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绒毛状腺瘤治疗

绒毛状腺瘤治疗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专家总结了下列治疗绒毛状腺瘤的药物。

1、乳核散结片,舒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活血。用于治疗乳腺囊性增生,乳痛症,乳腺纤维腺瘤和男性乳房发育等。

2、平消胶囊,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对肿瘤具有一定的缓解症状、缩小瘤体、抑制肿瘤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

3、中华灵芝宝,对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呼吸系统肿瘤(肺癌、鼻咽癌、喉癌)、妇科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及血液、淋巴等多种恶性肿瘤有特效,而且对其他疑难癌种(如绒癌、横纹肌肉瘤)也有显著功效。

4、鸦胆子油,口服乳液抗癌药。用于肺癌,肺癌脑转移,消化道肿瘤及肝癌的辅助治疗剂。

肿瘤 性息肉与大肠腺瘤的区别是什么

腺瘤的组织学结构腺瘤的组织学特征不仅是腺瘤诊断的依据,而且是腺瘤分类的组织学基础。腺瘤的组织学切片中常可见绒毛状成分,它是从病灶基部伸出的许多纤细分支,并且可见有丰富的粘液分泌,索芯由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被复单层或多层柱状上皮细胞。理上根据腺瘤中绒毛或份所占比例不同而将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即管状绒毛状腺瘤)。目前对这3种腺瘤的划分标准还不一致。1977年Appel的标准为绒毛状成分在5%以下者属管状腺瘤、绒毛状成份占5%~50%者属混合性腺瘤,占50%以上者则属绒毛状腺瘤。1979年Shinya的标准为绒毛成份占25%以下者属管状腺瘤,占25%~75%者属混合性腺瘤,占75%以上者为绒毛状腺瘤,这一标准基本上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接受。同一腺瘤的不同部位绒毛成分的分布不一,在不同部位嵌取活检的组织病理诊断可以不一。在绒毛成分多的部位活检可报告为“绒毛状腺瘤”,在绒毛状成分少的部位活检则又可报告为“管状腺瘤”,而当整个腺瘤切除病理检查时,则可能诊断为“混合性腺瘤”。

绒毛状腺瘤

引起绒毛状腺瘤的原因有哪些呢?有许多患上该病的女性朋友,仍然不解自己为何会患上绒毛状腺瘤,针对绒毛状腺瘤病因,我们请专家为我们具体分析。

乳头状腺瘤绝大多数呈广基型生长,无长蒂型息肉,瘤体稍高出于正常粘膜面,向周边蔓延面积较大,典型病例可累及肠管周径的大部分,瘤表面呈丝绒或粗颗粒或粗毛形状,颜色较一般息肉状腺瘤略淡,常覆盖一层粘液。

瘤体结构质地较软,用钳子轻触似海棉状,呈块状并有蒂的乳头状腺瘤发生极少,病理观察其瘤的特点是多数纤细的乳头状分支,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表面呈单层柱状或复层上皮及杯状细胞,腺体成分的结构较少,可有散在分化较差区,病变主要限于粘膜层,很少多发,可并存息肉状腺瘤。

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呢

事实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肿瘤性息肉(又称大肠腺瘤),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而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

大肠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可以带蒂或不带蒂。在大肠息肉中,有些是肿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占70%~80%,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而非肿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它们的发生、发展与大肠癌关系不大。

肿瘤性息肉分三种,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这三种腺瘤是病理上的三种分类。一般地说,小的息肉多数是管状腺瘤,大一点的息肉是混合性腺瘤,再大一点的息肉则是绒毛状腺瘤。不同种类的腺瘤,癌变机会不一样,管状腺瘤较低,混合性腺瘤稍高,绒毛状腺瘤最高。另外,腺瘤癌变率也与大小有关,1厘米大小者为1%~2%,1~2厘米大小者为10%,2厘米大小者为40%。

癌变时间为5~10年

从癌变时间上来看,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至少5年,平均5~10年。另外,有资料表明,单个腺瘤者29.7%发生癌变,2~5个腺瘤者的癌变率为51.7%~76.9%,6~48个腺瘤者的癌变率为80%。

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中的绒毛状腺瘤发生癌变概率很大,如果不治疗,百分之百会癌变。因此,一旦病理检查发现该息肉是绒毛状腺瘤,必须及早摘除。而家族性息肉病是与遗传有重要关系的疾病,属癌前病变,如果不做任何治疗,最后发展成大肠癌的风险很高,也必须积极切除。

手术、检查需谨慎

目前,大肠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下手术和开腹手术。内镜下手术切除大肠腺瘤创伤不大,但技术要求高,出血和穿孔危险性大。更重要的是,内镜手术切除前,如果还不能完全肯定所切组织是大肠腺瘤还是大肠癌,病人就将面临肿瘤未切干净、容易复发,以及切除过程中肿瘤扩散、转移、种植等后果。

需要提醒的是,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腺瘤可能只有一个,也可以发生多个,发生多个的机会在30%左右。因此,医生大多会仔细检查病人身上可能存在的其他大肠腺瘤。另外,大肠腺瘤很容易复发,据统计,病人再发腺瘤概率为30%~50%。因此,腺瘤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通常,病人手术后头1年应随访1次,以后每2~3年随访1次,有的需要终身随访。

绒毛状腺瘤检查

有部分女性朋友疑问,如果患上了绒毛状腺瘤要做什么检查呢?针对绒毛状腺瘤的检查,接下来,我们请专家来具体的讲解一下,该病临床诊断中大多数乳头状腺瘤经直肠指检,直肠镜或结肠镜检发现。

由于腺瘤很软,而直肠指诊时腺瘤很软,需仔细检查,否则容易被忽略,发现乳头状腺瘤要进行仔细扪诊全腺瘤,质地均匀而很软的,属良性结构的可能性较大,扪及乳头状腺瘤有小结节及质硬者须高度警惕癌变的可能。

扪诊检查绒毛状腺瘤有否癌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可行性,扪诊不十分清楚的绒毛状腺瘤可经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及结肠纤维窥镜检诊,为确定肿瘤有无癌变可能,须在腺瘤表面及基底不同部位采取组织做活检。

大肠息肉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大肠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怎样了解呢?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

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均统称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也称“息肉病”属于肿瘤的范畴,部分为类癌;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之间。病理检查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得了直肠息肉都会有什么危害

肠息肉危害有哪些?肠息肉危害大不?肠息肉危害怎样了解?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

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均统称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也称“息肉病”属于肿瘤的范畴,部分为类癌;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之间。病理检查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什么是直肠管状腺瘤

腺瘤是腺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无疼痛及其他自觉症状,体积小,直径多在2cm以内,界限多清楚,可活动。

病理改变中肉眼观察: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剖面呈棕黄色,可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粘液。显微镜观察:实质:肿瘤由柱状或立方上皮组成,双层排列,并互相吻合成不规则的小管状或狭长的小梁状。细胞核大,卵圆形,大小一致,胞浆嗜酸性。管腔或小梁外周无肌上皮细胞。管腔内含PAS阳性分泌物。

间质:疏松,其中有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实质和间质间有基底膜分隔。多见于肠道、乳腺、甲状腺、卵巢等处。粘膜的腺瘤多呈息肉状,腺器官内的腺瘤则多呈结节状,且常有被膜,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腺瘤的腺体与相应正常组织腺体结构相似,而且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

根据腺瘤的组成成分或形态特点,又可将之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囊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等类型。

(一)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多见于结肠、直肠粘膜。呈息肉状,故常称为腺瘤性息肉。两种成分都有时,称为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瘤可有蒂(与粘膜相连,但也可以是比较平坦的。绒毛状腺瘤恶变率较高。

(二)囊腺瘤:是由于腺瘤的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渐扩大并互相融合的结果,肉眼上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囊腔。常发生于卵巢等部位。

要警惕息肉变肿瘤

可能大家在听到息肉这个名词时感觉没什么,但是您了解息肉的相关知识吗?其实,息肉也是有癌变可能的,下面就来看看这方面的知识。

息肉是肉眼所能见到的突出于黏膜的赘生物,好发于消化道。在病理组织学上,息肉可以是上皮的增生性病变、炎性病变、真性肿瘤,也可以是结缔组织增生或肿瘤所致黏膜的隆起。

息肉以长在大肠最为多见,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带蒂、亚蒂和广基无蒂;从数目上可分为单发和多发。息肉大小可自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多发性息肉通常50~60个,患息肉病时息肉数目超过100个,多为家族性。

首先说说上皮源性的息肉。食道主要是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和纤维血管性息肉。

胃息肉大致分为以下6种。

1.增生性息肉,其本质是反应性增生。

2.错构瘤性息肉主要见于青少年,可有皮肤黏膜黑斑或黑色素沉着。

3.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儿童,成人也可以发生,称为潴留性息肉。

4.异位性息肉,主要由异位的胰腺或十二指肠Brunner腺构成。

5.炎症性纤维性息肉,是一种罕见的以炎症性间质为主要成分增生而形成的息肉样改变。

6.腺瘤性息肉,属于良性肿瘤。因上皮伴有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可以细分为管状、绒毛状、管状绒毛状混合型。本肿瘤癌变率为10%~30%,其中以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小肠息肉的发生率远远低于胃和大肠,主要有炎性息肉和十二指肠腺腺瘤、胃底腺异位和胃黏膜异位形成的息肉状增生。

大肠(盲肠、结肠、直肠)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纤维性息肉,病变与胃息肉相同。炎性息肉和幼年性息肉不会癌变,增生性息肉和Peutz-Jepher息肉癌变几率很低。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管状绒毛状、锯齿状腺瘤。目前认为,管状腺瘤癌变率为5%,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0%,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40%。类癌在肠镜下,往往表现为小息肉。

息肉除了上皮源性,还有非上皮源性隆起病变,比如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胃肠道间质瘤。血吸虫卵性息肉是指血吸虫卵沉积于肠壁并刺激上皮和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其表面被覆上皮可以恶变为腺癌。

胃息肉会癌变吗

胃肠息肉是指隆起于胃肠黏膜上皮并向胃肠腔突出的局限性病变。根据息肉所处消化道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大肠(结肠和直肠)息肉等,其中以胃息肉和大肠息肉最常见。息肉大多为单发,多发约占20%,少数患者胃肠道内息肉数量很多,称为胃肠道息肉综合征。

胃息肉按组织学特点可分成四类: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其中,炎症息肉与肠道的炎症反应有关,生长十分缓慢,基本不会癌变。而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绒毛腺管状腺瘤三种。

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为5%-40%;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为25%-72%;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癌变率极低。此外,息肉越大,个数越多,癌变的概率也越大。

相关推荐

胃底腺瘤的组织形态分类

胃腺瘤(adenomatospolyp)又称息肉样腺瘤(Polypoidabenoma):胃腺瘤性息肉是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是隆起于粘膜表层的粘膜增生,周围正常粘膜所围绕,一般都起始于小凹部,从粘膜表面向外呈息肉状生长,故又名息肉样腺瘤。腺瘤性息肉的上皮结构及结缔组织成份和正常组织粘膜相同,临床指南单在细胞成熟状态和组织排列上不易区别,主要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确诊。 乳头状腺瘤(papillaryadenoma):乳头状腺瘤体积较大,而且呈广基状,直径可为1.0~10.0cm,平均2.0~4.0cm,较管状

胃息肉如何作病理诊断

一、胃息肉和息肉病 (一)胃息肉的内镜和组织学表现 胃息肉较结肠息肉少见,一般无症状,检查时偶然发现。胃镜见到的胃息肉是黏膜向腔内限局性隆起,注气后不消失。可单个或多个,大多数单个发生。息肉表面一般光滑或桑椹样,少数呈分叶状,或表面发红、糜烂、出血,约一半息肉的直径在0。5~1。0mm之间,少数直径小于2cm。息肉呈圆形或椭圆形。 病理上将胃息肉分为3类: (1)增生性或再生性息肉; (2)腺瘤性息肉; (3)错构瘤性息肉。 胃息肉主要是增生性息肉,多位于胃窦部及胃体下部,直径常小于2cm,有蒂或无蒂,一

乙状结肠息肉的治疗

此病易恶变,明确诊断后应及早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刀或其他手术方式切除息肉,防止癌变。 乙状结肠息肉必须及早切除病灶,才能防止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炎症的侵扰。结肠恶变的发病率在有结肠息肉者高出无结肠息肉者约5倍。结肠息肉主要为管状腺瘤与乳头状腺瘤( 亦称绒毛状腺瘤)。 组织病理学证实,结肠腺瘤可恶变,尤其是后者的恶变率可达40%~50%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的病人,恶变发生率更高。由此,乙状结肠息肉的治疗至关重要。 微创术HCPT治疗乙状结肠息肉具有微创、无痛、无需住院的优势。

绒毛状腺瘤日常饮食注意

1. 不要吃剩饭剩菜。易致细菌性胃肠炎 2. 不要空腹喝豆浆(豆制品类)及牛奶。不要吃海鲜类食物。可能引起异种蛋白过敏性胃肠炎。 3. 不要吃火锅。饮食不熟,品种太多,添加物太杂等也可诱发疾病。 4. 不要吃烧烤。半生不熟加上刺激性调料以及食物污染及含致癌物等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5. 不要吃生、冷(冰果等)、不洁食物。冰箱内有细菌存在污染食物引起胃肠炎。 6. 不要吃西瓜、香瓜、李子、杏等寒性或易致腹泻的水果。 7. 不要吃鸭子等寒性食物。 8. 不要喝啤酒、白酒等饮品。不要吃刺激性食物(辣椒、蒜、姜、

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

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直肠息肉肛肠科常见疾病,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一般是因为粪便刺激形成的,会出现脱垂、便血等明显症状,下面看下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肠息肉危害有哪些?肠息肉危害大不?肠息肉危害怎样了解?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

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

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直肠息肉肛肠科常见疾病,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一般是因为粪便刺激形成的,会出现脱垂、便血等明显症状,下面看下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危害: 肠息肉危害大不?肠息肉危害怎样了解?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

大肠息肉该注意什么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适用于有蒂较大的息肉。 2、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小息肉,既简便易行又安全可靠,还可以送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3、黏膜切除法:主要用于无蒂的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分块、分期摘除法:如果息肉较大,无法一次性切除,可以采用分块电切的方法将息肉逐步切除;如果息肉数量较多,若无法一次全部切除,则要求患者定期进行分次电切治疗。 内镜下无法切除者则需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大肠息肉手术要注意什么?回答者:hqnsx你好,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

直肠癌诱发病因有哪些

1、脂肪、纤维素与热卡:脂肪消耗量的增加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是平行的,直接测定饮食脂肪的含量显示消耗脂肪量高的人群,其结直肠癌的病死率也高。 2、维生素和矿物质:抗氧化作用的微营养素以及矿物质,具有清除或中和某些氧代谢产物称为氧自由基和单线氧的伤害作用。这些代谢产物形成于全身常规生化过程中,它们可能是危险的,因为它们可伤害DNA、脂质膜和蛋白质。对细胞的这种分子水平伤害如不受抑制就会促进癌肿的形成。有几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3、遗传因素:遗传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中是一重要因

大肠息肉类型有哪些

腺瘤性息肉 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最大,尤以绒毛状腺瘤为著,多无蒂,被称为癌前期病变。大肠息肉的癌变率国内外报告大体上在10%左右,对年龄较大的成年人更应提高警惕。 增生性息肉 又称化生性息肉。属于非肿瘤性息肉,很少会发生癌变,但不赞成放任不管,如果息肉>0.5cm,仍需内镜下电灼切除,少数增生性息肉也会消失。故明确病理性质对于临床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炎性息肉 又称假息肉,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炎性刺激而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炎性息肉一般不恶变

大肠息肉病理是什么

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 2、炎性息肉。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氏病、血吸虫病等炎性肠道疾病所致的息肉。 3、错构性瘤。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4、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 患有大肠息肉的朋友们不要误认为大肠息肉就会癌变,后三种息肉统称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发生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