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疸的定义

黄疸的定义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不同,根据其特点可以相互鉴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其黄疸的特点又各不相同。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母乳性黄疸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婴儿刚出生可以出现生理性黄疸的,一般出生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开始消退。除了食欲不振以外,对孩子是没什么影响的。

如果黄疸从孩子出生24小时内就有的话,并且3周都没消退,或是退后又复发,则统统归到病理性黄疸。

血液检查的正常数值是:总胆红素3.4-17.1 umol/L(0.2-1.0mg/dl)

直接胆红素0.50-3.4 umol/L(0.03-0.2mg/dl)

母乳性黄疸跟血型有关吗

无关。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因母乳喂养相关而导致出现的黄疸现象,和父母血型问题无关,如果宝宝黄疸是因和乳母血型不合引起的话,那么我们称之为溶血性黄疸,而不是母乳性黄疸。

急性黄疸肝炎症状有哪些

急性黄疸肝炎,顾名思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急性说明是短时间内发生,黄疸顾名思义,说明是由胆红素的升高,但是急性黄疸肝炎这个概念,一般在临床不做确诊性,因为它没有说明导致肝炎发生的病因。

一般发生黄疸是由于肝脏炎症损伤的一个结果,而不是病因,最常见的黄疸肝炎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炎的化验检查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它包括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丁型(D型)、戊型(E型)等。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临床上分为急性肝炎(又分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肝炎两种)、慢性肝炎(又分轻度、中度、重度三型)、重型肝炎(2K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淤胆型肝炎、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等,其临床表现不同。[3]

(1)血常规检查: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WBC)总数正常或略高,不超过10×109/升(/L);黄疸期,WBC减少,且以淋巴细胞(L)、大单核细胞(M)升高为主。

(2)尿常规检查:深度黄疸或发热者,尿中可出现WBC、红细胞(RBC)或管型等。

(3)血清酶测定:急性病毒性肝炎时,黄疸出现前3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可升高;慢性肝炎时,ALT可持续或反复升高;重型肝炎患者,如黄疸迅速加深时,ALT迅速下降,表明肝细胞大量坏死。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的意义同ALT,但特异性较低。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显著升高,有助于肝外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从而有助于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胆红素偏低是乙肝吗 总胆红素偏高才可能出现乙肝

总胆红素偏高的意义在于诊断黄疸,当总胆红素高于正常值1倍以上可出现显性黄疸,而黄疸发生的原因很多,及包括肝炎性黄疸,当乙肝病毒发作引发黄疸时,引起总胆红素偏高。

新生儿皮肤发黄就是黄疸了吗

基本上是。 严格意义上,新生儿黄疸应当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确诊必须有「胆红素值升高」,进而导致皮肤、巩膜(即眼白)出现了黄染。 但新生儿由于饮食等其他因素导致皮肤黄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新生儿皮肤逐渐出现黄染时,基本能确定是由于胆红素升高所致,就可以称为新生儿黄疸。

9种不同体型的减肥秘籍

(瘦肥型) *定义:体重低于标准10﹪以上,但体脂肪量高。 *建议:饮食-均衡地摄取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但应减少高脂肪与甜食的摄取。运动-一方面加强脂肪燃烧,降低体内脂肪量,一方面强化肌力,培养运动习惯,可改善体力不足的问题。

(微胖型) *定义:体重合乎标准,但体脂肪量高。是典型的现代人体型。 *建议:饮食-应减少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避免营养过剩。运动-加强脂肪燃烧运动。

(肥胖型) *定义:体重高于标准体重10﹪以上,体脂肪量高。 *建议:饮食-由专人指导达到饮食减肥。运动-加强脂肪燃烧运动,每周至少固定三次运动,每回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

(稍瘦型) *定义:体重低于标准体重达10﹪以上,但体脂肪量合乎标准。 *建议:加强肌力训练,多做强化肌力运动,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标准型) *定义:体重及体脂肪均合乎标准。 *建议:体型会随年龄增长及饮食、运动而改变,请注意维持均衡的营养及经常做运动,才可保持标准的体型。

(强壮型) *定义:体重高于标准体重,体脂肪正常,本体型的人骨架大,肌肉也较发达。 *建议:通常本体型的人应属于运动型的人,若能多做燃烧脂肪运动,降低脂肪,体型将更健美。

(过瘦型) *定义:体重低于标准体重达10﹪以上,体脂肪量不足。 *建议:饮食-多注意均衡营养的摄取。运动-增加强化肌力的运动,可帮助体力的训练及体力的增加。

(活力型) *定义:体重为标准,但体脂肪少,是健而美的体型。 *建议:通常活力型的人为有运动族中的一员,请继续保持做运动的习惯,以维持让人羡慕的身材。

(肌肉发达型) *定义: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体脂肪少,是典型的运动员。 *建议:请继续维持固定的运动,避免长时间不运动,造成脂肪堆积。

急性黄疸性肝炎病因

急性黄疸肝炎,顾名思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急性说明是短时间内发生,黄疸顾名思义,说明是由胆红素的升高,但是急性黄疸肝炎这个概念,一般在临床不做确诊性,因为它没有说明导致肝炎发生的病因。一般发生黄疸是由于肝脏炎症损伤的一个结果,而不是病因,最常见的黄疸肝炎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

黄疸引起的脑瘫症状

阿芳(化名)在安溪一家医院产下一子,出院后在家安心坐月子。全家人对这个孩子宝贝得不得了。阿芳坐月子期间,家人严禁她出门,房门、窗户一律关起来,生怕大人孩子着凉,为免影响母子二人休息,窗帘也被拉了起来。

过了一个多星期,家人才发现宝宝的脸和身子都很黄。大家一商议,认为很多孩子出生后都发黄,过阵子就消退了,也没太在意。阿芳坐完月子,见宝宝仍是黄得吓人,还开始抽筋,坚持要送宝宝到厦门医治。

“我们检查后发现,孩子的脑部已有不可逆的损伤,出现了脑瘫的症状。”厦门市儿童医院庄德义院长遗憾地说,要是早点来治疗,这孩子完全可以治愈,拖成这样,实在太可惜了。

病理性黄疸可导致永久性脑损害

庄德义说,黄种人比白种人更容易出现黄疸,85%的足月儿和绝大多数的早产儿,在新生儿期(脐带结扎到出生后28天)都会出现黄疸,其中大多数是生理性黄疸,会自然消退,少数是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核黄疸,永久性损害脑部神经,孩子会傻掉。

“即使是病理性黄疸,只要早处理,几乎100%能治愈。”庄德义说,现在顺产两三天即可出院,而新生儿黄疸一般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坐月子期间,如果房间里光线暗,就很容易忽视黄疸变化。有的家长即使发现黄疸也不在意,想当然地认为是生理性黄疸,以后能消退,耽误了治疗。

庄德义提醒,家长一定要格外警惕婴儿病理性黄疸。最新版的儿科教材指出: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值超过相应的光疗干预标准或上升过快;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具备以上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要及时治疗。此外,O型血妈妈生下非O型血孩子,如果宝宝溶血,要警惕是否有溶血。还有一种RH血型溶血,发生率低,但更严重,如果“熊猫血”妈妈生下不是“熊猫血”的孩子,要格外警惕RH溶血。

需注意的是,约2/3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出现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一般出生1周内出现,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量和频率可得到缓解,一般不发生胆红素脑病。还有一种是母乳性黄疸,指母乳喂养的孩子出生后3个月内仍有黄疸,一般不需任何治疗。

婴儿黄疸母亲忌口什么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早期新生儿。它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以导致脑损伤,一般生理性黄疸顾名思义是属于正常的现象,是不需要干预的,妈妈的饮食就是正常的饮食,加强营养就可以了。

如果属于病理性黄疸,这时候建议就是及时的去医院就诊。由新生儿科医生,根据宝宝情况,如果是需要干预治疗的,那肯定是需要对症处理,妈妈喂养是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改变,一般如果是黄疸高的时候还是要加强喂养。所以妈妈还是可以吃一些营养比较丰富,容易产奶的一些食物,奶量够,宝宝吃的多,大便排的好,对黄疸的消退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新生儿期新生儿黄疸,妈妈是可以吃鸡蛋的。

肝炎患者血化验检查的意义

肝炎患者需要做的血化验检查有血清黄疸及胆红素定量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测定、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比值测定、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下面介绍这几种血化验检查有何意义。

血清黄疸及胆红素定量检查

血清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尔以下。

临床意义:黄疸指数反应黄疸的有无、程度、性质。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可有微量,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测定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30以下。

临床意义:肝脏中此酶比血中高一万倍,肝炎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该酶含量增高。故观察增高幅度,可知肝细胞损伤程度。

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比值测定

正常值:总蛋白60克~80克/升;白蛋白35~5克/升;球蛋白20克~30克/升;白/球比值1.5~2.5:1。

临床意义:这类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和代谢。测定蛋白质含量可以反映: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正常值:0一6马氏单位,>7单位为阳性。

临床意义:TTT浊度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基本呈平行。急性肝炎早期发病时即可呈阳性,恢复期转阴性,持续阳性者是转为慢性的指征。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可呈阳性,静止期下降或接近正常。目前大医院用蛋白电泳测定取代此检验,但农村和基层医院仍沿用,是肝功损伤的指标之一。

早产儿黄疸高怎么办

早产儿黄疸过高怎么办?早产儿的黄疸情况一般会比足月儿明显,一般出现早,时间长,黄的指数高,消退晚。如果黄疸出现的早,黄的厉害,总也不退或黄疸退后又再次出现黄疸,则应立即就医。

传统观念上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现行生理性黄疸的标准255μmol/L(>15mg/dl),属于病理性黄疸的范畴,在以往临床工作中常常认为病理性黄疸都是高胆红素血症,或高胆红素血症都是病理性黄疸,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

在一些非溶血性黄疸的早产儿人群中,如:窒息、缺氧、感染、高碳酸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这些早产儿的胆红素水平尚未达到传统意义上的病理性黄疸水平,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所以早产儿病理性黄疸不一定都是超过生理性黄疸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超过生理性黄疸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大多都应该认为是病理性的。

其实,早产儿和正常孩子并无太大的区别。要紧的是要弄清当时孩子发黄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药物治疗或光疗等各种各样的早产儿黄疸治疗方法。

肝脏病常见的检查方法

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临床意义:对肝实质病变的诊断及病程变化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2.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升高。

3. 总蛋白(TP)

临床意义: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的诊断、鉴别意义。总蛋白升高常见于高度脱水、休克、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造成的血液浓缩而致;总蛋白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严重结核病、甲亢、恶性肿瘤及慢性肠道疾病等),合成障碍(如肝硬化)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及失血等)。

4. 白蛋白(ALB)

临床意义: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广泛,包括营养价值;有效胶体渗透压的保持;血清钙、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药物、以及甲状腺激素的运输。白蛋白的多种生理功能使其成为检测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白蛋白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其白蛋白浓度上升。白蛋白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球蛋白(GLB)

临床意义:球蛋白升高常见于肝硬化、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骨髓瘤、淋巴瘤等。球蛋白降低常见于生理性低球蛋白血症(婴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体内球蛋白合成会减少。

6. 白/球蛋白比值(A/G)

临床意义: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小于1时称为A/G比例倒置,常见于肾病综合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

7. 总胆红素(TBIL)

临床意义:由于胆红素的代谢与肝脏功能的密切关系,它一直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肝功能指标。黄疸发

生的原因:①胆红素形成过多,如先天性的红细胞膜、酶或血红蛋白的遗传性缺陷等;获得性的败血症、脾功能亢进;造血系统功能紊乱,如恶性贫血铅中毒等。②肝细胞处理能力下降,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肝内淤滞性黄疸、代谢障碍及肿瘤所治的肝病变。③肝细胞在肝外的排泄障碍。由结石、肿瘤、狭窄、炎症、寄生虫等所致的胆道梗阻。

8. 直接胆红素(DBIL)

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在诊断、鉴别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升高, 直接胆红素正常或稍有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升高;阻塞直接胆红素均升高;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也可见直接胆红素升高。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检查抽血最好安排在早上,抽血前一定不可吃任何和东西,因为这样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脂肪肝患者在接受医院治疗的同时,也要找到引发肝脏疾病的源头,我们也可以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肝脏的调理,效果也是很好的。

相关推荐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母乳喂养所引起的黄疸。这种情况多数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皮肤红润,但母乳喂养不久后皮肤却变黄,不过宝宝的身体健康完全没有收到影响。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正常足月的婴儿,母乳性黄疸情况会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婴儿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情况。 经了解,大约有10%-15%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不过,宝爸宝

抚触的定义

早期抚触就是在婴儿脑发育的关键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从而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对孩子轻柔的爱抚,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更是一种爱的传递。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受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这种触觉感受器可将所有感受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对这些冲动进行分析、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抚触能充分利用这个身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刺激分布在皮肤上的不同感受器,兴奋中枢感受点,刺激神经细胞的形成及其与触觉间的联系,逐渐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智能形成。因此,抚触能促进婴儿的智

海鲜的定义

海鲜的定义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是出产于海里的可食用的动物性、或植物性原料通称为海鲜。其中以贝壳类(蛤蜊、扇贝等)和肢节类(虾、蟹等)所含嘌呤比较高,喝啤酒吃这一类的海鲜比较容易患痛风,大连,青岛是全国痛风患病率最高的地方,这不能不说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是有重要关系的。而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环境,其海水无污染、洁净度高,三亚海鲜素以“鲜活味美、品种繁多、天然健康”闻名。 详细解释 1、所谓食用的海生动物。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我江南吃的都是海鲜。”《圣武记》卷二引 清许旭《闽中纪略》:“自此海禁

抱被的定义

什么是抱被?抱被通常指新生儿及幼儿所使用的包裹类产品的统称,普通抱被默认含一根裹带。刚出生的宝宝最好用抱被,这种抱起来比较紧,宝宝有安全感,睡的比较踏实。 1.抱被的材质 抱被的材质多数为棉布制作,市场常见的抱被分春夏款及秋冬款两个大类。 春夏款的产品为薄型产品主要由针织及斜纹类面料制作而成,主要适宜15-25摄氏度环境下使用。秋冬款为保暖型产品,主要由纯棉面料内充80g-150g各种保温棉品,也有拉舍尔及各种毛毯材质制作而成的。 2.抱被的尺寸 抱被常规尺寸有60cm*60cm、75cm*60cm、8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什么疾病

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3.4μmol/L。当总胆红素在34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黄疸最常见于肝胆疾病,但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出现。 1.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时,生成过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的能力,致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特征: (1)巩膜轻度黄疸,在急性发作(溶血危象)时有发热、腰背酸

总胆红素反应什么问题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是多少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 血清中的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它能够准确反映身体黄疸的程度,对临床诊断隐性黄疸有重要意义。

怎么确定黄疸退干净了

1.根据宝宝的眼睛判断 宝宝患有黄疸,最先黄的部位是眼睛,然后再是头部、身体、手心、脚心这些末端神经部位,而黄疸消退时则相反,最晚消退的是眼睛,因此眼睛眼球要是变白了,不黄了,宝宝的黄疸也就表示退净了。 2.根据宝宝的大便判断 宝宝若是患有病理性黄疸,大便颜色会变成陶土色,颜色逐渐变淡,变白,若宝宝的颜色逐渐恢复正常的黄大便,拉便次数每天有2—8次左右,即说明宝宝的黄疸基本退净。 3.根据宝宝的小便判断 宝宝患有黄疸的话,家长会给宝宝喂药,多喝水,宝宝的小便次数不仅增多,而且尿液颜色深黄,则说明宝宝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定要吃药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它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但是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所以新生儿黄疸有可能是正常现象,但是有时候也可能是病理的现象,一般生理性的黄疸,就是我们说正常情况下的黄疸,是不需要干预的,黄疸出现到一定程度,它会慢慢地减退,宝宝一般情况都还好,家里就是定期监测黄疸,不需要太担心,如果是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比较快,可以适当地吃退黄的药物干预一下,如果黄疸持续上升,或者是宝宝有其他的不舒服,这时候就要及时去医院,由新生儿科医生对宝宝进行相关的一些检查,必

乙肝定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亚健康定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了,其中亚健康就是比较受人们关注的,您了解亚健康吗?今天小编就为您来讲解一下有关于亚健康的症状。 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