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中医辨证论治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三妙散合当归拈痛汤加减。
中成药:新癀片、四妙丸等
治法:健脾利湿,益气通络
推荐方药:黄芪防己汤加减。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等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通络
推荐方药:乌头汤加减。
中成药:寒湿痹颗粒、益肾蠲痹丸
治法:活血化淤,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当归拈痛汤加减
中成药:淤血痹颗粒、益肾蠲痹丸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病因可能是功能性的也可能是器质性的。月经不调包括的范围是很广泛的,例如经期的紊乱、经血色泽和出血量的改变等。存在月经不调的妇女往往伴随其他的不适症状,例如经前、经期或经后腹痛,头痛,腰酸或胸胁疼痛等。
月经不调在西医认为多少和内分泌失调有关,也有和外界的一些因素有联系,例如受冷受寒、精神受到刺激、饮食不注意等。西药调经药一般是性激素和孕激类药 物,但是单纯应用激素来调经往往不那么理想,停用药物大多会出现反复。而中医认为这月经不调有几个方面的类型,例如:气滞血瘀型、气血虚弱型、宫寒型、血 热型、脾不统血型等。其中,气滞血瘀类型颇多。
针对月经不调若能请中医具体辩证施治,做到辩证施治针对性应用相应的中药调理治疗月经不调疗效很好,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对身体不良影响也很小。下面就几种常见的月经不调类型加以阐述。
①气滞血瘀型:表现为经血色泽深暗有块,经期不准,小腹疼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有瘀点等。治则:活血化瘀。常用方剂:四物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的中成药有花红片、当归丸、女金丸、复方益母草膏等。
②气血虚弱型:表现为面色无华,经血量少、色淡,月经或超前或错后,经期短或月经淋漓,头晕眼花无力,舌质淡,心悸气短,说话有气无力。治则:补气养血。常用方剂:八珍益母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的中成药有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丸、人参归脾丸等。
③宫寒型:表现为经期错后,痛经(热敷可缓解),经少白带偏多,畏寒,喜热饮,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则:温经祛寒。常用方剂:宫寒散。常用的中成药有艾附暖宫丸、理中丸等。
④血热型:变现为经血提前和经血不畅、经血色红或发紫、口苦咽干,舌苔偏黄,午后作烧,颜面潮红。治则:清热凉血。常用的方剂是丹栀逍遥散,中成药可选择丹栀逍遥丸。
⑤脾不通血型:表现为经血过多或淋漓不尽。治则:补脾摄血。常用的方剂是固冲汤、胶艾汤等,常用的中成药可选择宫血宁胶囊、人参归脾丸等。
存在月经不调只要通过中医的具体辩证施治,做到针对性用药预后相当不错,当然平时的生活起居也是很重要的。发现月经不调首先不要恐惧和过于的紧张,平时应该注意经期卫生,在经期应该注意保暖,注意休息,注意营养平衡,保持心情舒畅。
脱肛的中医辨证论治介绍
1.中气不足型
【证见】 直肠粘膜或全层脱出,轻重不一,有的便时脱出,有的增加腹压即脱出,粘膜色淡红,粘液不多,里急后重及肛门坠胀疼痛感不明显,伴食纳不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补中益气,固摄升提。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东垣十书》)加减
处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当归9克,白术12克,炙甘草3克,大枣9克,金樱子12克,续断9克,五倍子12克。水煎
服,每日l剂。
虚寒者,加肉桂3克(煽)、炮姜9克、制附子9克。夹热者,加黄连6克、黄芩9克、槐花9克。久泻久痢者,加诃子12克、破故纸9克。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人参养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人参芦(顾伯华《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处方:人参芦1个(研末)。每日1个,温开水送服。
(2)鳖首(朱仁康《中医外科学》)
处方:鳖首(烘干研末)3克,内服,每日3次。适用于儿童脱肛。
(3)脱肛方(柯泽春验方)
处方:使君子肉若干,捣烂,加饴糖适量,制成丸药。每丸3克,每次l丸。另炖瘦猪肉100—150克,取肉汤服用。每3日服丸药和肉汤1次,3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小儿I、Ⅱ度脱肛。
月经提前能喝四物汤吗
温馨提示
中医辨证论治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理论,虽然上述内容中提到了四物汤适合于气血虚引起的月经提前的人群服用,但大部分人都缺乏辨证论治的中医基础知识,因此,在出现月经提前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四物汤。
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鼻炎
(1)肺寒壅鼻证
主证:遇风冷易发,鼻痒喷嚏、鼻塞清涕、鼻粘膜淡白、咽痒咳嗽、易患感冒,自汗恶风,舌淡苔白,脉细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饮止流。
(2)肺虚鼻窍失煦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检查可见鼻粘膜色淡水肿、常伴恶风、易感冒、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益气固表,摄津止涕。
(3)脾虚鼻窍失煦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鼻塞、鼻胀较重、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伴头重头昏,四肢困倦,纳呆,舌质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细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固表止涕。
(4)阳虚鼻窍失煦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喷嚏频繁、流涕如注,鼻粘膜苍白、水肿。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质淡胖、脉沉弱。
治法:温阳补肾、益气固表。
(5)郁热熏鼻症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鼻粘膜暗红、或潮红伴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黄、脉细数或洪数。
治法:泻热降火、清肺止嚏。
(6)寒热错杂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频繁发作、遇冷遇热均易诱发,四肢发冷、手足不温、胸中频热、咽干舌燥、大便不调、舌质或淡或偏红、苔或白或微黄、脉沉或弦。
治法:温脏扶正、调和寒热。
心慌的中医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2.心血不足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3.心阴亏虚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 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4.心阳不振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 桂枝甘草龙骨甘草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5.心脉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血府逐瘀加减。
6.水饮凌心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减。
中医辨证论治大便出血
大便出血是让大家很尴尬的一种疾病,这是因为在排便的时候便中带有血丝的现象,流血量超过50毫升以上就可以认定是大便出血的现象,治疗大便出血越早越好,治疗大便出血的方法有很多,中医治疗就是其中一种。中医治疗大便出血主要是辨证论治,从跟上彻底治疗大便出血。
1、因肺病而燥涩者,宜润宜降,用桑麻丸及天冬、地黄.银花、柿饼之属。
2、因心病而火燃血沸者,宜淸宜化,用竹叶地黄汤补心丹之属。
3、因脾病而湿滑者,宜燥宜升,用苍术地榆汤、茅术理屮汤、益气汤之厲。
4、因肝病而风阳痛迫者,宜柔宜泻.用驻车丸、及甘酸和缓之属。
5、因肾病而形消腰折者,宜补宜填,川虎潜九、理阴煎之賴。
6、胆逆则木火煽营,宜桑叶、山栀、柏子、丹皮之淸养。
7、大肠为燥府,每多湿热风淫,宜辛凉苦燥之清散。
8、肾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脏病腑病,无不兼之,宜补宜和,应寒应热,难以拘执。
9、努力掼伤者通补为主,育粱蕴积者淸疏为宜.痔疮则滋燥兼投,中毒须辨明寒热,余如黑地黄丸以治脾湿肾燥,天真丸以补爽气真精,平胃、地榆之升降脾胃,归脾之守补心睥,斑龙以温煦奇督,建中之救复生阳,枳术之疏补中土,禹粮赤石脂以堵截阳明,五仁汤复从前之肠液,养荣法春病后之元虚,是在临证时参酌。
10、治便血以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愉为下使。若血瘀色紫者,陈血也.加熟地黄,血鲜色红者,新血也,加生地黄,寒热者加柴胡肌热者加地骨皮,脉洪实腹痛者加酒浸大黄。
11、便血之补,多由于实热,宜当归承气汤之属,及火邪既衰而仍下止者,非虛即滑也,宜以固涩为主.兼大补气血,用人参汤、补中益气汤,归睥汤.举元煎.或理中煎加乌梅、文蛤、五味子之厲,煎汤下胜金丸,或青梅九。
12、卒泻鲜血,喷出如竹简者,宜小蓟取汁,温服—升。
13、下血鲜紫,大便燥结者,为热伤阴络,宜一味槐角凉润之,或用真麻油冲入豆腐花空腹食之。
14、色稀淡者为脾虛,宜一味白术研末,米糊丸,米汤下。
15、色于瘀晦者为积血,以乱发三两,红花四入阳城罐中煅过,去红花灰,止用发灰,研细,分三服.空腹时炒黑地榆煎汤送下,三日可效。
16、便血虽多因于大肠之积热,亦当分别虚实.用寒凉药中,必须参以辛散,若久而不愈,宜理胃气.兼用升举药(便血多以胃药收功),若血下日久,涣散无统者,则用乌梅收之
17、便血久而不已,面色痿黄,下元虛惫者,宜四君子汤加黄芪、当归、白芍、下断红丸,虚甚者用十全大补汤去茯苓.加防风。
18、便血由于先天遗传者,以砂仁一味研末,每日服二钱,米汤热服,以愈为度。
19、便血止后,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者,宜桑寄生散,至如远血、近血、结阴便血、肠风赁血,脏毒便血、湿热便血、屮寒便血、湿毒便血,热毒便血、伤损便血,洒枳便血、暑毒便血、中蛊便血诸证。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 痛风的疗效评估
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化验指标正常(主要指痛风的急性炎症指标);
显效:痛风的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主要化验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痛风的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化验指标基本正常;
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无改善或加重。
显效:血尿酸下降达50%以上(或降至正常);
有效:血尿酸下降达30%~50%;
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血尿酸下降不足30%。
血尿酸下降百分数=血尿酸下降值/(服药前血尿酸值-420)*100%
正如我们一开始提到的,痛风是系统性的代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而且往往会合并不同的并发症,因此中医诊治时应灵活辨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拘泥于成法,方见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