体下肢(小腿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扶正培元,疏理脾胃,强身健体,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帮助睡眠。
气海穴
气海穴位置: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处。
气海穴有温阳,强健全身的作用,艾灸该穴位可以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有助于改善失眠现象,先天禀赋虚弱,后天劳损太过,大病处于,产后体虚等症均可以起到调理作用。
失眠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治疗失眠,单独灸百会穴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做一做。先将百会周围的头发分开,让头皮露出来,然后将艾条点燃,置于离头皮2厘米左右处温和灸,以头皮感觉到温热为度。如果感觉有点儿烫可以将艾条移远一点儿。每天晚上灸15分钟左右,有利于入睡。这个方法对妇女产后失眠效果尤其好,患产后失眠的人,使用这个方法,每天灸1次,一般连续灸四五天就能治愈失眠问题。
安眠是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擅治失眠之证,看名字就知道。安眠是经外奇穴,在项部,翳风与风池之间。取穴的时候,先找到耳垂后下方的凹陷处的翳风,再找到项部大筋外侧缘的风池,用手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线的中点就是安眠。
治疗失眠,不应过于依赖医药,自我调理很重要。中医认为失眠“病位在心”,是心出了问题。
神门穴、内关穴、百会穴、安眠穴这几个穴位是治疗失眠的特效穴位,一般来说,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都可以用这几个穴位。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
可以。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 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 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 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肝肾阴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肝肾,养心安神。
艾灸处方:行间,太溪,太冲,三阴交,神门。
艾灸方义:行间,太冲平肝潜阳,太溪滋肾阴,三阴交滋益肝肾,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补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艾灸治疗头痛
外感头痛起病较急,常伴随恶寒,发热,鼻塞,流鼻涕等表证;内伤头痛起病缓慢,时发时止,主要有肝阳头痛,表现为面红口苦,舌苔薄黄;肾虚头痛,男性有遗精,女性有带下,舌红,少苔等表现;血虚头痛表现为头痛,心慌,舌质淡。
百会穴: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经过耳尖连成一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即为百会穴。艾灸这个穴位,可以镇痛止晕,清热开窍,健脑宁神,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不能视,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的时足心最凹陷处就是此穴,艾灸此穴可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等症。
行间穴:在足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艾灸该穴位可以清肝明目,熄风定惊,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中风,癫痫,失眠等症。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外缘,艾灸该穴位有燥湿生风功效,主治失眠,头痛,腰痛,全身胀痛等症。
艾条温和灸:取百会,列缺,涌泉等穴位用艾条 隔开头发悬灸10-2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这种灸法适合治疗外感头痛。
艾炷隔姜灸:取列缺穴,选用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扎上小孔,小心施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艾熏灸:取列缺,涌泉,行间,太冲等穴位,按照先灸背部再灸四肢的顺序施灸,将 艾绒或艾条放入温灸盒内,小心绑在穴位上施灸20-3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失眠针灸哪里最好 百会穴调和阴阳
定位:偷听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刺法:大灸百会,先予针法开通腧穴,取百会穴,四神聪,局部严格消毒后,用26号40毫米亳针,和头顶皮肤成15°-20°角快速刺入,百会穴针尖向后,四神聪穴针尖指向百会,深度均为15毫米,快速捻针使患者得气,然后用灸架固定于百会穴上,将一根长150毫米,底径25毫米点燃的清艾条插入艾架,紧靠百会穴,时时去会推进熏灸,以“外生内熟”为度,百会穴有热胀感为佳,1次留针和熏灸50-60分钟。
点评:百会穴位于头顶,络属督脉,又称三阳五会,为百脉聚会处,熏灸此穴可温补百脉之经气,使气血上荣,补益脑髓,使阴和阳平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