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对付帮孩子抢玩具的父母

怎么对付帮孩子抢玩具的父母

mickeybaby 原帖: (写于6/11/2001 2:04:40 PM)

我们小区有这样一个保姆,她带的小孩看中其他小孩手里的玩具,去抢又抢不成功时,这保姆就一把夺过来给自己带的小孩,当然被抢的小孩只能哇哇大哭,而他们的大人顾及邻里情面,又不好说什么。

被抢的孩子是我家妞妞,这是昨天下午的事,晚饭时妞妞奶奶才告诉我的。

junejune 的回复: (写于6/13/2001 10:55:27 AM)

有一次,乐乐抱者她心爱的皮球,一个小男孩和乐乐一般大,一岁出头,过来从乐乐手里夺,乐乐急得在我怀里使劲叫,手抱得紧紧的,男孩他妈妈拉着他在旁边,我不好说什么,只好帮乐乐喊加油加油,球被抢走了,乐乐气的直哭,男孩妈妈就硬把球还给乐乐,男孩哇哇大哭,乐乐乐了。哎,我觉得娃娃之间的战争挺有意思,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吧。

还有更可气的呢……

cissy1016 的回复: (写于6/13/2001 9:43:46 AM)

昨天领着郑好在外面玩,一个比郑好大1岁多的小孩(我们不认识)抢走了我们家郑好的水壶,自己打不开让其爷爷打,结果她爷爷乐呵呵地打开水壶给自己孙女喝了起来,还对我们说:“中午吃咸了,渴了。”仿佛是他家的一般,结果我和小阿姨面面相觑,我们都属于那种不愿给人下不来台的人,所以只好忍了,回家再给宝宝消毒一番……

beidam 的回复: (写于6/12/2001 3:37:25 PM)

我家以前的保姆也很厉害,那时孩子很小不会说话,但她从未鼓励我孩子抢别人玩具,当别人抢我孩子的玩具时,我家小保姆的嘴是坚决不饶人的,连说带挖苦别人,常常弄得带孩子的大人面红耳赤,将玩具还回。

现在我孩子大了,自己会解决这类问题,当然比小保姆要高,他常常先和有玩具的小孩搭讪套近乎,然后说:“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给我玩吗?”要是自己手上有玩具,他就和别的孩子换着玩。我儿子人缘好,我带他出去玩碰到很多次这种事情,他都处理的很好。当然,要是别人抢他的玩具时,他会先说:“抢东西不是孩子!”边说边离那个孩子远一点。有一次,一个很淘的小男孩,抢了他的小火车,他又抢了回来,那个男孩又过来抢,反复几次,我儿子急了,一把将小火车抛进了别人家的小花园,谁都玩不成!我想:教育孩子分享玩具为好,谁先拿到谁先玩,另外也要教会孩子尊重玩具主人的选择!

如阳 的回复: (写于6/12/2001 10:11:41 AM)

如果是我,我不会顾及什么情面,既然他大人动了手,顶多让那个孩子玩二分钟,我就会坚决地要回来,管他哭不哭!以后他只要一有行动,就用语言警告她:小孩子抢着玩可以,你大人不要动手!反正她也只是个保姆,怕什么。

在一般情况下,我首先鼓励孩子分享玩具,让给别的孩子玩一下,小的孩子来抢,我是不许阳阳还手对打的,实在不愿意可以跑开,大的孩子抢,我也只防备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绝不会掺和进去,但我也不能让孩子养成惧怕强暴的心理压力。

家长是孩子的保护神,在孩子完全无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家长应该出头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如果在孩子受到无法反抗的欺侮时,大人“无动于衷”,孩子所感受到的无助和伤心,就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玩具。

mickeybaby 的回复: (写于6/12/2001 11:54:26 AM)

是呀,阳阳妈,我也担心妞妞受到大人的欺负后,心里会留下阴影,而且听奶奶说,第一次妞妞被抢后,哭着自己从那小孩手里夺过来了,那保姆一看,又从妞妞那儿抢走了,这下妞妞只能大哭,我一想到妞妞无助的大哭,那个心疼啊!

所以当我听到这事时,火气大的不行,责怪奶奶为什么不说两句,气头上还说:你平时不是挺厉害吗,这时候为什么不说话?

a tree 的回复: (写于6/11/2001 2:59:59 PM)

离她远点,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跟这样的大人在一起,会让孩子学会弱肉强食,别让她给孩子带坏了,将来那个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小霸王。

mickeybaby 的回复: (写于6/11/2001 3:50:15 PM)

没错!那小孩现在很霸道,自己的东西从不让别人玩,还动不动就打人,孩子的父母都是知书达理的人,因为忙,小孩差不多就交给保姆了。

domino 的回复: (写于6/11/2001 4:11:31 PM)

鼓励孩子把玩具抢回来。对这种事情不能手软。这是锻炼孩子的机会。

mickeybaby 的回复: (写于6/12/2001 3:15:52 PM)

晚上回家我就跟奶奶说这事儿,不仅大人要保护孩子,孩子也得学会自我保护。

shiner 的回复: (写于6/12/2001 9:30:51 PM)

无论是孩子要我儿子的玩具,还是保姆或是孩子的家长来要,我都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跟儿子商量一下能不能借给那个孩子玩一会儿,如果他不愿意,我就说:玩具是宝宝的,你有权力支配它,可以自己玩,也可以把它借给你愿意借的小朋友!他听了后往往是说:我不借给他!

孩子总爱新玩具4招引导最有效

一、对玩具“喜新厌旧”的那些宝宝

欣欣妈妈:每次去商场,宝宝都吵闹着要逛玩具店,当宝宝每次看到新玩具,就一定要买到才罢休。刚刚买回来,孩子总是爱不释手,可是买回来没多久,就会丢在一边不玩了。当废品处置,舍不得;送人,又拿不出手。感觉这样非常浪费。

可乐妈妈:带孩子去公园玩的时候,都会给宝宝带各种玩具,但到公园后,孩子总是喜欢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有的小朋友愿意交换分享还好,有时候,其他小朋友不愿意让她玩,她就会哭闹。

阿宝妈妈:孩子对玩具喜新厌旧,对于那些没有见过的、没有玩过的都认为是好的,都希望得到,即使实际上那些玩具并没有自己的高级、好玩,但新颖性常常吸引他们的眼球,所以,宝宝经常把几百块的玩具扔掉,却对一个几块钱的小昆虫玩具感兴趣。二、宝宝对玩具喜新厌旧的原因

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别人的玩具,为什么他们自己的玩具,总是玩一会就厌烦了呢?宝宝这么“喜新厌旧”,是天生的吗?

经研究表明,宝宝“喜新厌旧”正常,是宝宝普遍存在的发展特点。宝宝的这一特点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所造成的。小宝宝接触过一个新事物以后,便会表现出失去注意和兴趣,这确实表示宝宝对这件事物暂时失去了兴趣,但要记住,这只是暂时。

简单来说,宝宝都有好奇心,当他们发现自己日常生活中少接触的事物的时,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当他们对事物有了一定的熟悉程度时,就容易产生厌恶心理。所以,宝宝对玩具有喜新厌旧的心理,家长要正确引导。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二、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爱上”旧玩具

有的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玩玩具的是特别喜新厌旧,总是喜欢新玩具,把旧的玩具随手就扔掉了,长久下去可能会养成不良的习惯。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怎样去教育他们呢?

经过对网友的调查发现,许多妈妈都采取以下招“对付”宝宝对玩具喜新厌旧这个坏习惯。

1、买玩具前:咨询孩子的意见

父母在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一方面能够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防止孩子在事后后悔;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孩子有自身学习和表达自己的机会。

如果孩子下次见到新的玩具想扔掉现有玩具时,你就可以教育他,因为之前的玩具是自己选择的,所以不能随意就丢弃。这样,孩子也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下次选玩具时会更加谨慎。

2、旧玩具玩出新花样

玩具玩久了,孩子难免是会失去兴趣的,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和孩子一起来努力看看怎样能够让旧玩具玩出新的花样。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父母可以尽量的协助孩子对原有的旧玩具进行改装。在制作和改装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让孩子产生新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说把奶粉的盒子做成小板凳,把牛奶的盒子做成各种小动物。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3、建立孩子自己“物权”的概念

为了防止孩子抢夺别的玩具,父母要给孩子建立“物权”的概念。可以在孩子的房间或者是家里的一个角落专门找一个地方,来放孩子自己的物品,确立孩子的所有权。

父母也不要强迫孩子把他们自己的玩具送给别人,这样能够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权益是有保障的。在对自己的物品有了物权后,孩子自然也会开始考虑别人的物权。碰到喜欢的玩具,也不会随便拿小朋友的了。

4、学会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

有时候,家长见到自己的孩子拼命想要得到别人的玩具,而对自己的新玩具弃之不理,就表现得十分愤怒。随着对孩子一顿打骂,导致孩子更加希望得到别人的玩具而大发脾气。

其实,孩子如果喜欢别人的玩具,家长可以把这个变成孩子和别人交往的好机会,不要粗鲁的制止。可以让孩子和别人一起玩或者交换玩,可以礼貌的指导孩子与别人交往,这样孩子也会有新鲜感,

当孩子能够主动拿自己的玩具与他人交换后,父母要立即给予赞美,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妙计一:多向幼儿园老师要“情报”

通过和老师的交谈,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如果宝宝的老师认为他确实在学校不合群,那么,试着向老师建议:是不是能让宝宝在学习或是课外游戏时间,和其他小朋友结成对子,有意识得多安排他们一起活动。游戏是培养宝宝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父母要多鼓励自己的宝宝参加游戏活动,让宝宝走进别的小朋友中间去玩。通过游戏,帮助宝宝逐步摆脱“自我中心”,融入到群体之中。

妙计二:邀请宝宝的朋友来家做客

一旦宝宝有了朋友,哪怕只是一个,马上邀请他到家里来玩。趁着这个机会可以教宝宝学习待客,学习帮助别人,学习分享玩具。如果宝宝将好吃的食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会大大激发宝宝与同伴长期友好相处的愿望。

同时,父母还可以在家里开辟出一个“游乐场”,让宝宝和他的小朋友一起在里面玩。要注意的是: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宝宝的反应和心情,一旦他们发生摩擦、发脾气开始吵闹时,父母要给予制止和正确的引导,告诉宝宝在交友中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妙计三:给宝宝做好个好榜样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宝宝社交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里,家长应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宝宝也可以学习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际技能。有了父母良好的榜样,宝宝也会依样画葫芦,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的同伴。比如3至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在全家人去超市时,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

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有的父母认为宝宝还小,没有自己的思想,事事都为宝宝拿主意,做决定,其实不然。父母一定要尊重宝宝的意见和看法,让他从小就感觉到被尊重,这样,他自然而然会学着尊重他人,而这恰恰是交朋友的前提条件。

孩子争抢玩具怎么办

事实上,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过争抢玩具的经历,只是每个孩子的表现有所不同,有的孩子只要见到自己中意的玩具就会去抢,有的孩子坚决捍卫自己的玩具别人碰就会抢回来,有的孩子只敢抢比他小的孩子的玩具……“抢”的形态千万种,那么家长调解的方式自然也有千万种,小编认为大家不妨可以参考下一些妈妈的做法。

第一招:转移注意力

如果是2岁以下的宝宝们抢玩具,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可是非常见效呢,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毫无道理可讲,千万不要指望孩子在听你说“你抢了别人的玩具别人会不开心”、“如果你不分享玩具,以后别人的也不给你玩哦”等道理之后会乖乖放手,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

淘淘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因为她觉得孩子们争抢玩具都是一时的兴趣,不然怎么会自己平时不玩的东西别人碰了就不得了,于是她通常在孩子们抢玩具的时候“插一脚”,比如拿出小朋友爱吃的东西让他们来吃,或是启动一个更加有趣的玩具,甚至是跟孩子们一起抢玩具……这么做等于打断了她们之间的直接对抗,分散了注意力,把俩人在激烈冲突中的情绪化解掉。

第二招:奖励策略

对于稍大的孩子来说,光是转移注意力显然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跟孩子讲道理,当然并不是口头上的生硬说教,而是应该讲究策略。

豆豆妈就有一个好办法:当孩子们争抢玩具起争执的时候,她会跟孩子们说:“我们一起来比赛吧,谁赢了谁就获得奖品”。比赛项目可以多种多样,从洗碗、拖地、叠衣服到下棋、打球都可以,谁赢了谁就获得玩具,没赢的也要评一个精神奖,给个其他东西安慰一下。这个奖励策略不仅可以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参与到游戏中来,化解了紧张情绪,还可以让孩子们懂得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第三招:适当的惩罚

一般情况下,如果大人引导有方,孩子们抢玩具的情绪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又能重新玩在一起了。但是对于攻击性和占有欲较强的孩子来说,转移注意力和奖励策略可能都收效甚微,这个时候大人就需要给一点适当的惩罚,布丁妈妈建议可以限制他看动画片的时间,或限制孩子食用预定好的食物,或是减少孩子的零花钱,或要求孩子独自在一边反省等,惩罚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各家情况而定。但是要注意,惩罚必须要得到贯彻执行,不能妈妈惩罚爸爸解围,否则惩罚同样无法见效。

预防斜视儿童需注意什么

1、婴儿:父母切不可将孩子喜爱的玩具挂得太近;

2、幼儿:因自己可拿到玩具,父母要随时注意避免他近距离地看玩具;

3、学龄前儿童:可应多带他们户外活动,并有意地引导他们看远处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在摇篮内装灯,或夜间开灯让孩子睡觉,这些过于细致的做法都不利于预防儿童斜视。

五种不同类型家长的育儿经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我看现在家长孩子都可怜,谁也不容易。

幼稚型

这类型的父母在生活中常模仿孩子的方式和语调与之交谈,日常生活喜欢用叠音字,比如“喝水水”、“吃饭饭”之类,喜欢和孩子抢玩具等等。有时难免出洋相,那天在公园就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抢孩子手里的水枪玩儿,孩子哭了,妈妈却只管拿着枪到处射水玩,旁边一位爷爷看不下去了,一把将水枪抢过来递给孩子:“太不像话了,多大了还跟孩子抢1妈妈说:“人家跟他闹着玩吗?”爷爷瞪她一眼:“好好说话1转身气哼哼地走了。

侦探型

这类中国父母喜欢刨根问底,而且善于从细节中一步步套出自己想知道的。那天帮朋友去学校接孩子,听一个家长正在盘问:“今天跟同学打架了吗?”小孩子说没,家长歪着头、斜着眼拉着长腔说:“真……的?”孩子点点头说:“真没有。”家长指着衣领说:“那你说说你这领子上的土是怎么回事?”没等孩子说话,家长似笑非笑地说:“别着急,慢慢编。”

迁就型

这类父母一切行动听孩子指挥,一步不落地跟在孩子身后,上学帮孩子背包、拿水,做饭前必问孩子想吃什么,唯恐哪句话不对惹孩子不高兴。傍晚下楼散步碰见一个小朋友的父母在散步,我用常用问候语向他们打招呼,我问:“您吃了吗?”大姐认真地说:“没呢,儿子去他奶奶家了,我俩不知道吃什么,待会儿饿了再说吧。”天,我晕!

唠叨型

这类父母大都认为温故而知新,教导孩子就要不厌其烦,才能防止把自己总结来的金科玉律当成耳旁风。我妈唠叨,我姐原来更过之唯恐不及,看她教育孩子,我得拿火柴棍把眼皮先支上。那天因为孩子扔了半块馒头,她从我姥姥那代的艰苦岁月说起,说到我妈那一代时我看孩子已快睡着了,等我姐讲到我和她小时候一个馒头一人吃一半时我还醒着,后来她又说什么,我就不知道了。现在孩子的抗噪音能力特别强,在公共汽车上复习功课效果最佳。

变化型

这类父母教育方法比较善变,不易总结,因为他们高兴了是迁就型,有时也会儿童型。心情不好了,就有时是侦探型,有时是唠叨型。那天看一个小博友的博客,他写道“爹妈脸,六月天,说变就变”,我给他留言:应该是“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他说:“你那句是指别的家,在我们家用‘爹妈脸,六月天,说变就变’最恰当……”

父母如何引导孤独症的孩子

1.不宜长期住院治疗。有条件可以让父母与患儿一起住院,让父母学会教育患儿的方法。

2.目光接触表达意思。刻意教导孤独症患儿在听别人讲话时有目光接触。开始时,孩子可能只是眼角一瞟,但这是很好的开端。孩子有目光接触后,可通过模仿,教导他用手势示意与别人沟通。利用每一个自然环境,如进食、穿衣、便溺、玩耍,要求孩子先有目光接触和手势示意,再给他想要的东西。当孩子学会用手势示意后,可以用示范的方式教他学习用声音配合手势示意,慢慢再引导他用口语表达意思。

3、了解意向,传达感觉。与孤独症患儿沟通时,应加强培养他主动地表达意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引导孩子投入活动,制造机会让他主动表达意思,当他做到的时候,应给予称赞和鼓励。在引导过程中,父母应减去多余字眼,如口头禅。语句要简洁,避免抽象词汇。

4.多观察、多交流、多尝试。一个玩具,有许多不同的玩法,可以逐一教孩子,让孩子通过不断的观察,重复尝试,学习以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去摆弄一件玩具或做一件事。

5.制订计划,持之以恒。有时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生活技能和习惯,患儿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学会。抚育他们,是对父母爱心的极大考验。父母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观察孩子的表现,找出问题的症结,定出目标与计划,与有关机构精诚合作,才能帮助孩子踏上成长发展的道路。

父母如何对付熊孩子

爱哭。当孩子哭泣时要先了解原因。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如果孩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家长应给与鼓励。这样孩子会慢慢明白,只有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才能达成自己的心愿。如果孩子受了委屈哭,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关注和心理安慰,帮孩子建立起安全感。

发脾气。你或许以为孩子只有在青春期才对你翻白眼或者是傲慢无礼;但是傲慢的举止通常在儿童模仿大人或试探父母时就开始了。一些家长以为这只是阶段性的就置之不理;如果你不正面应对这一问题,可能会发现孩子大概上三年级左右的时候就没有朋友,并无法与老师或其他成人融洽相处。应该让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为;让他明白这样做会失去朋友的喜爱。如果他坚持不改变的,你可以慢慢给他讲道理,千万不要一走了之。

攻击性。孩子和小伙伴们有冲突的时候,你可以不会去严厉的管教,但是你不能忽视那些小小的攻击性行为。这样的行为如果变成习惯难以改变。不管不问时你所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伤害别人是可以被接受的。正面攻击别人,你可以把他拉到一边严肃的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会伤害到别人的,如果别人也这样对你怎么办呢?”

不讲信用。由于现在工作都比较忙,生活压力也大;所以有很多父母不能时常陪在孩子身边。答应的事情也总会抛在脑后,这样给孩子做了负面的影响;孩子也会渐渐效仿。家长朋友们应该做到言而有信;即便真有事情也要给孩子解释清楚。

不好好吃饭。现在还在真是被长辈们惯坏了,本来是饿了吃饱了睡的孩子;被家长的宠爱弄的吃饭没有了时间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饭前总会给孩子吃点水果零食,饭后又怕孩子没吃饱又给吃点甜点;这样孩子总感觉不到饿,也就不会好好吃饭。这是大人所造成的,大人应该让孩子适应吃饭。一日三餐也要按时的去吃,不要时不时的给孩子吃东西,尤其是零食。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孩子不能按时吃饭,还导致孩子肥胖。

现在每个孩子都很金贵,即便是这样;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好的品行;这些对孩子的jiangl来至关重要,希望这些能帮助到你们!

家长的无私居然导致了孩子的自私

家长们有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己的玩具从来都不肯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有好吃的都霸着自己吃。

爸妈们禁不住会问“我真不懂,我和他妈妈对孩子都是无私的,什么都问问他要不要,但为什么他却那么自私,什么都要留给自己呢?”

父母的无私让孩子不懂付出变得自私

儿童产生自私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儿童天生的利己倾向。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儿童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虽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

而有些孩子所出现的自私行为,则是家长对孩子无私的爱造成的。有专家分析,现代的独生子女,统统处于4:2:1氛围,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呵护使他们的自我意识观念增强,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玩要玩高档的玩具,家中一切必须以他的情绪变化和要求为中心,如果达不到要求,动则耍脾气,家长一见家中的“小皇帝”抖脾气了,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一切听从孩子,这就是滋长儿童自私观念的温床。

因此,不能对孩子予取予求,防止孩子出现自私的行为,一方面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另一方面是父母要把握好对孩子宠爱的度,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予取予求。

对儿童,家长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独自一个享用,而是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父母干点什么。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家长要学会让孩子承担义务。

言传身教纠正自私行为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自私行为,父母要及时寻找方法给予纠正。包括帮助孩子增强利他的价值观,又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感受自私行为的恶劣后果。而父母的言传身教更是至关重要。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替别人着想。

被忽视的10大早教误区

早教错误1:害怕孩子之间争抢

故事:陈规带着妻儿回老家,当大人们一起聊天叙旧时,儿子也和小伙伴们玩成一片了。可不一会儿,院子外就传来儿子的哭声。出去一看,才知道小家伙是因为和别人争玩具给闹的。陈规妻子边哄边说:“他们是野惯了的孩子,你怎么能和人家抢东西呢?”

点评: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时,常常会叮嘱:别和人家抢。因为他们都想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去抢;另外,万一对方个头大,可能自己的孩子吃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家长们早已深谙此道。实际上,孩子之间的争抢是否真的这么可怕呢?也未必。懂得争抢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引导。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属于自己的不妨争回来,自己喜欢的不妨去争取,但不能不择手段。如果孩子连争抢的本能都不具备,连争抢的勇气都没有,长大以后,面对竞争,谁又会去帮他争取呢?

早教错误2: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担心

故事:有个朋友的妻子,为了方便给楼顶上的花草浇水,她在楼台旁边搭了个五寸多高的小木凳,每天她就站在这个小木凳上浇水。一次,她刚提上水准备上凳子浇花,却发现4岁的女儿早就爬上了凳子玩了,这可吓坏了母亲:“哇,孩子快下来!”

点评: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你连爬上一张矮凳子这样的主动权都不交给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

早教错误3:自以为是善意的“谎言”

故事:吃过晚餐后,许勇坐在电脑前,正在为明天的销售方案该怎么做而发愁,电话响了,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按下了免提键:“许勇吗?”“叔叔,我是蓓蓓。”“蓓蓓,你爸在家么?我们这三缺一,叫他快点来。”蓓蓓刚想叫爸爸,妻子看到愁眉不展的许勇,回话说:“不好意思呀,许勇这会儿有点事出门了。”

点评:大人经常会无意中说谎,比如和同事通电话的时候,明明正在家里和孩子玩,却告诉对方正在写东西,为的是不让对方打搅……大人的谎言有时是善意的,却没有想到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烙印,到他也说谎的时候,大人有什么资格摆出一副“你不能”的姿态。

早教错误4:过分强调“赢”的观念

故事:星期天上午,徐航和3岁多的儿子一块下跳棋,虽说徐航只是陪着儿子玩,纯粹是消遣,但小孩子的思维哪比得上成人?徐航不经意的一步棋,让胜利已成定局。这时候,儿子可不乐意了,看到小家伙哭丧着脸,徐航才回过神来:“哦哦,我下错了应该是放这里的。”随着他的悔棋,战局马上改观,儿子又重新露出笑容。

点评:在每次孩子们有比赛时,激动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参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例如帮他们钻空子,帮他们出主意,提醒他们正确答案……事实上,父母对输赢观念的强调,更容易让孩子处在输不得的处境之中,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把成功看的过重,从而让心理变得脆弱。

早教错误5:害怕孩子向你提出要求

故事:赵锦华什么都不怕,就怕带着5岁的儿子去逛超市,因为孩子一见琳琅满目的玩具就会乐得手舞足蹈,一会儿看中了一辆汽车,一会儿又想买个天线宝宝。满足不了要求就又哭又闹,让父母束手无策。

点评: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主动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种方法来获得批准。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或者怎样做才能两全其美。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因此当他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制定一个规划,如条件符合,就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孩子在愿望满足时会格外珍惜。

早教错误6:做家务给报酬

故事:今天是婷婷奶奶的生日,一大早家里就忙开了。十点左右,客人陆续来了,妈妈一边忙着倒茶,一边吩咐婷婷给客人洗水果。一贯给父母“长脸”的婷婷这次却没有像以前那么乖巧。直到妈妈说:“快去,洗一个五毛钱。”她才乐呵呵地去了。

点评: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主动帮你干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浇花等,你应对他的这种表现给予表扬,但切勿说:“你天天这样做,妈妈每星期多给你10元零用钱。”或者用物质引诱的方法:“乖乖,将自己的碗筷端到厨房,我就给你吃一杯冰淇淋!”因为说到底,物质奖励不能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的品德。

早教错误7: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故事:清晨,妈妈走进房间:“起床了,兵兵。快穿衣服。”说着,妈妈拿起一件绿色的衣服。

“不,我要穿那件黄的。”“好,好,穿黄色的。”“兵兵,穿运动鞋。”“我不穿,要那双会发光的。”“好,好,穿发光的鞋子。”“星期天去看爷爷,好吗?”“不,我要去儿童乐园。”“好,好,去儿童乐园。”……

点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过对孩子察言观色来了解其愿望,并立即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殊不知,这会使孩子从童年时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感,更不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努力才能争取到。所以,如果对孩子的愿望一流露,甚至还没有流露之前,就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就会使你孩子的童年失去魔力和魅力。

早教错误8:“主动”帮他分辨是非

故事:刘君的儿子和一个小弟弟在玩,妻子走出来说,家里只有一个苹果了,给谁吃?按照刘君的意思,小弟弟既是客,又比儿子小,这苹果应该让给小弟弟了。但这是大人的常规思维,也想不到有什么更合适的办法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刘君的儿子却说,把苹果分成两半,我要小半儿的,弟弟要大半的。这真让所有大人大跌眼镜。

点评:主动帮孩子分辨是非,听起来是件好事。仔细想想,你这么主动地帮助孩子辨别是非,跨过一些挫折的门槛,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了,这样做只会束缚他自己的思维。

早教错误9:随意泄露孩子的个人隐私

故事:徐蕾和邻居街坊聊天时,妈妈们都说着各自小孩子的乐事趣闻。徐蕾也无意中说道:“我家佳佳呀,都7岁了,前几天还让我们房间‘发大水’了。”这事后来成了小朋友取笑佳佳的把柄,让佳佳好长时间都闷闷不乐。

点评:如果你与邻居私下谈论你5岁的儿子夜晚睡觉还离不开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会大受伤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诉说他8岁的孩子还尿床,这种揭短行为也会使儿子对父亲失去好感和信任。每一个人,即使他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因此,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牵涉其个人私事或隐私,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外人揭短。

早教错误10:饭桌上的妥协者

故事:“开饭喽!”听到妈妈的声音,思思从自己的房间跑了出来,一看是青椒炒肉丝加西红柿蛋汤就噘起了嘴:“又是这套,我不吃。”“那你喝牛奶吧。”“不要,我要稀饭。”“好,好,我这就去帮你买。”

点评:这个菜不吃,那个菜也不合口味,孩子总对饭菜百般挑剔,可你却百依百顺:嫌鱼肉腥,就改吃红烧肉;青菜不吃,就改吃水果;要吃汉堡包、炸薯条,就去快餐店。久而久之,孩子就摸透你的心理,一不称心如意,就饭碗一推,耍起赖来,餐桌上的闹剧愈演愈烈。孩子正确饮食的基本法则是:给孩子吃什么,何时吃和怎样吃,由父母决定;而孩子是否爱吃和吃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

关于自闭症儿童

关于自闭症儿童

每年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有人曾经这样描述:自闭症儿童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为自己而活;但是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是痛苦的,因为他们承受着巨大且无法言说的压力。

作为父母,首先要懂得自闭症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的一些特征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也许他们会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世界,但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孤独。在这其中,如何解决让孩子参与活动、参与游戏的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

增强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一:为自闭症儿童安排合适的活动

自闭症儿童往往在人际交往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和缺陷,要想帮助孩子丰富这一点,仅仅靠在家庭环境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多给孩子安排家庭以外的活动,例如:

1、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

父母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多去户外活动,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环境、人和事物,让孩子锻炼、丰富自己的技能。在活动中多鼓励孩子,让其建立自信心和坚韧性,帮助强化孩子的社会性。

2、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

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个或多个年龄相仿的伙伴,这种玩耍不是单纯地让孩子们待在一起,父母应该要费点心思,把玩耍时间作为孩子教育干预的内容之一。也许刚开始不会很顺利,请父母一定要多些耐心和细心;在伙伴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避免让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增强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二:打开自闭症儿童心扉的小游戏

多年来,我们知道自闭症是一个“谜”,目前还没有找到它的病因,可以肯定的就是自闭症是先天性的脑发育障碍疾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并且将终身伴随。但是,只要在早期经过正确地、坚持不懈地干预,大部分自闭症儿童是能够融入社会、独立生活的。在教育干预中,游戏教学对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1、进行语言训练的小游戏。

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即使有开口说话的能力,但也缺乏交流性质,主动语言极少。所以,进行语言训练的小游戏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交流的机会。通过讲故事或是唱歌谣的方式,向孩子提问,让孩子参与其中进行对话;还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简单情节进行游戏,例如“打电话”,给孩子设计一些日常用语。也许孩子最初只是机械化的诵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让孩子运用到真实生活中,并加深印象。

2、进行感官感知训练的小游戏。

自闭症儿童对陌生环境会存在未知的恐惧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所以感官感知类的游戏就十分必要。可以先从简单的身体接触开始,例如“挠痒痒”,在孩子身上瘙痒,让孩子笑起来;融合儿歌和肢体动作的游戏活动“小蚂蚁上树”等等。这一类的小游戏可以营造愉快的气氛,让孩子们真正笑起来,排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惧,让他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从而抑制了不良情绪的产生。

3、进行体育训练的小游戏。

孩子天性爱动、爱玩耍,父母可以让孩子多进行体育活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是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踢球、跳绳,可以让孩子与正常儿童一起活动,让欢快、轻松的氛围来感染他们,激发他们参与其中的欲望,并渐渐融入进去。

4、进行注意力训练的小游戏。

对一些注意力差的孩子,也可以针对这一点来进行训练。例如“抢食物”游戏,在桌子上摆放着食物或玩具,父母喊“1、2、3”一起抢,抢到的就会得到食物和玩具。在进行这类游戏时,需要孩子全神贯注地看着物品,所以长期进行这种游戏活动,可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5、进行观察力训练的小游戏。

自闭症儿童往往不会去注意他人的变化,不会注意地去观察人或事物,这也可以通过小游戏来训练。例如玩“大风吹”的游戏,家长说:“大风吹”,孩子问:“吹什么?”家长回答:“吹穿蓝衣服的人。”这时就可以激发孩子的观察力,看看哪个人穿的是蓝衣服,并找出来。通过这些游戏活动,都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6、进行交往能力训练的小游戏。

自闭症儿童往往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与人交流,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角色扮演类的游戏,给孩子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并体验不同的角色特征。例如“过家家”游戏,让孩子扮演主人,父母扮演客人,准备一些玩具,让孩子进行买菜、做饭等不同的活动,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通过多次玩这一类的游戏,可以使孩子在社交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

不管是哪一种儿童,游戏都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可以促进孩子能力的提高,训练其各种水平。针对自闭症儿童,父母应该更细心、更耐心,寻找适合孩子的游戏形式,帮助孩子摆脱孤独,打开心扉!

孩子的正确行为要给予鼓励

3岁的洛洛在与小朋友抢玩具,洛洛妈已经说过洛洛很多次了,但是洛洛还是这样。但是洛洛妈并没有告诉过洛洛除了用抢还能用什么方式拿到玩具。后来洛洛爸看到了,就告诉洛洛:“你不要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要是你想要玩具的话,可以拿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交换啊,瞧,你不是有个布娃娃吗?要是他不喜欢的话,也可以拿橡皮泥试试看啊。”后来,洛洛与别的小朋友抢玩具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相应的,要是孩子出现推搡别人、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先了解事情的缘由,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在这种情况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才正确。

像拉拉因为贝贝吃了他的点心,他就咬了贝贝一口,老师告诉拉拉:“不可以咬人哦,你可以告诉老师贝贝吃了你的点心,老师会批评贝贝的。”拉拉和贝贝分开5分钟后,老师就问拉拉:“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拉拉说道:“贝贝抢走了我的点心,并吃掉了。”“对,拉拉就是这个样子。”老师拿出一份点心给拉拉,一边说道:“你瞧,你告诉了老师,老师就可以帮助你。”在这个过程中拉拉知道了,遇到问题的时候告诉老师比咬人有用多了。

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的时候,父母就要适时的去提醒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

5岁的图图吃饭前总是忘记洗手,后来,每次吃饭前爸爸都会带图图去唱洗手歌,边唱边问:“吃饭时间到了,我们要先做什么啊?”接着图图就高兴的去洗手了。

6岁的娜娜,回家的时候,就将书包随便乱扔。后来,只要娜娜一回家,妈妈就会告诉娜娜书包要放在书房里哦,久而久之娜娜也就习惯了,减少了与因为乱扔书包而发生的摩擦。

生二胎两个孩子怎样相处

1、父母经常会不自觉对乖巧、成绩好的孩子偏心,而冷淡顽皮、成绩差的孩子。如果要避免偏心,父母一定要公平地对待两个孩子,不应该因为其他原因对子女厚此薄彼。

2、父母应该完整地接受自己的孩子,包括接受他们的优缺点。如果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佳,不应该把孩子和其他孩子对比,更不能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和伤害,否则孩子敏感的内心是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偏心。

生二胎两个孩子经常吵架怎么办

因为抢一个玩具、抢一个零食而吵架甚至是打架的情况在很多二胎家庭都屡见不鲜。对此,各位宝爸宝妈也是闹心的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应对两个孩子经常吵架的小窍门!

1、孩子吵架后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吵架的原因;

2、接下来分别找两个孩子谈谈话,找出之所以整天拌嘴的根源,询问孩子们是否对对方有意见,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根据孩子说的原因进行总结,看看是不是自己教育的不到位,如果是的话一定要加强教育;

4、向两个孩子灌输:两个孩子同是家庭的一部分,都是父母的宝贝,要彼此相爱,好东西应该和家人一同分享,好玩的应该和兄弟姐妹一起玩,这才是好孩子。

生二胎大孩子欺负小孩子怎么办

‘妈妈,哥哥又打我!’下班刚回来,小女儿就哭着跑过来告状。”这是一位二胎家庭的妈妈在某论坛上的留言。面对大孩子屡屡欺负小孩子的情况,你知道该怎么处理吗?

1、单独与大孩子沟通,不要过分苛责,耐心询问他之所以欺负小孩子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尝试走进孩子心里,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

2、安抚被欺负的小孩子的情绪,让小孩子的委屈感逐渐减少;

3、将大孩子和小孩子叫到一块儿,让大孩子向小孩子道歉,安抚小孩子原谅大孩子;

4、以后的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一视同仁的问题,不能让大孩子有父母偏心小孩子的感觉;

5、多进行家庭活动,多与孩子们沟通交流,让大小孩子彼此之间更加融洽与和谐。

建立孩子的物权观念

1 灌输“轮流”、“借用”的观念

通常孩子抢夺或撕毁别人的东西,有可能是因为好奇,此时父母应趁机灌输孩子“轮流”、“借用”的观念。告诉他:“长针走到5的时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图,现在让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笔,你要先问姐姐愿不愿意借给你!”

2 订定规矩

鼓励孩子想要什么要跟大人讲,规定在公共场所或别人家里,什么东西是可以拿的,什么是不可以的。最基本的规矩是:“想要什么,在拿起来之前,先询问大人可不可以。”

3 让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孩子还小,也许不了解为什么看到喜欢的东西不能拿走,这时家长可以这样回应他们:“如果你想要这个东西,可以告诉妈妈,让我看看可不可以?”让亲子之间,可以有“谈”和“商量”的余地。

4 明白“偷”与“借”的差别

父母必须让孩子明了借与偷之间的差异,及其不同的后果,当你对孩子说:“不可以偷拿别人的东西”时,让他了解“偷”,是不对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5 为拿(偷)东西付出代价

为了帮助孩子了解,随意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行为,是需付出代价的。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父母可以罚他做一些额外的工作,或是要他放弃一样他很珍爱的物品,让他同样感到失去喜爱东西的痛苦感受。

6 将拿(偷)的东西归还

孩子拿(偷)了别人的东西,还得自己规还;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

7 学习分享

当家中另一个新生儿出生时,正是大孩子学习分享的最佳时机,父母可以请大孩子为新生Baby拿奶瓶、递尿片或说故事,赋予他责任感和使命感,借此方式让他跨过成长的门槛。

8 重承诺

处理孩子抢夺别人东西时,父母千万不要使用哄骗的方式。如随口承诺:“你先把东西还给别人,以后妈妈再买给你。”说完也就忘了,孩子一旦有受骗的感觉,下次就很难再相信父母的话了。

9 适时的赞美

如果经过父母的解释、教导,孩子逐渐改正了坏习惯,父母应适时地给予孩子赞美和鼓励,如:“你真乖,妈妈很高兴你这样做。”孩子便会知道这个行为是妈妈喜欢的,在鼓励和赞美之下,他自然会慢慢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10 坚持原则

父母对孩子订出奖惩规则后,就要切实遵守。千万不要为了贪图方便或疏忽,今天可以,明天却又不可以,朝令夕改,会使孩子莫名其妙,产生混淆不清的误导。

11 有效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对话是很重要的,借着沟通可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鼓励他说出生活中所发生的大小事,便可提早防范许多观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为。

孩子叛逆期的“不听话”该如何应对

孩子在成长中一般都会经历叛逆期的三个阶段,大致时间如下:

第一阶段:宝宝叛逆期2-3岁

第二阶段:儿童叛逆期6-8岁

第三阶段:青春叛逆期 14-16岁

也有个别孩子会提前和推后。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叛逆期的具体表现为:父母

1.破坏性强: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

2.偏执: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大哭大闹;

3.和父母对立:父母的话首先否定,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但又爱抢别人玩具,严重时甚至打人父母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叛逆期的行为呢?其实你的孩子并不是不听话,只是也许你的方法不对,你所谓的“不听话”是不听你的话,因为可能你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最起码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在家不说话,淘气,但是在外人眼里却是给好孩子,懂礼貌。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这是什么原因呢?

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等。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满意,在很多父母身上都有体现。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虽这些不满意已经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应在行为上。所以才会出现孩子对父母什么都反对,在外却是好孩子的情况。所以父母在这个时期跟孩子的沟通很重要,具体这样做。

第一:父母在对待叛逆期孩子时的态度不应该是“孩子到叛逆期了,没办法,只能慢慢熬”——这个观点大错特错。“叛逆”是成人看到的表现,对孩子来说,这是她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同其他阶段相比没有任何不同,反而因为其重要性而应当特别重视。“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表现,绝对不能用“熬”的心态,消极被动的等待时间自然过去,反而应当积极参与,帮助和引导孩子,使孩子在这一阶段能够学到更多,成长更快。

第二:孩子还不知道那些东西是对是错,都会去尝试,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认识“我”的概念,“我的”东西“我”有决定权,“我的”事情“我”自己做;“我”有权利提要求,但可能无法实现。明确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规范必须遵从,不讲条件。无条件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助孩子认识伤心、快乐、嫉妒、害怕等各种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宣泄。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不会因为孩子的吵闹、叛逆和错误恐吓威胁孩子,给孩子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交流。

第三:了解孩子逆反行为的原因与动机,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和父母最为亲近,要想了解孩子的需求,父母无法假手他人,只有平时注意观察,多学习儿童教育的知识,多和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尝试、独立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或充分的满足。

第四:原则问题不迁就,叛逆期的孩子一方面不断挑战规则,另一方面又不断追求规则。倘若规则混乱,孩子也缺少安全感。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慎重科学,规则一旦制定,就必须遵守.抓大放小,要有重点。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坚决不能做之外,其余鼓励孩子尝试,多数时候宽松,该严格的地方说不就不。

第五: 孩子的负面情绪平静耐心对待,孩子情绪激动时,千万不要和孩子讲道理。抱着孩子或者到安静的地方,静静的听孩子哭一会,让孩子平静。帮助孩子搞清楚为什么哭,是哪一种情绪,伤心还是愤怒。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等孩子情绪平静了,提出新的办法转移注意力。

第六:无论何种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对孩子打骂,以暴制暴,只会适得其反。也不能语言威胁孩子, “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妈妈不要你了”的语言惩罚,孩子心里会记仇的,只会更加叛逆。不要老拿孩子跟其他人作比较,“你看看,隔壁的妹妹都会XX了,你怎么还不会”的比较行为,孩子回想他那么好,你要他好了,管我干嘛。

以上种种都是提醒父母要重视孩子叛逆期的教育和方法,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偶尔淘气,不听大人的话,不以为然但长期如此放任不管的话,孩子会越来越难管,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以开放、包容、平和、耐心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度过“叛逆期”!

相关推荐

4个小方法正确教育性格固执的孩子

方法1: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很多时候,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对于有主见的孩子来说,在那些与他有关的事情上,多听他的意见,是让父母孩子都感到轻松的一种方法。父母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只要不危及安全、不伤害他人、不妨碍尊重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譬如他想与小伙伴一起玩足球,就未必一定要求他与父母一起去公园。 提示:在和固执孩子相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谈判技巧,给孩子更多地尊重和宽松,从中柔和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千万不要试图与他硬碰硬,不然肯定是一个难以收场的结果。 方法2:教孩子取舍和谦让 父母不妨经常潜移默化地

玩具也可以是孩子启蒙老师

1、婴儿期 在孩子1岁之前,还不会说话走路的时候,他们的大脑还正处于刚刚形成生长时期,这时候最容易受到刺激。婴儿早期,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助他们提高智商。而这个时候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条件,准备一些可以孩子大脑发育,促进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游戏,玩具。例如,父母可以将带有鲜丽颜色的连环图画拿给孩子看,刺激他们的视觉发展。或者是将玩具放在婴儿的另一侧,然后用绳子拴着,另一头给孩子,让他们明白如果想要玩具的话,可以拉动绳子,将玩具拉过来,这样的方式可以孩子形成简单的

宝宝上幼儿园必备三种能力

1.衣食住行:模拟情境 让孩子学会“提要求”教子难题:“宝宝,今天多喝点水,多吃点饭!”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总能听到父母这样细心的叮咛。然而让父母不解的是,孩子回到家后,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叮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学会用“情境式教育”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是不同的。孩子没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将父母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的能力,还不能掌握向老师主动提出请求的方法。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就需要创设一种情境,教会孩子在具体环境中模仿如何去做。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模拟在幼儿园吃午饭的场景,然后告诉孩

孩子妒忌小伙伴如何机智处理

嫉妒心理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即使是在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之间。当问题出现时,小朋友需要父母助,因为他们对于如何处理朋友间的嫉妒问题没有任何经验。下面介绍了几个步骤可以孩子们平复这种心情。 步骤1 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嫉妒的倾向时,一定要同孩子进行沟通。问孩子一些问题,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嫉妒他们的朋友。例如,可能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会发现原来别的小朋友有玩具,但是自己却没有。孩子是因为想要新玩具而产生的嫉妒心理。 步骤2 理解和验证是助某人调节负面情绪和工作的关键。这样会让孩子知道你是关心他的。例如,你可能

专家解答宝宝19种不听话行为

不听话行为1 顶嘴 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10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专家解密 孩子的话显然来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话,可以说“句句是真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 一对一支招 在孩子回答“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后,父母可以不再

识字卡片多多益善

4个月大小的孩子已经注意到卡片的存在,那的确是很好的玩具父母可以自制些卡片,让孩子辨识卡片上的图画和文字,如水果、蔬菜、动物等等,到11个月大时,孩子就能有最初的读图识字的能力了。稍后,父母也可借助卡片让孩子学习儿歌。孩子成长速度之快是令人惊异的,孩子学习能力之强,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看图识字的办法,虽然简单,却很有效。识字卡片包括图画和文字两部分,本身就是很好的一种玩具,可以任凭孩子摆弄。孩子一旦注视卡片时,父母不失时机地读出卡片中的内容。每天的潜移默化,会在以后的岁月中带给父母极大的惊喜和安慰。

宝宝上幼儿园前必知的规矩

1.学会排队和等待 在幼儿园,不服从老师的分配,也不管园里的纪律,见到喜欢玩的、喜欢吃的,上来就,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在“排队守秩序”一课上败下阵来的。 在家庭环境中受“独我意识”熏陶,家长一味让孩子优先,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集体环境中不容易交到朋友,团队协作上也容易一意孤行。 专家建议家长给孩子立下规矩,要求他们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一家人吃饭时先到者先动筷,后来者只有“没菜吃”;早起上厕所、洗漱也是先到先得,让孩子尝尝“憋尿”等待的滋味……小小的惩罚能孩子形成“先

宝宝自己吃饭的好处多

自己吃饭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 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孩子在一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如爱说“我”,“我来”等字眼。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学会走路的同时,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样,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正是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扩展了孩子的认知范围,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到自己具备影响环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说来,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两岁左右学会吃饭,这是

如何正确满足孩子的探索欲

孩子一起探索。 当孩子很好奇时,喜欢探索,是好事,父母要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探索。比如孩子想拆开一辆玩具赛车,父母要及时给孩子准备工具,螺丝刀、小钳子之类的,然后在一旁协助孩子拆开,然后别忘及时告诉孩子各个零件的作用,以及如何再重新组装起来。这样就充分的满足了孩子的探索欲望了,而且让他学到了一些知识,比如动力学等等的。 多给孩子买能够拆装的玩具。 在给孩子玩具时,父母要注意多给孩子买一些能够拆装的玩,这样孩子想拆就拆,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让孩子随意探索。在选择玩具时,尽量选择能适合多个年龄段

孩子很固执怎么办

1、“冷淡法”就是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予理睬,坚决不做让步,否则孩子会得寸进尺。你这次给他买了一个不该买的玩具,下次他就会让你去天上摘星星。对付在商店里无理取闹的孩子,在他坐在地上哭闹的时候,你不要理睬只管往前走,相信学龄前儿童是没有胆量在陌生的环境里,跟父母“背道而驰”的。回到家以后,你还要继续冷落他,把他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反省,任他哭闹,谁都不要去搭理。过不了多久,孩子就会感到莫名的孤独,后悔自己的行为了。这时候,父母再把孩子“放”出来,讲清楚不能买这个玩具的理由,并且告诉他,他的这个行为是不懂规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