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过度易引发中风
降压过度易引发中风
72岁的于大爷患高血压多年,最近发现血压有点过高,于是加大了服药剂量,随后血压顺利地降到了140/90毫米汞柱以下,可这时于大爷出现了 头晕、乏力等症状。就医后,医生告诉于大爷这是低血压惹的祸,血压不是越低越好,降得过低也会导致脑中风,而对于部分老年人降压不一定要降到 140/90,可适当放宽标准。
血压降得过低主要存在以下风险,首当其冲是脏器的缺血。高血压患病时间长了,血管会出现动脉硬化, 血压突然下降,硬化的血管不能收缩,而血管内压力明显减低,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就容易供血不足。最常见的是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同时眼睛周围的血管也会受到 影响。降压过度,则会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正常人的血压标准是不超过140/90,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值可以适度宽松 些,150/90以下也是允许的。而当血压稳定在150左右后,若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再降低到140左右。血压达标了,能延长心脏的使用时间。但如 果患者的血压降到140时出现缺血的症状,就不要勉强一定要达标准值。
此外,对于降压更不能一蹴而就。血压越是处于高值,降压就越要求平稳,正常的速度是在几周内渐渐降下来。因为如果患者没有并发症,一下子急于降压,就很容易出现心脑肾的问题。
我们要做到很多细节才能远离中风
所谓三补三降:即补钾、补镁,补维生素;降脂、降压、降低血黏稠度;三补三降的人为控制能有效降低中风的发作率。
白果不可预防老年痴呆!
三补三降的食补原则
补钾:钾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担负着维持人体细胞内渗透压、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等作用,钾还参与心肌收缩、舒张,参与人体能量代谢。缺钾的人,心血管系统,神经肌肉兴奋性,细胞内外渗透压等都受到影响,因而容易发生中风。马铃薯含钾丰富,据报道,每天吃一个马铃薯,就可以使中风危险下降60%,黄豆、青豆、黑豆、红小豆、绿豆等含钾也很高,宜常吃。
补镁:钙和镁是一对形影不离的亲兄弟,又是一对互不相让的冤家对头。钙能促进心肌收缩,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而镁则能对抗钙的作用,维持脑细胞内外钙的平衡,从而保护大脑。一旦钙与镁的比例失衡,容易引发中风。常吃玉米、西红柿、海带等食品,可以补充丰富的镁,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补维生素:预防中风,主要靠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这两种维生素都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维生素C能保护血管内皮系统的完整性,防止发生血栓、出血;维生素E能抗氧化,防止有害物质对脑血管的破坏,保持血管弹性,防止中风发生。常吃蔬菜、水果、玉米油等大有好处。降脂:高血脂造成动脉硬化,血管堵塞,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经常吃降血脂的食物,如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等,适当饮醋、饮茶大有益处。
降压:高血压也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是更危险的因素。高血压既可以直接造成出血性中风,又可以间接造成血栓性中风,因此,降低血压,保持血压平稳非常重要。可以多吃点芹菜、橄榄油、萝卜等。
降低血液黏稠度:血管里的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发生堵塞,出现血栓,引发中风。因此,降低血液黏稠度是防治中风的重要内容。为此,可以多吃点黑木耳、韭菜、生菜等。
三补三降的药物控制
对于中风的防治,严重缺乏钾、镁、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人群,单纯的食补是不够的,必要时必须合理加以药物进行补充;而对于三降——降脂、降压、降低血液黏稠度食补是远远不够的,药物控制才是主要的手段。
对于前者,目前医院和市面上补充钾、镁、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针对性产品有很多,这类药无明显禁忌都很安全,只需注意不可过量服用。对于后者,长期的服用易选择安全低毒副作用的药物。近年来,许多中药产品如华佗再造丸在预防干预前期危险因素方面具有治疗的兼容性,不仅适用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液黏稠度的中风高危人群,还在中风的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
7个因素最易引发中耳炎
1、很多中耳炎患者自身体质虚弱。由于全身健康状况差,如体力虚弱、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免疫力低及变态反应发生时易引起中耳炎。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耳鼻喉科苗相波
2、患者本身患有一些常见疾病。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如伤风感冒、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变应性鼻炎等诱发急性中耳炎。或鼻腔鼻窦感染,如慢性鼻炎鼻窦炎可引起中耳炎。再有鼻咽部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炎症及肿瘤等。和鼻腔填塞或前后鼻孔填塞,影响咽鼓管功能。
3、耳鼓膜受伤而又加上耳朵进水,这是很容易引起感染,导致中耳炎。鼓膜外伤后,耳道进水引起感染。
4、许多母亲在喂奶时候不注意正确的喂奶姿势。不正确的喂奶方法,婴儿呛奶进入咽鼓管诱发中耳炎。
5、很多人平时不注意卫生,擤鼻方式不正确。这时就容易将污物经咽鼓管吹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6、由外耳道炎等耳科疾病未能及时有效治愈也容易导致中耳炎。
7、有一些从事高空环境工作的人,由于不注意而导致耳朵戗风,气压强,而导致中耳炎。
脑中风有什么先兆?6大症状预示脑中风 怎么才能预防脑中风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
2.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3.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
4.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5.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6.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多吃果蔬,不易得中风。
老人如何预防脑中风
老人脑中风有什么前兆?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然看不清眼前的事物。
老人如何预防脑中风?
1、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发中风的独立因素。
高血压与脑中风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体血压过高会导致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动脉血管壁会因为缺血而发生变形,如果血压反复波动,脑部血管反复发生痉挛,又可引起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进而联合成片,导致较大量出血。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
2、果蔬防中风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高低与脑中风密切相关,浓度越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越低。
果蔬中的钾元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有降低胆固醇、扩张血管等预防脑血管病的功效。
果蔬中的叶酸能将中风病人体内的高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降低血液中半脱氨酸的浓度,从而减少患冠心病和中风的危险。
果蔬中的膳食纤维,可以抑制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从而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中风。
果蔬中含有寡糖,有减低血流凝集的作用,也可以防止中风。
3、动脉粥硬化
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大脑功能区域的损害,引发中风。可能导致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多种大脑支配功能缺失的症状。
动脉硬化大多是饮食习惯不好,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情况引发,遗传病史较少。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
4、控制糖尿病
中风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就是并发脑血管病变出现的脑梗塞,其病理是糖尿病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导致血糖、血脂紊乱,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
5、控制脑缺血
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老人如何预防脑中风,以上就是养生之道网为您介绍的预防措施,另外,养生之道网温馨提示,老人最好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另外季节与气候变化也会使老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家人冬季要多加注意老人的健康状况。
脑中风很危险中医告诉你预防方法
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
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
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多吃果蔬,不易得中风。
孩子躺着哭易引发中耳炎
儿科专家表示,宝宝平躺着哭时,眼泪和鼻涕很难顺利流出体外,再加上体内内压增大,因此眼泪、鼻涕很容易堵到鼻腔和嘴巴里。由于鼻腔黏膜与耳咽管、中耳腔的黏膜相连,鼻腔里反复积蓄的液体很可能会流到耳腔里,与耳腔里的分泌物、脏东西聚在一起滋生细菌,导致耳朵发炎。
儿科专家提醒家长,发现宝宝大哭并且眼泪、鼻涕特别多的时候,最好将宝宝抱起来,轻轻拍打背部,让眼泪、鼻涕顺利流出体外,以防堵塞鼻腔。
给宝宝喂奶时,也不宜让宝宝平躺着,否则奶汁很容易跑进鼻咽腔,经咽鼓管流进中耳,引发炎症。专家建议,家长抱着宝宝喂奶时,最好让宝宝的头稍微比身体高点儿,宝宝躺在床上喝奶时可以用棉垫把头垫高点儿,这样很容易将奶汁咽到肚子里。
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的原则
睡前服药不可取
人在睡眠后,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用降压药,两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值,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极容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吃药不跟感觉走
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仅凭自我感觉用药,感觉舒适的时候不测血压,就减量服用或停用降压药物。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会使病情加重,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引发中风危及生命。
联合用药效果好
大约有2/3的高血压患者用一种降压药就可以使血压降至正常;1/5的患者需两种降压药合用,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而另有1/1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则需三种降压药合用。如果属于后两种情况,而只服一种降压药,血压自然很难降至正常水平,只有联合用药才能奏效。
加大剂量要慎重
对高血压的用药原则是,首先从小剂量开始,并认真观察用药后效果和药物的副作用。如用一种降压药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联合用药。但大剂量用药不可取,虽然大剂量用药能使血压降的多一点,但如血压降的太快,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肌缺血,发生意外。另外,药物的副作用也会随之增加。
间断服药有危险
有些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有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便自行停药,结果没有多久血压再度上升。如此这般,不仅使病情加重,还容易使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造成难治性高血压,甚至诱发中风。
没有症状也用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血压高,却无任何自觉症状,便以为不用服药治疗。其实,即使是无症状高血压,如果长期不服药治疗,也会使病情加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
其实,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诱发的并发症。高血压的危害危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不同程度的高血压,会引起不同的高血压症状。以下是四类高血压的症状:
轻度高血压:血压持续升高,情绪激动经常头痛、头晕、极易疲劳、口渴、尿频等症状,轻度高血压不能忽视,其可增加脑卒中心脏病发作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
中度高血压:血压急剧升高,伴有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多尿等症状,不及时调理,会导致偏瘫、失语,心脏和肾脏功能下降,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出现蛋白尿,并容易引发中风。
重度高血压:血压居高不下,伴有剧烈头痛、抽搐、血管弹性退化易破裂出血,以鼻出血最为多见,其次是眼底出血、脑出血等,重度高血压不及时调理会酿成心肌梗塞、脑血栓、动脉硬化、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易并发脑卒中、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疾病,发病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高血压。
预防中风并不难
预防中风,就是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
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预防中风首先要重视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易引发脑中风的病症,合理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降脂药。
酷暑酗酒热引发中风
第一,定期检查身体对中老年人是很有必要。它能够帮助人们及早发现身体中隐性疾病或潜在的问题。
第二,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特别是相对湿度达到70%~80%时,有诱发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尤其是患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心脏功能不全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防暑降温、减少劳累、稳定情绪、饮食清淡、保障睡眠,以防发生“热中风”。
第三,在酷暑时饮酒,极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速,一旦促发脑血管破裂就会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
第四,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脖子痛、手脚麻木(特别是一侧)、一时语言障碍(说话模糊不清)、视物异常(眼睛感到昏暗、视物重影等)、头晕耳鸣、舌头转不过弯、手脚颤抖、不能画出直线、不能握住筷子、不能直走(不自觉地向左右倾斜)以及经常出现失神等脑溢血发作的前兆时,要到医院检查诊治,以防出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